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林木风发布了最新的Linux OS这个系统对Linux用户来说,是值得欣赏的,令人很安慰,国人的又一个Linux系统又出来了,这是国人软件行业的一大喜事 ,
对于这个系统,值得期待,本人经过真机测试,非常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虚拟机装上研究一下。
这是雨林木风官方网站(http://www.xp.com 花了10万美元买的域名)的寄语:
Ylmf OS 发布寄语2009年,是全球金融海啸后百废待兴的一年,也是中国软件市场在萧索中沉浮的一年,在这特殊的一年里,雨林木风逆势而上、砥砺前行,
全面进入了自主研发领域。我们重金打造的115综合项目,展现了雨林木风作为网络平台的强大实力和进军互联网服务市场的莫大决心,而年中开始独立发
行的Linux系统,更是雨林木风涉足开源项目后的一部重头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阻力面前,我们矢志不渝,奋力前行。感谢所有的
用户朋友们,正是你们追求开放、共享、自由的互联网精神,正是你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不仅为雨林木风的研发工作注入了无尽的创意,也为我们今
后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动力和信心来源!
今天,是雨林木风工作室解散一周年的日子,我们将发布雨林木风Linux特别版以示纪念,并借此与业界共享我们的研发成果。我们永远铭记,正是当初坚定
不移的信念和各界朋友的支持才造就了今天的雨林木风!那段岁月虽一去不再复返,但雨林木风人将秉承原工作室的拼搏与奋斗精神,继续努力为民族软件
产业的振兴添砖加瓦!
“风雨同行,众木成林”,让我们坚守理想,执着追求,在国产软件自主创新这条注定泥泞和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可以去官方网站了解 http://www.xp.com 雨林木风系统下载地址:点击下载1 点击下载2 点击下载3
Ylmf OS系统特性
- 最大程度模拟 Windows XP 界面及操作习惯,让您快速入手Linux
- 将所有的软件和库更新到12月24日,安装时不需拨掉网线,也不需长久等待
- 集成FireFox 增强插件、电驴下载、即时通信客户端、Dr.com 的 GUI 客户端……方便您用户上网冲浪
- 记住 Windows 的分区挂载授权,不用每次进系统访问 Windows 分区都需要输入用户密码
- 集成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 SMPlayer、Gecko Mediaplayer 等媒体播放器,方便用户享受影音娱乐生活
- 集成 CompizConfig 桌面特效管理器,几乎可以实现所有的视觉特效,满足您的视觉需求
- 集成 Wine 模拟器平台,让您的 Linux 也能运行 Windows 程序
Ylmf OS 详细特性系统增强:
- 集成 Wine 模拟器平台,让您的 Linux 也能运行 Windows 程序;
- 集成 UNRAR 解压的支持,只需右击 RAR 压缩文件即可;
- 集成 CompizConfig 特效设置管理器,几乎可以实现所有的视觉特效;
- 集成 Chmsee 小工具,可以直接查看 CHM 文件;
- 集成 "在终端中打开",方便终端的调用,毕竟对 Linux 用户来说,随时随地需要使用终端。
- FireFox 火狐增强:
- (1) 加载 FlashGot 插件,方便用户关联下载软件;
- (2) 关联 D4X 下载软件,方便下载;
- (3) 安装 FlashAX 插件,并解决官方网页乱码问题;
- (4) 增强在线听歌功能,兼容Windows media player协议的网页音乐的播放;
- (5) 加入常用的书签,方便用户上网冲浪;
- (6) 加速 Firefox 的 DNS 解析速度,加速网页浏览;
- (7) 加入支付宝插件,方便上网购物;
- (8) 加入 搜狗云输入法插件,启动火狐自动加载;
- 集成 aMule 下载软件,方便P2P文件下载及共享 aMule类似于eMule,基于xMule和lMule。可应用eDonkey网络协议,也支持KAD网络);
- 集成 Pidgin 即时通信客户端,可以让你用你所有的即时通讯帐户中一次登录,方便上网聊天;
- 集成 FileZilla FTP 客户端;
- 集成 Claws mail 邮件客户端;
- 集成 Downloader For X 文件下载工具(支持 HTTP 与 FTP 协定,可进行多线程下载);
- 集成 Dr.com 的 GUI 客户端,使上网变得简单便捷。
多媒体:
- 集成强大的SMPlayer 视频播放器(界面友好,播放流畅)
- 集成音频播放器采用 Rhythmbox,界面简单实用;
- 集成Gecko Mediaplayer 播放器,可播放网页音视频;
- 集成mid3iconv,解决Rhythmbox 播放器Mp3 tag乱码
- 系统界面改为高仿的 XP 主题;
- OpenOffice 办公套装(包含帮助文件);
- PDF 阅读器;
- 去掉了烦人的进入桌面的软件更新提示;
- 系统桌面加上了常用软件链接(快捷方式),方便用户直接在桌面打开常用软件;
- 记住 Windows 的分区挂载授权,用户无需每次进系统访问 Windows 分区都需要输入登陆密码;
- 系统默认时区设置为中国,不会出现官方原版修改系统时间的问题;
- 采用自动应答,简化安装过程,省时省力。
- 雨林木风交流论坛专设了 Linux 版块,供广大Linux 爱好者交流使用心得。您可以访问我们到论坛进行交流学习;
- 我们的导航站 114啦 收集了数以万计的各种知名网站信息,我们热诚欢迎您的到来;
- 我们的聚合搜索 115聚搜 聚合了百度与谷歌两大搜索引擎,并智能清理重复的搜索结果,极大的提高了用户搜索质量,节省用户用在信息检索上的时间。
Ylmf OS 安装大致分为两种方式:Wubi-hd硬盘安装和光盘直接安装,不论是哪种安装方式,都可以经过一个 Livecd 模式进行安装,这些方式之间只有细微的一点差别,下面分别对每种方式进行说明。
注意:不管哪种安装方式,安装方式牵扯到硬盘分区的步骤,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磁盘操作能力,以防对硬盘已有数据造成损坏。
首先说一下Wubi-hd的安装方式:
当我们下载了 Ylmf_OS_Final.iso 文件以后,可以不用刻盘,直接硬盘安装,假如我们的硬盘安装时的文件置放目标分区为 E,则要求 E 盘空闲空间 5G 以上,建议使用 NTFS 分区,磁盘标识必须使用英文,具体操作如下:
1.在E盘下新建 ISO 目录,将 YlmF_OS_Final.iso 放到 E 盘 ISO 目录下
2.将wubi-hd.exe(光盘自带)放到 E 盘 ISO 目录下
3.现在WINDOWS下把显示文件的后缀调用出来
4.将 YlmF_OS_Final.iso 改名为 installation.iso
5.双击 wubi-hd.exe 进行安装,选择安装到 E 盘,这里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不用设置,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创建。
6.提取 installation.iso 里面casper\initrd.lz 到 e:\ubuntu-install\install\boot下,并修改名字为 initrd.gz。
7.重启后选择 Ylmf OS ,这时会进入到 live-cd 模式。
8.首先从“附件”菜单打开“终端”,输入“sudo umount -l /isodevice”(不含引号)按回车。
然后双击桌面“安装 Ylmf OS”进行安装即可开始安装。
9.进行语言、时区以及键盘布局的选择之后,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分区的步骤。
这里分两种情况细说一下.第一种,你的硬盘如果是空的,就是新硬盘,那么直接选择"手动指定分区(高级)"进入高级分区模式,然后点击"新建分区表"即可进行分区操作.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先前提到的在硬盘上为 Linux 预留一部分空间(方法见下图)。
在空闲的空间上右击选择"添加",这里既可以是主分区,也可以是逻辑分区。一般 Linux 分区都要新建一个交换分区(SWAP),这个分区的大小跟主机的内存相仿,不用很大,其作用相当于 Windows 下的虚拟内存,所以我们先新建一个交换分区(空间)。
另外新建一个分区用来挂载"根",这个分区不用很大,一般 10 个 G 足够,主要用来放置系统文件。
分区后的状态:
10.分区完成后的任务就是创建新用户,步骤都很简单,按照提示,直接操作就可以.
附: 如果以上分区的您还没有完全看明白的话,以下内容摘自网友 xueqilin 写的很详尽的分区教程,以备网友参阅。
主要是分区以及安装时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从在终端中运行完"sudo umount -l /isodevice"开始
双击最后的那个绿色的图标 "安装Ylmf-OS"
运行完"sudo umount -l /isodevice"之后的画面,双击最后一个图标"安装Ylmf-OS"
选择语言——默认是中文(简体)
如果已经连接到网络,会自动校正时间
启动分区工具
我这里是已经把E盘的分区给删除了,所以最后会有一段14.9G的空闲空间
已经安装了XP或者其他操作系统的,千万别点"新建分区表了"!
