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wuhello
【教程分享】修复故障调整分区 玩转Windows安全模式
展开Biu

经常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当电脑出了故障时,Windows会提供一个名为“安全模式”的平台,在这里用户能解决很多问题,不管是硬件(驱动)还是软件的。你会使用这个安全模式么? 今天就来带您认识一下它。

修复故障调整分区 玩转Windows安全模式

  一要进入安全模式,只要在启动时不停地按F8,就会出现选项菜单,再用键盘上的上下光标键进行选择即可进入不同的启动模式。

选项菜单包括了以下几个:

1.安全模式只使用基本文件和驱动程序。如鼠标(USB串行鼠标除外)、监视器、键盘、硬盘、基本视频、默认系统服务等,但无网络连接。

如果采用安全模式也不能成功启动计算机,则可能需要使用恢复控制台功能来修复系统。

2.带网络连接的安全模式在普通安全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连接。但有些网络程序可能无法正常运行,如MSN等,还有很多自启动的应用程序不会自动加载,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所以在这种模式下一定不要忘记手动加载,否则恶意程序等可能会在你修复电脑的过程中入侵。

3.带命令行提示符的安全模式只使用基本的文件和驱动程序来启动,在登录之后,屏幕上显示命令提示符,而非Windows图形界面。

说明:在这种模式下,如果你不小心关闭了命令提示符窗口,屏幕会全黑。可按下组合键Ctrl+Alt+Del,调出“任务管理器”,单击“新任务”,再在弹出对话框的“运行”后输入“C:\WINDOWS\explore..exe”,可马上启动WindowsXP的图形界面,与上述三种安全模式下的界面完全相同。如果输入“c:\windows\system32\cmd”也能再次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事实上,在其它的安全模式正常启动时也可通过这种方法来启动命令提示符窗口。

4.启用启动曰志以普通的安全模式启动同时将由系统加载(或没有加载)的所有驱动程序和服务记录到一个文本文件中。该文件称为ntbtlog.txt,它位于%windir%(默认为c:\windows\)目录中。启动曰志对于确定系统启动问题的准确原因很有用。

5.启用VGA模式利用基本VGA驱动程序启动。

当安装了使Windows不能正常启动的新视频卡驱动程序时,这种模式十分有用。事实上,不管以哪种形式的安全模式启动,它总是使用基本的视频驱动程序。因此,在这些模式下,屏幕的分辨率为640×480且不能改动。但可重新安装驱动程序。

6.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使用Windows上一次关闭时所保存的注册表信息和驱动程序来启动。最后一次成功启动以来所作的任何更改将丢失。因此一般只在配置不对(主要是软件配置)的情况下,才使用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但是它不能解决由于驱动程序或文件被损坏或丢失所导致的问题。

7.目录服务恢复模式这是针对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并只用于恢复域控制器上的SYSVOL目录和ActiveDirectory目录服务。

8.调试模式启动时通过串行电缆将调试信息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

如果正在或已经使用远程安装服务在您的计算机上安装Windows,则您可以看到与使用远程安装服务还原或恢复系统相关的附加选项。一恢复屏幕正常显示

过去用的是一款旧显示器,又是初学者,初学者最爱干的是墙纸,设一下分辨率也觉得很有成就感,没想到误将分辨率和刷新率调得太高,下次启动时屏幕花屏,害得必须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才算了事。

现在想起来那时也真傻得可爱,只要将其重启到安全模式(上文中的前四种模式都行)下,删除显卡驱动程序,再重启电脑即可。重启(正常启动)时,系统会自动扫描显卡并安装驱动程序,屏幕即可恢复正常显示。

还有些问题也可用这种方法来处理,比如WindowsXP会自动识别硬件并安装驱动程序,但有时总是老眼昏花,而且在设备管理器下不会显示出错信息,但就是工作不正常,如上不了网(网卡驱动有错)、屏幕显示不对(显卡驱动有错)等,也可在安全模式重新安装驱动程序。

二、揪出恶意的自启动程序或服务

如果电脑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比如上不了网,按常规思路又查不出问题,可启动到带网络连接的安全模式下看看,如果在这里能上,则说明是某些自启动程序或服务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连接。

可在带网络连接的安全模式下,用带重定向的命令提示符工具TaskList>d:\Anquan.txt将当时的进程记录到D:盘根目录下的文本文件Anquan.txt中。接着,以正常的方式启动电脑,将Anquan.txt中记录到的进程与此时的进程进行比较,你会发现此时的进程要多得多,请逐个结束多出来的进程,并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如果结束到某一进程时网络连接正常了,则说明刚结束的进程就是罪魁祸首。查出后,可删除与进程相关的可执行文件。但还要注意的是,由于它是自动运行的,强行删除后,可能会引起启动时报“找不到某文件”的错误,还得将其与自启动有关的设置全部清除,包括“系统配置实用程序”的“启动”、“Win.ini”下的内容、注册表下的内容、启动脚本下的内容、“开始”菜单“启动”下的内容等。

三调整分区

出门在外,可本本儿偏不争气,启动时报分区错误。又没带任何工具软件,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还能启动到安全模式下。命令行工具Diskpart能胜任分区魔术师的一切工作。Diskpart功能非常强大,它工作于一个集成的环境,输入Diskpart后,显示专用提示符即Diskpart>(注意:这不是一个路径),在这一环境下可输入很多与之相关的同时也是它的专用子命令。下面就来演示分区的扩容功能。

说明在先:以下的操作是在台式机上记录下来的。

①启动到带命令提示符的安全模式下,输入命令Diskpart。再输入listpartition显示一下分区,显然,其中有两个主分区、两个扩展分区。

②输入“SelectParttition3”(第3分区,5004MB的那个),使该分区具有焦点属性。再输入“DeletePartition”即可删除该分区。请将第1、2两个“Listpartition”命令后的值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原分区3确实已被删除了。

③输入“Selectpartition1”使其具有焦点属性,再输入“Extend”,刚才被删除分区所空出来的未分配空间就能自动添加到第1分区中去。

为分区扩容,这可是分区魔术师的专利,diskpart也能实现,看来,Windowsserver2003不支持分区魔术师是有道理的。再输入“Listpartition”可观察到第1个分区的容量变化情况。

说明:将带有焦点的分区扩展为最邻近的未分配空间时,对于普通分区,未分配的空间必须在同一磁盘上,并且必须接着带有焦点的分区。

如果要被扩容的分区是NTFS格式,扩容后不会丢失任何数据。如果是非NTFS的文件系统格式,此命令就会失败,但不会对分区作任何更改也不会破坏数据。不能扩展当前系统分区或启动分区,也不能对包含页面文件的分区进行扩容。如果电脑中有两个主分区,分区5才是活动分区。不然,不能对分区1进行扩容操作。

语法:extend[size=n]参数说明:size=n:添加到当前分区的空间大小(MB)。如果不指定大小,磁盘就扩展为占用所有最邻近的未分配空间。

5不管对硬盘分区做了什么样的改动,包括创建、删除、扩容等,都用不着重新启动电脑即可生效(这是分区魔术师不能做到的),但在“我的电脑”却看不到这些分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还没为其指定驱动器号(也就是盘符)。怎样指定盘符呢?下面以为第1个分区指定盘符为例进行说明。

使第1个分区具有焦点属性,再输入命令“Assign”,Diskpart就会自动为其分配一个。当然也可用命令“AssignLetter=X”来手动指定,手动指定时,不能与已存在的盘符如C等相同。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就能在“我的电脑”下查看到这些分区了。

⑤将分区5设为活动分区,先用SelectParttition5使其具有焦点属性再用Active激活即可。最后输入Exit,退出Diskpart集成环境,让电脑自动重启。

说明:如果用惯了DiskPart,你就会觉得它的设计很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一般是先指定焦点,再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还可随显示分区状态以便掌握进度。输入Help可查看到所有的子命令,输入有错时,它还会自动列出子命令列表及简要说明,将你引导到正路上来。另外,安装Windows2003后,大家最熟悉的分区魔术师(非服务器版)不能正常运行,使用Diskpart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硬盘十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展开Biu

硬盘十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硬盘作为电脑配件中的核心组件,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不过我们在日常应用当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大大小小的问题,而导致学习和工作不能继续。下面笔者就网友最关注的十个日常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1、更换硬盘导致无法启动

  故障现象:升级硬盘时为硬盘分好区后,再将原硬盘的数据复制到新硬盘中,这个过程一直正常,但是取下原硬盘后,新硬盘无法启动电脑,系统提示:“PRESS A KEY RESTART”。

  故障分析与处理:估计是分区是没有激活新硬盘的主分区,造成的硬盘无法引导的故障。只需要再利用Windows 98启动盘启动到DOS操作系统,重新运行FDISK,激活硬盘的主分区即可。

2、解决大容量硬盘的分区问题

  故障现象:将新购买的120G硬盘连接到电脑上时,BIOS能够检测到硬盘并正确识别硬盘的容量,但在使用FDISK分区时FDISK检测到的硬盘容量不对。

  故障分析与处理:对于FDISK不能进行的分区,可使用DM软件或DISKGEN等软件来对硬盘进行分区。因为FDISK不支持大容量硬盘,而DM软件或DISKGEN等软件则没有这种容量限制。

3、解决硬盘的物理坏道

  故障现象:一块20GB的硬盘分为3个区,C盘4个G,D盘6个G,剩余的空间分配为E盘。最近出现故障,每次在启动电脑的时候都会运行磁盘扫描程序扫描D盘,而且在扫描到10%时就停止不前了,跳过磁盘扫描程序后电脑能正常使用。

  故障分析与处理:应该是硬盘有物理坏道造成的。由于硬盘的物理坏道一般不能修复,所以处理硬盘物理坏道最好将其屏蔽。可用Windows 98系统启动盘启动电脑,运行fdisk命令对硬盘重新进行分区,还是将C盘分为4个G,并划分1.4个G的空间为D盘(由于磁盘扫描程序是检测到原来D盘的10%左右时不能通过的,所以可大概计算出坏扇区的位置在硬盘的4+(20-4)×10%=5.6G处),然后划分500MB空间为E盘(为了将整个坏扇区都包括在一个单独的分区中,所以将坏扇区的空间分的大一点)。划分4个G左右为F盘,最后将剩余的空间划分为G盘。空间划分好后,将划分出来的500M空间所在E盘删除掉,以后硬盘的磁头就不会再访问这个区域了。对硬盘的分区完成后,重新启动电脑对硬盘进行格式化操作后,就可以安装操作系统了。在安装好Windows操作系统后,可通过Partition Magic软件将原来划分的D盘和F盘合并成一个分区。这样,硬盘的物理坏道就被软件屏蔽了。

4、未激活硬盘主引导区故障

  故障现象:一块硬盘在进行分区,使用format C;/S命令格式化硬盘后,用硬盘启动电脑时出现“Invalid Specification”的提示。

  故障分析与处理:应该是对硬盘进行分区时没有激活硬盘的主分区造成的。只需要使用DOS系统盘启动电脑后,重新运行FDISK命令,激活硬盘的主分区即可。

5、解决硬盘引导区损坏的故障

  故障现象:一台电脑无法正常启动,无论是通过软驱、光驱还是硬盘,在启动时硬盘灯都是长亮状态。

  故障分析与处理:进入BIOS后发现,BIOS可正确检测到硬盘的参数,估计硬盘应该没有损坏,将硬盘作为从盘连接到其他电脑上后,启动电脑进入到DOS操作系统,用dir命令可查看到故障硬盘的目录和文件,看来硬盘的分区表也没有损坏,估计不能引导操作系统是因为硬盘的引导区遭破坏造成的。用sys命令向故障硬盘的C盘传送引导文件后,再将故障硬盘单独接在电脑上。重新开机后系统能正常进入操作系统,故障排除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网络速度变慢的常见23种解决方法
展开Biu

[url=]网络速度变慢的常见23种解决方法[/url]

[/url]

【导读】:我们知道,双绞线是由四对线按严格的规定紧密地绞和在一起的,用来减少串扰和背景噪音的影响。同时,在T568A标准和T568B标准中仅使用了双绞线的 1、2和3、6四条线,其中,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而且1、2必须来自一个绕对,3、6必须来自一个绕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串扰,保证数据传输。本人在实践中发现不按正确标准(T586A、T586B)制作的网线,存在很大的隐患。

以下是导致网络缓慢的常见问题,以及一些常见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整理给各位网友。

一、网络自身问题

您想要连接的目标网站所在的服务器带宽不足或负载过大。处理办法很简单,请换个时间段再上或者换个目标网站。

二、网线问题导致网速变慢

我们知道,双绞线是由四对线按严格的规定紧密地绞和在一起的,用来减少串扰和背景噪音的影响。同时,在T568A标准和T568B标准中仅使用了双绞线的 1、2和3、6四条线,其中,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而且1、2必须来自一个绕对,3、6必须来自一个绕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串扰,保证数据传输。本人在实践中发现不按正确标准(T586A、T586B)制作的网线,存在很大的隐患。表现为:一种情况是刚开始使用时网速就很慢;另一种情况则是开始网速正常,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网速变慢。后一种情况在台式电脑上表现非常明显,但用[url=http://product.enet.com.cn/price/plist4.shtml]笔记本电脑检查时网速却表现为正常。对于这一问题本人经多年实践发现,因不按正确标准制作的网线引起的网速变慢还同时与网卡的质量有关。一般台式计算机的网卡的性能不如笔记本电脑的,因此,在用交换法排除故障时,使用笔记本电脑检测网速正常并不能排除网线不按标准制作这一问题的存在。我们现在要求一律按T586A、T586B标准来压制网线,在检测故障时不能一律用笔记本电脑来代替台式电脑。

三、网络中存在回路导致网速变慢

当网络涉及的节点数不是很多、结构不是很复杂时,这种现象一般很少发生。但在一些比较复杂的网络中,经常有多余的备用线路,如无意间连上时会构成回路。比如网线从网络中心接到计算机一室,再从计算机一室接到计算机二室。同时从网络中心又有一条备用线路直接连到计算机二室,若这几条线同时接通,则构成回路,数据包会不断发送和校验数据,从而影响整体网速。这种情况查找比较困难。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要求我们在铺设网线时一定养成良好的习惯:网线打上明显的标签,有备用线路的地方要做好记载。当怀疑有此类故障发生时,一般采用分区分段逐步排除的方法。

四、网络设备硬件故障引起的广播风暴而导致网速变慢

作为发现未知设备的主要手段,广播在网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网络中计算机数量的增多,广播包的数量会急剧增加。当广播包的数量达到30%时,网络的传输效率将会明显下降。当网卡或网络设备损坏后,会不停地发送广播包,从而导致广播风暴,使网络通信陷于瘫痪。因此,当网络设备硬件有故障时也会引起网速变慢。当怀疑有此类故障时,首先可采用置换法替换集线器交换机来排除集线设备故障。如果这些设备没有故障,关掉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电源后,DOS下用 “Ping”命令对所涉及计算机逐一测试,找到有故障网卡的计算机,更换新的网卡即可恢复网速正常。网卡、集线器以及交换机是最容易出现故障引起网速变慢的设备。

五、网络中某个端口形成了瓶颈导致网速变慢

实际上,路由器广域网端口和局域网端口、交换机端口、集线器端口和服务器网卡等都可能成为网络瓶颈。当网速变慢时,我们可在网络使用高峰时段,利用网管软件查看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端口的数据流量;也可用 Netstat命令统计各个端口的数据流量。据此确认网络数据流通瓶颈的位置,设法增加其带宽。具体方法很多,如更换服务器网卡为100M或1000M、安装多个网卡、划分多个VLAN、改变路由器配置来增加带宽等,都可以有效地缓解网络瓶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六、蠕虫病毒的影响导致网速变慢

