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表目录[隐藏]
定义 分区方法 分区表的分区类型 常见的两大类 用Disk Genius修复硬盘分区表
[编辑本段]
定义 分区表是将大表的数据分成称为分区的许多小的子集。
[编辑本段]
分区方法 9i提供四种分区方法:范围分区,列表分区,哈希分区和混合分区;
· 范围分区是根椐分区键的不同取值范围来划分子集的,关键字RANGE, VALUES LESS THAN;
· 列表分区是根椐分区键的一些离散的取值来划分子集的,关键字LIST, VALUES;
· 哈希分区是应用哈希算法将分区键对应到某个子集中去,关键字HASH, PARTITIONS;
· 混合分区只能有两层,第一层是范围分区,第二层可以是列表分区或者哈希分区;
· 范围分区和列表分区中,如果插入记录的分区键没有对应的容纳分区,会产生ORA-14400;
· update操作如果会使记录从一个分区迁移到另一个分区,且分区表的ROW MOVEMENT属性是DISABLE,会产ORA-14402;
· 分区表上的索引有两大类:普通的二叉树索引,分区索引,下面讲到的都是分区索引:
· 按索引分区和表分区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分为局部索引和全局索引;
Ø 局部索引的索引分区和表分区间是一一对应的,全局索引则相反;
Ø 局部索引的分区方法可以用上面提到四种的任何一种,全局索引的分区方法只有范围分区(而且最高的分区必须用MAXVALUE来定义);
Ø ORACLE自动维护局部索引的分区,当表分区被合并,分裂或删除时,关联的索引分区也会被合并,分裂或删除;对分区表执行管理操作时会使其上的全局索引失效;
Ø 建在分区表的位图索引必须是局部分区索引;
Ø ORACLE推荐尽可能地使用局部索引;
· 按索引栏位和分区键间的关系分为前缀索引和非前缀索引;
Ø 前缀索引最前面的栏位是分区键栏位,非前缀索引相反;
· 在这两种分类方法的四种组合中,只有三种有效(局部前缀索引,局部非前缀索引,全局前缀索引),不存在全局非前缀索引;
· 分区表给CBO带来很多选项,如分区排除,并行分区连接等。
一个硬盘经过FDISK的划分和高级格式化以后,会在所属的操作系统中建立分区表,记录一些有关硬盘给哪一种操作系统使用,硬盘的容量大小以及开始磁柱面和结束磁柱面的分配,哪一个硬盘启动,引导区(Boot Sector),文件分配表(FAT)、根目录和数据区等一系列数据。现将分区表内的内容归纳如下:
A、分区表是创建在硬盘的第0磁柱面、第0磁道,第1个扇区上。
B、记录操作系统的数据(DOS,OS2或其他OS)。
C、记录分区硬盘的C(磁柱面)、H(磁头),S(扇区)的数量。
D、记录分配的磁柱面(Cylinder)的开始。结束和容量。
E、记录可启动的硬盘(Active)。
F、建立引导区(Boot Sector)。
G、建立文件分配表(FAT)。
H、建立根目录。
I、建立数据存储区。
[编辑本段]
分区表的分区类型 分区的类型:范围、散列、列表、组合
A、如果需要将行映射到基于列值范围的分区时,就使用范围分区方法--条件是数据可以被划分成逻辑范围;当数据在整个范围内能被均等地划分时性能最好,明显不能均分时须使用其他分区方式。Partition By RANGE(columns) (partition partition name Values Less Then (value) Tablespace tbsname,......);
B、如果数据不那么容易进行范围分区,但为了性能和管理的原因又想分区时,就使用散列分区方法--散列分区方法提供了在指定数量的分区中均等地划分数据的方法。基于分区键的散列值将行映射到分区中。Partition By HASH(columns) Partitions sums Store In (tbsname list);
C、当需要明确地控制如何将行映射到分区时,就使用列表分区方法--每个分区的描述中为该分区列制定一列离散值。是特意为例三支的模块化数据划分而设计的,可以将无序的和不相关的数据集进行分组和组织到一起。不支持多列分区;Partition By LIST (column) (Partition partition name> Values (value list),......);
D、组合分区方法是在分区中使用范围分区方法分区数据,而在子分区中使用散列分区方法--适合于历史数据和条块数据两者,改善了范围分区及其数据防止的管理型,并提供了散列分区的秉性机制的优点;PARTITION BY RANGE(columns 1)SUBPARITION By HASH(columns 2) SUBPARTITIONS sums STORE IN (tbsname list) (PARTITION partition name VALUES LESS THAN (value) TABLESPACE tbsname,......);实际数据存储在自分区,分区只是个逻辑属性
文件分配表FAT(File Allocation Table)用来记录文件所在位置的表格.它对于硬盘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假若丢失文件分配表,那么硬盘上的数据就会因无法定位而不能使用了。不同的操作系统所使用的文件系统不尽相同,在个人计算机上常用的操作系统中,DOS 6.x及以下版本和Windows 3.x使用FAT16;OS/2使用HPFS;Windows NT则使用NTFS;而MS-DOS7.10/8.0(Windows 95 OSR2及Windows 98自带的DOS)及ROM-DOS 7.x同时提供了FAT16及FAT32供用户选用。其中我们接触最多的是FAT16、FAT32文件系统。