等一会,就可以看到这个画面,在空闲的区域上点右键添加swap交换空间分区,相当于是XP下的虚拟内存。无非是linux需要建一个分区来专门放这个虚拟内存
指定交换空间的大小
等待磁盘扫描结束
交换空间建好了,下面建立系统分区,linux里叫"根分区"
根分区不用太大 ,有个10G就已经很奢侈了,万一系统重装只要覆盖这个分区就可以了
再建立一个挂载home 的分区,相当于XP下的"我的文档"
把剩下的空间全部给"我的文档"了
最后分好的样子就是这样的
[url=http://www.miibeian.gov.cn/][/url]
[查看全文]

仿XP三枪斗微软 雨林木风Linux拍案惊奇
12月24日平安夜,雨林木风官方团队正式发布了“YLMF OS”开源操作系统,一时引起多方关注。据了解,雨林木风OS是一款经过二次开发的Linux操作系统,通过一系列主题和操作方式的变更使其与Windows XP非常类似。雨林木风公司负责人赖霖枫向记者透露,“YLMF OS”系统是雨林木风涉足开源项目后全力支持的重头戏,未来也会作为其重点的长期战略发布更新版本:“到目前为止,YLMF OS是最接近微软Windows XP的开源操作系统,连操作习惯都没什么区别。”IT168服务器频道长期以来一直关注Linux平台,本次雨林木风突然发力在国内以“仿XP”为路线,跻身开源操作系统领域,其幕后背景究竟如何?这里我们首先来梳理“YLMF OS”的诞生始末,然后结合业界专家观点,细细品味其系统特性与实际意义。1、第一枪:谁说集成小组没有出路 微软打盗版反逼出对手雨林木风工作室最初是因推出修改后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逐渐出名(包括雨林木风XP、雨林木风Vista等)。在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微软打击盗版等事件之后——番茄花园等系统封装小组被起诉。雨林木风工作室在去年12月31日宣布解散,其在解散声明中称,今后不在对不开源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Vista等)进行技术研究,而是转向以自主研发软件产品为主。据记者了解,在工作室解散后的一年内,雨林木风官方团队所创的公司一直在努力尝试向自主研发转型。2009年3月,雨林木风宣称会投入过亿资金发展115项目,并于今年5月份推出了基于“云存储”模式的115免费网络U盘,同时启动了114啦网址导航开源项目,打造了在线网址导航门户114la.com。可以说,在与其他类似秋叶原、深度、完美者、juju猫等封装小组一样,迫于微软压力停止“对windows产品进行技术研究”之后,雨林木风更加积极的探索着自己的道路,打造了一条以云存储、网址导航等互联网产品线,以期在“雨林木风”的品牌环境下继续聚合海量用户。雨林木风现在的四大业务:115.com、114la.com、XP.com、ylmf.com而紧接着,今年9月份雨林木风通过易名中国以约10万美元的巨资收购了XP.com域名,再次引起了业界的猜测——难道是封装小组又要回归了?还是要借着Windows 7的风潮来个浴火重生?一位资深评论人员表示,“微软大概没有想到,在最初纵容众多封装小组推出盗版XP占领国内市场份额之后,痛下杀手,杀鸡儆猴以收拢市场向正版化迈进的行为,尽然会招来‘本土对手’。”雨林木风于平安夜正式推出“YLMF OS”Linux操作系统,以精仿的XP界面和用户习惯,“擦边球”式的展开自己的开源操作系统战略。雨林木风负责人:赖霖枫先生雨林木风负责人赖霖枫先生对记者表示:“那段岁月虽一去不再复返,但雨林木风人将秉承原工作室的拼搏与奋斗精神,继续努力为民族软件产业的振兴添砖加瓦!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Linux开源系统也可以做得和Windows那样出色,给广大用户多一个选择。”2、第二枪:谁说Linux没有威胁 照搬XP意在延续用户习惯早先有报道称,尽管现在Windows 7势头火爆,微软却已经开始对Windows 8的研发,并且在内部讨论如何提高该系统的竞争力,以防竞争对手——尤其是Google和苹果的超越。暂且不提Google Chrome OS和苹果MAC OS对微软的威胁,为什么微软没有提及Linux?原因很有可能是微软认为在企业级用户市场,Linux不足为惧——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成功和市场认可度进一步证明Linux市场的萎缩。而在消费级市场,Windows从来都不把Linux当成是竞争对手——原因主要也是因为第三方应用,长期的用户习惯以及游戏的支持——整个生态圈站在微软这边,Linux不足为惧。我们来分析一下Windows生态系统之所以不畏惧Linux的两大拳头——用户习惯与生态支持。很明显,微软自Windows 3.1、Windows 95和Windows XP以来对用户的反复教育——尤其是近年来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众多接触计算机的用户都知道“开始”菜单等“Windows元素”,甚至把Windows当成唯一的操作系统,并且很难接受和学习诸如Linux等“新系统”。这与一些苹果饭坚持的“MAC OS”至上,并且不愿意接受Windows是一个道理。现在,Google告诉我们,“操作系统很落后,所有应用都可以搬到浏览器中。”微软开始紧张,因为互联网发展迅速,微软不可能限制用户不准开网页,而开网页的用户又在被Google等互联网公司洗脑。确实,用Google Docs处理文字和表格要比自己购买和安装Office软件省了不少成本和时间,但是功能上还是要弱一些,并且毕竟开浏览器也是要在操作系统内的,并没有威胁到微软的拳头产品。直到Google要发布自己的“浏览器操作系统”——Chrome OS,微软紧张的不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而是Google要改变用户的习惯——Google在颠覆用户对于操作系统的认知,这是微软恐惧的。一旦用户对操作系统的认知不再是“开始菜单+我的电脑”,而是“浏览器里什么都有”,那么微软就要面对大批用户流向各个竞争对手——从Google OS到Linux、Mac OS等等——因为任何操作系统都有诸如火狐等浏览器,微软似乎莫名其妙的被互联网时代给阴了。确实,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习惯逐渐从操作系统依赖流向互联网依赖,甚至对浏览器本身的依赖性都比操作系统高——IE饭和火狐饭、Chrome饭和Safari饭的争斗从未停歇。微软实际上重视的也就是竞争对手在用户习惯上影响对手,而毕竟微软是防守方,还是有不少余地的——而且其庞大的游戏生态、第三方软件支持等还没有被动摇。雨林木风操作系统对微软Windows XP的精仿不得不看做是另一种对微软用户习惯的“窃取”。其本意在于“让Linux系统变得更好用”,而另一层意思则可以理解为“用户不必改变和重新学习,现在的操作方式在哪都可以实现”。这又是从用户习惯层面上动摇了一大批“迷信”Windows XP经典的同胞们——毕竟还有绝大多数人在使用Windows XP。雨林木风负责人赖霖枫表示:“国内的Linux普及程度远不如XP系统,且大部分Linux用户为计算机高端群体,同时大部分的普通用户使用的是XP系统,唯有立足市场实际,根据广大用户的体验和使用习惯来进行调整、创新,Ylmf OS才有更多发展的机会。”更狠的还在后面,雨林木风操作系统不但在用户使用习惯上全面模仿XP以带来“无缝化”的用户过渡。另一方面,雨林木风OS在其Liunx系统里大量引入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应用”,在生态环境层面上对“Only Windows”提出了挑战。3、第三枪:谁说上手难 云计算进入开源系统 雨林木风OS意义深远Linux作为开源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一群“高端人士”在使用,是科研领域或者专业计算机人员的偏爱。你问一般用户为什么用Windows而不用Linux,他会反问你几个问题:“开始菜单在哪,D盘在哪,QQ怎么装,能用word么,能玩什么游戏?”几个问题问的Linux用户无言以对。为什么无言,因为这些问题是站在“Windows”的角度问的,于是很多Linux人士感慨微软对所有普通用户的“洗脑”。为什么要有开始菜单?Linux的菜单分类法在很多人看来更加科学,如果你不喜欢,OK,你可以自由定制你的菜单和桌面,Windows可以么?那么,为什么Linux没有C盘、D盘等盘符,而是以“/”这样的符号来表示磁盘根目录,其文件系统确实与Windows很不一样,但是如果仔细理解,会发现其实Linux的文件管理更加符合用户的“自然习惯”, 你可以简单的将磁盘定义为用户文档,交换区;而不用像Windows一样在各个盘符下定义诸多文件夹的作用。那么对于一些应用呢?习惯于微软Word和Excel的用户会发问,我们都知道MAC OS至少还有微软的Office版本,那么Linux则完全没有,该用什么工具呢?