



问题现象:有些SAS硬盘会在组阵列后出现测速慢或者速度突然降低,或复制文件速度很慢的情况。但是单盘测速又正常。阵列复制文件使用FASTCOPY只有10-30M每秒的传输速度。
故障分析:原因是有些SAS盘,必须要关闭掉硬盘自身的写缓存才可以达到组阵列后速度正常。
解决方法:
使用软件:Pre-scan off.zip 2,154 KB
1. 运行该软件:
运行后 输入 run go.rss (进入后选择硬盘 关闭缓存 保存 就可以了)
2.出现下图,选OS, 然后选 中间的STX
3.出现三个硬盘,逐个点选后点OK,再点ModePage 1C EN_PS OFF,三个都关完后,点Exit,退出该软件即可4.想打开就选ModePage 1C EN_PS ONPre-scan off.zip软件下载地址 http://u.115.com/file/f67ecfe1eb#Pre-scan_off-关SAS缓存.rar


开机自检到阵列卡界面,在阵列卡初始化完之后,会出现配置阵列的快捷键,如图 1 示 :
图 1
按 F8 进入 ORCA 配置界面 (ORCA=Option Rom Configuration for Arrays):
出现主菜单,界面如图 2 示 :
图 2
新硬盘配置新阵列的话,请选择 Create Logical Drive, 进入后,如图 3 示 :
图 3
在配置界面的左侧,是阵列卡所连接的物理硬盘,右侧上面是阵列级别选项,右侧中间是 HOTSPARE 盘的选项,下面是 Maximum Boot partition 选项 ( 此选项用在 Windows NT4.0 操作系统上,用来选择最大启动分区,可选择默认选项 )
现在用 2 块硬盘做 raid1 ,加一块硬盘做 HOTSPARE ,选择一块 18.2gb ,一块 36.4gb 作为 raid1 ,一块 36.4gb 做 HOTSPARE (注: raid1 级别,两块硬盘容量必须一致,如果不一致,以最小容量的盘为准)
按 SPACE 键(空格键)选择 2 块硬盘 , 选择成功后会在 [ ] 前面有 X 的提示,如图 4:
图 4
选择物理盘后,按 TAB 键到右侧上面,来选择阵列级别, ORCA 自动识别为 raid1 如图 5 示 :
图 5
再按 TAB 键到 Spare 选项,来选择 HOTSPARE 盘,依旧按 Space 键来选定,选择后如图 6 示 :
图 6
注:选择 Spare 盘后会在 [ ]Use one drive as spare 选项前多了一个 S ,在没选择的物理盘前面也变成了 [S]
按 Enter 创建逻辑盘,会出现如图 7 提示:
图 7
F8 保存配置,结果如图 8-1 , 8-2 示:
8-1
8-2
配置完成后,回到主菜单,选择第 2 项查看阵列配置状态,如图 9-1,9-2 示 :
9-1
9-2
显示的是新配置的逻辑盘的状态(注意看有 with online spare 的提示, HOTSPARE 盘在阵列中没有任何指示灯提示),再按 Enter 后会出现各个物理盘的状态,如 9-3 所示:
至此,按 F8 后进入的 ORCA 配置阵列完成,如果要删除阵列,可以在主菜单选择第 3 项 Delete logical drive 来删除阵列(删除阵列会导致硬盘数据完全丢失)
HP SMART ARRAY 系列的阵列卡除了字符界面配置阵列外,还提供了强大的图形化阵列配置工具 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XE(ACU-XE) ,此工具配送在随机所带 Smart Start 光盘里, ACU 可以在 Smart Star 引导服务器后启动(适合任何操作系统),或者在 MicroSoft 系列的 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里启动,然后进行在线配置,配置过程与 Smart Start 引导服务器后启动 ACU 类似
首先,将 Smart Start 光盘放进光驱里,然后重新启动服务器,进入 SmartStart 主界面,如图 1-1 示
1-1
在横向选择页面选择 Maintenance 选项,如 1-2 示
1-2
选择第一项, 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 进入 acu 的配置界面,如 1-3 示 :
1-3
在 acu 配置菜单的左侧是阵列的型号,如果服务器上有多块 hp 阵列卡,在 acu 里面会全部显示出来,可选择不同的阵列卡进行阵列配置,在中间所显示的是在此阵列卡下的逻辑盘信息,可看到配置了一个 logical drive ,并且有 hotspare 盘,在右侧是阵列配置的相关选项,右上角是阵列卡的相关选项,如图 2-1 示
2-1
选择 Controller Settings 后进入阵列卡配置界面,可对阵列卡进行相关配置,如图 2-2 示
2-2
普通用户保持默认即可,如需更详细资料,请参阅 acu 用户手册
选择 Logical Drive Array Accelerator Settings 可对 Logical Drive 启动写缓存功能(需要额外安装阵列卡电池背板 BBWC—BBWC= Battery Backed Write Cache ),某些型号的阵列卡本身不自带 BBWC ,需要额外购买。界面参阅 2-3