Windows95 OSR2和Windows 98开始支持FAT32 文件系统,它是对早期DOS的FAT16文件系统的增强,由于文件系统的核心--文件分配表FAT由16位扩充为32位,所以称为FAT32文件系统。在一逻辑盘(硬盘的一分区)超过 512 兆字节时使用这种格式,会更高效地存储数据,减少硬盘空间的浪费,一般还会使程序运行加快,使用的计算机系统资源更少,因此是使用大容量硬盘存储文件的极有效的系统。
硬盘分区表的位置和标记
分区表一般位于硬盘某柱面的0磁头 1扇区.而第1个分区表(也即主分区表)总是位于
(0柱面,1磁头,1扇区),剩余的分区表位置可以由主分区表依次推导出来.分区表有64个字节,占据其所在扇区的[441-509]字节.要判定是不是分区表,就看其后紧邻的两个字节(也即[510-511])是不是 "55AA",若是,则为分区表。
(一)FAT32 文件系统将逻辑盘的空间划分为三部分,依次是引导区(BOOT区)、文件分配表区(FAT区)、数据区(DATA区)。引导区和文件分配表区又合称为系统区。
(二)引导区从第一扇区开始,使用了三个扇区,保存了该逻辑盘每扇区字节数,每簇对应的扇区数等等重要参数和引导记录。之后还留有若干保留扇区。而FAT16文件系统的引导区只占用一个扇区,没有保留扇区。
(三)文件分配表区共保存了两个相同的文件分配表,因为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簇链)及空闲空间的管理都是通过FAT实现的,FAT如此重要,保存两个以便第一个损坏时,还有第二个可用。文件系统对数据区的存储空间是按簇进行划分和管理的,簇是空间分配和回收的基本单位,即,一个文件总是占用若干个整簇,文件所使用的最后一簇剩余的空间就不再使用,而是浪费掉了。
从统计学上讲,平均每个文件浪费0.5簇的空间,簇越大,存储文件时空间浪费越多,利用率越低。因此,簇的大小决定了该盘数据区的利用率。FAT16系统簇号用16位二进制数表示,从0002H到FFEFH个可用簇号(FFF0H到FFFFH另有定义,用来表示坏簇,文件结束簇等),允许每一逻辑盘的数据区最多不超过FFEDH(65518)个簇。FAT32系统簇号改用32位二进制数表示,大致从00000002H到FFFFFEFFH个可用簇号。FAT表按顺序依次记录了该盘各簇的使用情况,是一种位示图法。
每簇的使用情况用32位二进制填写,未被分配的簇相应位置写零;坏簇相应位置填入特定值;已分配的簇相应位置填入非零值,具体为:如果该簇是文件的最后一簇,填入的值为FFFFFF0FH,如果该簇不是文件的最后一簇,填入的值为该文件占用的下一个簇的簇号,这样,正好将文件占用的各簇构成一个簇链,保存在FAT表中。0000000H、00000001H两簇号不使用,其对应的两个DWORD位置(FAT表开头的8个字节)用来存放该盘介质类型编号。FAT表的大小就由该逻辑盘数据区共有多少簇所决定,取整数个扇区。
(四)FAT32系统一簇对应8个逻辑相邻的扇区,理论上,这种用法所能管理的逻辑盘容量上限为16TB(16384GB),容量大于16TB时,可以用一簇对应16个扇区,依此类推。FAT16系统在逻辑盘容量介于128MB到256MB时,一簇对应8个扇区,容量介于256MB到512MB时,一簇对应16个扇区,容量介于512MB到1GB时,一簇对应32个扇区,容量介于1GB到2GB时,一簇对应32个扇区,超出2GB的部分无法使用。显然,对于容量大于512MB的逻辑盘,采用FAT32的簇比采用FAT16的簇小很多,大大减少了空间的浪费。
但是,对于容量小于512MB的盘,采用FAT32虽然一簇8个扇区,比使用FAT16一簇16个扇区,簇有所减小,但FAT32的FAT表较大,占用空间较多,总数据区被减少,两者相抵,实际并不能增加有效存储空间,所以微软建议对小于512M的逻辑盘不使用FAT32。
另外,对于使用FAT16文件系统的用户提一建议,硬盘分区时,不要将分区(逻辑盘)容量正好设为某一区间的下限,例:将一逻辑盘容量设为1100M(稍大于1024M),则使用时其有效存储容量比分区为950M的一般还少,因其簇大一倍,浪费的空间较多。还有,使用FDISK等对分区指定容量时,由于对1MB的定义不一样(标准的二进制的1MB为1048576B,有的系统将1MB理解为1000000B,1000KB等),及每个分区需从新磁道开始等因素,实际分配的容量可能稍大于指定的容量,亦需注意掌握。
(五)根目录区(ROOT区)不再是固定区域、固定大小,可看作是数据区的一部分。因为根目录已改为根目录文件,采用与子目录文件相同的管理方式,一般情况下从第二簇开始使用,大小视需要增加,因此根目录下的文件数目不再受最多512的限制。FAT16文件系统的根目录区(ROOT区)是固定区域、固定大小的,是从FAT区之后紧接着的32个扇区,最多保存512个目录项,作为系统区的一部分。
(六)目录区中的目录项变化较多,一个目录项仍占32字节,可以是文件目录项、子目录项、卷标项(仅跟目录有)、已删除目录项、长文件名目录项等。目录项中原来在DOS下保留未用的10个字节都有了新的定义,全部32字节的定义如下:
(1) 0-- 7字节 文件正名。
(2) 8--10字节 文件扩展名。
(3) 11字节 文件属性,按二进制位定义,最高两位保留未用,0至5位分别是只读位、隐藏位、系统位、卷标位、子目录位、归档位。
(4) 11--13字节 仅长文件名目录项用,用来存储其对应的短文件名目录项的文件名字节校验和等。