答案是,如果你非要找一个类似Office的办公套件的话,Sun的OpenOffice大概可以满足要求——其实Linux由于更加自由,很多用户习惯于自己定制办公套件,它可能用文本编辑器写字,然后用图形工具调整格式,插入多媒体,接着关联到命令行简单的进行Email发送。相比Office的各个付费组件,更加的自由和随性。游戏呢?QQ呢?MSN呢?好的,确实有很多Windows应用在Linux平台上难以实现,早期有不少Linux玩家做过很多将Windows应用向Linux迁移的努力,包括自己开发模拟器或是针对Linux平台开发对应的程序等。而QQ也在前几年推出了Linux对应的版本——虽然更新速度要慢于其Windows版本。但是,在如今如火如荼的大型游戏方面,Linux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支持,或者说,没有厂商针对Linux开发游戏——因为其版本太多,用户群多是不怎么玩游戏的“高端人士”等等。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有解决这种“生态壁垒”的方法么?答案是有,雨林木风大胆的在其操作系统中做了尝试——用云计算来征服用户。和Google的理念一样,有浏览器的地方就有你想要的应用。雨林木风OS没有集成安装腾讯的Linux版本QQ,而是将其Web QQ融入其中——其实腾讯的Web QQ就是一种SaaS(软件即服务)式的云计算服务,用户只需要打开Web QQ的网页,登陆即可使用和QQ程序一样的聊天功能,群功能等等。另一方面,雨林木风集成了与Web QQ类似的Web MSN以实现对MSN的支持,令笔者惊讶的是雨林木风竟然在火狐浏览器中捆绑了“搜狗云输入法”,聊做对中文输入的云计算支持。(有关搜狗云输入法的相关介绍请看:打字也疯狂 搜狗云输入法开先河)可以说,将云计算引入雨林木风的操作系统,从方法上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Linux的“生态壁垒”,打开思路之后,我们发现云计算真的可以让我们离开“Windows”。很多人可能不一定要用微软的Word,而是打开Linux系统之后(其可定制化和超小体积,超快速度以及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比Windows强的地方),直接在浏览器中使用Google Docs这样基于云计算的字处理工具。那么有人要说,Windows 下有很多游戏,Linux下怎么玩?同样,云计算就是解决之道。用浏览器玩网络游戏已经是近年来的趋势(网页网游和SNS社区小游戏的流行相信大家已经看在眼里),而近日国外的Onlive平台开放测试,革命性的将数千款动辄上10G的游戏放在网络端的云中,用户不需要安装,只需要缴费计时,就可以通过浏览器在本机上挑选自己喜欢的游戏玩前面曾经说过,微软Windows一直以来有两个优势“用户习惯和生态环境”。如果说雨林木风Linux系统用精仿XP这样的方式在用户习惯上向微软进行妥协是一种策略的话,那么用云计算来破坏既定的“Windows生态”,就是一种符合当下“互联网革命”的进攻性手段。Linux平台凭借云计算向Windows进攻的号角吹响,当用户发现在Windows上能干的事情,在Linux上也都可以干,甚至更简单的时候,多重选择下,用户会流向哪里?雨林木风操作系统用云计算开了个好头,其对整个Linux世界乃至如何突破IT业垄断壁垒的意义远大于其系统本身。
4、路漫漫兮创新是根 褒贬不一带来思考 雨林木风还需时间考验前面介绍了雨林木风操作系统的缘起,并就其精仿XP与结合云计算应用的意义做了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在仿效XP成功的用户习惯模式上有所借鉴外,雨林木风Linux系统在打破常规,应用云计算来突破Windows“生态壁垒”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而就在雨林木风推出“YLMF OS”系统之后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业内有众多声音涌现,有的质疑其仿XP的做法,有的则支持其自主研发的行为。记者首先就此采访了微软MVP,现任某房地产企业IT技术工程师的方建国先生,他也是我们IT168服务器频道的资深专家。他在获悉雨林木风推出仿XP的Linux系统之后,第一时间仔细研究了该系统。他向记者表示,“对于个人用户来说,雨林木风系统的免费是一大优势。不用花钱,却能使用与Windows XP功能基本相同的操作系统,而且不需要改变使用习惯,是一个相当有诱惑力的卖点。当然,如果能再经受的住性能方面以及游戏方面的考验,那么雨林木风也就真的挖掘和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不过,方建国先生也对雨林木风效仿XP的做法提出了担忧:“这种主题式模仿在个人用户来做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将来商业化推出,似乎与微软的版权会有冲突。记得以前打着仿XP旗号的Lindows就是一个例子,最后被微软告上法庭,不得已2000万美元出售了自己的商标。”企业方面,方建国先生认为软件正版化和购置成本较高一直都是企业中不可调和的矛盾。“雨林木风系统给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即可以保留XP的使用习惯,又不用担心盗版和高额的系统费用。在办公方面如果雨林木风能提供除OpenOffice之外的更多选择,将更有利于赢得企业级市场。”
另一位目前在国外工作的资深IT技术专家向记者表示,他对雨林木风的操作系统并不看好:“很怀疑这套东西他们有多少核心技术,说白了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基于Web应用的半成品Linux。”他表示,雨林木风的操作系统看起来非常像SUSE Linux,只是图标换了而已。不过,他也肯定了雨林木风的努力:“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这类二次封装的系统是比较方便用户自行安装和使用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模仿XP界面没有必要。”由于工作原因,这位专家经常接触Linux系统,他认为Linux环境下的两大桌面环境,特别是KDE 4界面从操作便携性和美观程度上都至少可以媲美Vista,甚至是Windows 7,根本不需要用GNOME去模仿XP界面。此外,他还提出了与上面专家相同的看法,认为雨林木风系统中对办公的支持并不好,原因在于Openoffice的很多文件在微软Office下打开,格式会出现很大变化。“如果是协同工作的话,你会发现在OpenOffice下存的Excel格式的电子表格在Excel中打开格式错乱,如果直接打印的话只能是浪费纸张。”笔者采访这两位资深IT技术人员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从实际应用的用户角度来评论雨林木风这款Linux操作系统的优劣。而实际上,他们都普遍认为雨林木风在对XP的界面模拟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版权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对其办公性能和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提出了用时间来检验的想法——毕竟,理念再好也是要放到实践中试水的。就在记者要结束本文的时候,又有新消息称,雨林木风即将凭借其Linux操作系统,进军上网本市场,推出操作系统+上网本的整套解决方案。行动不可谓不快,但是在飞速推出“山寨”仿XP系统之后,又想跨行业的进入上网本市场。在模仿和追热点之余,我们不禁要问,雨林木风的急进,是创新点爆棚,还是另一种吸引眼球与资金的“山寨模式”?而近日雨林木风论坛放出的“雨林木风办公大楼效果图”就更让人对其快速成长充满担忧。诚然,雨林木风在115.com搜索+114la网址导航以及云存储、操作系统领域都有建树,但豪言明年将招100人以及在广东东莞建设的庞大办公楼会是另一个“史玉柱”式的膨胀么?我们无从猜测,但从雨林木风用XP.com力推操作系统可以推断,同样握在其手中的另一个高价域名QQ.net会否是另一个野心呢?我们拭目以待。5、雨林木风Linux系统安装界面与图赏本文转载至网络,地址

一、硬盘安装分两种情况: A、是从Win系统上安装 B、是从别的Linux启动安装
这里介绍大多数人使用的Windows系统安装,第二种方法我还没有调过
1、安装系统---RedHat 9.0,(Fedra core 1和2类似,我安装FC3test3的时候发现把硬盘MBR破坏了,且用修复工具都没有办法还原。)
我的PC机40G硬盘,主分区只有一个分10GFAT32格式,扩展分区30G,其中20G给WINDOWS用FAT32格式,10G给LinuxEX3格式。
我安装XP系统在C盘,把RedHat9.0的3个ISO下载下来,放到D盘根目录Red Hat Linux_i1.iso,Red Hat Linux_i2.iso,Red Hat Linux_i3.iso.