通过E-mail散发的蠕虫病毒对网络速度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危害性极大。这种病毒导致被感染的用户只要一上网就不停地往外发邮件,病毒选择用户个人电脑中的随机文档附加在用户机子的通讯簿的随机地址上进行邮件发送。成百上千的这种垃圾邮件有的排着队往外发送,有的又成批成批地被退回来堆在服务器上。造成个别骨干互联网出现明显拥塞,网速明显变慢,使局域网近于瘫痪。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升级所用杀毒软件;计算机也要及时升级、安装系统补丁程序,同时卸载不必要的服务、关闭不必要的端口,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七、防火墙的过多使用

防火墙的过多使用也可导致网速变慢,处理办法不必多说,卸载下不必要的防火墙只保留一个功能强大的足以。

八、系统资源不足

您可能加载了太多的运用程序在后台运行,请合理的加载软件或删除无用的程序及文件,将资源空出,以达到提高网速的目的。

九、系统预留宽带

专业版的Windows XP默认保留了20%的带宽,其实这对于我们个人用户来说是没有多大的作用。与其闲着还不如充分地利用起来,方法如下:在“开始→运行”中输入gpedit。msc,打开组策略编辑器。找到“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网络→QoS数据包调度程序”,选择右边的“限制可保留带宽”,选择“属性”打开限制可保留带宽属性对话框,选择“启用”即可,将数值改为0。经过这样重新设置就可以释放保留的20%的带宽了。

十、网卡绑定的协议太多

这种情况在局域网用户中很常见。网卡上如果绑定了许多协议,当数据通过网卡时,计算机就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确定该数据使用哪种协议来传送,这时用户就会感觉到速度慢。解决方法是:用一块网卡只绑定PPPoE协议来连接ADSL,提供上网的外部连接,用另一块网卡绑定局域网的其他协议,从而各尽其职,提高性能,这样客户端上网速度就会提高。

十一、ADSL设备散热不良

ADSL设备工作时发热量比较大,平时要注意散热。许多用户把ADSL设备和路由器、集线器等放在一个机柜里,不利于散热,对ADSL的正常工作有影响。ADSL等设备不可放在柜内,要分开摆放,设备之间留有通风散热通道,机房最好做到恒温,一般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30℃。

十二、访问互联网接口错误

这是由于Windows系统的Internet连接向导给IE指定的访问互联网接口错误引起的。EnterNet 300(虚拟拨号软件)使用的是局域网类型虚拟拨号,而IE缺省使用普通拨号。浏览的时候IE首先寻找拨号接口,找不到拨号以后就找局域网里面有没有代理服务器,最后才会找到EnterNet 300的接口,因此会很慢。只需要重新运行一遍Internet连接向导,选择局域网方式,并取消自动搜索代理服务器就可解决。

十三、不能绑定TCP/IP协议

不能绑定TCP/IP多为网卡驱动程序未正确安装、网卡质量问题和PCI插槽不良。应先把设备管理器里的网卡驱动删除,重启后安装驱动程序;如果不好,再把网卡换一个PCI插槽;仍不好换一块网卡。

十四、电话线路质量低劣

ADSL技术对电话线路的质量要求较高,目前采用的ADSL是一种RADSL(速率自适应DSL)。如果电信局到用户间的电话线路在某段时间受到外界因素干扰,RADSL会根据线路质量的优劣和传输距离的远近,动态地调整用户的访问速度。如访问的是国外站点,速度会受到出口带宽及对方站点线路、设备配置情况等因素影响,需要全网协调配合解决。线路问题主要有施工时未遵循施工标准而遗留的质量隐患,如没加塑料套管导致老鼠咬断线路;配线架或其他材料质量问题导致跳线接触不良;用户在装修时暗敷的室内线损坏等。

十五、QQ无法联网?

需要对它进行一些设置。从QQ面板中选择“系统参数”命令,点击“网络设置”标签,将原来的“拨号上网”改为“局域网接入Internet”就可以了。

十六、微机硬件软件问题

硬件故障主要表现在网卡坏或没有正确安装;微机主板和网卡不兼容;微机配置低,尤其内存少导致运行速度慢。软件故障主要是由于用户不了解计算机知识,在使用过程中误操作,导致操作系统出错或拨号软件损坏而无法上网;用户浏览一些网页后,系统出现问题,在处理时不慎将备份的拨号软件删掉;微机重装系统后,没有安装拨号软件等等。这些软件故障只要重新安装拨号软件即可排除。

十七、某一网站长时间网页打不开?

原因是在上网高峰期,许多用户访问同一个热点网站,由于该网站服务器处理不过来,或带宽较窄会出现网络速度慢、长时间网页打不开的情况,请您最好避开高峰时段上网或改访问其它站点。

十八、由于互联网节点故障

网络系统自动进行路由迂回,产生网络速度慢。请您耐心等待系统恢复。

十九、由于"猫"的自身品质问题,引起的上网速度慢。请您更换优质"猫"。

二十、电话线路的电气指标过低,引起的上网速度慢,请您更换优质线路。

二十一、外"猫"和主机的连接速率低,引起的上网速度慢,请您重新进行接口参数设置。

二十二、在低档机上运行高级操作系统,引起的上网速度慢,请您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电脑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

二十三、由于浏览器的设置不当,引起的上网速度慢,请您重新设置网页的保留天数,把浏览器的缓存目录设置在传输速率最高的硬盘上,并适当增加容量。

目前大多数拨号上网用户的电脑都用Windows系统,很多时都听到用户抱怨上网速度慢,但我们发现有一种情况是:当认为慢的时候其实是已经断线了,不过此时上网的图标仍然存在,这就造成了还在上网的假象。如你身边有电话可拿起电话来鉴别,还可以将鼠标拉至上网的图标上,按右键选择“状态”,观察有否收到数据,如在一段时间内都未有数据收到则可认定线路已断开,只能重新拨号。

[查看全文]
cws
win7无法登录飞信的解决方法
展开Biu

飞信2008在windows 7上运行,弹出对话框提示:飞信无法定位程序输入点DwmHintDxUpdate于动态链接库USER32.dll上。

解决办法很简单:在系统的system32文件夹中找到dwmapi.dll,把它复制到飞信的安装目录中覆盖掉原来的文件,问题解决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菜鸟变大虾 教你如何解除电源5大故障?
展开Biu

电源出故障要从“先软后硬”的原则,首先要检查BIOS设置是否正确,排除因设置不当造成的假故障。然后,检查ATX电源中辅助电源和主电源是否正常。最后,检查主板电源监控电路是否正常。下面根据不同的电源故障做一下诊断分析。(本文取自ZOL产品论坛——如何判断和解决电源常见故障)故障一:无法开机

电源+5VSB引线

  用万用表测量+5VSB,如果该电压值正常且稳定,而主板反馈信号PS-ON始终为高电平,则可能是主板上的开机电路损坏,或电源开关按钮损坏;如果上述两者均为正常而主电源仍无输出,则可能是开关电源主回路损坏,或因负载存在短路或空载而进入保护状态。

故障二:无法关机

NumLock指示灯

  关不了主机,有以下几种现象和原因:一、BIOS中设定关机时有一定的延时时间(DelayTime),关机时需要按住电源按钮,保持数秒钟,才能将机器关闭。不能实现瞬间关闭是正常现象,不是电源故障。二、电源按钮失灵。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关机,开机也会有问题。三、主板上的电源监控电路故障,PS-ON信号恒为高电平。四、关不了键盘电源(键盘的NumLock指示灯在主机关闭后是亮的)。有些机器允许使用密码通过键盘开机,键盘上的NumLock灯在关机后仍亮着,是正常现象。五、关不了显示器。如果显示卡或显示器中有一个部分不支持DPMS(显示器电源管理系统)规范,在主机关闭后显示器指示灯亮,屏幕上仍有白色光栅,也属正常现象。

故障三:自行开机

机箱开关按键

  自行开机故障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在BIOS设置中将定时开机功能设为“Enabled”,这样机器会在所设定的某个日期的某个时刻,或每天的某个时刻自动开机。某些机器的BIOS设置项中具有来电自动开机功能设置,如果选择了来电开机,则在插上交流电源后,机器便会启动。应该说,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是真正的故障,而是用户不了解机器所具有的这些功能。第二种是BIOS中关闭了定时开机和来电自动开机功能,机器只要接通交流电源还会自行开机,这无疑是硬件故障了。

自动开机硬件故障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电源本身的抗干扰能力较差,交流电源接通瞬间产生的干扰使其主回路开始工作;第二种是+5VSB电压低,使主板送不出应有的高电平,而总是为低电平,这样机器不仅会自行开机,还会关不掉;第三种是来自主板的PS-ON信号质量较差,特别在通电瞬间,该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延时过长,直到主电源准备好了以后,该信号仍未变为高电平,使ATX电源主回路误导通。

故障四:休眠与唤醒功能异常

PS-ON信号引线位

  休眠与唤醒功能异常表现为:不能进入休眠状态,或休眠后不能唤醒。出现这些问题时,首先要检查硬件的连接(包括休眠开关的连接是否正确,开关是否失灵等)和PS-ON信号的电压值。进入休眠状态时,PS-ON信号应为低电平(0.8V以下);唤醒后,PS-ON信号应为高电平(2.2V以上)。如果PS-ON信号正常,而休眠和唤醒功能仍不正常,则为ATX电源故障。需要提醒读者,进入夏季后,为了预防雷击,对ATX电源结构的计算机,如果用户长时间不使用,又不想进行远程控制,建议将交流输入线拔下,以切断电源输入。

故障五:零部件异常

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在遇到主板、内存、CPU、板卡、硬盘等部件工作异常或损坏故障时,通常要先测量电源电压。正常的工作电压是电脑可靠工作的基本保证,而很多莫名其妙的故障都是电源惹的祸。一台机器发生了找不到硬盘的故障,通过对比试验,确信硬盘是好的。判断为主板上的IDE接口损坏,于是找来PCI转IDE扩展卡,插在主板上空闲的PCI插槽,连上硬盘试验,仍然找不到硬盘。测量电源电压,+12V电压只有10V左右。在这样低的供电电压下,硬盘达不到额定转速,当然不能工作。换一台ATX电源,故障排除。

点评:

DIYer切记,在处理电源故障时一定要了解为何出现这种现象,一定要在日后的使用中尽量避免不好的使用习惯,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电脑运行得更加稳定,更加长久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探讨防火墙维护与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Biu

[url=]探讨防火墙维护与管理、技术发展趋势[/url]

【导读】:网络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要时时面对

网络开放带来的数据安全方面的新挑战和新危险。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当园区网与外部网连接时,可以在

中间加入一个或多个中介系统,防止非法入侵者通过网络进行攻击,非法访问,并提供数据可靠性、完整

性以及保密性等方面的安全和审查控制,这些中间系统就是防火墙(Firewall)技术。它通过监测、限制、修

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屏蔽网络内部的结构、信息和运行情况、阻止外部网络中非法用户

的攻击、访问以及阻挡病毒的入侵,以此来实现内部网络的安全运行。

本文从介绍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特点入手,探讨防火墙维护与管理的方法、技术的发展趋势。

1、引言

网络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要时时面对网络开放

带来的数据安全方面的新挑战和新危险。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当园区网与外部网连接时,可以在中间加入一

个或多个中介系统,防止非法入侵者通过网络进行攻击,非法访问,并提供数据可靠性、完整性以及保密性

等方面的安全和审查控制,这些中间系统就是防火墙(Firewall)技术。它通过监测、限制、修改跨越防火墙的

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屏蔽网络内部的结构、信息和运行情况、阻止外部网络中非法用户的攻击、访问以及

阻挡病毒的入侵,以此来实现内部网络的安全运行。

2、防火墙的概述及其分类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网民们的注意,大大小小的单位纷纷为自己的内部网络“筑墙”、防病毒

与防黑客成为确保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手段。防火墙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网络防护设备,是处于不同网

络(如可信任的局域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

安全域之间信息的惟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策略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

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2.1 概述

在逻辑上,防火墙其实是一个分析器,是一个分离器,同时也是一个限制器,它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间

或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局域网内部的安全。

1)什么是防火墙

古时候,人们常在寓所之间砌起一道砖墙,一旦火灾发生,它能够防止火势蔓延到别的寓所。现在,如

果一个网络接到了Internet上面,它的用户就可以访问外部世界并与之通信。但同时,外部世界也同样可以访

问该网络并与之交互。为安全起见,可以在该网络和Internet之间插入一个中介系统,竖起一道安全屏障。这

道屏障的作用是阻断来自外部通过网络对本网络的威胁和入侵,提供扼守本网络的安全和审计的关卡,它的

作用与古时候的防火砖墙有类似之处,因此就把这个屏障叫做“防火墙”。

防火墙可以是硬件型的,所有数据都首先通过硬件芯片监测;也可以是软件型的,软件在计算机上运行并

监控。其实硬件型也就是芯片里固化了UNIX系统软件,只是它不占用计算机CPU的处理时间,但价格非常

高,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软件型更加方便实在。

2)防火墙的功能

防火墙只是一个保护装置,它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装置。它的目的就是保护内部网络的访问安全。它

的主要任务是允许特别的连接通过,也可以阻止其它不允许的连接。其主体功能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根据应用程序访问规则可对应用程序联网动作进行过滤;

对应用程序访问规则具有学习功能;

可实时监控,监视网络活动;

具有日志,以记录网络访问动作的详细信息;

被拦阻时能通过声音或闪烁图标给用户报警提示。

3)防火墙的使用

由于防火墙的目的是保护一个网络不受来自另一个网络的攻击。因此,防火墙通常使用在一个被认为是

安全和可信的园区网与一个被认为是不安全与不可信的网络之间,阻止别人通过不安全与不可信的网络对本

网络的攻击,破坏网络安全,限制非法用户访问本网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2 防火墙的分类

市场上的硬件防火墙产品非常之多,分类的标准比较杂,从技术上通常将其分为“包过滤型”、“代理

型”和“监测型”等类型。

1)包过滤型

包过滤型产品是防火墙的初级产品,其技术依据是网络中的分包传输技术。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包”

为单位进行传输的,数据被分割成为一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中都会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数据的

源地址、目标地址、TCP/UDP(传输控制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防火墙通过读取数据包

中的地址信息来判断这些“包”是否来自可信任的安全站点,一旦发现来自危险站点的数据包,防火墙便会

将这些数据拒之门外。

2)代理型

代理型防火墙也可以被称为代理服务器,它的安全性要高于包过滤型产品,并已经开始向应用层发展。代

理服务器位于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完全阻挡了二者间的数据交流。从客户机来看,代理服务器相当于一台真

正的服务器;而从服务器来看,代理服务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户机。当客户机需要使用服务器上的数据时,首先

将数据请求发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根据这一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由代理服务器将数据传输给

客户机。由于外部系统与内部服务器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道,外部的恶意侵害也就很难伤害到企业内部网络

系统。

3)监测型

监测型防火墙是新一代的产品,这一技术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最初的防火墙定义。监测型防火墙能够对各

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实时的监测,在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监测型防火墙能够有效地判断出各层

中的非法侵入。同时,这种监测型防火墙产品一般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

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不仅能够检测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同时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也有极强的防范作