(5) 13--15字节 24位二进制的文件建立时间,其中的高5位为小时,次6位为分钟。
(6) 16--17字节 16位二进制的文件建立日期,其中的高7位为相对于1980年的年份值,次4位为月份,后5位为月内日期。
(7) 18--19字节 16位二进制的文件最新访问日期,定义同(6)。
(8) 20--21字节 起始簇号的高16位。
(9) 22--23字节 16位二进制的文件最新修改时间,其中的高5位为小时,次6位为分钟,后5位的二倍为秒数。
(10)24--25字节 16位二进制的文件最新修改日期,定义同(6)。
(11)26--27字节 起始簇号的低16位。
(12)28--31字节 32位的文件字节长度。
其中第(4)至(8)项为以后陆续定义的。 对于子目录项,其(12)为零;已删除目录项的首字节值为E5H。在可以使用长文件名的FAT32系统中,文件目录项保存该文件的短文件名,长文件名用若干个长文件名目录项保存,长文件名目录项倒序排在文件短目录项前面,全部是采用双字节内码保存的,每一项最多保存十三个字符内码,首字节指明是长文件名的第几项,11字节一般为0FH,12字节指明类型,13字节为校验和,26--27字节为零。
(七)以前版本的 Windows 和DOS与 FAT32 不兼容,不能识别FAT32分区,有些程序也依赖于 FAT16 文件系统,不能和 FAT32 驱动器一道工作。将硬盘转换为 FAT32,就不能再用双引导运行以前版本的 Windows(Windows 95 [Version 4.00.950]、Windows NT 3.x、Windows NT 4.0 和 Windows 3.x)。
[编辑本段]
常见的两大类 (1)FAT32
一种从文件分配表(FAT)文件系统派生而来的文件系统。与FAT相比,FAT32能够支持更小的簇以及更大的容量,从而能够在FAT32卷上更为高效的分配磁盘空间。
(2)一种能够提供各种FAT版本所不具备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与先进特性的高级文件系统。NTFS能够使用日志文件与检查点信息来恢复文件系统的一致性。在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中,NTFS还能提供诸如文件与文件夹权限、加密、磁盘配额以及压缩之类的高级特性。
区别如下:
(1)Win 2000可以同时支持FAT32和NTFS两种文件系统,FAT32长于与Win 9X的兼容性,NTFS长于系统安全性。
(2) FAT32文件系统可以重新定位根目录和使用FAT的备份副本。另外FAT32分区的启动记录被包含在一个含有关键数据的结构中,减少了计算机系统崩溃的可能性。 NTFS分区上的压缩文件进行读写时不需要事先由其他程序进行解压缩,当对文件进行读取时,文件将自动进行解压缩;文件关闭或保存时会自动对文件进行压缩。
[编辑本段]
用Disk Genius修复硬盘分区表 1、运行Diskgenius,记住一定要在纯Dos下运行、这样你后面做的工作才会生效,运行后它会自动检测当前硬盘并将每个分区的信息详细提供给你(如图1)。左边柱形图表示硬盘、有几截就代表有几个分区,最下面深蓝色的是主分区,上面一大截灰色的是被误克隆后丢失的分区(现在变成了未分配区域),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一大截灰色区域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正常是带网格的蓝色);右边的图表是硬盘及各分区的参数信息、非常明了。
2、在莱单栏点选“工具/重建分区”,Diskgenius便开始搜索并重建分区。
搜索过程可采用“自动方式”或“交互方式”,“自动方式”保留发现的每一个分区、“交互方式”对发现的每一个分区给出提示并由用户选择。
这里我们点选“自动方式”
3、接下来出现搜索进度指示界面
很快分区表重建就完成了,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左边柱形图的灰色区域变成带网格的蓝色了,右边图表中是各分区的详细信息。“呀!那不是以前的分区吗?”这位仁兄兴奋地叫了起来,呵呵,别急,工作还没完呢!要让它生效就赶快点击“确定”吧。
4、点选菜单栏“工具/重写主引导记录”
Diskgenius一阵忙活,很快就将分区信息更改完毕(如图7),点击“重新启动”,一切OK!
等熟悉的Windows桌面出现后,这位仁兄便迫不急待地打开“我的电脑”,呵呵、D、E、F盘全都回归了,再进去查看里面的文件,哇!全部毫发未损。[1]
[查看全文]
:) 大家好,我是本论坛的管理员,这是我们的入门基础,可得认真学习啊!
CPU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它可以被简称做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不过经常被人们直接称为处理器(processor)。不要因为这些简称而忽视它的作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大脑对于人一样,因为它负责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数据,而主板芯片组则更像是心脏,它控制着数据的交换。CPU的种类决定了你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构成,是PC的核心,再配上储存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为完整的PC。