2、用光盘取工具Daemon-v3.47把第一张镜像中的Dosutils目录解压到D盘根目录
看看其中有没有这几个主要文件:
LOADLIN.EXE
AUTOBOOT\INITRD.IMG
AUTOBOOT\VMLINUZ
一般都比较完整,也不用修改autoboot.bat文件了。
3、制做一个U盘启动盘,这个工作我做了一天,我的U盘是一般的杂牌128M,不带启动。在网上DOWN了USBBoot.1.62U盘启动制作工具没有用,用朗科的U盘工具也没有。于是动手自己做,经过实验找到了一种好办法,先将U盘在格式化为FAT16或FAT32(建议FAT32),再用FDISK /mbr清理启动分区,在同事机器上用WIN98的 SYS命令传送系统文件到U盘,这时U盘可以启动了。
4、 重新启动系统进BIOS,把启动设为 USB-FDD,进入DOS后到D盘运行dosutils目录下的autoboot.bat
5、 这样启动时选择从硬盘安装/dev/hda5 -----我的D盘系统自动会找到所有的文件。
二、使用NFS安装
1、找一台安装了Linux/Unix系统机器,安装NFS服务,去rpmfind网站找到相应的包,我的是nfs-utils-1.0.1-2.9包。
rpm -ivh nfs-utils-1.0.1-2.9.i386.rpm
rpm -ivh portmap-4.0-54.i386.rpm
2、修改配置文件:/etc/exports
添加如下行:
代码:
/home/chenzq/redhat/ 192.168.1.0/24(ro,sync)
备注:
/home/chenzq/redhat/ --------我的iso光盘镜像的位置
192.168.1.0/24 -------------设定192.168.1网段机器可以访问
ro ---------------只读
sync --------------接受数据同时写数据
安装过程同硬盘安装,只是选择“NFS映像”,再要求 我这里输入NFS服务器IP,
输入服务器的名称或IP ----192.168.1.75
RedHat目录--------- /home/chenzq/redhat
这样系统自动找到镜像安装。
这是我推荐的一种安装方法,只要带宽够的话在互联网安装都比较快,而且对比下面的HTTP和FTP安装方式来讲出错少速度快一点,还是图形界面安装,HTTP和FTP都是字符方式安装,且要解包,不能直接用ISO镜像。
三、使用HTTP方式安装
1、注意:前面几点都和硬盘安装一样,但不同的是不能读取ISO文件,要先解压,把第一个盘ISO文件先mount到一个目录下/mnt/cdrom,安装过程中提示换盘再mount另一张光盘
2、然后再在服务器上建立一个HTTP虚拟目录,修改/etc/httpd/conf/httpd.conf文件
添加如下行:
代码:
Alias /redhat "/mnt/cdrom"
Options Indexes FollowSymLinks MultiViews
AllowOverride None
Order Allow,deny
Allow from all
存盘后再重新启动服务
service httpd restart
3、并指定刚才的那个目录我的是 http://192.168.1.75/redhat
安装时候选择“HTTP设置”:
网站名: 192.168.1.75
Red Hat 目录: /redhat
它会自动找到目录并安装,注意我用这种方式安装有几个包会坏掉,也不能跳过安装,而且我的ISO检查了MD5SUM是好的,包名称好象是OpenOffice 86M大小,XMMS方面的包还有几个不记得了,所以不建议安装时选择这些包,还有就是这是文字安装不能以图形方式安装。
四、FTP方式安装
其方式和HTTP几乎一样,就是把APACHE改为vsftp
心得:安装了一个星期的Linux,我用的版本包括RedHat9、Fedora core 1、2和3 test3,还有MagicLinux1.2beta.我最开始用硬盘安装FC3test3,结果FC3是安装上去了,但XP无论如何fdisk /mbr还是用XP光盘启动 fixmbr 、fixboot还有覆盖安装都没有办法启动XP了,只好用Ghost重新来过,FC2和FC1还算正常,我用MagicLinux的时候硬盘安装总是找不到硬盘,其它方式我也就没有试了。希望给安装系统的兄弟姐 一点帮助!

五、用户群 六、未来软件的方向 七、发行版 八、Linux的读音 九、手机上的Linux系统 十、常见问题解答: 十一、linux可应用的多种硬件平台 十二、Linux和Unix系统的关系和区别 一、基本概念二、发展历史三、系统的内核四、应用与评价 五、用户群六、未来软件的方向七、发行版 八、Linux的读音linux概述Linux是一类Unix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统称。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的名字也是“Linux”。Linux操作系统也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严格来讲,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内核,但在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内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Linux得名于计算机业余爱好者Linus Torvalds。
目录[隐藏]
[编辑本段]
一、基本概念 简单地说,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
[编辑本段]
二、发展历史 Linux的出现,最早开始于一位名叫Linus Torvalds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当时他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他的目的是想设计一个代替Minix(是由一位名叫Andrew Tannebaum的计算机教授编写的一个操作系统示教程序)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可用于386、486或奔腾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上,并且具有Unix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因而开始了Linux雏形的设计。
Linux 的历史是和GNU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83年,理察·马修·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创立了G Linux
[3]NU计划(GNU Project)。这个计划有一个目标是为了发展一个完全免费自由的Unix-like操作系统。自1990年代发起这个计划以来,GNU 开始大量的产生或收集各种系统所必备的元件,像是——函式库(libraries)、编译器(compilers)、侦错工具(debuggers)、文字编辑器(text editors)、网页服务器(web server),以及一个Unix的使用者接口(Unix shell)——除了执行核心(kernel)仍然付阙外。1990年,GNU计划开始在马赫微核(Mach microkernel)的架构之上开发系统核心,也就是所谓的GNU Hurd,但是这个基于Mach的设计异常复杂,发展进度则相对缓慢。
最初的设想中,Linux 是一种类似Minix这样的一种操作系统。1991年4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学生Linus Benedict Torvalds(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黑客)不满意Minix这个教学用的操作系统。出于爱好,他根据可在低档机上使用的MINIX设计了一个系统核心Linux 0.01,但没有使用任何MINIX或UNIX的源代码。他通过USENET(就是新闻组)宣布这是一个免费的系统,主要在x86电脑上使用,希望大家一起来将它完善,并将源代码放到了芬兰的FTP站点上任人免费下载。本来他想把这个系统称为freax,意思是自由( free) 和奇异(freak) 的结合字,并且附上了"X"这个常用的字母,以配合所谓的Unix-like的系统。可是FTP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是Linus的MINIX,嫌原来的命名“Freax”的名称不好听,就用Linux这个子目录来存放,于是它就成了“Linux”。这时的Linux只有核心程序,仅有10000行代码,仍必须执行于Minix操作系统之上,并且必须使用硬盘开机,还不能称做是完整的系统;随后在10月份第二个版本(0.02版)就发布了,同时这位芬兰赫尔辛基的大学生在comp.os.minix上发布一则信息: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
I'm doing a (free) operation system (just a hobby,
won't be big and professional like gnu) for 386(486) AT clones.
由于许多专业用户(主要是程序员)自愿地开发它的应用程序,并借助Internet拿出来让大家一起修改,所以它的周边的程序越来越多,Linux本身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从1983年开始的GNU计划致力于开发一个自由并且完整的类Unix操作系统,包括软件开发工具和各种应用程序。到1991年 Linux 内核发布的时候,GNU已经几乎完成了除了系统内核之外的各种必备软件的开发。在Linus Torvalds和其他开发人员的努力下,GNU组件可以运行于Linux内核之上。整个内核是基于GNU通用公共许可,也就是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NU通用公共许可证)的,但是Linux内核并不是GNU 计划的一部分。1994年3月,Linux1.0版正式发布,Marc Ewing成立了 Red Hat 软件公司,成为最著名的Linux分销商之一。
Unix与Linux的历史源流
早期Linux的开机管理程序(boot loader)是使用LILO(Linux Loader),存在着一些难以容忍的缺陷,例如无法识别8G以外的硬盘,后来新增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克服了这些缺点,具有‘动态搜寻核心档案’的功能,可以让您在开机的时候,可以自行编辑您的开机设定系统档案,透过 ext2 或 ext3 档案系统中载入Linux Kernel。
Linux 的标志和吉祥物是一只名字叫做Tux的企鹅,标志的由来是因为Linus在澳洲时曾被一只动物园里的企鹅咬了一口,便选择了企鹅作为Linux的标志。Linux的注册商标是Linus Torvalds所有的。这是由于在1996年,一个名字叫做William R. Della Croce的律师开始向各个Linux 发布商发信,声明他拥有Linux商标的所有权,并且要求各个发布商支付版税,这些发行商集体进行上诉,要求将该注册商标重新分配给Linus Torvalds。Linus Torvalds 一再声明Linux 是免费的,他本人可以卖掉,但Linux绝不能卖。
Linux发行版的某些版本是不需要安装,只需通过CD或者可启动的USB存储设备就能使用的版本,他们称为LiveCD。
[编辑本段]
三、系统的内核 绝大多数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使用了大量的GNU软件,包括了shell程序、工具、程序库、编译器及工具,还有许多其他程序,例如Emacs。正因为如此,GNU计划的开创者理查德·马修·斯托曼博士提议将Linux操作系统改名为GNU/Linux。但有些人只把操作系统叫做"Linux"。
Linux的基本思想有两点: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个软件都有确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条详细来讲就是系统中的所有都归结为一个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软件设备、操作系统、进程等等对于操作系统内核而言,都被视为拥有各自特性或类型的文件。至于说Linux是基于Unix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两者的基本思想十分相近。
[编辑本段]