用。据权威机构统计,在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中,有相当比例的攻击来自网络内部。因此,监测型防火墙不

仅超越了传统防火墙的定义,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两代产品。

[查看全文]
yuxixinhe
求助个问题?
展开Biu

我的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可以连接上,但是右下角的图标不闪, 打开无线连接 信号条来回闪动,显示的是已经连接上,但就是不能上网,请问一下,这是怎么回事。谢谢、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电脑故障维修判断指导大全(联想内部文件)
展开Biu

电脑故障维修判断指导大全(联想内部文件)联想, 大全, 故障

第一部分---总则 7 }7 G% I1 G `. x

* A& e7 B4 e/ Q% I

第一章 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7 _ K- b. m5 X3 _6 w

这里所述原则、方法等是第二部分分类判断的基础,需要认真遵守执行。 1 L6 z" A% [! V6 p9 _

C+ Y+ H2 C* D: M/ H, E§1.1 进行电脑维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 ?% H, A" _9 U一、 进行维修判断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 A* U6 a0 L4 ?简单的事情,一方面指观察,另一方面是指简捷的环境。

" G+ Z# O% o) }8 g2 V简单的事情就是观察,它包括:

P: [& g% h" I1、 电脑周围的环境情况——位置、电源、连接、其它设备、温度与湿度等;

6 j0 @% _+ s+ _1 Z- w; Z2、 电脑所表现的现象、显示的内容,及它们与正常情况下的异同; 5 s# P0 Q2 ^6 g7 k1 c/ X1 v

3、 电脑内部的环境情况——灰尘、连接、器件的颜色、部件的形状、指示灯的状态等; # C$ |, Y$ @& P, Q7 C& q/ P

4、 电脑的软硬件配置——安装了何种硬件,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的是使种xx作系统,其上又安装了何种应用软件;硬件的设置驱动程序版本等。 " g1 z- z; T! b' h! V' u6 v

简捷的环境包括: - T, F& d# S1 f! x

1、 后续将提到的最小系统;

( ?- v( p8 R7 \( F2、 在判断的环境中,仅包括基本的运行部件/软件,和被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软件;

0 M3 p$ Z" s! q# \, `3、 在一个干净的系统中,添加用户的应用(硬件、软件)来进行分析判断

W3 ^6 w9 F8 P4 d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有利于精力的集中,有利于进行故障的判断与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须通过认真的观察后,才可进行判断与维修。 7 [" S9 L; @4 \% n

二、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要“先想后做” 5 P- B: r8 z% R6 v7 J$ A

先想后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 l4 o# Q2 o9 U( w- U5 R- o" ?; l

首先是,先想好怎样做、从何处入手,再实际动手。也可以说是先分析判断,再进行维修。

( x3 y A6 [" I5 R: y. w其次是,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地先查阅相关的资料,看有无相应的技术要求、使用特点等,然后根据查阅到的资料,结合下面要谈到的内容,再着手维修。 % S$ j( T, c& W7 k9 ?, b8 L

最后是,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对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经验的同事或你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咨询,寻求帮助。

Z. v9 u* h2 H& g# j# [1 f三、 在大多数的电脑维修判断中,必须“先软后硬:

1 s/ h- W# A1 s即从整个维修判断的过程看,总是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先检查软件问题,当可判软件环境是正常时,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从硬件方面着手检查。 : v# i4 A/ ^* t. j$ K! a

四、 在维修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4 }( Y( I$ Z |9 R. s

在复现故障现象时,有时可能会看到一台故障机不止有一个故障现象,而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故障现象(如:启动过程中无显,但机器也在启动,同时启动完后,有死机的现象等),为时,应该先判断、维修主要的故障现象,当修复后,再维修次要故障现象,有时可能次要故障现象已不需要维修了。 2 Y6 q. n% X1 [% Z$ `( B

( { |; }, z- s8 g6 ~4 n

§1.2 电脑维修的基本方法 # @- w% d* T3 n( P/ H0 C

一、观察法

: n. _% v& m, w观察,是维修判断过程中第一要法,它贯穿于整个维修过程中。观察不仅要认真,而且要全面。要观察的内容包括: & Y4 u7 J9 \( L

1、 周围的环境; 2 g: Q7 X$ {& @+ j: x) Z. L8 n' _9 D: i

2、 硬件环境。包括接插头、座和槽等;

, u" V: C: n8 r! U( M3、 软件环境; # z* a3 w: g+ Q5 A6 ?

4、 用户xx作的习惯、过程 6 c# u6 j* v2 }2 i4 A

二、最小系统法 : M. l a3 y- |

最小系统是指,从维修判断的角度能使电脑开机或运行的最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最小系统有两种形式:

/ \' y. H# U2 j& Z' Q2 {& D硬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和CPU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信号线的连接,只有电源到主板的电源连接。在判断过程中是通过声音来判断这一核心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1 H. c5 E* q! S软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CPU、内存、显示卡/显示器、键盘和硬盘组成。这个最小系统主要用来判断系统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启动与运行。 . ?. v+ V# G& a# z

对于软件最小环境,就“软件”有以下几点要说明: 5 M" f- t! G! D6 B) [6 }) W2 d

1、 硬盘中的软件环境,保留着原先的软件环境,只是在分析判断时,根据需要进行隔离如卸载、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软件环境,主要是用来分析判断应用软件方面的问题 - L) I1 A3 D# E. ~; |3 {

2、 硬盘中的软件环境,只有一个基本的xx作系统环境(可能是卸载掉所有应用,或是重新安装一个干净的xx作系统),然后根据分析判断的需要,加载需要的应用。需要使用一个干净的xx作系统环境,是要判断系统问题、软件冲突或软、硬件间的冲突问题。

/ T I0 w) p3 i3、 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可根据需要添加或更改适当的硬件。如:在判断启动故障时,由于硬盘不能启动,想检查一下能否从其它驱动器启动。这时,可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加入一个软驱或干脆用软驱替换硬盘,来检查。又如:在判断音视频方面的故障时,应需要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声卡;在判断网络问题时,就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网卡等。

, f) O- s" f/ o- h5 Z" S& k最小系统法,主要是要先判断在最基本的软、硬件环境中,系统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软、硬件部件有故障,从而起到故障隔离的作用。 1 P5 E7 \6 j O) c

最小系统法与逐步添加法结合,能较快速地定位发生在其它板软件的故障,提高维修效率。 : F* y5 q6 n, O4 f1 U2 c

三、逐步添加/去除法

- X. u$ G0 j8 T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添加一个部件/设备或软件,来检查故障现象是否消失或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并定位故障部位。 4 X: A0 s& }, ~ `

逐步去除法,正好与逐步添加法的xx作相反。

3 S; z* a, L, ^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与替换法配合,才能较为准确地定位故障部位。 % O9 j X0 n# o+ y3 }& `+ C+ w

四、隔离法

- w* U0 t9 e* y- ]5 E5 Z0 U0 z是将可能防碍故障判断的硬件或软件屏蔽起来的一种判断方法。它也可用来将怀疑相互冲突的硬件、软件隔离开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变化的一种方法。

$ d V5 d/ j$ j( ]: V i, s5 Z上提到的软硬件屏蔽,对于软件来说,即是停止其运行,或者是卸载;对于硬件来说,是在设备管理器中,禁用、卸载其驱动,或干脆将硬件从系统中去除。

3 L! G7 J6 q3 G4 [. \五、替换法

3 a6 p! M: |# t$ b6 C: S3 i4 n替换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的一种维修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号的,也可能是不同型号的。替换的顺序一般为: * b1 F* ]5 z w0 j) P

1、 根据故障的现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类别,来考虑需要进行替换的部件或设备;

* F3 h/ S8 Y$ ?2 ]$ S. K2、 按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进行替换。如:先内存、CPU,后主板,又如要判断打印故障时,可先考虑打印驱动是否有问题,再考虑打印电缆是否有故障,最后考虑打印机或并口是否有故障等; # e2 V V9 L2 O& O) j: p

3、 最先考查与怀疑有故障的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线、信号线等,之后是替换怀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后是替换供电部件,最后是与之相关的其它部件。 + a9 i/ X5 [5 x4 o) _# O; H" S

4、 从部件的故障率高低来考虑最先替换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进行替换。

% w6 o0 R6 p+ ]) T+ V! O; ~+ G六、比较法 # ?7 B+ W% R3 ~/ m; j" b0 e

比较法与替换法类似,即用好的部件与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进行外观、配置、运行现象等方面的比较,也可在两台电脑间进行比较,以判断故障电脑在环境设置,硬件配置方面的不同,从而找出故障部位。 3 U' J. A( {; a

七、升降温法

) H E# T" } c6 j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升降温法由于工具的限制,其使用与维修间是不同的。在上门服务中的升温法,可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设法降低电脑的通风能力,伤心电脑自身的发热来升温;降温的方法有:1)一般选择环境温度较低的时段,如一清早或较晚的时间;2)使电脑停机12~24小时以上等方法实现;3)用电风扇对着故障机吹,以加快降温速度。 0 d/ _! U: l7 n2 N9 r6 K0 o

八、敲打法 4 _9 d# P- w4 i6 Q& e( ^. R

敲打法一般用在怀疑电脑中的某部件有接触不良的故障时,通过振动、适当的扭曲,甚或用橡胶锤敲打部件或设备的特定部件来使故障复现,从而判断故障部件的一种维修方法。 4 O' d% O7 ]! D( s) F

九、对电脑产品进行清洁的建议

; Z% a' _8 `$ w* y) `! W$ _有些电脑故障,往往是由于机器内灰尘较多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维修过程中,注意观察故障机内、外部是否有较多的灰尘,如果是,应该先进行除尘,再进行后续的判断维修。在进行除尘xx作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 ^: K7 H# f( R- o* l

1、 注意风道的清洁 0 t1 h% D+ z6 d

2、 注意风扇的清洁 + `1 m7 J+ @/ ]2 ?. o+ u

风扇的清洁过程中,最好在清除其灰尘后,能在风扇轴处,点一点儿钟表油,加强润滑。 ' r1 q" a6 N' @ T* \$ b

3、 注意接插头、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洁

& |1 d" D2 H- r4 g/ o, {9 k4 W金手指的清洁,可以用橡皮擦拭金手指部分,或用酒精棉擦拭也可以。

* D- A: x1 E1 ^' Q# M3 l7 Y插头、座、槽的金属引脚上的氧化现象的去除: 一是用酒精擦拭,一是用金属片(如小一字改锥)在金属引脚上轻轻刮擦。 0 @# q6 Y' x. e

4、 注意大规模集成电路、元器件等引脚处的清洁 7 h4 @( z$ A1 [' Y# Z

清洁时,应用小毛刷或吸尘器等除掉灰尘,同时要观察引脚有无虚焊和潮湿的现象,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或漏液现象。

- S4 y- o; R% W/ d5、 注意使用的清洁工具 ) m* u9 h: ]! I6 v7 }( T% M" ?, V

清洁用的工具,首先是防静电的。如清洁用的小毛刷,应使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毛刷,禁用塑料毛刷。其次是如使用金属工具进行清洁时,必须切断电源,且对金属工具进行泄放静电的处理。

6 k: C/ B# c8 V- ~# g0 k# s用于清洁的工具包括:小毛刷、皮老虎、吸尘器、抹布、酒精(不可用来擦拭机箱、显示器等的塑料外壳)。 - j; d" I% _' G5 v6 m8 M, E

6、 对于比较潮湿的情况,应想办法使其干燥后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电风扇、电吹风等,也可让其自然风干。

" a" Y" w& n& `' R% _3 W" R十、软件调试的几个方法和建议 * `' G2 W$ B; ]8 k0 ?& h) @# G

1、 xx作系统方面。 . n9 a+ M4 a6 B) B8 B6 X; T

主要的调整内容是xx作系统的启动文件、系统配置参数、组件文件、病毒等。

) S+ J/ N6 L. p( V2 \" s修复xx作系统启动文件。 $ K8 w. K; y' a9 E6 J8 v+ y* a

1) 对于Windows 9x系统,可用SYS命令来修复(要保证MSDOS.SYS的大小在1KB以上),但要求,在修复之前应保证分区参数是正确的。这可使用诸如DiskMap之类的软件实现; 4 p$ J1 a a$ ~. e9 l' \5 r# r

2) 对于Windows 2000/XP系统,有两种方法——修复启动文件,使用fixboot命令;修复主引导记录,使用fixmbr命令。

9 F$ j3 m! I. G5 r调整xx作系统配置文件。

1 [9 L9 H( ~- gA. 对于Windows 9x系统,可用的工具很多,如:Msconfig命令、系统文件检查器、注册表备份和恢复命令(scanreg.exe,它要求在DOS环境下运行。另外如果要用scanreg.exe恢复注册表,最好使用所列出的恢复菜单中的第二个备份文件)等; ( M' w+ I0 B1 T7 H3 B0 | @: z9 @

B. 对于Windows 2000系统,可用的工具与Windows 9x相比比较少,但某些调试命令可用Win98中的一些命令(如win98下的Msconfig命令,就可用在windows 2000下);

4 q( W0 |! _' }2 v4 R7 uC. 对于Windows XP系统,可用的工具主要是Msconfig命令;

: m& |7 C2 ]- YD. 调整电源管理和有关的服务,可以使用的命令是,要“运行”文本框中输入gpedit.msc来进行;

; v9 C( D; ~6 T/ \+ {E. 所有xx作系统的调试,都可通过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计算机管理器(Windows 9x系统无)来进行系统的调试。 / c) G# z |* Q: a7 A& c

组件文件(包括.DLL、.VXD等)的修复 % W9 M! o3 g# S8 {0 F

A. 通过添加删除程序来重新安装; , Y/ E7 c3 q7 @: d: G

B. 通过从.CAB文件中提取安装;

D6 I) i6 ^! z0 y- gC. 可用系统文件检查器(sfc.exe命令)来修复有错误的文件; " B6 }' H) ?5 E3 E

D. 从好的机器上拷贝覆盖。

5 h3 u" E0 ?" c% h8 `- U1 S' |检查系统中的病毒。 $ R, F6 a- y2 \* L9 F; m

建议使用命令行方式下的病毒查杀软件,并能直接访问诸如NTFS分区。

8 X0 r/ a; a4 T2、 设备驱动安装与配置方面。

# y$ y& }# u) b主要调整设备驱动程序是否与设备匹配、版本是否合适、相应的设备在驱动程序的作用下能否正常响应。

# X: ^2 j# A$ b r, [: rA. 最好先由xx作系统自动识别(特别要求的除外,如一些有特别要求的显示卡驱动、声卡驱动、非即插即用设备的驱动等),而后考虑强行安装。这样有利于判断设备的好坏; : J9 ?+ ~. w/ W% U' M6 ]2 [

B. 如果有xx作系统自带的驱动,则先使用,仍不能正常或不能满足应用需要,则使用设备自带的驱动; 0 g5 V2 J" r4 \9 S+ f0 H# f

C. 更换设备,应先卸载驱动再更换。卸载驱动,可从设备管理器中卸载;再从安全模式下卸载;进而在INF目录中删除;最后通过注册表卸载; $ T; B. x* [3 j# S

D. 更新驱动时,如直接升级有问题,须先卸载再更新。

3 I7 E- u9 s* X3 D: s; |9 y3、 磁盘状况方面。

6 v; X* B) [! J8 ^$ i检查磁盘上的分区是否能访问、介质是否有损坏、保存在其上的文件是否完整等。

& I* k# z" G+ Y* c9 A! f5 w5 H可用的调整工具:

3 b1 X! |* Y) H2 i- qA. DiskMap,方便地找回正确的分区;

# _: E" T$ m# R3 a8 m, aB. Fdisk及Fdisk /MDR,检查分区是否正确及使主引导记录恢复到原始状态;

1 _ u! ~) J; B) yC. 当硬盘容量大于64GB时,如果要重新分区或查看分区,要求使用随机附带的磁盘分区软盘中的Fdisk命令。这个命令可用windows Me下的Fdisk命令来代替; , h8 t2 P. p2 F. J! i h

D. format、Scandisk、厂商提供的磁盘检测程序,检查磁盘介质是否有坏道; ; y. P3 C2 o: s7 C" e

E. 文件不完整时,要求对不完整的文件先进行改名,再用在“xx作系统方面”中所述的方法重建。 $ b$ I/ f# q7 h( p, [, Q) j( Q' l W

4、 应用软件方面。 2 A$ S7 K( C1 R

如应用软件是否与xx作系统或其它应用有兼容性的问题、使用与配置是否与说明手册中所述的相符、应用软件的相关程序、数据等是否完整等; ) }8 X4 x' N2 N0 E

5、 BIOS设置方面。 4 r. e( b. Z" H! P" K }! P" T9 E

1) 在必要时应先恢复到最优状态。建议:在维修时先把BIOS恢复到最优状态(一般是出厂时的状态),然后根据应用的需要,逐步设置到合适值。 4 J; g1 @; |0 m8 d

2) BIOS刷新不一定要刷新到最新版,有时应考虑降低版本。

6 Q! t( D8 J8 }! w: c$ u6、 重建系统。

3 F) h2 I5 `0 l/ q在硬件配置正确,并得到用户许可时,可通过重建系统的方法来判断xx作系统之类软件故障,在用户不同意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自带的硬盘,来进行重建系统的xx作。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重建系统后,逐步复原到用户原硬盘的状态,以便判断故障点。

- r3 }1 t* B+ a% }# O9 h- q: t# `1) 重建系统,须以一键恢复为主,其次是恢复安装,最后是完全重新安装。恢复安装的方法: 1 Z/ D( X5 z" V& W, P+ V

对于Windows 9x系统,直接从光盘安装,或执行tools\\sysrec\\pcrestor.bat,即可实现恢复安装。在进行恢复安装时,可能由于win.com的存在而影响安装过程的正常进行,这时,可在Windows目录下,删除win.com后,再重新安装。

4 y. x+ x5 }- U* x+ {3 Q另一种恢复安装,是将根目录下的System.1st改名为System.dat后覆盖掉Windows目录下的同名文件,之后重启即可。但这种方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安装,而类似于完全重新安装。 . y" X' G$ b4 f+ g' L

对于Windows XP或Windows2000系统,直接使用其安装光盘启动,在安装界面中选择修复安装,选择R时会出现两个选项:一是快速修复,对于简单问题用此选择;另一是故障修复台,只要选择正确的安装目录就可启用故障修复台。故障修复台界面类似于DOS界面。 ; B5 ^. ]- v2 L* V6 A3 C

2) 为保证系统干净,在安装前,执行Fdisk /MBR命令(也可用Clear.com)。必要时,在此之后执行format <驱动器盘符> /u 命令。

- h2 _" ?9 e+ I8 G# D/ Y3) 一定要使用随机版的或正版的xx作系统安装介质进行安装。 6 F4 ~9 I5 f% x4 H# R3 o& a7 V

','2004-8-25 8:54:57','face1.gif','*.*.*.*','85',1,0,75,1,'管理员','32','32','582','2004-8-24','2280','4765','1659','2000-01-01','1',0,'0','level10.gif',1,'2005-2-5 8:03:45','0',0,'tablebody1','1','0')); 第二章 电脑维修步骤与维修xx作注意事项 . K: _8 S# ^0 w& J. Q( T

§2.1 电脑维修步骤 . A% a: t) w0 M7 i' z

对电脑进行维修,应遵循如下步骤: M- v) f. {1 j) X; v! [

一、了解情况

. J4 n( B+ z/ V5 m7 y3 T即在服务前,与用户沟通,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如果能了解到故障发生前后尽可能详细的情况,将使现场维修效率及判断的准确性得到提高。了解用户的故障与技术标准是否有冲突。

: ~" ]" S8 ^% G! p5 Z8 x/ u( w向用户了解情况,应借助第二部分中相关的分析判断方法,与用户交流。这样不仅能初步判断故障部位,也对准备相应的维修备件有帮助。

1 G) |5 e8 g$ P+ G$ m7 d) {; S二、复现故障

& D( L- q( L- G- `* q# `8 C即在与用户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确认: - B2 q; T' G) N+ v

1. 用户所报修故障现象是否存在,并对所见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下一步的xx作; 1 T( \1 X+ f: P9 K5 E3 u; S

2. 是否还有其它故障存在。

! u1 j3 H2 n! C# U& F三、判断、维修 # n7 A$ G& B9 g* r+ d$ l3 _

即对所见的故障现象进行判断、定位,找出产生故障的原因,并进行修复的过程。在进行判断维修的过程中,应遵循下面一节“维修判断”中所述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及第二、三部分所述内容进行xx作。 # j1 g9 ?% c! o H

四、检验

0 v0 a% x @( q) I/ ?+ ?1 q1. 维修后必须进行检验,确认所复现或发现的故障现象解决,且用户的电脑不存在其它可见的故障。电脑整机正常的标准,参见《联想台式电脑整机检验规范》;

7 ?0 b3 g( V( t5 l' v2. 必须按照《XX维修检验确认单》所列内容,进行整机验机,尽可能消除用户未发现的故障,并及时排除之。

& n9 D7 @. I2 ]$ ^+ b: v/ H% H§2.2 电脑维修xx作

3 b- p8 Q( w: s) P' X5 o在维修过程中,下列各条款应引起切实的关注和注意。 ( k& B* e6 r# i+ z3 n! {

一、在进行故障现象复现、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应避免故障范围扩大;

9 C& t1 X2 g1 R1 O0 m$ P二、在维修时,须查验、核对装箱单及配置; . J, X* F; N/ q* n# X. m/ o

三、必须充分地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xx作过程、出故障时所进行过的xx作、用户使用电脑的水平等。

. y3 g# d! v5 X0 f) C四、维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观察——观察、观察、再观察!!!

5 E* W c1 c% O j) O1. 周围环境:电源环境、其它高功率电器、电、磁场状况、机器的布局、网络硬件环境、温湿度、环境的洁净程度;安放电脑的台面是否稳固。周边设备是否存在变形、变色、异味等异常现象; 4 P( f% D: {. ]0 S- h9 K' l

2. 硬件环境:机箱内的清洁度、温湿度,部件上的跳接线设置、颜色、形状、气味等,部件或设备间的连接是否正确;有无错误或错接、缺针/断针等现象;用户加装的与机器相连的其它设备等一切可能与机器运行有关的其它硬件设施; / \2 w- [& t% H' X1 F

3. 软件环境: 9 a+ p2 r3 y9 p

A. 系统中加载了何种软件、它们与其它软、硬件间是否有冲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 Q4 T9 _2 ?7 ^

B. 除标配软件及设置外,要观察设备、主板及系统等的驱动、补丁是否安装、是否合适;要处理的故障是否为业内公认的BUG或兼容问题;用户加装的其它应用与配置是否合适;

B; g/ k& V7 Z( @+ R; |1 i* b4. 加电过程中的观察:元器件的温度、异味、是否冒烟等;系统时间是否正确; & M: Z; P" F1 o0 y, n. H

5. 拆装部件时的观察:要有记录部件原始安装状态的好习惯,且要认真观察部件上元器件的形状、颜色、原始的安装状态等情况; & E z/ k% c- I( g$ e

6. 观察用户的xx作过程和习惯,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6 P# n' s- \5 V% e! Q# q

五、在维修前,如果灰尘较多,或怀疑是灰尘引起的,应先除尘 ! X1 J' ~& D2 O, y$ Y

六、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应用或设备,应在认真阅读用户使用手册或其它相关文档后,才可动手xx作。

9 Z/ Q7 d8 c; X2 ?, q& M七、平时要多注意通过《技术直通车》、《技术工程信息通报》等下发的技术资料及其他工程师们的经验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提高维修水平。 7 u- Y) J. ]! q7 z

八、禁止维修工程师为用户安装地线。如用户要安装地线,请用户联系正式电工为其安装。

) j, Z9 t+ z8 L+ k/ ]" `# B九、如果要通过比较法、替换法进行故障判断的话,应先征得用户的同意。

! I1 h2 q) V( w) ]$ Y e0 T7 M十、在进行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如有可能影响到用户所存储的数据,一定要在做好备份、或保护措施、并征得用户同意后,才可继续进行。 " [6 e1 `/ N! s& E8 {

十一、当出现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仅是可能判断为批量的故障)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连接的设备,以及与故障部件相关的其它部件或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记录,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 V* c' w$ n- @2 B9 j

十二、随机性故障的处理思路。随机性故障是指:随机性死机、随机性报错、随机性出现不稳定现象。对于这类故障的处理思路应该是:

1 F$ V% Y. L" z7 [- Q; y, i1. 慎换硬件,特别是上门服务时。一定要在充分的软件调试和观察后,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硬件更换。如果没有把握,最好在维修站内进行硬件更换xx作。 " D" H( C' o7 q* k6 G6 b+ b

2. 以软件调整为主。调整的内容有:

/ f3 O: ^2 T+ T* m0 G2 ~1) 设置BIOS为出厂状态(注意BIOS开关位置) ; q2 Z: u! D7 O8 [0 p+ ~0 Q

2) 查杀病毒

0 j$ Z' |" y. z& ^; j- e3) 调整电源管理

- B/ c0 n+ F8 j) [, o6 d4) 调整系统运行环境

& j4 C3 N% Y) X0 ?5) 必要时做磁盘整理,包括磁盘碎片整理、无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质检查(注意,应在检查磁盘分区正常及分区中空余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进行)。

/ K- \; h- k9 Z9 u0 e7 B- U9 G9 \" @6) 确认有无用户自加装的软硬件,如果有,确认其性能的完好性/兼容性。

. w$ b; w8 q2 A; q. E) d7) 与无故障的机器比较、对比。这种对比的一种方法是,在一台配置与故障机相同的无故障机器上,逐个插入故障机中的部件(包括软件),查看无故障机的变化,当在插入某部件后,无故障机出现了与故障机类似的现象,可判该部件有故障。注意这种方式的对比,应做得彻底,以防漏掉可能有两种部件引起同一故障的情况。

% }9 `+ x' q) _6 m$ Q, Y十三、应努力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掌握xx作系统的安装、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参数的意义与适用的范围。 & C& G8 M* {: \

十四、请求支持需要关注的内容 ' z! z1 b6 e; y5 H; n0 K: x7 \

1. 硬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5 |. a1 J) D' o+ |5 ?2 R. Q- M2. 软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 x' M, k- z+ O \9 S

3. 周围环境 2 A' r, }) w+ b0 s( T4 A1 l7 }- N

4. 完整的故障现象描述。即用户第一次报修时的故障现象,经过维修xx作后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清晰的描述) 9 q$ e. Q, A/ L: G: O5 c

5. 做过的维修xx作(要详尽) - B a! Q4 Q+ B- h1 b

& D2 k4 |3 z. n

§2.3 电脑维修的基本思路 6 E- w) J2 ]6 B7 E/ `0 r: i' m

为帮助维修工程师,顺利找到第二部分中的相关内容,在这里列出基本的判断思路,供参考使用。

0 E( g, \* S. Y+ o7 k8 W','2004-8-25 8:55:30','face1.gif','*.*.*.*','85',1,0,75,2,'管理员', 第二部分 常见故障判断 ! E! `* s( l) S6 N3 C3 j2 S( |( H6 X

本部分将计算机从开机一直到关机期间的故障进行分类。每一类的判断、定位过程都是第一部分中“维修判断”一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不论使用什么方法或不论去判断什么内容,这两部分总是相互结合使用的。

( V) @) w+ [1 }& _# u8 A: H以下各故障类型中所列的故障现象只是众多故障现象中的一部分,对于未列出的故障现象,有的可归类到其中,有的无法归类。因此,本手册只针对已列出的及可归类其中的故障现象提供相应的判断的方法和思路,并提供基本的排除的方法。而对不能归类其中的其它故障现象来说,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收集、整理总结,然后对本《台式电脑维修指导手册》进行丰富。

. Z0 T1 K. P3 j+ A: x2 T+ o0 I

o. v+ G9 h# n# k X! |

; _0 d T7 O- C( K& ~/ }: |第一章 加电类故障 7 ?$ K. i% q G: U

一、定义举例 ! U9 j- ?/ a* w5 \% z; ]

从上电(或复位)到自检完成这一段过程中电脑所发生的故障。 3 n3 ?$ ?9 w5 y; U

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6 t* G/ N ~' ~0 h7 R

1、 主机不能加电(如:电源风扇不转或转一下即停等)、有时不能加电、开机掉闸、机箱金属部分带电等;

, I6 l0 N" G0 h1 B( J h6 g2、 开机无显,开机报警; 3 ?" @0 Z6 n, h2 [9 t

3、 自检报错或死机、自检过程中所显示的配置与实际不符等;

2 ~6 j& i4 t0 e }- C; l* {4、 反复重启; 0 W/ h+ c% t4 P3 U) }3 ^

5、 不能进入BIOS、刷新BIOS后死机或报错;CMOS掉电、时钟不准;

: _" l* q0 L* W* ]8 V A! w1 S6、 机器噪音大、自动(定时)开机、电源设备问题等其它故障。

; b2 Q+ j5 S) U3 p! i/ ~9 u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 w _* f3 K4 v3 g9 j3 |市电环境;电源、主板、CPU、内存、显示卡、其它可能的板卡;BIOS中的设置(可通过放电来回复到出厂状态);开关及开关线、复位按钮及复位线本身的故障。

' ^+ `6 N* [- h+ d2 L# v( [7 }四、判断要点/顺序。 7 u$ o& G! h' B9 u* X* u1 @

以下的文字叙述部分是对维修判断流程的补充和说明,要结合流程图来阅读。另外,本章只分析加电类的故障,如果在判断中涉及其它类故障,可转入相应故障的判断过程。以下各类同。 1 k3 I- ]* t8 f/ B. Z

1、 维修前的准备 # M2 g) b P' M+ ?( ?