CPU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参数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构成。寄存器组用于在指令执行过后存放操作数和中间数据,由运算器完成指令所规定的运算及操作。
CPU主要的性能指标有: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或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块1G的全美达处理器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 G的Intel处理器。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总线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3.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亿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4、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5.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现在AMD推出了黑盒版CPU(即不锁倍频版本,用户可以自由调节倍频,调节倍频的超频方式比调节外频稳定得多。)
6.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以前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现在笔记本电脑中也可以达到2M,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可以达到8M以上。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7.CPU扩展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规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条命令,SSE包含有50条命令,SSE2包含有144条命令,SSE3包含有13条命令。目前SSE3也是最先进的指令集,英特尔Prescott处理器已经支持SSE3指令集,AMD会在未来双核心处理器当中加入对SSE3指令集的支持,全美达的处理器也将支持这一指令集。
8.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5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9.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现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65nm、45nm。最近官方已经表示有32nm的制造工艺了。
10.指令集
(1)CISC指令集
CISC指令集,也称为复杂指令集,英文名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其实它是英特尔生产的x86系列(也就是IA-32架构)CPU及其兼容CPU,如AMD、VIA的。即使是现在新起的X86-64(也被成AMD64)都是属于CISC的范畴。
要知道什么是指令集还要从当今的X86架构的CPU说起。X86指令集是Intel为其第一块16位CPU(i8086)专门开发的,IBM1981年推出的世界第一台PC机中的CPU—i8088(i8086简化版)使用的也是X86指令,同时电脑中为提高浮点数据处理能力而增加了X87芯片,以后就将X86指令集和X87指令集统称为X86指令集。
虽然随着CPU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l陆续研制出更新型的i80386、i80486直到过去的PII至强、PIII至强、Pentium 3,最后到今天的Pentium 4系列、至强(不包括至强Nocona),但为了保证电脑能继续运行以往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以保护和继承丰富的软件资源,所以Intel公司所生产的所有CPU仍然继续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它的CPU仍属于X86系列。由于Intel X86系列及其兼容CPU(如AMD Athlon MP、)都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就形成了今天庞大的X86系列及兼容CPU阵容。x86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服务器CPU和AMD的服务器CPU两类。
(2)RISC指令集