2-3
选择 Clear Configuration 可删除阵列
选择 More Information 可查看阵列的详细信息,如图 2-4 示
2-4
在 1-3 图所示的右下角可选择向导方式配置阵列,如图 2-5 示
2-5
选择后出现如图 2-6 所示界面
2-6
向导配置适合于初次配置阵列,可按照向导方式来进行配制阵列,具体配置方式请参阅 acu 用户手册
现在回到主菜单,选择 Clear Configuration ,会出现一个警告信息,如图 2-7 示
2-7
选择 ok 后会清除阵列信息,注意,删除阵列信息后会删除硬盘上所有文件,并且不可恢复,完成后,会出现如 2-8 所示
2-8
阵列卡下面会出现所连接的物理硬盘,现在进行阵列配置, 1 块 36g , 1 块 18g 配置 raid1 , 1 块 36g 配置 HotSpare ,首先,选择图 2-8 右上角的 Creat Array ,出现如图 2-9 所示新界面
2-9
选择 2 块硬盘后点击 ok ,如图 2-10 所示
2-10
选择 Save 保存,出现提示后点击 ok ,如图 2-11
2-11
然后出现图 2-12 界面
2-12
创建完后,在阵列卡下面多了一项 Parallel SCSI Array A ,表示创建了一个新的阵列 A ,下面有未划分的硬盘空间 34722MB ,如图 2-13 示,此时我们可以在右面点击 Create Logical Drive 来创建新的 Logical Drive
2-13
点击 Create Logical Drive 出现可创建的阵列级别,如图 2-14 所示, ACU 会自动选择 raid 级别,其他的选项选择默认即可,如需更详细信息,请参阅 acu 用户手册
2-14
点 ok 后会出现如 2-15 所示,注意,要选择 Save ,新创建的 Logical Drive 才会生效
2-15
保存成功后,出现如图 2-16 所示
2-16
现在,一个 raid1 创建完成了,现在要做的是把空余的一块 36g 盘作为一个 HotSpare 盘,首先选择 Parallel SCSI Array A ,右面会出现新的选项,如图 3-1 示
3-1
选择 Spare Management 选项,出现 3-2 所示
3-2
此时选择空余的物理盘,可配制为 HotSpare 盘,注, HotSpare 是作为所有 Logical Drive 的备份盘
配置完成后,回到主界面,如图 3-3
3-3
如何查看 HorSpare 盘呢,请看 3-3 ,在 Configuration View 的右面有一个 Show Physical View 的选项,如图 3-4
3-4
点击后就可看到阵列卡下面的所有物理盘,此时,作为 HotSpare 的盘有绿色的标记,图 3-5
3-5
至此,在 ACU 里面配制 raid1 加 HotSpare 盘就做完了, raid5 或者 raid ADG 加 HotSpare 盘与此步骤类似
现在用 acu 工具配置阵列扩容
先用 2 块硬盘配置为 raid1 ,加另外 2 块硬盘扩容为 raid5 。如果以前做 raid5 ,再加一块硬盘不改变阵列级别,只是增加硬盘容量。 raid5 扩容的原理图如图 1
图 1
首先, 2 块 36g 硬盘配置为 raid1 ,新加 2 块 72.8g 硬盘在 acu 里面如图 1-1 示
强烈建议做 raid 及扩容时使用相同容量的硬盘,不建议用不同容量的硬盘做 raid 与扩容,此为实验性质,切勿以此为标准,由此引起的后果,由用户自己承担
1-1
选中阵列Array A,如图1-21-2点Expand Array,选中2个要扩容的硬盘 按OK 如图1-31-3新加的硬盘就进入到了Array A里面,作为未使用的空间,如图1-4
1-4
选中Logical Drive 1后,会出现图1-4右面的选项,此时选择Migrate RAID/Stripe Size选项,出现图1-5显示的选项
1-5
Acu 自动指定扩容后的阵列级别,点击 ok 后在主菜单 点 Extend Size ,将磁盘容量添入后 按 OK 。如图 1-6 , 1-7 示1-6
1-7
变为Raid 5. 按Save保存,如图1-8示
1-8
设置完毕,此时Logical Drive 1出现膨胀状态,如图1-9
1-9
关于阵列迁移,有如下规则,由高级别的 raid 迁移到低级别的阵列,可以在不添加硬盘的情况下实现,如 raid5 至 raid0 ,因 raid1 只能由 2 块硬盘实现,故不能从 raid5 迁移到 raid1 ,此时可在 acu 里面查看到,先用 3 块硬盘做 raid5 ,然后选择 Logical Drive 1 ,在右面选择 Migrate RAID/StripeSize 选项,出现如图 1-1 示
1-1
点击 Fault Tolerance 的下拉菜单,出现可迁移的阵列级别,如图 1-2 示
1-2
Raid1 可迁移到 Raid0 ,如图 1-3 示
1-3 如果从低级别的阵列迁移到高级别的阵列,必须添加新硬盘才能实现,如 raid1-raid5 , raid0-raid1 (单块硬盘的情况下)