1) POST卡;

9 m# ^* E% p' S. ]7 n* D; S; ?2) 万用表;

) Q: T) d# |$ [4 R. |6 G, _4 g$ K) Y3) 试电笔; + f' T3 y$ e2 ~% M

4) CPU负载。

0 w2 d, N7 Z( K1 r: N ` Y2、 环境检查 & e& p# }2 Q( h+ B# S

1) 检查电脑设备:

' U* s0 l4 |; \" n, e( d6 o bA. 周边及电脑设备内外是否有变形、变色、异味等现象; - l/ O! g0 e7 F4 g( e- A

B. 环境的温、湿度情况;

! {; _% u; v: A$ \C. 加电后,注意部件、元器件及其它设备是否变形、变色、异味、温度异常等现象发生。 8 c; w0 l1 N' h6 O# h% J

2) 检查市电情况:

1 Z8 R# y2 c+ fA. 检查市电电压是否在220V±10%范围内,是否稳定(即是否有经常停电、瞬间停电等现象); 4 y/ f3 s* U* n2 P% o1 q1 F

B. 市电的接线定义是否正确(即,左零右火、不允许用零线作地线用(现象是零地短接)、零线不应有悬空或虚接现象);

! _ K' d( [' v: S% IC. 供电线路上是否接有漏电保护器(且必须接地火线上),是否有地线等;

8 v; G+ _5 z# y; XD. 主机电源线一端是否牢伤心地插在市电插座中,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现象,另一端是否可伤心在接在主机电源上,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情况。

, w$ } d9 O. l. e6 z3) 检查电脑内部连接:

4 q; F5 k( j! s. e( ZA. 电源开关可否正常的通断,声音清晰,无连键、接触不良现象; : y; p- p' Y. p* [ K5 F- e4 F

B. 其它各按钮、开关通断是否正常;

5 V8 x) `% Q! ] I& l& Q; \! qC. 连接到外部的信号线是否有断路、短路等现象;

$ X" k7 J7 j2 g: |: W: dD. 主机电源是否已正确地连接在各主要部件,特别是主板的相应插座中;

7 G! S: U7 F9 dE. 板卡,特别是主板上的跳接线设置是否正确。

! ^5 K" o: I' H2 D" o4) 检查部件安装:

) t, A) T6 q' X1 S SA. 检查机箱内是否有异物造成短路; # ^. v `; i" v9 h# e

B. 或零部件安装上是否造成短路(如P4CPU风扇在主板背面的支架安装错位造成的短路等);

) i5 B3 w' G5 K9 c' M! ]C. 通过重新插拔部件(包括CPU、内存),检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应该先做除尘和清洁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总是通过重新插拔来解决,应检查部件安装时,是否过松、后档板尺寸是否不合适、插座太紧,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挤出; 5 p! T1 R5 L! h; Q

D. 检查内存的安装,要求内存的安装总是从第一个插槽开始顺序安装。如果不是这样,请重新插好。 ( Z, t( v7 p9 e2 J' f! n3 f+ i

5) 检查加电后的现象:

6 n4 L0 U% o) dA. 按下电源开关或复位按钮时,观察各指示灯是否正常闪亮;

0 P9 L x; q' o+ I8 EB. 风扇(电源的和CPU的等)的工作情况,不应有不动作或只动作一下即停止的现象; 2 G2 [4 K3 F6 W* F# _

C. 注意倾听风扇、驱动器等的电机是否有正常的运转声音或声音是否过大; - N6 v8 z }- w# Z# r; U# U

D. 主机能加电,但无显示,应倾听主机能否正常自检(即有自检完成的鸣叫声,且硬盘灯能不断闪烁)若有,先检查显示系统是否有故障,否则检查主机问题;

! c& j; L- P, j7 C$ G' ^6 K6 c$ ^E. 对于开机噪音大的问题,应分辨清噪音大的部位,一般情况下,噪音大的部件有风扇、硬盘、光驱和软驱动机械部件。对于风扇,应通过除尘来检查,如果噪音减小,可在风扇轴处滴一些钟表油,以加强润滑。

( g6 h9 b* R% G3 i3 C7 F3、 故障判断要点

( j- p) p. M3 p2 }# I; v" j1) 检查主机电源: : d! G, t, j. i

A. 主机电源在不接负载时,将电源到主板的插头中绿线与黑线直接短接,看能否加电,并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有电压输出; $ e" {. Y/ h4 F+ H4 U

B. 用万用表检查输出的各路电压值是否在规格允许的范围内; 4 t, u2 X. E4 \/ J* j

C. 在接有负载的情况下,用万用表检查输出电源的波动范围是否在超出允许范围;

+ [/ s0 f! {0 q4 R; ~# c7 _D. 对于电源一加电,只动作一下即停止工作的情况,应首先判断电源空载或接在其它机器上是否能正常工作(即检查上面提到的三点);

, X7 b. r- d. F- X3 C o1 h$ Z3 @E. 如果电脑的供电不是直接从市电来,而是通过稳压设备获得,要注意用户所用的稳压设备是否完好、或是否与我们的产品的电源兼容。

' J. K$ u' {! y5 W* I6 X% X# U/ J* ~2) 在开机无显时,用POST卡检查硬件最小系统中的部件是否正常

' m- T6 e! K4 c. {0 U! {* XA. 查看POST显示的代码是否为正常值(参见《维修工具使用手册》中的代码定义); / Q$ m9 _' e. J2 N

B. 对于POST卡所显示的代码,应检查与之相关的所有部件。如显示的代码与内存有关,就应检查主板和内存;

* [( Q% |7 Q, nC. 倾听在硬件最小系统下,有无报警声音,若无检查的重点应在最小系统中的部件上;

3 N. M6 ?3 G: ^4 GD. 检查中还应注意的是,当硬件最小系统有报警声时,要求插入无故障的内存和显示卡(集成显示卡除外),若此时没有报警音,且有显示或自检完成的声音,证明硬件最小系统中的部件基本无故障,否则,应主要检查主板;

. i( o4 ], s% J& R; `$ i0 n% LE. 在准备更换CPU来检查时,应先使用CPU负载,检查主板的供电电压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在电压正常的情况下才可进行CPU更换xx作。如果超出范围,直接更换主板。CPU电压允许值参见《维修工具使用手册》;

$ j& t0 ]( J4 ]) q5 {" C3) 部件的检查: 0 {* \1 p! a' l3 H" v. f0 R

A. 如果硬件最小系统中的部件经POST卡检查正常后,要逐步加入其它的板卡及设备,以检查其中哪个部件或设备有问题; # \8 j( f5 o( z. K1 p9 N6 X

B. 对于总是通过重新插拔来解决加电故障的部件,应检查部件的后档板尺寸是否不太合适,这可通过去掉后档板检查。

& b7 I/ L: |# A2 R) c* c0 y5 K4) BIOS设置检查: ) z* k/ r. X& A' m3 G$ m* E' n

A. 通过清CMOS检查故障是否消失; 9 a/ @- S2 o' z* S$ A

B. BIOS中的设置是否与实际的配置不相符(如:磁盘参数、内存类型、CPU参数、显示类型、温度设置等);

2 y' g8 j) U3 _5 nC. 根据需要更新BIOS检查故障是否消失。 2 R) h: {# E3 ]2 l: I+ ?6 c

5) 其它方面的检查:

% |+ G2 e& O3 b- L6 w+ X" OA. 在接有漏电保护器的环境中,一定要先检查市电插座上的接线是否正确(即按左零右火,上地的连接方法;零地线不可短接;零线不能悬空),再检查漏电保护器是否正确地接在火线上、容量是否过小,接着检查在一路市电线路上所接的设备的数量(特别是电脑的数量——在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为30mA时,应可接16~20台电脑),最后检查整机设备中有无漏电或漏电流过大的现象;

- U3 s* E3 H0 o |( ?6 I$ X2 @B. 检查用户环境中有无地线。在无地线的环境中,触摸主机的金属部分,会有麻手的感觉。这时,如果接地后,机器可正常运行,且麻手现象消失,则属正常现象,不是故障; : P* E$ E+ k* \* y

C. 对于不能进BIOS,或不能刷新BIOS的情况,可先考虑主板的故障; : E3 r2 Y1 N: c' w: y, C

D. 对于反复重启或关机的情况,除注意市电的环境(如插头是否插好等)外,要注意电源或主板是否有故障;

: d2 Z+ c. R' H2 ~E. 系统中是否加载有第三方的开关机控制软件,有应予以卸载。

' O# c& M: C M, \8 |4 z# e* r b0 m五、本类故障的判断流程 P" s5 ~9 C% P( t* p

见附录一之(一)。

; s1 F5 { K4 F0 j/ I3 J3 j# g六、案例 4 {1 R# O, d: j

案例一: 4 X5 t4 o4 O6 v) \. O

问题描述:双子恒星6C/766的机器,主板是精英P6SEP-ME V2.2D,当内存不插在DIMM1时,开机无显示,但机器不报警。

( z5 Q1 S' ?* |9 m# F解决方案:经测试,当DIMM1上不插内存时,即使DIMM2、DIMM3都插上内存,开机也是无显。当DIMM1插上内存时,不管DIMM2、DIMM3上是否插有内存,开机正常。

. U$ U; h, ^* \* Z; k9 `查询早期的周报得知,此问题是由于此机型集成的显卡使用的显存是共享物理内存的,而显存所要求的物理内存是要从插在DIMM1上内存中取得,当DIMM1上没有插内存时,集成显卡无法从物理内存中取得显存,故用户开机时无显。

9 c. v: h' N' M) U2 t' _6 W6 ^/ E, m' j; x% z

案例二: ; q5 g' U) z( G4 Z8 H

问题描述:每次计算机开机自检时,系统总会在显示512K Cache的地方停止运行了,是什么原因?

: ^5 {3 G0 j. O5 `1 c解决方案:首先既然在显示缓存处死机,必然是该处或其后的部分有问题。记得平常开机,此项显示完后就轮到硬盘启动xx作系统了。因此,可以断定不是高速缓存的问题,就是硬盘的故障。取下硬盘安装到别的电脑上,证实硬盘是好的。这是检查计算机故障最常用的办法——替换排除法。 6 q' P h) k Z, u+ o1 n0 R

现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速缓存上,进入CMOS设置,禁止L2 Cache,存盘退出,重启机器,电脑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可以断定是L2 Cache的问题。

8 K, B5 O0 N3 P# e0 ^, c0 o, f触摸主板上的高速缓存芯片,发现有些芯片很热,估计就是这儿的问题。再次确认问题所在没错。 0 a2 t* D! L; Y" M* R9 s: h9 z

触类旁通:若发现机器总死机,可运行一会后,用手触摸主板上的高速缓存芯片,发现烫手,就可在Cmos中关闭二级缓存,发现是否死机,最后定义故障所在。 ' E" s6 T! o# [, W; G

6 S$ z$ {: V; ~) s5 c" i+ H

案例三:

9 K2 O( _& x( N& S/ `- W问题描述:用户使用T启天2600 P4 1.6G 12840DSF(特5409)计算机,开机无显示,用户现在咨询如何解决?

/ ?5 \5 u1 v0 q" I W- p解决方案:检查用户的环境,发现用户机随机附带两块显卡——主板集成一个显卡另外还有一块单独的TNT2 M64 32M显卡,有些客户在刚刚购买电脑时由于对电脑不太熟悉,将显示器信号线接到了主板集成的显卡接头上,这样会导致开机无显,但是此时主机工作正常。

* U& W; G( r. b/ H2 Q- r d0 k遇到用户报修开机无显或显示器故障,请提示客户检查环境,若有不正确,提示更正后,问题即可解决。 第二章 启动与关闭类故障

/ \2 [$ s3 O. o2 u, G$ a+ U一、定义举例 9 F- W7 T1 N4 c- O! H7 u9 R

与启动、关闭过程有关的故障。启动是指从自检完毕到进入xx作系统应用界面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关闭系统是指从点击关闭按扭后到电源断开之间的所有过程。 4 | P& {4 O; d

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5 y ^& p/ f& n2 o( V

1、 启动过程中死机、报错、黑屏、反复重启等;

& c/ j# A: e3 p, A" A- e( M2、 启动过程中报某个文件错误;

3 k, j( ?) j' p* }: g3、 启动过程中,总是执行一些不应该的xx作(如总是磁盘扫描、启动一个不正常的应用程序等);

# d& o7 |2 {0 L- p" l& g C, Q4、 只能以安全模式或命令行模式启动;

. D c1 ]# f3 z+ R5、 登录时失败、报错或死机; , U5 l7 ~, F8 t6 H! o3 m* ^' D

6、 关闭xx作系统时死机或报错。

$ F) A5 `& x! {* k' h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 t0 k5 B1 W' y$ x! d, ~BIOS设置、启动文件、设备驱动程序、xx作系统/应用程序配置文件;电源、磁盘及磁盘驱动器、主板、信号线、CPU、内存、可能的其它板卡。

9 V$ e& ]3 O, e) e6 x# i四、判断要点/顺序

2 i/ M( V# s% {( e7 n1、 维修前的准备

% x; P% H, `$ c1) 磁盘数据线;

0 e0 I( A" R6 M$ g% Y2) 万用表; ; a9 g% T& }" Q4 O

3) 查毒软件。 ( q0 O2 s/ c6 N$ e/ R3 b6 d

2、 环境检查

4 T8 y$ \! b: t0 D: J1) 机器周边及外观检查: , e' O7 ^ c& v/ r, |/ ]( a/ i' x; V

A. 市电连接是否牢伤心,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现象; 3 B, F z( W7 c- `4 ~

B. 主机硬盘指示灯是否正确闪亮,不应有不亮或常亮的现象; 7 q A: z: B9 |) f# w8 u4 ?5 H

C. 观察系统是否有异味,元器件的温度是否偏高; / I- B' a: r+ p5 I! i

D. 观察CPU风扇的转速是否不够,或是否过慢或不稳定; + _9 q( u, @4 N

E. 倾听驱动器工作时是否有异响。 ( ?6 H6 M, w8 X' s

2) 驱动器连接检查:

8 k$ h7 p8 v- b2 ^! AA. 驱动器的电源连接是否正确、牢伤心。驱动器上的电源连接插座是否有虚接的现象; ~6 P0 z- l9 m$ P3 c

B. 驱动器上的跳线设置是否与驱动器连接在电缆上的位置相符;

1 N. }7 J$ r; ]- L+ mC. 驱动器数据电缆是否接错或漏接,规格是否与驱动器的技术规格相符(如:支持DMA66的驱动器,必须使用80芯数据电缆);

1 K) w; @: n. N$ O+ ~9 a! N- ^D. 驱动器数据电缆是否有故障(如露出芯线、有死弯或硬痕等),除可通过观察来判断外,也可通过更换一根数据电缆来检查;

' D0 b1 H1 P5 s9 m' WE. 驱动器是否通过其它板卡连接到系统上,或通过其它板卡(如硬盘保护卡,双网隔离卡等)来控制。

& V3 T# l+ x. ~0 ?3) 检查其它部件的安装: * e* l; c4 i2 { q V- L2 \+ w

A. 通过重新插拔部件(包括CPU、内存),检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应该先做除尘和清洁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总是通过重新插拔来解决,应检查部件安装时,是否过松、后档板尺寸是否不合适、插座太紧,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挤出;

" N% ^4 ~, X& U# Y; bB. 检查CPU风扇与CPU是否接触良好。最好重新安装一次。

% y. m" u) v% X8 l( `2 S% [ E4) 显示的内容的观察:要注意屏幕报错的内容、死机的位置,以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部位。

# Y8 e7 N( i- y$ U: e% r$ F3、 故障判断要点 2 Z | [. p7 |6 X

1) 充分地与用户沟通,了解出现不能启动的过程及用户的xx作;

9 I( H+ j+ N7 ~6 Q( c K* l4 Z2) BIOS设置检查:

; }5 n0 }- w1 ~! w- ]+ w e( X# nA. 是否为刚更换完不同型号的硬件。如果主板BIOS支持BOOTEasy功能或BIOS防写开关打开,则建议将其关闭,待完成一次完整启动后,再开启;

; p; T: e; X6 u( \$ H- pB. 是否添加了新硬件。这时应先去除添加的硬件,看故障是否消失,若是,检查添加的硬件是否有故障,或系统中的设置是否正确(通过对比新硬件的使用手册检查); / {) |6 }$ ]- Z3 e1 b: ~) F2 M