RISC是英文“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精简指令集”。它是在CISC指令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人对CISC机进行测试表明,各种指令的使用频度相当悬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它们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度却占80%。复杂的指令系统必然增加微处理器的复杂性,使处理器的研制时间长,成本高。并且复杂指令需要复杂的操作,必然会降低计算机的速度。基于上述原因,20世纪80年代RISC型CPU诞生了,相对于CISC型CPU ,RISC型CPU不仅精简了指令系统,还采用了一种叫做“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大大增加了并行处理能力。RISC指令集是高性能CPU的发展方向。它与传统的CISC(复杂指令集)相对。相比而言,RISC的指令格式统一,种类比较少,寻址方式也比复杂指令集少。当然处理速度就提高很多了。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普遍采用这一指令系统的CPU,特别是高档服务器全都采用RISC指令系统的CPU。RISC指令系统更加适合高档服务器的操作系统UNIX,现在Linux也属于类似UNIX的操作系统。RISC型CPU与Intel和AMD的CPU在软件和硬件上都不兼容。
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采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以下几类:PowerPC处理器、SPARC处理器、PA-RISC处理器、MIPS处理器、Alpha处理器。
(3)IA-64
EPIC(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ers,精确并行指令计算机)是否是RISC和CISC体系的继承者的争论已经有很多,单以EPIC体系来说,它更像Intel的处理器迈向RISC体系的重要步骤。从理论上说,EPIC体系设计的CPU,在相同的主机配置下,处理Windows的应用软件比基于Unix下的应用软件要好得多。
Intel采用EPIC技术的服务器CPU是安腾Itanium(开发代号即Merced)。它是64位处理器,也是IA-64系列中的第一款。微软也已开发了代号为Win64的操作系统,在软件上加以支持。在Intel采用了X86指令集之后,它又转而寻求更先进的64-bit微处理器,Intel这样做的原因是,它们想摆脱容量巨大的x86架构,从而引入精力充沛而又功能强大的指令集,于是采用EPIC指令集的IA-64架构便诞生了。IA-64 在很多方面来说,都比x86有了长足的进步。突破了传统IA32架构的许多限制,在数据的处理能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用性、可观理性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提高。
IA-64微处理器最大的缺陷是它们缺乏与x86的兼容,而Intel为了IA-64处理器能够更好地运行两个朝代的软件,它在IA-64处理器上(Itanium、Itanium2 ……)引入了x86-to-IA-64的解码器,这样就能够把x86指令翻译为IA-64指令。这个解码器并不是最有效率的解码器,也不是运行x86代码的最好途径(最好的途径是直接在x86处理器上运行x86代码),因此Itanium 和Itanium2在运行x86应用程序时候的性能非常糟糕。这也成为X86-64产生的根本原因。
(4)X86-64 (AMD64 / EM64T)
AMD公司设计,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处理64位的整数运算,并兼容于X86-32架构。其中支持64位逻辑定址,同时提供转换为32位定址选项;但数据操作指令默认为32位和8位,提供转换成64位和16位的选项;支持常规用途寄存器,如果是32位运算操作,就要将结果扩展成完整的64位。这样,指令中有“直接执行”和“转换执行”的区别,其指令字段是8位或32位,可以避免字段过长。
x86-64(也叫AMD64)的产生也并非空穴来风,x86处理器的32bit寻址空间限制在4GB内存,而IA-64的处理器又不能兼容x86。AMD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加强x86指令集的功能,使这套指令集可同时支持64位的运算模式,因此AMD把它们的结构称之为x86-64。在技术上AMD在x86-64架构中为了进行64位运算,AMD为其引入了新增了R8-R15通用寄存器作为原有X86处理器寄存器的扩充,但在而在32位环境下并不完全使用到这些寄存器。原来的寄存器诸如EAX、EBX也由32位扩张至64位。在SSE单元中新加入了8个新寄存器以提供对SSE2的支持。寄存器数量的增加将带来性能的提升。与此同时,为了同时支持32和64位代码及寄存器,x86-64架构允许处理器工作在以下两种模式:Long Mode(长模式)和Legacy Mode(遗传模式),Long模式又分为两种子模式(64bit模式和Compatibility mode兼容模式)。该标准已经被引进在AMD服务器处理器中的Opteron处理器.