最近老师让我把实验室的DELL R900新服务器配置一个Samba服务器,在实验室两台PC机上实现Linux与Linux文件共享,Windows与Linux文件共享。 但在安装服务器系统时遇到问题,本人是新手,没有装过服务器,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用引导盘安装,第一步在主界面点“服务器设置”这一项,为什么提示出错,可以点击“重引导”,但点了之后问题依然存在,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要重新配置阵列。现把一些RAID知识收集如下: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 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 软件RAID (软件 RAID)
● 硬件RAID (硬件 RAID)
●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
·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及Linux。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好处是外置的存储往往可以连接更多的硬盘,不会受系统机箱的大小所影响。而一些高级的技术,如双机容错,是需要多个服务器外连到一个外置储存上,以提供容错能力。
·配置RAID磁盘阵列
一、 为什么要创建逻辑磁盘?
当硬盘连接到阵列卡(RAID)上时,操作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因此需要创建成一个一个的被设置为RAID0,1和5等的逻辑磁盘(也叫容器),这样系统才能够正确识别它。
逻辑磁盘(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虚拟磁盘(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个意思,他们只是不同阵列卡产商的不同叫法。
二、 创建逻辑磁盘的方式
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即阵列卡的BIOS。(一般用于重装系统或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去创建容器(Adaptec阵列卡)/逻辑驱动器(AMI/LSI阵列卡)。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软件去实现对阵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这些软件用于服务器上已经安装有操作系统)
三、 正确识别您的阵列卡的型号(本文以Dell为例,其实都大同小异)
识别您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控制器为可选项, 如果没有购买磁盘阵列控制器的话以该步骤可以省去)
如果您有一块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 2,PERC2/SI,PERC3/SI,PERC3/DI),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3/Di, BIOS V2.7-x [Build xxxx](c) 1998-2002 Adapte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Press CTRL+A for Configuration Utility! >>>
如果您有一块 AMI/LSI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 PERC4/DI, PERC4/DC), 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Jun 26.2001 Copyright (C)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或者: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Feb 03,2003 Copyright (C) LSI Logic Corp.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Part 1: 在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Raid——PERC2,PERC2/SI,PERC3/SI,PERC3/DI
创建一个容器步骤(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在具有四通道的PERC2卡进行配置,因此可能您的阵列卡因为通道不同的原因,与之略有差异)