C. 检查BIOS中的设置,如:启动顺序、启动磁盘的设备参数等。建议通过清CMOS来恢复; 0 B' p0 o& n% ~3 r! s- F

D. 检查是否由于BIOS问题(包括设置及功能)引起xx作系统不能正常启动或关闭,可偿试将Windows目录下的BIOS.vxd(或VPBIOSD.vxd)改名为BIOS.old,然后重启,或关闭,若故障消失,则通过修改BIOS设备或更新BIOS来解决,否则与BIOS无关。注意测试完成以后,一定要将其改回原来的名字(注:除Windows 98外,其它xx作系统无此文件);

: V+ x, |' k% w1 Z+ pE.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应考虑升级BIOS来检查。如:对于在第一次开机启动后,某些应用或设备不能工作的情况,除检查设备本身的问题外,就可考虑更新BIOS来解决。

1 m5 K. m: B- y/ k! [1 a; T; r以下检查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下进行。

4 i- P; l1 c3 ?- X- {3) 磁盘逻辑检查: ( n2 M, ^+ h c7 u& m8 N( N

A. 根据启动过程中的错误提示,相应地检查磁盘上的分区是否正确、分区是否激活、是否格式化;

! K# b5 u8 \# |& K% GB. 直接检查硬盘是否已分区、格式化; : R5 @) E$ T; L

C. 加入一个其它无故障的驱动器(如软驱或光驱)来检查能否从其它驱动器中启动(若使用软驱,最好使用希捷的检测软盘启动)。若能,进行第3)、4)步的检查,否则进行第5)步的检查;接着、分区是否激活、有无坏道等; u" D' V% ^- v3 S/ t5 J

D. 硬盘上的启动分区是否已激活,其上是否有启动时所用的启动文件或命令; * ?% f) P" c4 P

E. 检查硬盘驱动器上的启动分区是否可访问,若不能,用相应厂商的磁盘检测程序检查硬盘是否有故障。有故障,更换硬盘;在无故障的情况下,通过初始化硬盘来检测,若故障依然存在,更换硬盘;

9 }% S6 d/ o4 V9 h* lF. 在用其它驱动器也不能启动时,先将硬盘驱动器去除,看是否可启动,若仍不能,应对软件最小系统中的部件进行逐一检查,包括硬盘驱动器和磁盘传输的公共部件——磁盘接口、电源、内存等。若可启动了,最好对硬盘进行一次初始化xx作,若故障不消失,则再更换硬盘; , s% n) R" D0 a+ F. D B. v8 C3 \+ Y. J

G. 如果要对硬盘进行初始化xx作,但用户存有有用数据,建议用户找数据修复公司解决。 , J2 O5 |7 N& a8 m) c/ [/ }0 i7 w

4) xx作系统配置检查:

9 j5 Y* L( L. L. ?4 }A. 对于出现文件错误的提示,应按照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相应软件调试方法来修复文件; # F$ ^" F/ i/ @

B. 在不能启动的情况,建议进行一次“选择上一次启动”或用scanreg.exe恢复注册表到前期备份的注册表的方法检查故障是否能够消除; # N7 d2 n9 l: G

C. 检查系统中有无第三方程序在运行,或系统中不当的设置或设备驱动引起启动不正常。在这里特别要注意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应屏蔽这两个文件,检查启动故障是否消失; 5 D$ p1 ?8 X ], `

D. 检查启动设置、启动组中的项、注册表中的键值等,是否加载了不必要的程序;

/ ]& E2 _7 m' k+ @# d. \8 B1 ~" O* JE. 检查是否存在病毒。要求在一个系统中,只能安装一个防病毒软件;

: v# D9 L; K$ q5 a P0 Q i' tF. 必要时,通过一键恢复、恢复安装等方法,检查启动方面的故障;

: {$ i5 p. g# z, KG. 当启动中显示不正常时(如黑屏、花屏等),应按显示类故障的判断方法进行检查,但首先要注意显示设备的驱动程序是否正常、显示设置是否正确,最好将显示改变到标准的VGA方式检查。 + m- f9 k3 J' x) ?* G2 Z( y

5) 硬件部件检查: - P0 m C( T- C& i8 [( o; ?! q' f

A. 如果启动的驱动器是通过另外的控制卡连接的,请将驱动器直接连接在缺省的驱动器接口(主板上的);

: ?4 B; B0 x$ Y7 mB. 当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启动正常后,应逐步回复到原始配置状态,来定位引起不能正常启动的部件; ' T, i" |' \" C" G

C. 要注意检查电源的供电能力,即输出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范围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参见《维修工具使用手册》); & k' M! D" S4 P) ?

D. 驱动器的检查,可参考磁盘类故障的判断方法进行; # D- D+ P. G* E2 B

E. 硬件方面的考虑,应从内存开始考虑:使用内存检测程序进行判断内存部分是否有故障,内存安装的位置,应从第一个内存槽开始安装,对于安装的多条内存检查内存规格是否一致、兼容等。有关内存规格请参阅附录二的相关部分。 7 f% h, M" c1 V3 Z" A1 N& \" Y

6) 对于不能正常关机的现象,应从下列几个方面检查: b0 d$ ?0 ^# w' J( S* P

A. 在命令提示符下查看BOOTLOG.TXT文件(在根目录下)。此文件是开机注册文件,它里面记录了系统工作时失败的记录,保存一份系统正常工作时的记录,与出问题后的记录相比较,找出有问题的驱动程序,在WIN.INI SYSTEM.INI 中找到该驱动对应的选项,或在注册表中找到相关联的对应键值,更改或升级该驱动程序,有可能将问题解决;

' ^+ ?6 ^% ? b+ g e0 f8 ~5 {2 nB. 升级BIOS到最新版本,注意CMOS的设置(特别是APM、USB、IRQ等); U* O2 B7 H4 \7 x

C. 检查是否有一些系统的文件损坏或未安装(参阅附录二之(三)的相关内容)

; q6 l7 e4 u7 a( O- `; w( dD. 应用程序引起的问题,关闭启动组中的应用程序,检查关机时的声音程序是否损坏;

j1 Z. t0 g3 K3 e; k( O# }4 r& IE. 检查是否有某个设备引起无法正常关机,比如网卡、声卡,可通过更新驱动或更换硬件来检查;

6 e1 h! s7 C4 p# IF. 通过安装补丁程序或升级xx作系统进行检查;

% X' ]. g# ]: cG. 对于Windows 98SE系统的关机问题,请参阅附录二之(三)。其中的一引起论述对于其它Windows系统也有帮助。

4 _8 h. l3 y. E1 `( l- n五、本类故障的判断流程

. v4 K6 N, E& m9 t2 F ^5 N见附录一之(二)。 ' h( I/ N3 k* M+ T- ~

六、案例 4 K% r3 m) J2 g8 z( G! \

案例一:

+ q" v6 h4 ?, s) F4 W问题描述:客户计算机安装WIN 2000 PROFESSIONALxx作系统,每次启动均蓝屏,报MEMORY ERROR。

# W' k% f9 j, M' [解决方案:到达客户处,故障复现,向客户了解情况,客户反映发生故障前曾经安装过一根内存条,之后发生此类故障。关机后拔下内存条,重新开机,仍旧蓝屏,但是不再报MEMORY ERROR。考虑到WIN 2000对硬件要求较高,而且故障是在加装内存后出现的故障,基本可以断定机器的原配硬件和软件系统没有问题。再次重新启动计算机,开机时按下F8键,选择进入“VGA模式”,此次计算机能够正常启动,并且登陆正常。在进行了一次正常登陆后,重新启动到标准模式,计算机启动正常,至此,故障排除。

# [4 R3 v0 E8 r$ V$ m案例二: ' }& _9 f2 C" _

问题描述:客户机器被运行一段恶意程序,导致每次启动后均出现一个对话框,且该对话框无法关闭,只能强制结束,客户机器有重要程序,不愿意重新安装xx作系统。 & Q) y& J6 t Y0 O2 |% ~

解决方案:首先怀疑是否是病毒,运行常用杀毒软件均不能查杀。在“开始”――“运行”中输入“MSCONFIG”,但是在“启动”组中仍然不能找到该程序。运行“SCANREG”,将注册表恢复到最老的版本故障依旧。最后只好手工编辑注册表,运行“REGEDIT”,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0 g2 d9 F; n$ I2 w+ S; M\\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对应的程序文件名,删除对应的键值后,重新启动,故障排除。(注:建议在更改注册表前,使用注册表编辑器的“导出”功能进行注册表备份。) ; Q1 Y6 c" h! a* ^0 J0 m

: [; W' D4 a" U$ ?% _, G: [第三章 磁盘类故障

9 t8 @9 ?* F4 q# ?& J/ F( k一、定义举例

5 U, t# Q8 H, j* B7 k& s这里所指的磁盘类故障表示两个方面:一是硬盘、光驱、软驱及其介质等引起的故障;另一是影响对硬盘、光驱、软驱访问的部件(如主板、内存等)引起的故障。

# ]6 g/ {- c% s1 A. [& M( r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 j8 i/ [/ ^; a5 F4 o

1、 硬盘驱动器

' k; q; k/ |2 K8 d5 y" [' {9 p$ L1) 硬盘有异常声响,噪音较大; ) u! {2 D& t5 N+ i

2) BIOS中不能正确地识别硬盘、硬盘指示灯常亮或不亮、硬盘干扰其它驱动器的工作等; 7 Q; _9 D2 w* U6 I: V( [( Z

3) 不能分区或格式化、硬盘容量不正确、硬盘有坏道、数据损失等;

' q# J, R! Y& z7 U: V4) 逻辑驱动器盘符丢失或被更改、访问硬盘时报错; 1 E; _ G1 w- H! F3 \: t0 w

5) 硬盘数据的保护故障; . R: p) b2 K' a2 t

6) 第三方软件造成硬盘故障; ' X; c; m! F5 B2 }

7) 硬盘保护卡引起的故障。

" S% z7 j% [# ~1 ^2 y7 U2、 软盘驱动器

[ t! \0 p9 a" g. ]/ Y1) 软驱指示灯不亮或常亮、软驱读盘声音大;

. |: n- |/ T" f/ B# d2) 软驱划盘、软盘不能弹出或插入等;

2 p' N7 e% D" h2 A& B8 L$ O' j3) 软盘不能被格式化、软驱不读盘、软驱干扰其它驱动器或设备或应用的正常工作等;

j9 g. _ `' i7 u, H& q% z4) 在一个软驱中写的文件不能在另一个软驱中读出;

. L; [7 x- e6 [9 U8 T9 q5) 软驱盘符丢失或被更改、访问软驱时报错; & q; l$ g" `0 I7 Q

6) 软驱安装不到位。 # y6 b* E6 w+ Y) E8 q# h* V% d: t

3、 光盘驱动器 ( h7 y% B/ c- R" P: h

1) 光驱噪音较大、光驱划盘、光驱托盘不能弹出或关闭、光驱读盘能力差等;

1 g2 P& `5 s; ~6 `( K8 ~! r2) 光驱盘符丢失或被更改、系统检测不到光驱等; / b+ }$ X4 ~$ V1 Z

3) 访问光驱时死机或报错等;

. i K0 ~/ ^2 T L* B$ h+ H7 o. m4) 光盘介质造成光驱不能正常工作。 1 a2 w \* Y' M S# S+ h7 ^0 [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 {# q1 O" C7 S& ]! F; s# A7 U( J

硬盘、光驱、软驱及其它们的设置,主板上的磁盘接口、电源、信号线。

/ A% M7 K1 K; ?# E! \四、判断要点/顺序 7 p% U" M' h/ Y1 E$ o6 `

1、 维修前的准备

4 }4 y7 y. G, l' A/ @1) 磁盘数据线; - o$ U, j) s- J9 Z4 Z, \+ L/ C

2) 相应的磁盘检测软件;

9 ^" V; A4 S# a9 d3) 查毒软件等。 , i$ i$ T5 R- ?4 W3 ^5 n4 c

2、 硬盘驱动器

. F( A7 p+ |3 \# m- J1) 环境检查 + Q) u( z5 t1 r+ p6 S

A. 检查硬盘连接: % G0 I5 b2 Y/ ]9 Q# U4 K' U

a) 硬盘上的ID跳线是否正确,它应与连接在线缆上的位置匹配;

0 R9 D7 j. g9 V; t8 Qb) 连接硬盘的数据线是否接错或接反;

9 j2 r! e8 d9 E2 d5 l d7 C3 Tc) 硬盘连接线是否有破损或硬折痕。可通过更换连接线检查; + B* Y4 b8 D- e2 m" t8 [

d) 硬盘连接线类型是否与硬盘的技术规格要求相符; 2 Z9 x# u/ K; @

e) 硬盘电源是否已正确连接,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现象。

! V: `, V) i: ]% ^/ PB. 硬盘外观检查:

8 h# P$ B, Z! `' }1 l- P$ va) 硬盘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及断裂缺损等现象;

b) d8 t- M5 Fb) 硬盘电源插座之接针是否有虚焊或脱焊现象;

% p, R7 W h+ l' \, ]c) 加电后,硬盘自检时指示灯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时指示灯是否能正常闪亮;

) U0 m5 j, f2 N* Q* ]* W. Q$ Md) 加电后,要倾听硬盘驱动器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不应有异常的声响及过大的噪音。

/ H: E9 W: K( ]6 N3 D+ M* vC. 硬盘的供电检查: & @9 m& x+ U/ R% {% A

a) 供电电压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波动范围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等。

, I3 } c3 i U, Y) e2) 故障判断要点 # l2 K1 `$ ]0 \+ G2 |0 H. z1 a# f

A. 建议在软件最小系统下进行检查,并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这样做可排除由于其它驱动器或部件对硬盘访问的影响。 ; @+ R; O3 k, Z, Z2 G$ w4 R& i

B. 参数与设置检查:

, X6 b! J* i; U% [4 |a) 硬盘能否被系统正确识别,识别到的硬盘参数是否正确;BIOS中对IDE通道的传输模式设置是否正确(最好设为“自动”); ! N' q( m) s2 f3 l

b) 显示的硬盘容量是否与实际相符、格式化容量是否与实际相符(注意,一般标称容量是按1000为单位标注的,而BIOS中及格式化后的容量是按1024为单位显示的,二者之间有3%~5%的差距。另格式化后的容量一般会小于BIOS中显示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根据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如带有一键恢复),应比实际容量小很多,缩小的值请参看用户手册中的相关说明; + N2 B i0 l2 p: d0 L1 L. `- i1 r7 g

c) 检查当前主板的技术规格是否支持所用硬盘的技术规格,如:对于大于8GB硬盘的支持、对高传输速率的支持等;

3 h5 N( w; e. z3 z9 U: _: aC. 硬盘逻辑结构检查:参考启动类故障判断要点中的相关部分。 # L: Z+ ^% e+ @

a) 检查磁盘上的分区是否正常、分区是否激活、是否格式化、系统文件是否存在或完整; - O Y0 c" E/ s/ Q7 ]$ n6 n' }

b) 对于不能分区、格式化xx作的硬盘,在无病毒的情况下,应更换硬盘。更换仍无效的,应检查软件最小系统下的硬件部件是否有故障; - z4 O. q0 I4 W/ q

c) 必要时进行修复或初始化xx作,或完全重新安装xx作系统;