而今年也推出了支持64位的EM64T技术,再还没被正式命为EM64T之前是IA32E,这是英特尔64位扩展技术的名字,用来区别X86指令集。Intel的EM64T支持64位sub-mode,和AMD的X86-64技术类似,采用64位的线性平面寻址,加入8个新的通用寄存器(GPRs),还增加8个寄存器支持SSE指令。与AMD相类似,Intel的64位技术将兼容IA32和IA32E,只有在运行64位操作系统下的时候,才将会采用IA32E。IA32E将由2个sub-mode组成:64位sub-mode和32位sub-mode,同AMD64一样是向下兼容的。Intel的EM64T将完全兼容AMD的X86-64技术。现在Nocona处理器已经加入了一些64位技术,Intel的Pentium 4E处理器也支持64位技术。
应该说,这两者都是兼容x86指令集的64位微处理器架构,但EM64T与AMD64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AMD64处理器中的NX位在Intel的处理器中将没有提供。
11.超流水线与超标量
在解释超流水线与超标量前,先了解流水线(pipeline)。流水线是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开始使用的。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产上的装配流水线。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CPU的运算速度。经典奔腾每条整数流水线都分为四级流水,即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写回结果,浮点流水又分为八级流水。
超标量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器,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而超流水线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例如Pentium 4的流水线就长达20级。将流水线设计的步(级)越长,其完成一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CPU。但是流水线过长也带来了一定副作用,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Intel的奔腾4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虽然它的主频可以高达1.4G以上,但其运算性能却远远比不上AMD 1.2G的速龙甚至奔腾III。
12.封装形式
CPU封装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将CPU芯片或CPU模块固化在其中以防损坏的保护措施,一般必须在封装后CPU才能交付用户使用。CPU的封装方式取决于CPU安装形式和器件集成设计,从大的分类来看通常采用Socket插座进行安装的CPU使用PGA(栅格阵列)方式封装,而采用Slot x槽安装的CPU则全部采用SEC(单边接插盒)的形式封装。现在还有PLGA(Plastic Land Grid Array)、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等封装技术。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CPU封装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节约成本为主。
13、多线程
同时多线程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简称SMT。SMT可通过复制处理器上的结构状态,让同一个处理器上的多个线程同步执行并共享处理器的执行资源,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宽发射、乱序的超标量处理,提高处理器运算部件的利用率,缓和由于数据相关或Cache未命中带来的访问内存延时。当没有多个线程可用时,SMT处理器几乎和传统的宽发射超标量处理器一样。SMT最具吸引力的是只需小规模改变处理器核心的设计,几乎不用增加额外的成本就可以显著地提升效能。多线程技术则可以为高速的运算核心准备更多的待处理数据,减少运算核心的闲置时间。这对于桌面低端系统来说无疑十分具有吸引力。Intel从3.06GHz Pentium 4开始,所有处理器都将支持SMT技术。
14、多核心
多核心,也指单芯片多处理器(Chip multiprocessors,简称CMP)。CMP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其思想是将大规模并行处理器中的SMP(对称多处理器)集成到同一芯片内,各个处理器并行执行不同的进程。与CMP比较, SMT处理器结构的灵活性比较突出。但是,当半导体工艺进入0.18微米以后,线延时已经超过了门延迟,要求微处理器的设计通过划分许多规模更小、局部性更好的基本单元结构来进行。相比之下,由于CMP结构已经被划分成多个处理器核来设计,每个核都比较简单,有利于优化设计,因此更有发展前途。目前,IBM 的Power 4芯片和Sun的 MAJC5200芯片都采用了CMP结构。多核处理器可以在处理器内部共享缓存,提高缓存利用率,同时简化多处理器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2005年下半年,Intel和AMD的新型处理器也将融入CMP结构。新安腾处理器开发代码为Montecito,采用双核心设计,拥有最少18MB片内缓存,采取90nm工艺制造,它的设计绝对称得上是对当今芯片业的挑战。它的每个单独的核心都拥有独立的L1,L2和L3 cache,包含大约10亿支晶体管。
15、SMP 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结构的简称,是指在一个计算机上汇集了一组处理器(多CPU),各CPU之间共享内存子系统以及总线结构。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一个服务器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处理器,并共享内存和其他的主机资源。像双至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路,这是在对称处理器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至强MP可以支持到四路,AMD Opteron可以支持1-8路)。也有少数是16路的。但是一般来讲,SMP结构的机器可扩展性较差,很难做到100个以上多处理器,常规的一般是8个到16个,不过这对于多数的用户来说已经够用了。在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级主板架构中最为常见,像UNIX服务器可支持最多256个CPU的系统。
构建一套SMP系统的必要条件是:支持SMP的硬件包括主板和CPU;支持SMP的系统平台,再就是支持SMP的应用软件。