过去,Linux主要被用作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但因它的廉价、灵活性及Unix背景使得它很合适作更广泛的应用。传统上有以Linux为基础的“LAMP(Linux, Apache, MySQL, Perl/PHP/Python的组合)”经典技术组合,提供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站服务器、动态网页的一整套网站架设支持。而面向更大规模级别的领域中,如数据库中的Oracle、DB2、PostgreSQL,以及用于Apache的Tomcat JSP等都已经在Linux上有了很好的应用样本。除了已在开发者群体中广泛流行,它亦是现时提供网站务供应商最常使用的平台。
1、低廉性
基于其低廉成本与高度可设定性,Linux常常被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例如机顶盒、移动电话及行动装置等。在移动电话上,Linux已经成为与Symbian OS、Windows Mobile系统并列的三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之一;而在移动装置上,则成为Windows CE与Palm OS外之另一个选择。目前流行的TiVo数位摄影机使用了经过定制化后的Linux。此外,有不少硬件式的网络防火墙及路由器,例如部份LinkSys的产品,其内部都是使用Linux来驱动、并采用了操作系统提供的防火墙及路由功能。
2、广泛性
采用Linux的超级电脑亦愈来愈多,根据2005年11月号的TOP500超级电脑列表,显示世上最快速的两组超级电脑都是使用Linux作为其操作系统。而在表列的500套系统里,采用Linux为操作系统的,占了371组(即74.2%),其中的前十位者,有7组是使用Linux的。
除了一部分专家之外,大多数人都不自己选择每一样组件或自行设置,而是直接使用Linux套件。
2006年开始发售的SONY PlayStation 3亦使用Linux的操作系统。之前,Sony亦曾为他们的PlayStation 2推出过一套名为PS2 Linux的DIY组件。至于游戏开发商雅达利及id Software,都有为其旗下的游戏推出过Linux桌面版本。此外,Linux Game Publishing亦有专门为Linux平台撰写游戏,并致力于把其他在Windows平台编撰的游戏程序码转携至Linux平台,及为转携游戏提供使用授权。
而一个打算对所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孩子提供手提电脑的名为“每孩子皆有一部手提电脑(OLPC)”的项目,正是使用Linux作为缺省的操作系统。
我们不必探讨Linux源代码的开放给我们带来多大诱惑,我们只研究Linux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帮助。我们在平时只要掌握Linux最基础的应用,以及安装及使用就可以了。对Linux的操作现在发展到了在命令行下操作以及像Windows的桌面系统般的应用。对Linux不是很了解的用户可以选择桌面型Linux安装。
这里把对Linux的一些疑问解答从网上整理一下,贴出来,希望对那些想要了解Linux的朋友有所帮助。
3、灵活性
Linux以它的高效性和灵活性著称。它能够在PC计算机上实现全部的Unix特性,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能力。Linux是在GNU公共许可权限下免费获得的,是一个符合POSIX标准的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软件包不仅包括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而且还包括了文本编辑器、高级语言编译器等应用软件。它还包括带有多个窗口管理器的X-Window图形用户界面,如同我们使用Windows NT一样,允许我们使用窗口、图标和菜单对系统进行操作。
4、倍受青睐的原因
Linux之所以受到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喜爱,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它属于自由软件,用户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获得它和它的源代码,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进行必要的修改,无偿对它使用,无约束地继续传播。另一个原因是,它具有Unix的全部功能,任何使用Unix操作系统或想要学习Unix操作系统的人都可以从Linux中获益。
运行Linux需要的配置并不高,支持众多的PC周边设备,并且这样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完全免费,其源代码是完全公开的,任何人都能拿来使用。说到这里,各位可能怀疑这免费后面是不是隐藏着什么?作者会心甘情愿的把它拿出来而分文不取吗?其实,它代表着软件开发的另一种概念:那就是基于GNU的版权制度。
版权是为了保护作者应有利益而设立的制度,但时至今日它却对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例如现在病毒的肆虐,就是因为微软不肯将Windows的源代码公开。杀毒软件的厂商只好自己去钻研OLE结构。还有,Intel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建立了一个个不许其它厂商使用的硬件规范,造成众多开发者并不是为了提升技术而是为了兼容性而耗费资金和时间,这样就造成了科研发展的混乱和垄断。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Richard M. Stallman在1984年创立了以生产免费软件为目的的组织--Free Software Foundation(自由软件基金会,简称FSF)。他认为:各个软件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公开源代码会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真正好的软件是为了替人解决问题,应该散发给需要的人。他开发了一个叫做GNU的计划,第一套软件就是GNU Emacs(UNIX平台下强大的编辑器)。任何人都能免费拿到这个软件和它的源代码,于是许多人自发的修改这套软件,为它增加功能。为了明确GNU的规范,Stallman发表了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和GNU Library General Public License授权声明,根据这些声明,所有的GNU软件都可以被任何人下载、出售、复制和修改,但必须提供程序源代码或者让使用者知道从哪里获得源代码!但不论免费或者收费,任何得到这些软件的使用者都有和提供者同样的权利,可以将它们赠送或出售。由于这个授权,GNU软件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当然,这样做也有不良的效果,如果开发商的利润减少了那么就没有人愿意真正开发软件了,毕竟人还是要吃饭的呀。不过随着Internet的盛行,大众越来越容易得到各种各样的软件,而且大多只为一时之需,用完之后根本不会再用,一个软件的使用寿命就大大缩短,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电子出版行业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Linux核心程序的著作权归Linus本人所有,其它应用程序归各自的作者所有,但按照GNU授权,任何人都可以采取收费或免费方式来发行Linux,并在符合该授权的规范下做修改。这样就有了一大批的免费程序移植到了Linux上,包括GNU Emacs、XFree86、Mozilla等经典软件,并且在不断壮大中。由于源代码是公开的,任何一个使用Linux的人在添置了新硬件后都能自己编写驱动程序,所以Linux对新硬件的支持已经超过了许多专业UNIX系统。Linux的成功如果没有Internet是不可能的,因为Linux实际上是世界各地众多程序员共同开发的结果。
5、不断完善中
现在的Linux经过数次改版(包括核心的升级和周边程序的完善),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遵循POSIX标准的纯32位多工操作系统,64位版本也在开发之中。Linux可以兼容大部分的UNIX系统,很多UNIX的程序不需要改动,或者很少的改变就可以运行于Linux环境;内置TCP/IP协议,可以直接连入Internet,作为服务器或者终端使用;内置JAVA解释器,可直接运行JAVA源代码;具备程序语言开发、文字编辑和排版、数据库处理等能力;提供X Window的图形界面;主要用于x86系列的个人电脑,也有其它不同硬件平台的版本,支持现在流行的所有硬件设备。就性能上来说,它并不弱于Windows甚至UNIX,而且靠仿真程序还可以运行Windows应用程序。它有成千上万的各类应用软件,并不输于Windows的应用软件数量,其中也有商业公司开发的赢利性的软件。最可贵的是:它是一个真正的UNIX系统,可以供专业用户和想学UNIX的人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使用。Linux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系统,相对于Windows而言也是一个比较难用的系统,就如同大多数用户用不惯MacOS的单键鼠标一样。想要对Linux轻车熟路,你必须懂得一些相关知识,软、硬件的配置,最好还懂点程序,因为没有人有义务为您提供技术支援,除了和其它用户交流之外 ,您必须要自己解决问题。当然,如果您只是作为日常应用,就不需要那么复杂啦,Linux一样会为您提供完美的操作环境,你所要做的就是改变使用习惯和成见。
早期的操作系统是没有图形界面的,自从Apple于1984年推出System 1.0开始,个人电脑才实现了真正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从此电脑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也更加易于使用。Windows的图形化开始于Windows 3.1/3.2,直到Windows 95的出现才标志着多媒体时间的到来,从此计算机变得能说会唱起来。Linux始于UNIX,却青出于蓝胜于蓝,同样拥有着不俗的图形用户界面,性能更稳定,也更漂亮,可以和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最美丽的操作系统媲美!不同于现在的XP,Linux的图形界面是基于Console之上的,类似于Windows 95架于DOS之上,Linux下实现图形界面的是X Window系统(区别于MS的Windows)。
X Window是一套用于UNIX的具有极大可携性、对彩色掌握的多样性和网络之间的操作透明性的健在式处理窗口系统。它和微软的Windows的工作原理并不相同,不过两者都使用图形界面和窗口技术,从外表看来有那么一点点相似,但又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实际上X Window的界面更加多样化,也更漂亮,且高效快捷。就Windows对于DOS的地位一样,X Window一改UNIX/Linux单调的文本界面,提供了一个友善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198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电脑科学研究室工作的Bob Scheifler正在发展分布式系统,DEC公司的Jim Gettys也在MIT进行A-thena计划的一部分。两者都需要一套在UNIX系统上使用的图形界面,因此两者开始合作研制X Window。1987年,MIT发布了第11个版本的X Window,并成立了非赢利性组织“X协会”来发展及控制X Window标准。所以现在的X Window并不完全是一个软件,而是一个协定,定义了一个系统所必须具备的功能。任何系统能满足这个协定及符合X协会其它的规范,便可称为X Window,它的源代码公开。因为X Window具有强大的与设备无关结构性,它提供了一组网络通信协议,任何硬件只要提供X协定,便可以执行应用程序显示一群包含图文的窗口,不需要重新编译,这种与设备无关的特性只要是根据X Window标准所开发的应用程序均可在不同的环境下作用,这就大大减少了跨越不同平台之间的编译工作,应用程序更加具有可移植性。
Linux上最常用的X Window是Xfree86,它是MIT的X11R5的移植版,使用Openlook窗口管理系统,所以Xfree86是免费的。Xfree86支持现行所有的PC显示卡,但不一定支持它们的Windows加速特性,比如DirectX 9。
到目前为止,可以支持中文的Linux己不再是凤毛麟角,而且中文应用软件正不断丰富着。但一些商业软件并未完成移植,其中有诸多原因,在此不详述。
[编辑本段]
五、用户群 GNU/Linux爱好者设计宣传图,使用GPL授权