8 f& |+ Q7 j. q9 T6 gD. 系统环境与设置检查:参考启动类故障判断要点中的相关部分。

; \: V5 K( n* ~6 ta) 注意检查系统中是否存在病毒,特别是引导型病毒(如用查KV3000 /K命令,或用MEM.EXE命令等进行检查); ; Z# l& B s c3 @9 \! R

b) 认真检查在xx作系统中有无第三方磁盘管理软件在运行;设备管理器中对IDE通道的设置是否恰当; ' f! L2 T. Y5 G( ~; e

c) 是否开启了不恰当的服务。在这里要注意的是,ATA驱动在有些应用下可能会出现异常,建议将其卸载后查看异常现象是否消失; b$ L3 J* ^0 u) t

E. 硬盘性能检查:

7 a4 P" b: b& P2 g+ la) 当加电后,如果硬盘声音异常、根本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时,应检查一下电源是否有问题、数据线是否有故障、BIOS设置是否正确等,然后再考虑硬盘本身是否有故障;

0 C1 w$ Z! S, Y! |' \b) 应使用相应硬盘厂商提供的硬盘检测程序检查硬盘是否有坏道或其它可能的故障; ' ]5 G) S1 g: r5 R4 F

F. 对于关于硬盘保护卡所引起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 [3 {, `4 a) e; h" \# ]a) 安装硬盘保护卡,应注意将CMOS中的病毒警告关闭、将CMOS中的映射地址设为不使用(disable)、将CMOS中的第一启动设备为设为LAN;光驱和硬盘应接在不同的IDE数据线上。 ) X3 K1 A% O/ m" W& m

b) 如果忘记的硬盘保护卡的管理员密码,对于1.0版ALT+133,ALT+144,ALT+155,弹出10组数(必须用小键盘),对于3.0版,在管理员密码处输入ENPQ,得到一组数据,然后拨打800,来得到密码;

, }. Q5 n+ g$ bc) 装有硬盘保护卡的机器,开机出现红屏现象,应使用专用的工具程序解决。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技术工程信息通报》; & w3 b2 i: ~) B% L7 u$ B0 s

d) 对于在某个引导盘下,看不到某些数据盘的情况,要检查:这些数据盘是否为该引导盘专属的数据盘;分区类型是否为引导盘的xx作系统所识别;在大于8GB的硬盘上,在8GB之后是否建立了属于该引导盘的FAT16分区(当然引导盘支持FAT16文件系统);该引导盘的专属分区是否多于3 个; 3 M' t: h% B, w w5 W- T

e) 硬盘保护卡不起保护功能,要检查用户是否关闭了硬盘保护功能,要启用硬盘保护功能,可在进入系统前按一下F4来启用(事先应已安装过),如果不行,可重新插拔一下硬盘保护卡。在Windows下,则应检查其驱动软件是否已安装;

& f1 |- z9 t4 Z- c% b5 Df) 当启有了硬盘保护功能后,硬盘上原来的系统不被保留,应询部用户原系统是否是用第三方软件进行的分区。目前硬盘保护卡只能保护用xx作系统自带的FDISK进行分区的系统; 6 H1 l0 T) m5 ?, S4 s. w

g) 在硬盘保护模式为每次还原,如果由于未正常关机,而出现多次提示进行磁盘扫描,应在管理员模式下,在Msdos.sys文件中加入autoscan=0的项; 6 F/ j0 D7 K& M! \& `

h) 对于在使用者模式下,出现乱码的现象,需在管理员模式下运行升级盘中的SETUP.EXE;

`5 f$ _: O6 _ I$ S9 R3、 软盘驱动器

2 _" w3 y6 O7 z. ~# r [1) 环境检查 : Y$ L5 ^; _7 ^

A. 软驱的在一定情况下,类似于硬盘的检查方法。 6 U5 g2 B, n1 ?' P# P( P: D" [3 Y8 i2 J

B. 检查软驱的连接:

! G, Q/ B6 R' S0 M b/ ~* la) 连接电缆安装是否正确,不应有插错或插反的现象; + s* R/ Z2 R2 Q* h6 {/ @/ i

b) 软驱连接的位置,应与BIOS中设置的值相符; , { k* D8 c$ ~/ a+ k

c) 软驱的电源连接是否正确。

6 f6 b3 a+ p r7 c: jC. 软驱外观检查

9 ~4 w! ?# `+ v) d6 o1 Aa) 软驱中是否有异物;

3 C( ]6 [( ?" I1 G G1 l) Z3 \# m; Zb) 电路板上及其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异味等现象。 ( }' R' p' a& {3 _) R* \

D. 所使用的软盘介质的质量是否太差; # e+ z7 p$ p2 F( h

2) 故障判断要点

: h, ~1 }+ M0 D3 OA. 软驱的检查,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软驱,或去掉硬盘后进行检查判断。且在必要时,移出机箱外检查;

( c+ k$ j3 J( y; N3 FB. 类似硬盘驱动器的检查。但要注意:BIOS中对软驱是否可读写的设置是否为允许或禁止;

. E [1 t: m+ p7 X. R- tC. 检查软驱的读、写能力,一方面是自身读写能力的检查,另一方面是软盘的互换读写能力的检查,即在可能有故障的软驱中写过的软盘能否在另一正常的软驱中读出。如果不能,更换软驱; $ O7 O" F( A7 E y/ S

D. 软盘是最易感染病毒的介质,因此的检查中,一定要注意对病毒的检查。 & ?, N( r/ {" }

4、 光盘驱动器 l( S0 D- Z$ j9 C

1) 环境检查

, U$ L1 Y" Y* G2 M9 H! j7 m. qA. 检查光驱连接: % l; _2 D5 Y, J' p0 m- { f. e

a) 光驱上的ID跳线是否正确,它应与连接在线缆上的位置匹配;

: H% g2 c. N2 e* f [b) 连接光驱的数据线是否接错或接反;

* [' G! i) t) J# ^) hc) 光驱连接线是否有破损或硬折痕。可通过更换连接线检查; B& ?* {9 k) ^" t. r+ D( ~

d) 光驱连接线类型是否与光驱的技术规格要求相符; 5 j1 a- v& V: ]+ [) r/ ~% M) m- @

e) 光驱电源是否已正确连接,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现象。

+ ?1 N* n: N( {+ DB. 光驱外观检查:

L- ~. `- y# Z% Rb) 光驱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及断裂缺损等现象;

! {! }5 Z" h2 z; I+ J6 P5 {0 \! ^c) 光驱电源插座之接针是否有虚焊或脱焊现象;

8 Q \; A9 W/ }3 S; y: Zd) 加电后,光驱自检时指示灯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时指示灯是否能正常闪亮; 9 [8 G0 k) e- v5 ~( r. `2 `

e) 加电后,要倾听光驱驱动器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不应有异常的声响及过大的噪音。

* S# a& O5 f" S- }7 U2) 故障判断要点 ) i/ w+ @$ r; T6 h, d5 F

A. 光驱的检查,应用光驱替换软件最小系统中的硬盘进行检查判断。且在必要时,移出机箱外检查。检查时,用一可启动的光盘来启动,以初步检查光驱的故障。如不能正常读取,则在软件最小系统中检查。最先考察的是光驱; `( O5 F: f; `- n' V% @, Q

B. 类似硬盘驱动器的检查方法;

9 H- n# E% @/ p6 j1 e. k. t( }, T0 ~C. 光驱性能检查: ; U: L9 U" K' D. X; Y& d, y: J

a) 对于读盘能力差的故障,先考虑防病毒软件的影响,然后用随机光盘进行检测,如故障复现,更换维修,否则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所见的故障进行相应的处理; 2 g$ A5 I0 F' {1 @& q3 Z

b) 必要时,通过刷新光驱的formware检查不驱的故障现象是否消失(如由于光驱中放入了一张CD光盘,导致系统第一次启动时,光驱工作不正常,就可偿试此方法);

. T- J9 r3 i8 ~# ]" J& K+ uD. xx作系统中配置检查:

- X( v, E3 u" x& ?a) 在xx作系统下的应用软件能否支持当前所用光驱的技术规格; , R, b$ j* v: M! \

b) 设备管理器中的设置是否正确,IDE通道的设置是否正确。必要时卸载光驱驱动重启,以便让xx作系统重新识别。

8 X/ n s! ~5 R+ b五、本类故障的判断流程

5 Y: Z8 a; U- u见附录一之(三)。

8 `, A3 X, C" @: d2 d8 i六、案例

4 L4 B% S E: ?9 k& q案例一: 2 c: p8 o, O, z) C2 N9 |! a* c

问题描述:小王是一家公司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办公用机为联想的奔月2000机型,13G硬盘,由于长时间电脑中系统和数据未进行维护,系统启动和运行都比较慢,将C盘上的重要数据复制到D盘,之后运行联想的系统恢复软件,将隐藏分区里的Windows98SE系统复制到C盘上。10分钟不到恢复完毕,再次重新启动,正常进入Windows98系统。但是进入系统后,发现原来用PM划分的扩展分区不见了大量的数据资料都在扩展分区中,如何是好?小王陷入尴尬的境地…… + W* J* k% F+ b( W; q

解决方案:首先查看联想机器随机资料,说明书上写着“可能对PM等的分区格式不支持,分区时请用Fdisk……”,可能是进行系统恢复时破坏了原来的硬盘分区表,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呢I诵莫机进入MSDos或者进入PM,出了一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没有其他的分区信息,这时想到软件Diskman,进入MSDos,运行Diskman,首先警告说分区表有误,Diskman虽然仍然把硬盘识别成两个分区,但它还有重新检测分区表的功能。重新检测分区表有全自动和交互两种方式,选择后者,Diskman就开始逐柱面检测硬盘上原已存在的分区表。过了很长的时间,原有的三个分区包括联想系统恢复软件隐藏的备份分区都被检测了出来,保持分区格式,一切正常。

$ A4 n, |3 @' f Y# g1 K2 r点评:用户应用中或是在用户对硬盘分区时断电都会导致硬盘分区表的错误,遇到此种问题时不要着急,要分析问题的原因,查看相关的资料,如相关软件和计算机附带的资料,借助相关的软件或工具解决,若是对硬盘的工作原理、相关软件或工具的应用不是很了解,一定要查找相关资料或是向人询问。 ! F" O/ `4 N1 d+ l( }

注:Diskman硬盘分区表维护软件,运行于MSDOS环境,采用全中文图形界面,无须任何汉字系统支持。以图表的形式揭示了分区表的详细结构,支持鼠标xx作,支持8G以上的大硬盘和UNIX、NTFS等多种分区格式等。 # K. K8 z( G5 I j( ^

7 {4 [; {% D$ r( j& U" y6 E! W案例二: : d4 d9 L: Q0 B1 s

问题描述:一用户天禧二5311机型,用户反映用随机的软件NTI CD-Maker Plus中的FileCD工具格式化可擦写光盘的时候(明基CD-RW),进度很快到100%,但是没有格式化完毕的提示,强行关闭对话框也无法关闭。最后等了只得结束任务。用NTI CD-Maker Plus刻录硬盘,刻录过程中显示刻录进度,并提示刻录完毕后,将刻录好的光盘放入光驱,提示无法识别光盘。

/ @9 E+ x6 c% F" I$ m# b" q* j解决方案:首先考虑是NTI CD-Maker中的插件FileCD的软件问题,升级NTI CD-Maker软件到V5.08,V5.13,都没能解决,升级到V5.15现象依旧,再看FileCD的版本和用户原机的FileCD的版本一样,为2.0.10后续的版本并未在擦写光盘的功能上有所改进。考虑选用另外的刻录软件,用NERO来进行测试(版本为V5.5.9.0),用该软件执行快速擦写后再对光盘进行刻录,依旧发生上述的现象。但是用SONY的CD-RW光盘则无此问题。

! Z# d) r9 F, @6 D' Z! o点评:擦写光盘时和刻录软件及刻录机都有很大的关系,请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 A2 c2 u8 {3 I, H: u& G: w {5 z8 a& a

案例三:

. B. I3 U* r, P h0 M- b# K问题描述:一用户光驱过保,用户自行购买光驱,据用户称在市场上购买光驱时进行测试,光驱没有任何问题,测试的数据盘和VCD等光盘都可以正常读出,但是回到家加装光驱后,开机进入系统,所有放入光驱中的碟片在驱动器的盘符上都只显示CD样的标记。用户回到购买处将光驱安装到测试机器上,问题复现。

9 Y5 C [, t4 P解决方案:经过检查发现,光驱的数据接口上一根数据线弯,导致驱动器中数据无法正常识别。

) Y8 C3 t7 C9 E0 n9 B','2004-8-25 8:56:33','face1.gif','*.*.*.*','85',1,0,75,2,'管理员','32','32','582','2004-8-24','2280','4765','1659','2000-01-01','1',0,'0','level10.gif',1,'2005-2-5 8:03:45','0',4,'tablebody1','1','0')); 第四章 显示类故障

' ?- C; k( r) Y" a% |9 B一、定义举例

9 F* t! J; v8 H( M% ?这类故障不仅包含由于显示设备或部件所引起的故障,还包含有由于其它部件不良所引起的在显示方面不正常的现象。也就是说,显示方面的故障不一定就是由于显示设备引起的,应全面进行观察和判断。 , X* r7 [5 {0 t4 i

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 u0 F0 R; J! k* d0 Q9 T U1、 开机无显、显示器有时或经常不能加电;

; E# P! u) W* m7 R* x! r% g2、 显示偏色、抖动或滚动、显示发虚、花屏等; 8 `2 @5 d6 a+ y$ W8 ~9 X0 v

3、 在某种应用或配置下花屏、发暗(甚至黑屏)、重影、死机等; 9 S8 q0 Q; t' n/ b8 P( w# S

4、 屏幕参数不能设置或修改;

* O, E+ M- S; g5、 亮度或对比度不可调或可调范围小、屏幕大小或位置不能调节或范围较小;

2 o* z. z9 Q( ?' Y8 g. C; x6、 休眠唤醒后显示异常; " {9 F1 {6 I0 R

7、 显示器异味或有声音。

! `3 `% a$ _+ O1 }/ F/ }$ i; E6 P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 r+ `! v0 y8 X! Z$ s; N

显示器、显示卡及其它们的设置;主板、内存、电源,及其它相关部件。特别要注意计算机周边其它设备及地磁对计算机的干扰。

, B( D2 D( [: L9 X0 X四、判断要点/顺序

; ]9 W& e8 N& J; f1、 维修前的准备 - u! @# Z2 ~$ D+ A; P$ S/ E0 K

相应显示卡的最新版驱动程序 2 j0 i- P2 d: R# z! M8 F/ g: @

2、 环境检查 * K2 L5 @% \$ j( V9 d& e

1) 市电检查: : }& }: O) z# q$ [/ ]

A. 市电电压是否在220V±10%、50Hz或60Hz;市电是否稳定;

C2 {6 a0 j2 q+ a8 F- sB. 其余参考加电类故障中有关市电检查部分。 % L1 T4 J7 a9 s# r! Z2 H, h

2) 连接检查:

, w+ A6 F' d! v4 r9 [7 P8 j' }2 bA. 显示器与主机的连接牢伤心、正确(特别注意,当有两个显示端口时,是否连接到正确的显示端口上);电缆接头的针脚是否有变形、折断等现象,应注意检查显示电缆的质量是否完好; 8 A6 ?/ k h; t( r& @& ]- _6 C