为了能够使得SMP系统发挥高效的性能,操作系统必须支持SMP系统,如WINNT、LINUX、以及UNIX等等32位操作系统。即能够进行多任务和多线程处理。多任务是指操作系统能够在同一时间让不同的CPU完成不同的任务;多线程是指操作系统能够使得不同的CPU并行的完成同一个任务
要组建SMP系统,对所选的CPU有很高的要求,首先、CPU内部必须内置APIC(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单元。Intel 多处理规范的核心就是高级可编程中断控制器(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APICs)的使用;再次,相同的产品型号,同样类型的CPU核心,完全相同的运行频率;最后,尽可能保持相同的产品序列编号,因为两个生产批次的CPU作为双处理器运行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生一颗CPU负担过高,而另一颗负担很少的情况,无法发挥最大性能,更糟糕的是可能导致死机。
16、NUMA技术
NUMA即非一致访问分布共享存储技术,它是由若干通过高速专用网络连接起来的独立节点构成的系统,各个节点可以是单个的CPU或是SMP系统。在NUMA中,Cache 的一致性有多种解决方案,需要操作系统和特殊软件的支持。图2中是Sequent公司NUMA系统的例子。这里有3个SMP模块用高速专用网络联起来,组成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可以有12个CPU。像Sequent的系统最多可以达到64个CPU甚至256个CPU。显然,这是在SMP的基础上,再用NUMA的技术加以扩展,是这两种技术的结合。
17、乱序执行技术
乱序执行(out-of-orderexecution),是指CPU允许将多条指令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分开发送给各相应电路单元处理的技术。这样将根据个电路单元的状态和各指令能否提前执行的具体情况分析后,将能提前执行的指令立即发送给相应电路单元执行,在这期间不按规定顺序执行指令,然后由重新排列单元将各执行单元结果按指令顺序重新排列。采用乱序执行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CPU内部电路满负荷运转并相应提高了CPU的运行程序的速度。分枝技术:(branch)指令进行运算时需要等待结果,一般无条件分枝只需要按指令顺序执行,而条件分枝必须根据处理后的结果,再决定是否按原先顺序进行。
18、CPU内部的内存控制器
许多应用程序拥有更为复杂的读取模式(几乎是随机地,特别是当cache hit不可预测的时候),并且没有有效地利用带宽。典型的这类应用程序就是业务处理软件,即使拥有如乱序执行(out of order execution)这样的CPU特性,也会受内存延迟的限制。这样CPU必须得等到运算所需数据被除数装载完成才能执行指令(无论这些数据来自CPU cache还是主内存系统)。当前低段系统的内存延迟大约是120-150ns,而CPU速度则达到了3GHz以上,一次单独的内存请求可能会浪费200-300次CPU循环。即使在缓存命中率(cache hit rate)达到99%的情况下,CPU也可能会花50%的时间来等待内存请求的结束- 比如因为内存延迟的缘故。
你可以看到Opteron整合的内存控制器,它的延迟,与芯片组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控制器的延迟相比来说,是要低很多的。英特尔也按照计划的那样在处理器内部整合内存控制器,这样导致北桥芯片将变得不那么重要。但改变了处理器访问主存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带宽、降低内存延时和提升处理器性
制造工艺:现在CPU的制造工艺是0.35微米,最新的PII可以达到0.28微米,在将来的CPU制造工艺可以达到0.18微米。
CPU的厂商
1.Intel公司
Intel是生产CPU的老大哥,它占有80%多的市场份额,Intel生产的CPU就成了事实上的x86CPU技术规范和标准。最新的酷睿2成为CPU的首选。
2.AMD公司
目前使用的CPU有好几家公司的产品,除了Intel公司外,最有力的挑战的就是AMD公司,最新的Athlon64x2和闪龙具有很好性价比,尤其采用了3DNOW+技术,使其在3D上有很好的表现。
3.IBM和Cyrix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IBM和Cyrix公司合并后,使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芯片生产线,其成品将会日益完善和完备。现在的MII性能也不错,尤其是它的价格很低。
4.IDT公司
IDT是处理器厂商的后起之秀,但现在还不太成熟。
5.VIA威盛公司
VIA威盛是台湾一家主板芯片组厂商,收购了前述的 Cyrix和IDT的cpu部门,推出了自己的CPU
6.国产龙芯
GodSon 小名狗剩,是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处理器,目前已经有2代产品,已经能达到现在市场上INTEL和AMD的低端CPU的水平,
在路由器中,无论在中低端路由器还是在高端路由器中,CPU都是路由器的心脏。通常在中低端路由器中,CPU负责交换路由信息、路由表查找以及转发数据包。在上述路由器中,CPU的能力直接影响路由器的吞吐量(路由表查找时间)和路由计算能力(影响网络路由收敛时间)。在高端路由器中,通常包转发和查表由ASIC芯片完成,CPU只实现路由协议、计算路由以及分发路由表。由于技术的发展,路由器中许多工作都可以由硬件实现(专用芯片)。CPU性能并不完全反映路由器性能。路由器性能由路由器吞吐量、时延和路由计算能力等指标体现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任何东西从发展到壮大都会经历一个过程,CPU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和成就,其中的发展史更是耐人寻味。作为电脑之“芯”的CPU也不例外,本 文让我们进入时间不长却风云激荡的CPU发展历程中去。在这个回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叙述了目前两大CPU巨头——Intel和AMD的产品发展历程。
一、X86时代的CPU