GNU/Linux社群设计的立体图,并使用GPL授权传统的Linux用户一般都安装并设置自己的操作系统,他们往往比其他操作系统,例如微软Windows和Mac OS的用户更有经验。这些用户有时被称作“黑客”或是“极客”(geek)。然而随着Linux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原厂委托制造商(OEM)开始在其销售的电脑上预装上Linux,Linux的用户中也有了普通电脑用户,Linux系统也开始慢慢抢占桌面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同时Linux也是最受欢迎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之一。Linux也在嵌入式电脑市场上拥有优势,低成本的特性使Linux深受用户欢迎。使用Linux主要的成本为移植、培训和学习的费用,早期由于会使用Linux的人较少,这方面费用较高,但这方面的费用已经随着Linux的日益普及和Linux上的软件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而降低。
KDE和GNOME等桌面系统使Linux更像是一个Mac或Windows之类的操作系统,提供完善的图形用户界面,而不同于其他使用命令行界面(Command Line Interface,CLI)的类Unix系统。
[编辑本段]
六、未来软件的方向 Linux 作为较早的源代码开放操作系统,将引领未来软件发展的方向。
基于Linux 开放源码的特性,越来越多大中型企业及政府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开发Linux。现今世界上,很多国家逐渐的把政府机构内部门的电脑转移到Linux上,这个情况还会一直持续。Linux 的广泛使用为政府机构节省了不少经费,也降低了对封闭源码软件潜在的安全性的忧虑。
[编辑本段]
Linux 主要作为Linux发行版(通常被称为"distro")的一部分而使用。这些发行版由个人,松散组织的团队,以及商业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编写。它们通常包括了其他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一个用来简化系统初始安装的安装工具,和让软件安装升级的集成管理器。大多数系统还包括了像提供GUI界面的XFree86之类的曾经运行于BSD的程序。发行版为许多不同的目的而制作, 包括对不同计算机结构的支持, 对一个具体区域或语言的本地化,实时应用,和嵌入式系统,甚至许多版本故意地只加入免费软件。目前,超过三百个发行版被积极的开发,最普遍被使用的发行版有大约十二个。
一个典型的Linux发行版包括:Linux内核,一些GNU程序库和工具,命令行shell,图形界面的X Window系统和相应的桌面环境,如KDE或GNOME,并包含数千种从办公套件,编译器,文本编辑器到科学工具的应用软件。
1、主流的Linux发行版
Asianux ,B2D Linux ,Conectiva Linux ,Debian GNU/Linux ,Fedora Core ,Gentoo Linux ,Knoppix Linux ,Linux From Scratch ,Magic Linux ,Mandriva Linux ,Red Hat Linux ,Slackware Linux ,Stanix Live CD ,SUSE Linux ,Turbo Linux ,Ubuntu Linux.IPCop,NUtyx,DEFT,NETbsd,turbolinux
2、中国大陆的Linux发行版
红旗Linux(Redflag Linux) ,冲浪Linux(Xteam Linux) ,蓝点Linux ,新华Linux ,共创Linux ,百资Linux ,lxde,veket, lucky8k-veket.Open Desktop ,Hiweed GNU/Linux ,Magic Linux ,Engineering Computing GNU/Linux ,中标普华Linux ,中软Linux ,新华华镭Linux(RaysLX) ,CD Linux ,MC Linux ,即时Linux(Thizlinux) ,b2d linux ,IBOX ,MCLOS ,FANX,Everest,酷博linux,新氧Linux,Hiweed,雨林木风Linux,Deepin Linux,需要说明的是,新氧、Hiweed、雨林木风、Deepin都是基于ubuntu,并且Deepin Linux是Hiweed与深度合并后的版本,原来的Hiweed已经停止更新。
3、台湾地区的Linux发行版
宏基Linux,lxde
4、目前最著名的发行版本
Debian,红帽(redhat)、ubuntu、OpenSuse(原Suse)、Mandriva(原Mandrake)、CentOS、fedora,lxde,veket,等
5、国内比较著名的linux版本
红旗linux
红旗软件有限公司(简称红旗软件)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和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此公司专注于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的开发和市场,以及面向不断增长的中文技术用户的多平台应用软件。他们的目标是“为网络生活注入活力”。公司将持续发展被称之为“红旗方式”的一套现代管理模式,它以进行自由软件开发的企业模式为基础,是客户驱动的用户化。
随着 Linux 进入关键行业的计算环境,用户对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要求,红旗软件对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线进行了全新的优化,推出了红旗 Linux 服务器 4 系列产品。该产品包含了众多的研发成果,进一步体现了红旗服务器操作系统在管理性、可用性、可靠性和扩展性上的优势。
作为红旗Linux服务器4系列的核心产品,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红旗高级服务器 4.1)的定位是企业级的网络和应用服务器。该产品可运行在带有2~32路CPU的SMP架构和最大64GB内存的IA架构服务器上。它提供了标准 Linux网络服务,并能稳定运行业界主流的商业应用。此外,该产品还可以作为完整的Linux软件开发平台。
在可靠性方面,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采用经过大量实践检验的2.4.21内核,并在核心中加入了2.5、2.6内核中的一些增强功能,更新和修正了大量驱动程序,在众多主流IA Server上通过了高负载的压力测试。
在性能方面,4.1在继承4.0优化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I/O性能,并使用Intel编译器技术优化系统核心与网络服务功能,从而成为率先使用Intel编译器优化核心的Linux厂商。
Red Flag Server 4.1还获得 HP 全球认证支持。红旗软件也成为继 Red Hat、SUSE 之后第三家获得 HP 认证的 Linux 厂商。
目前,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支持超过500种的商业应用软件,包括DB2、Sybase、Websphere、Weblogic、Netbackup、CA ARCServ、Openview、Tivoli、Domino等企业级关键应用。
增强的管理性,降低系统管理成本,是 Red Flag Server 4系列 最大的改进点。随着Linux进入行业应用,一些系统管理员从UNIX和 Windows平台转向了Linux。让产品既符合传统UNIX行家的习惯,又能吸引Windows管理员和一般技术人员迅速上手,成为4系列产品在管理方面的主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红旗开发了主机管理工具Rfmin1.1,它由17个工具组成,涵盖了主机管理的方方面面。
Rfmin1.1覆盖了主要的服务器管理工作,实现了三大差异的消除:手工编辑配置文件和应用管理工具之间的差异、Windows系统管理和 Linux 系统管理之间的差异、本地管理和远程管理的差异。
通过这些管理工具,无论是UNIX系统管理员还是Windows系统管理员,都能够高效地管理红旗Linux服务器,从而降低了管理费用。
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同时支持简体中文、英文和日文,还提供了美观的用户界面,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目前,红旗Linux的服务器版(Server)、工作站版(Workstation)、桌面版(Desktop)已进入5.0时代。中科红旗公司首页以桌面版为例。Red Flag Linux Desktop 5.0(产品代号为Apatite),为创造更多价值提供了无可置疑的卓越条件。
Apatite全球率先通过了LSB3.0测试认证,具备了Linux标准基础的一切品质。
Apatite从系统核心层开始到上层各个功能模块都进行大量优化改进,系统性能得到质的提升。无论是工作、娱乐还是休息,系统响应更快更有效,节省的将不仅仅是您的时间,还有您将拥有的前所未有的效率。
当然,时间上的节省,除了系统响应和性能表现,在安装、部署方面同样显著,无论是CD-ROM、硬盘,还是网络方式,各种您所方便采用的途径都将为您提供,您将不再为部署整个系统网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而伤透脑筋。
系统性能方面的稳定和可靠,向来是Linux系统的优势,而Apatite将该优势继续发扬光大,不仅满足您对工作效率的要求,而且在与之相关的各个环节中投您所好,甚至比您想的还要多:
实现了X86平台对Intel EFI的支持;
实现了Linux下网页嵌入式多媒体插件的支持,实现了Windows Mediaplayer和RealPlayer的标准JavaScript接口,参考Windows ASF格式规范编写了ASF/WMV Marker的支持,保证了基于Windows编写的在线多媒体播放网页的支持;
实现了前台窗口优化调度功能,通过内核级资源调度和前台窗口的自动跟踪工具,保证了前台窗口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最大的系统资源运行;
实现了可以支持MMS/RTSP/HTTP/FTP协议的多线程下载工具;
实现了用户友好的内核级实时检测防火墙;
实现了登录窗口、注销窗口、主面板等完整KDE环境的主题支持;
实现了新的MyComputer、可缩放托盘等用户友好的易用性设计。
无论是您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上传或下载网络资料,还是与同事共享文档,与合作伙伴进行视频会议,与朋友网络通讯联络感情......您面对的所有问题,都将被无缝解决,而且您将无须为解决每个问题到处寻找工具,因为您在Apatite系统中发现,一切都已就绪。您只须坐享其成,享受工作、娱乐带来的美妙感觉。
在Apatite产品中,网络概念被彻底贯彻,数字信息的传达是红旗软件成为最重要的品质:
强大的Kontact软件,具备电子邮件、日程管理、地址簿等各种个人信息管理功能,您工作生活中所有日常事务所需要记录和管理的信息都被妥善处理;
全球著名的Firefox浏览器,无疑是您将视野遍及全球的最佳立足点;
红旗软件最新开发的布谷鸟下载软件确保了您从网络搜寻/获取资料所需要的效率;
网络视频会议正将成为我们工作模式的未来趋势,GnomeMeeting则是您进行视频会议的绝好选择,它是数字信息时代中最有效率的通讯工具。
当然,您最喜欢的QQ、MSN,Apatite系统也已经为您准备好了,直接启用您的个人帐号,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心情吧。
同时,Intel 无线技术的成熟发展,将您的笔记本电脑与您自由的脚步紧密联系起来,您可以到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任何人。Apatite中的无线网络配置工具则可能是您用过的最直接快捷的无线网络配置工具,它抛弃一切烦琐步骤,直接将无线设备连接到网络中去。
[编辑本段]
八、Linux的读音 linux发音五花八门版本颇多,见到和听到的不下10种。根据linux的创始人Linus Torvalds的说法,Linux的发音和“Minix”是押韵的。“Li”中“i”的发音类似于“Minix”中“i”的发音,而“nux”中“u”的发音类似于英文单词“profess”中“o”的发音。依照国际音标应该是/'linэks/——类似于“里讷克斯”。但是,由于Linus Torvalds本人是芬兰人,所以他的Linux读音不是/'linэks/,而是/'liniks/.