B. 显示器是否正确连接上市电,其电源指示是否正确(是否亮及颜色); u* D9 b/ ]3 W. N

C. 显示设备的异常,是否与未接地线有关。特别注意:不允许电脑维修工程师为用户安装地线,应请用户通过正式电工来安装; ) ]# U- ^- b& Y8 |: y4 Q& f) h

3) 周边及主机环境检查:

! [* U5 ]) |' x: ?A. 检查环境温、湿度是否与使用手册相符(如钻石珑管,要求的使用温度为18~40C); ; a6 L5 F% M; d) n9 ?/ N, P

B. 显示器加电后是否有异味、冒烟或异常声响(如爆裂声等);

# m% ^: i' @9 X) Z; [C. 显示卡上的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或温升过快的现象;

" ~% P0 u* V8 o' K2 t7 MD. 显示卡是否插好,可以通过重插、用橡皮或酒精擦拭显示卡(包括其它板卡)的金手指部分来检查;主机内的灰尘是否较多,进行清除; " P7 ^$ _# K4 d* M$ q

E. 周围环境中是否有干扰物存在(这些干扰物包括:日光灯、UPS、音箱、电吹风机、相伤心过近(50厘米以内)的其它显示器,及其它大功率电磁设备、线缆等)。注意显示器的摆放方向也可能由于地磁的的影响而对显示设备产生干扰; + S' c- m2 j, K8 \! S5 y% Y

F. 对于偏色、抖动等故障现象,可通过改变显示器的方向和位置,检查故障现象能否消失。 ) L, R$ [0 @! a8 g) y0 V0 D. X& |

4) 其它检查及注意事项:

0 a) P: v* G8 v9 h$ uA. 主机加电后,是否有正常的自检与运行的动作(如有自检完成的鸣叫声、硬盘指示灯不停闪烁等),如有,则重点检查显示器或显示卡;

& H1 t7 F% ]5 g6 j9 K& t6 l+ SB. 禁止带电搬动显示器及显示器方向,在断电后的一段时间内(2~3分钟)也最好不要搬动显示器。

9 } T: I& N; ~: o3、 故障判断要点 5 S0 Z4 n" T: h

1) 调整显示器与显示卡: & ?% L1 Y0 U+ b1 z

A. 通过调节显示器的OSD选项,最好是回复到RECALL(出厂状态)状态来检查故障是否消失。对于液晶显示器,需按一下auto config按钮;

( h4 E2 P- k; lB. 显示器的参数是否调得过高或过低(如H/V-MOIRE,这是不能通过RECALL来恢复的);

" Z f$ D8 S' \$ ?+ {# iC. 显示器各按钮可否调整,调整范围是否偏移显示器的规格要求; ' e9 I3 [1 t4 z" L/ f: K

D. 显示器的异常声响或异常气味,是否超出了显示器技术规格的要求(如新显示器刚用之时,会有异常的气味;刚加电时由于消磁的原因而引起的响声、屏幕抖动等,但这些都属正常现象)。有关显示器的规格,请见附录二之(二);

( ~6 ^9 ^0 S' `" J- i9 V% T5 VE. 显示卡的技术规格是否可用在主机中(如AGP 2.0卡是否可用在主机的AGP插槽中等)。

; ?# R* F/ V* E0 y2) BIOS配置调整:

3 Z3 _- z `+ T& e w4 tA. BIOS中的设置是否与当前使用的显示卡类型或显示器连接的位置匹配(即是用板载显示卡、还是外接显示卡;是AGP显示卡还是PCI显示卡);

3 g; A* n5 F0 ?1 k: s* ZB. 对于不支持自动分配显示内存的板载显示卡,需检查BIOS中显示内存的大小是否符合应用的需要;

" y: Q7 o6 M# u% P- Z/ U以下的检查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下进行。 8 M* p. R) [) O/ E6 I* r' A1 V

3) 检查显示器/卡的驱动:

8 n) W# J4 z' Q! s2 K# fA. 显示器/卡的驱动程序是否与显示设备匹配、版本是否恰当; ( F6 O8 `3 w+ o" V. b! O5 k

B. 显示器的驱动是否正确,如果有厂家提供的驱动程序,最好使用厂家的驱动; 7 ^, ?( Q- X" L, b1 I I

C. 是否加载了合适的Direct X驱动(包括主板驱动);

# R# z1 q: L+ [# _D. 如果系统中装有Direct X驱动,可用其提供的Dxdiag.exe命令检查显示系统是否有故障。该程序还可用来对声卡设备进行检查。

; M: Y; b' L. i4) 显示属性、资源的检查:

" i2 Y" ^& L7 U4 d' |A. 在设备管理器中检查是否有其它设备与显示卡有资源冲突的情况,如有,先去除这些冲突的设备;

' A9 u% p8 _; Z4 ~- ?B. 显示属性的设置是否恰当(如:不正确的监示器类型、刷新速率、分辨率和颜色深度等,会引起重影、模糊、花屏、抖动、甚至黑屏的现象); 6 o) ?8 Z2 |, t. m* E# N

5) xx作系统配置与应用检查: & }1 _5 ]/ {+ {3 _" y5 |0 Q3 p9 q

A. 系统中的一些配置文件(如:System.ini文件)中的设置是否恰当;

5 i2 K0 F2 t- R6 P4 xB. 显示卡的技术规格或显示驱动的功能是否支持应用的需要; . F( o- D9 Y$ F* f/ e7 O, ~: S8 v

C. 是否存在其它软、硬件冲突。

- D& l, J+ ~& A: \# z" I6) 硬件检查:

[: G% s: o: j, Z% {7 A, RA. 当显示调整正常后,应逐个添加其它部件,以检查是何部件引起显示不正常;

8 \$ `, G# J% D9 d) e4 Z# q9 J/ [$ UB. 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显示卡或显示器,检查是否存在它们之间的匹配问题; 6 a. Y6 P4 Q4 w

C. 通过更换相应的硬件检查是否由于硬件故障引起显示不正常(建议的更换顺序为:显示卡、内存、主板)。 " y0 F) @( l) n

五、本类故障的判断流程

0 P9 r( p% I0 ]9 o+ J' J见附录一之(四)。 8 N! F- A* |. v. w

六、案例 . o+ ~% U) {. `2 Z% T! x$ G

案例一: ! c C5 `4 Y3 B- p8 t/ z) t

问题描述:碰到过这样的一台机器,现象比较怪,机型为奔月2000 PIII/800,故障为经常性的开机无显,有时能显示进入系统,但使用1-2小时会出现死机,重启又无显示,只有过很长时间再开机,才可以显示。

+ m% Q/ u$ L; u, q. Z解决方案:碰到此问题,首先断定应为硬件问题,打开机箱,查看各板卡并无松动(注:显卡与主板插槽上的联想贴条,粘得很紧),换件试吧,先后更换过内存、CPU、电源,均不能解决问题,再换主板吧,拆撕显卡与主板插槽的联想贴条时,感觉到显卡没插到位,向下按,还能再进去一点,遂怀疑是不是显卡与主板接触不良所致,于是又把机器的原部件全都还原,试机,一切正常。

# T8 [# a) f: Q5 v/ y后记:此案例就是因为显卡的接触不良,而造成的奇怪故障,在维修中因为检测时的疏漏(只查看显卡是否插紧,而未实际动手检查一下),造成了维修过程的繁琐。

U- B- X; x. [) O$ t/ @" Z8 D/ I. }

案例二:

$ R" O4 g; C g7 q问题描述:一台奔月机器,用户称每次启动都无法进入WIN98,光标停留在屏幕左上角闪动,死机;但安全模式可以进入。 . B" o0 k! D5 S8 e: d

解决方案:怀疑为显卡或监视器设置不当所致,进入安全模式把显示分辨率设为640*480,颜色设为16色,重启,能以正常模式进入,但只要改动一下分辨率或颜色,则机器就不能正常启动;察看机器内部,除用户自加一块网卡外,别无其它配置,难道是网卡与显卡发生了冲突?拔掉网卡,能正常启动WIN98,给网卡换个插槽,开机检测到新硬件,加载完驱动,启动,一切正常。 t9 M( H# a" Y

后记:由于显卡与其它部件不兼容或冲突造成的死机,完全可以先采用最小系统化的方法来测试(最小系统化法即只保留主板、CPU、显卡、电源等主要部件),先排除主要的部件,再逐一检测其它扩展卡。 2 _/ r% E; x' X) ?

+ ]) {/ ^/ m; q* A2 L% q3 m案例三: 1 g( O% e# b. x9 W4 o& {) c8 x; s9 f

问题描述:三角洲部队-大地勇士,在810(e)系列主板的机器上运行(同禧、逐日系列),如用随机带的显卡驱动程序安装(而用随机盘进 行驱动的安装又是我们一贯的作风),在进入游戏画面时,必然会导致死机。 3 _4 o6 ~+ V/ C- m: Q$ M! s' \) u! ^

解决方案:解决方法就是从网上下载新版本的驱动,进行升级。

! g1 R' R" W7 Z# H. L" v) Z6 w后记:如果在实际维修中遇到玩3D游戏死机的故障,估计可能是显卡故障,而又无备件替换时(这在我们上门维修中,是经常遇到的),不妨从网上下载一个Direct control软件,通过它屏蔽掉AGP支持。再玩3D游戏,如不出现死机,说明问题很可能出在别处(如主板、内存)。如死机,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这块显卡是有故障的了。 ) k. K( c7 s, u. H$ r$ p

/ \+ V# P* b. s; h+ f

3 [ h3 r7 h1 k+ w案例四: * U3 w ^2 u( x$ m0 @

故障描述: 开天2200 P4/1.7G (为QDI P7LI-AL主板),在运行华光超恩组版软件时(带一ISA加密卡),如进行放大显示,则左边界线无法显示。

& l9 t4 M/ y8 S2 f: ?/ ?2 b解决方案: 用户新购机器,代理商在为用户安装超恩组版软件时,出现问题。换一新机,故障依旧,代理判断为华光ISA卡与此机型不兼容,让维修站上门解决。到用户处,复现故障,插一PCI显卡则显示正常,估计不为机器故障。在系统属性—性能—图形中,把硬件加速调低两格,问题解决。

6 C S5 ]4 ~' k3 K# R第五章 安装类故障

5 a$ B& v' b# t* g. y& D. w6 k一、定义举例 0 s- S9 C: i3 R- Y1 w C

这类故障主要是反映在安装xx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时出现的故障

; k6 n- q4 U3 M q1 L @( F* O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 n I& z9 j' K0 E2 b2 l4 U9 ~1、 安装xx作系统时,在进行文件复制过程中死机或报错;在进行系统配置时死机或报错; & M9 U5 _: m4 X7 X8 z6 b

2、 安装应用软件时报错、重启、死机等(包括复制和配置过程); ! Z2 p! j& ?5 d

3、 硬件设备安装后系统异常(如黑屏、不启动等);

5 W( c* l0 `. W1 b6 A \4、 应用软件卸载后安装不上,或卸载不了等。

$ r& J3 a# s#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 H. p) l% \) R5 ?

磁盘驱动器、主板、CPU、内存,及其它可能的部件、软件。

3 U9 Z8 j+ G: m% b! T7 Y$ R四、判断要点/顺序

) S% s. ]* C! L1、 维修前的准备 ! n' v+ a* M# i1 c

1) 注意携带磁盘数据线; 6 E, g0 y5 f* ~8 R( s

2) 相适应的最新版设备驱动程序。 ' V- m3 s: l% W% B9 i9 T/ z8 X! P) L

2、 环境检查 0 [, b# Q/ S: B( }" j# ^

1) 软件安装 2 M+ B) w5 \3 C9 |* [

A. 检查硬件设备的连接与外观:

( Z6 i& u% k- Y$ L6 W3 |a) 检查与主机连接的其他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 s/ z, h1 U9 u

b) 设备间的连接线是否接错或漏接。连接插头、座的接针是否有变形、缺失、短路等现象;

6 S* [) ?6 D& z' F! {+ ?3 Yc) 仔细检查报错信息,判断可能造成故障的部位; 3 } C& S9 d4 E$ |& k+ o5 @) L2 u1 H

d) 观察系统是否有异味,元器件的温度;

2 C+ X3 M! `+ H% Me) CPU风扇的转速是否过慢或不稳定; * f+ v# m8 _! g4 [9 h: U3 Y+ Z

f) 驱动器工作时是否有不正常的声响。 9 s) M5 U3 U, V( W; l$ F& k, w

B. 其它方面检查: - b$ e1 F. M/ K/ X4 O8 C* ]

a) 认真对照软件的使用手册,确认机器的软、硬件配置符合该手册的要求; 7 S3 [' Q: v) A9 ]; j0 S: _; D+ D

b) 仔细观察安装介质是否完好。

9 V1 ?, p) F9 K- @! `# v2) 设备安装

, R: b7 l& y2 kA. 检查设备的连接与外观:

4 F8 S+ j( `) G Q6 Ia) 要安装的设备、部件是否连接正确,连接电缆是否完好、接针是否有缺针、断针、或短接的现象; O( N7 X3 O. t

b) 要安装的设备、部件的制作工艺是否优良; 4 v+ @* N5 V6 @% C

c) 余类似上述软件安装。

7 K6 O& m% }- q) c( Q5 YB. 驱动程序介质检查:用于安装设备的驱动程序介质是否完好。

7 |) K1 }# m6 Y3 W3、 故障判断要点 1 y) W+ I3 b( D( T

1) xx作系统安装:

; t ~: D( H* H+ ^6 B. wA. 检查CMOS中的设置:

. a) }5 R) O8 w6 ^a) 如果需要,请先恢复到出厂设置; + u1 d/ k. e1 O, A6 S V; b- N

b) 关闭BootEasy功能、关闭防病毒功能,及关闭BIOS防写开关; ' P" g/ q( P) v6 X, _/ H

c) 特别注意硬盘的参数、CPU的温度等。注意观察自检时显示出来的信息是否与实际的硬件配置相符。 ; s3 M9 g. ^2 C* t$ H5 E9 b* }" O6 {

B. 安装介质与目标介质检查: ) K& S/ l' |) W, p3 j; O7 o

a) 检查是否有病毒; . C, h- f. @! y. p7 _: B0 x8 Q

b) 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分区是否激活。使用Fdisk /mbr命令来确保主引导记录是正确的(注意使用此命令后,如果机器不能启动,可证明原系统中存在病毒或有错误。硬盘应做初始化xx作);

/ g+ Y7 |3 P+ [" Q: wc) 检查系统中是否有第三方内存驻留程序。

& ^' D# K b# n: E2 B3 Z以下过程,建议在软件最小系统下检查(注:在最小系统下,需要添加与安装有关的其它驱动器)。 ! H" ^$ |' B1 _$ w# j) L# Y

C. 安装过程检查: & [$ y; S# Y) L3 L4 e1 K. _% {! k* N

a) 如果在复制文件时,报CAB等文件错,可偿试将原文件复制到另一介质(如硬盘)上再行安装。如果正常通过,则原安装介质有问题,可去检查介质及相应的驱动器是否有故障;若仍然不能复制,应检查相应的磁盘驱动器、数据线、内存等部件;

: {; Z2 G+ I1 v: B! Zb) 如果是采用覆盖安装而出现上述问题,建议如果更换安装介质后仍不能排除故障,应先对硬盘进行初始化xx作,再重新安装(初始化xx作时,最好将硬盘分区彻底清除后进行)。如果仍不能解决,再考虑硬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