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您的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1) 首先当系统在自检的过程中出现一下提示时,同时按下"Ctrl+A"键:
2) 进入了阵列卡的配置程序,然后选择"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
3) 进入 "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此时,你将要选择"Initialize Drivers"选项去对新的或是需要重新创建容器的硬盘进行初始化。(注意: 初始话硬盘将删去当前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4) 窗口便出现RAID卡的通道和连接到该通道上的硬盘,您可以使用"Insert"键选中需要被初始化的硬盘。请注意窗口下面的帮助提示。
5) 当您选择完成并按"Enter"键之后,系统键出现一下警告。如果您确认,选择"Y"即可。
6) 硬盘初始化后就可以根据您的需要创建相应级别(RAID1,RAID0等)的容器了。这里我们以RAID5为例去说明怎样创建它。在主菜单中(Main Menu)选中"Create container"并回车。
7) 用"insert"键选中需要用于创建Container的硬盘到右边的列表中去。按下"Enter"。
8) 在弹出来的下窗口中用回车选择RAID级别,输入Container的卷标和大小。其它均保持默认不变。然后选择"Done"即可。
9) 这是系统会出现如下提示,即当这个"Container"没有被成功完成"Scrub"之前,这个"Container"是没有"冗余"功能。
10) 此时,您可以通过"Manage containers"选项选中相应的容器,检查这个"Container"的"Status"为"Scrub"。当它变为"Ok"。这个新创建的Container便具有了冗余功能(如果这个Container是支持冗余的. Scrub 将是个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 在Scrub的过程,您可以退出该管理界面, 重新启动或安装操作系统. 在这段时间内Container还不在冗余的状态下)
11) Containers创建完成。使用"ESC"键推出并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Part 2: 在AIM/LSI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Logical Drive (逻辑磁盘)---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PERC3/DCL,PERC4 DI/DC (略有不同,请仔细阅读下列文档)
*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您的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1) 在自检过程中,当提示按< Control>< M> 键,按下并进入RAID的配置界面。
2) 如果服务器在Cluster 模式下,下列信息将会显示"按任意键继续"。
3) 选中 Configure,并按回车。
4) 如果需要重新配置一个RAID,请选中 New Configuration, 并按回车。
如果已经存在一个可以使用的逻辑磁盘,请选中 View/Add Configuration,并按回车。
本文,我们将会选择 "New Configuration"为例(注意: 选择New Configuration将删去原有磁盘阵列上的配置信息)
5) 选中 YES ,并按回车。
6) 按空格键选中准备要创建逻辑磁盘的硬盘,当该逻辑磁盘里最后的一个硬盘被选中后,按回车键。
7) 如果只创建一个逻辑磁盘,则进入步骤8;
7-1) 按空格键选中第二个逻辑磁盘里的硬盘。
7-2) 当该逻辑磁盘里最后一个硬盘被选中后,按回车键。
7-3) 当需要配置更多的逻辑磁盘,重复7.1和7.2步骤直到所有逻辑磁盘被创建。
8) 按F10进行逻辑磁盘的配置。
当您的阵列卡的类型是PERC4 DI/DC,将显示下列信息,否则请直接到步骤11。
9) 按空格键选择阵列。
跨接信息,例如Span-1(跨接-1),出现在阵列框内。 可以创建多个阵列,然后选择将其跨接。
10) 按F10配置逻辑磁盘。
11) 选择合适的RAID类型,其余接受默认值。
注:Dell 推荐把所有的阵列空间分配给一个逻辑盘。
选中 Accept ,并按回车。
12) 重复操作每个逻辑磁盘,选中Accept ,并按回车。
13) 按ESC键退回,选中 YES ,并按回车。
14) 按任意键继续。
15) 初始话逻辑磁盘(Logical driver)(刚创建的逻辑磁盘需要经过初始话,才能使用)
按ESC 键退回主菜单,选中 Initialize ,并按回车。
16) 选中需要初始化的逻辑磁盘,并按空格键接受。
17) 选中 YES ,并按回车。
18) 按任意键继续,并重启系统,RAID配置完成。














主板集成LSI 1068E芯片的SAS阵列设置方法!