Linus Torvalds针对读音分歧较多的情况,特意录了一段他对Linux的发音。录音的内容是这样的:“Hello, this is Linus Torvalds, and I pronounce Linux as Linux.”(下载地址 http://www.paul.sladen.org/pronunciation/torvalds-says-linux.wav )
同样还有Torvalds本人解说如何发这个音的一段视频,观看地址: http://www.linuxweblog.com/linux-pronunciation
有人综合网上和linux自己的读音,概括出几个自认为最合适也最通用的读法:/li'n^ks/(“里那克斯”)或/'li:nэks/(“里讷克斯”)或/li'nu:ks/(“里纽克斯”)。这几个应该是谁都听得懂的。至于哪个比较正宗,当然是linus的原音。但事实上使用linus那种读法的人似乎不在多数。
[编辑本段]
九、手机上的Linux系统 Linux进入到移动终端操作系统近一年多时间,就以其开放源代码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终端厂商和运营商对它的关注包括摩托罗拉和NTT DoCoMo等知名的厂商。已经开发出的基于Linux的手机有摩托罗拉的A760、A768、A780、e680i、e680、e2、e680g、E6、E8、em30、CEC的e2800、三星的i519等。2004年6月在日本东京BIG SIGHT展览馆举办的“LinuxWorld Expo/Tokyo 2004”博览会上,日本手机大厂商NEC则展示了其采用Linux操作系统的手机。我国的大唐电信也于7月宣布将Linux作为其TD-SCDMA 3G手机操作系统。
Linux与其它操作系统相比是个后来者,但Linux具有二个其它操作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一,Linux具有开放的源代码,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其二,既满足了手机制造商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自己的Linux手机操作系统的要求,又吸引了众多软件开发商对内容应用软件的开发,丰富了第三方应用。
然而Linux操作系统有其先天的不足:入门难度高、熟悉其开发环境的工程师少、集成开发环境较差;由于微软PC操作系统源代码的不公开,基于Linux的产品与PC的连接性较差;尽管目前从事Linux操作系统开发的公司数量较多,但真正具有很强开发实力的公司却很少,而且这些公司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开发,很难实现更大的技术突破。
尽管Linux在技术和市场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是目前来说还无法与Symbian抗衡,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机市场中站稳脚跟、抢夺市场份额也决非易事。不过诺基亚也推出了采用linux的mameo手机N900。
08年google也推出了基于Linux内核的嵌入式系统Android,目前主要应用在手机上,但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将其移植到其它平台,目前已有部分公司宣布今年年底会推出基于Android的NetBook。
诺基亚宣布首款Linux智能机N900开始供货
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康培凯(Olli-Pekka Kallasvuo)于周二亲自宣布,旗下首款基于Linux Maemo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N900于周二起开始供货.这是诺基亚在与苹果iPhone和RIM黑莓手机的竞争中推出的最新产品.
N900是诺基亚首款运行Linux Maemo操作系统的手机,分析师认为这款产品有助于诺基亚夺回不断被蚕食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编辑本段]
十、常见问题解答: 1. 在windows下的软件可不可以正常的运行?
不可以,不过有一个软件叫 wine ,可以模拟运行一部分程序。他的衍生版本可以运行特定方面的软件。比如 cedega ,可以运行很多游戏,CS、WarCraft3 、wow 都能,但还是不够完美。比如 wow 里部分插件导致运行缓慢(CS 用 OpenGL 基本完美。当然前提是你的显卡正确安装了驱动,打开了 3D 支持)。
2. 哪个杀毒软件支持linux?
Avast!,Mcafee,Kaspersky和ClamAV(自由软件,开源、免费)等。
暂时 linux 还不需要杀毒软件,病毒很少,主要是黑客攻击,注意设置就行了。 比如选择针对桌面设计的版本,来减少过多服务程序导致安全隐患。
3. 在Linux是不是可以实现多媒体播放功能(比如听歌看电影)啊?
可以,绝对可以,而且Linux下的软件很早就可以和Windows的媒体播放软件媲美了。
ffmpeg 解码器库就是linux下的,Mplayer 也是linux 里的。(注意不是windows 里的那个韩国的KMPlayer ,Linux 里的KMPlayer是一个Mplayer的KDE界面程序) 在硬件条件足够的情况下Mplayer对720P、1080P高清的支持也很完美!
ppstream也发布了Linux版本,现在可以在Linux下看网络电视了!
4. QQ可不可以在Linux运行啊?
腾讯官方已发布QQ for Linux (于2009年1月19日发布),但功能尚且比较简单,可以支持屏幕截图。目前不支持群管理,群空间等高级属性。已经可以支持红旗linux桌面版6.0,对最新的suse linux 11.1的支持也非常好。其他的可以选择的开源解决方案还有eva,lumaQQ和pidgin。目前eva的功能较强大。(参见:http://im.qq.com/qq/linux/ )
[编辑本段]
十一、linux可应用的多种硬件平台 Linux可支持X86、PowerPC、ARM、XSCALE、MIPS、SH、68K、Alpha、SPARC等多种体系结构,并且已经被移植到多种硬件平台。这对于经费、时间受限制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是很有吸引力的。Linux采用一个统一的框架对硬件进行管理,同时对一个硬件平台到另一个硬件平台的改动与上层应用无关。
[编辑本段]
十二、Linux和Unix系统的关系和区别 Linux和UNIX的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开放源代码的自由软件,而后者是对源代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商业软件。这应该是他们最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用户对前者有很高的自主权,而对后者却只能去被动的适应;这种不同还表现在前者的开发是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之中,而后者的开发完全是处在一个黑箱之中,只有相关的开发人员才能够接触的产品的原型。
Linux is a free Unix-type operating system originally created by Linus Torvald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developers around the world. Developed under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 the source code for Linux is freely available to everyone. Click on the link below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operating system that is causing a revolution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s.
Linux 的源头要追溯到最古老的UNIX。1969年,Bell实验室的Ken Thompson开始利用一台闲置的 PDP-7计算机开发了一种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很快,Dennis Richie加入了这个项目,在他们共同努力下诞生了最早的UNIX。Richie受一个更早的项目——MULTICS的启发,将此操作系统命名为 Unix。早期UNIX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但其第三个版本用一种崭新的编程语言C重新设计了。C是Richie设计出来并用于编写操作系统的程序语言。通过这次重新编写,Unix得以移植到更为强大的 DEC PDP-11/45与11/70计算机上运行。后来发生的一切,正如他们所说,已经成为历史。Unix从实验室走出来并成为了操作系统的主流,现在几乎每个主要的计算机厂商都有其自有版本的Unix.
Linux起源于一个学生的简单需求。Linus Torvalds,Linux的作者与主要维护者,在其上大学时所买得起的唯一软件是Minix. Minix是一个类似Unix,被广泛用来辅助教学的简单操作系统。Linus 对Minix不是很满意,于是决定自己编写软件。他以学生时代熟悉的Unix作为原型, 在一台Intel 386 PC上开始了他的工作。他的进展很快,受工作成绩的鼓舞,他将这项成果通过互连网与其他同学共享,主要用于学术领域。有人看到了这个软件并开始分发。每当出现新问题时,有人会立刻找到解决办法并加入其中,很快的, Linux成为了一个操作系统。值得注意的是Linux并没有包括Unix源码。它是按照公开的POSIX标准重新编写的。Linux大量使用了由麻省剑桥免费软件基金的GNU软件,同时Linux自身也是用它们构造而成。

RedHat环境下使用日志式文件系统ReiserFS摘要:
ReiserFS是公认为效能与安全性都优于Linux采用多年的ext2档案系统﹐ReiserFS的最大优点是安全性大幅提升﹐系统当机不易造成文件的损坏。Kernel 2.4.1起已经正式将其列入标准﹐但是为数众多的 Linux 系统仍旧在使用ext2。本文将讨论在Redhat环境下为什么要使用日志式的档案系统,如何取得 ReiserFS ,Kernel 2.2 与 2.4 如何支持ReiserFS,如何产生新的档案统。RedHat 7.0 的使用者特别注意事项及相关网络资源。
日志式文件系统简介
尽管Linux可以支持种类繁多的文件系统,但是几乎所有的Linux发行版都用ext2作为默认的文件系统。ext2的设计者主要考虑的是文件系统性能方面的问题。ext2在写入文件内容的同时并没有同时写入文件的meta-data(和文件有关的信息,例如:权限、所有者以及创建和访问时间)。换句话说,Linux先写入文件的内容,然后等到有空的时候才写入文件的meta-data。这样若出现写入文件内容之后但在写入文件的meta-data之前系统突然断电,就可能造成在文件系统就会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在一个有大量文件操作的系统中出现这种情况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就导致了新的日志式文件系统的出现以解决这个问题。日志文件系统比传统的文件系统安全,因为它用独立的日志文件跟踪磁盘内容的变化。就像关系型数据库(RDBMS),日志文件系统可以用事务处理的方式,提交或撤消文件系统的变化。Linux系统缺少日志式文件系统是限制推广其在企业级应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就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日志式文件系统,当前linux环境下有下面几种日志文件可供选择:
* SGI的xfs(http://oss.sgi.com/projects/xfs/)殮.?布xfs为Open Source的软件。
* Veritas(www.veritas.com)的文件系统和卷管理(volume manager)。
* Reiserfs:Reiserfs应用了一些新的技术,例如,统一名字空间(unified name space)有一些Linux的发行版已经包括了reiserfs文件系统,作为安装时的可选项。SuSE 6.4 就很容易使用reiserfs文件系统。reiserfs的最新版是ReiserFS 3.6.25,经过测试reiserfs的基准测试的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 IBM的jfs。这两文件系统都遵循开放源码版权声明,且的而且很多有天赋的人在开发这两个文件系统。jfs(Journaled File System Technology for Linux)的开发者包括AIX(IBM的Unix)的jfs的主要开发者。在AIX上,jfs已经经受住了考验。它是可靠、快速和容易使用的。
* 日志文件系统的另一个选择是ext2的后继者ext3fs文件系统。ext3fs文件系统正在Linux内核黑客Stephen Tweedie的领导下开发。ext3fs还处于beta测试阶段,就像reiserfs和jfs,但是它工作得很好。Stephen预计2000年夏天可以正式发布ext3fs。ext3fs最大的优点是向下兼容ext2。而且ext3fs还支持异步的日志,这意味着它的性能可能还比ext2好。
在上面提到的日志式文件系统中,ReiserFS是目前Linux环境下最成熟的一种。而IBM的JFS和SGI的XFS则相对于来说要年轻一些,ext3文件系统则仍然需要开发。因此我们这里选择ReiserFS。
为什么叫日志式?
日志式文件系统在强调数据完整性的企业级服务器中有着重要的需求,是文件系统发展的方向。日志式文件系统的思想来自于如Oracle等大型数据库。数据库操作往往是由多个相关的、相互依赖的子操作组成,任何一个子操作的失败都意味着整个操作的无效性,对数据库数据的任何修改都要回复到操作以前的状态。日志式文件系统采用了类似的技术。
在分区中保存有一个日志记录文件,文件系统写操作首先是对记录文件进行操作,若整个写操作由于某种原因(如系统掉电)而中断,则在下次系统启动时就会读日志记录文件的内容来恢复没有完成的写操作。而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几秒钟到几分钟,而不是ext2文件系统的fsck那样在大型服务器情况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来完成扫描。
对日志式文件系统原理的一个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Journal File Systems
获得ReiserFS
Kernel 2.4.1已经包含了ReiserFS的代码,但是最好使用包含了最新的ReiserFS 3.6.25的kernel 2.4.3,若你不是使用kernel 2.4.3,建议你使用这个版本的ReiserFS。本文将使用kernel 2.4.3来作为示例。
对于Kernel 2.4.2则需要打补丁:
# cd /usr/src/linux
# zcat linux-2.4.2-reiserfs-20010327.patch.gz | patch -p1
对于2.2版本的内核:
# bzip2 -dc linux-2.2.18-reiserfs-3.5.32-patch.bz2 | patch -p1
在make config阶段需要对"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回答Yes。否则系统就不会询问关于ReiserFS的选项;在编译内核的文件系统参数部分,应该选择支持ReiserFS。若你不希望将root(/)安装在ReiserFS文件系统下,则只需要将对ReiserFS的支持编译为模块即可。本文将讨论将root安装在ReiserFS之上的情况。
编译内核和模块
注:如果你使用的是RedHat7.0,那么就需要首先边际Makefile并将其中所有的gcc替换为kgcc。首先需要从redhat7.0安装光盘上安装kgcc,若没有采取这一步,那么得到的内核将会显示kernel panics信息。Redhat7.0带的gcc2.96有很多的bug。所有的内核编译都应该使用kgcc来完成。
gcc vs. kgcc:
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日前在 Linux核心邮件论坛中,表明了他对 Red Hat 7.0 的看法:『基本上不堪使用』。节录这封信的内容重点: 『坦白地说,任何使用 Red Hat 7.0 和他们那坏掉的编译器都会遇到麻烦。』『我不知道为何 Red Hat 选择释出那愚蠢的 gcc-2.96(一定通过没有任何 gcc 技术人员的批准 - gcc 人员对此也很生气),而且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们显然已经知道他们用的这个编译器是坏的。他们包进了另一个好的编译器,叫它作 kgcc。』 『kgcc 意思是核心 gcc,显然因为 (a) 他们了解到核心编译错误比某些应用程序编译错误来得糟糕,和 (b)...』 『... 我认为 Red Hat 7.0 基本上并非一个可用的开发平台,而且我希望 Red Hat 将他们的编译器降级...』 Red Hat 执行长 Matthew Szulik 对 Linus Torvalds 这番话的反应是:他不是真正能回应 Linus 这项挑战的人选,而且他表示 Red Hat 也预料到会遭受这样的谴责。 Red Hat 7.0 备受争议的关键在于其中包含了 gcc 发展分支中的一个非正式的版本 gcc 2.96,gcc 小组曾表示『gcc 2.96 并非 gcc 正式版本』、『而且将来也不会有这个版本』,它只是在到达 gcc 3.0 路上的一站。 Red Hat 技术长 Michael Tiemann 最近曾为 Red Hat 7.0 使用 gcc 2.96 的决定作出辩护,他表示:『没有技术上更好的决策』、『因为其他的选择不会比较好 - 对 Red Hat 系列这样复杂的需求而言 - 比起走回头路,这项决定还能推动 gcc 3.0 的发展。』 Tiemann 还说,若批评者的矛头想要找个目标,对使用 gcc 2.96 的决定『你也可以怪我』。)
下面我们将编译ReiserFS工具,相应的代码是存放在/usr/src/linux/fs/reiserfs/utils目录中的,首先make编译程序,然后再make install来安装程序。2.4内核中并没有包括这些工具,而需要另外下载。从这里可以下载。
解压文件:
# tar zxvf reiserfsprogs-3.x.0j.tar.gz
# cd reiserfsprogs-3.x.0j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不幸的是,并没有ext2toreiserfs之类的转换工具,因此将/从ext2转换为reiserfs就需要三步才能完成:
1.创建一个新的分区,并格式化为ReiserFS格式。
2.将数据从ext2分区拷贝到新分区。
3.将新分区加载为根(/)
创建新分区,ReiserFS并不需要一个特定的分区类型,因此就使用83(Linux):
# fdisk -l /dev/hda
/dev/hda9 2872 3126 2048256 83 Linux
/dev/hda10 3127 3381 2048256 83 Linux
在新分区上创建ReiserFS文件系统:
# mkreiserfs /dev/hda10
加载新的分区:
# mount -t reiserfs /dev/hda10 /mnt/hda10
拷贝数据到新分区:
# cd /mnt/hda10
# tar cvlf - / | tar xf -
编辑fstab来指向新的root:
/dev/hda10 / reiserfs defaults 1 1
创建指向reiserfsck的一个符号链接因为RedHat启动时将寻找fsck.reiserfs文件来扫描:
# ln -s /sbin/reiserfsck /sbin/fsck.reiserfs
保证系统lilo至少为21.6。这是第一个支持ReiserFS的版本,也可以在/boot目录中使用小容量的ext2文件系统。但是升级lilo更好一些。也推荐使用GRUB来实现引导。
当在lilo.conf中使用新的内核时需要运行lilo程序。其中lilo.conf中需要将root指向新的内核所在分区。
重新启动系统,新系统的root将在ReiserFS文件系统上。上面的示例讨论的是如何在root中使用ReiserFS,而根据需要你可以选择在任何目录中使用ReiserFS。
资源
ReiserFS home http://www.reiserfs.org/
ReiserFS FAQ http://www.reiserfs.org/faq.html
LinuxGazette article on journal filesystems http://www.linuxgazette.com/issue55/florido.html
XFS by SGI http://oss.sgi.com/projects/xfs/
IBM's JFS http://oss.software.ibm.com/develope...pensource/jfs/
Ext3 beta testing program on redhat.com
http://beta.redhat.com/index.php?pro...ge&action=ext3
Other articles by Mayank Sarup http://www.freeos.com/author/?authorName=Mayank%20Sar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