主板集成1068E SAS阵列进入配置界面的快捷键是Ctrl+M,根据提示按住Ctrl+M后等待3秒便进入界面,在管理菜单中可以看到几个选项,分别是:Configure、Initalinze、Objectes、Rebuild、Check C*****istency
现在我们使用2块146GB的SAS硬盘开始组建RAID。选择Configure可以看到:Easy Configuration、New Configuration、View/Add Configuration、Clear Configuration、Select Boot Drive。组建RAID选择Easy Configuration选项。
选择Easy Configuration 按回车后,出现了两个硬盘的信息1、3 READY。注意屏幕下方的提示字幕,按空格键选择硬盘。
连续按两下回车之后信息已经改变,对比上图,选好之后状态变为ONLIN,如下图。
选好要做阵列的硬盘后按F10 继续选择,出现如下图画面。
再按F10 键继续配置。
注意屏幕中高亮的地方,按回车可以选择RAID 模式,因为现在只接了两块硬盘,因此可选的阵列模式只有RAID0 和RAID1。
注意屏幕中高亮的地方,按回车可以选择RAID 模式,因为现在只接了两块硬盘,因此可选的阵列模式只有RAID0 和RAID1。

以前的XP下的到了windows7就不适用了,看了下,原来是缓存目录变了,现在改好了,发IE缓存提取批处理.bat(vista、windows7版)
echo off
cls
echo 请选择要提取的文件类型
echo 1(swf) 2(flv) 3(jpg) 4(gif) 5(mp3) 6(mid) 7(其它类型)
set /p type=
if %type%==1 (set filetype=swf)
if %type%==2 (set filetype=flv)
if %type%==3 (set filetype=jpg)
if %type%==4 (set filetype=gif)
if %type%==5 (set filetype=mp3)
if %type%==6 (set filetype=mid)
if %type%==7 (echo 请输入文件类型,例如bmp
set /p filetype=)
for /f "tokens=1,2*" %%i in ('reg query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User Shell Folders"^|find /i "Cache"') do set "IEtmp=%%k"
::echo %userprofile%%IEtmp:~13% 从注册表里提取的缓存目录
:select_del_or_not
echo 提取后是否删除原文件?(y/n)
set /p delornot=
if %delornot%==y (goto startcopy)
if %delornot%==n (goto startcopy)
goto select_del_or_not
:startcopy
echo 正在提取文件,请稍候……
md %filetype%
for /f "delims=" %%i in ('dir "%userprofile%%IEtmp:~13%\*.%filetype%" /s/b') do copy /y "%%i" "%CD%\%filetype%\"
if %delornot%==y (for /f "delims=" %%i in ('dir "%userprofile%%IEtmp:~13%\*.%filetype%" /s/b') do del /f/q "%%i")
pause
goto startcopy

去除界面滚动文字广告
去掉播放列表下方的广告框
屏蔽今日推荐中的广告图片
屏蔽弹出消息
首先是滚动文字:
用文本编辑器打开face\kwc.img,删除AD相关字段,整段删除哦~
例如[InfoAd],[wInfoAd],[ListAd],[wListAd],[LoadingAd],[RingAd],[wRingAd],[LrcUpAd],[wLrcUpAd],[LrcLowAd],[wLrcLowAd]
酷我还是为自己准备了不少广告位的~
将startcmnd值设为0,打开酷我的时候将默认显示网络曲库
保存,设置为只读.
svr.img全是无用信息…清空之后保存.
设置为只读.
今日推荐中的图片屏蔽方法:
将此项加入hosts文件:127.0.0.1 wa.kuwo.cn
保存文件后清理IE缓存,刷新本地DNS缓存(ipconfig /flushdns)
现在打开酷我已经没有广告了.不过~
这东西会让人很无语,歌曲列表下方有个广告位~还会挡住歌曲导致列表不能完全可见.
处理方法是,打开皮肤文件夹下的panel.xml.(例如\Skin\默认皮肤\panel.xml)
找到这一行:
<panemulti name="PLMulti" ori="VERT" current="DefaultPlaylist"
将后面的end_y_bottom="42"改成改成end_y_bottom="22"
至于为什么要改成22,就需要各位自己思考了~
其他皮肤操作相同
还可以做一些无用信息的清理,搜索AdWnd,删除所在的整个行.
这两行也可以删除:
<color name="CurPlaylistAdTextColor" value="000000"/>
<color name="PlayerInfoAdTextColor" value="ffffff"/>
其他处理:
酷我目录下的loading文件夹可删除,里面是网络曲库会加载的banner广告.
对比发现config.ini文件发现,里面居然有个ShowAd参数….默认为1,顺手改为0.保存.
KwMV.exe进程不关闭的情况,可以在软件设置中更改~
需要屏蔽自动更新的朋友,删除kwc.img中[UpdateServerList]字段
之前有朋友说酷我有弹出消息,在删除滚动文字时已经处理,应该不会出现了.
(就这么多了,对酷我研究的不多.方法贴出来分享给大家.不足之处还望包涵并指正.
原创发布,转载还望注明出处 : )
上一版本无法打开的问题现已修正,已经下载的朋友们只需打开config.ini,将PicPath=后面的路径删除,
另外再删除plugin目录下的config.cfg文件,即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