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 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 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 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 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 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 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 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 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1982年,许多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INTE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枣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 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 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Intel 80286处理器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 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 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 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 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 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
1990年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 SL与80386 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 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 芯片由INTEL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 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 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 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续出现了几种类型。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 80486DX。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类型中的一种低价格机型,其与80486DX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数学协处理器。80486 DX2由系用了时钟倍频技术,也就是说芯片内部的运行速度是外部总线运行速度的两倍,即芯片内部以2倍于系统时钟的速度运行,但仍以原有时钟速度与外界通 讯。80486 DX2的内部时钟频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 DX4也是采用了时钟倍频技术的芯片,它允许其内部单元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为了支持这种提高了的内部工作频率,它的片内高速缓存扩大到 16KB。80486 DX4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其运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 DX2快40%。80486也有SL增强类型,其具有系统管理方
式,用于便携机或节能型台式机。
Pentium名称的来历
在286、386、486这些产品深入人心后,1992年10月20日,在纽约第十届PC用户大会上,葛洛夫正式宣布Intel第五代处理器被命名Pentium,而不是586,出乎许多人预料。
事实上,Intel公司对此更名"蓄谋已久"。在此之前,由于386、486系列产品性能出众,AMD与Cyrix生产的处理器也以这些数字命 名,INTEL虽大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按照法律,数字是不能用作商标名称,无法注册。"偏执狂"葛洛夫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要命名586, 就请从我身上跨过去"--充分显示了Intel管理层重新制定品牌战略的决心。
一场极其广泛的命名活动拉开了帷幕。从公司员工脑海中的灵感火花到海外友人集思广益,一共征集到3300多个名称。其中甚至有586NOT、 iCUCyrix等十分有趣滑稽的名字。最后敲定的三个候选名称是InteLigence、RADAR1和Pentium.据说当时 InteLigence的呼声颇高,但后来公司高层对它们的最终投票却使得Pentium脱颖而出。
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葛洛夫解释说:它是一个来自古典语的商标,PENT在希腊文中表示"5",-ium看上去是某化学元素的词尾,用在这里可以表示处理器的强大处理能力和高速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Pentimu Pro的一个封装中除Pentimu Pro芯片外还包括有一个256KB的二级缓存芯片,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部通讯总线互连,处理器与高速缓存的连接线路也被安置在该封装中,这样就使 高速缓存能更容易地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奔腾 Pro 200MHZCPU的L2 CACHE就是运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与处理器相同的频率上。这样的设计领奔腾 Pro达到了最高的性能。 而Pentimu Pro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一项称为“动态执行”的创新技术,这是继奔腾在超标量体系结构上实现实破之后的又一次飞跃。Pentimu Pro系列的工作频率是150/166/180/200,一级缓存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级缓存,至于频率为200的CPU还分为三种 版本,不同就在于他们的内置的缓存分别是256KB,512KB,1MB。不过由于当时缓存技术还没有成熟,加上当时缓存芯片还非常昂贵,因此尽管 Pentimu Pro性能不错,但远没有达到抛离对手的程度,加上价格十分昂贵,一次Pentimu Pro实际上出售的数目非常至少,市场生命也非常的短,Pentimu Pro可以说是Intel第一个失败的产品。
2、辉煌的开始——奔腾 MMX:
INTEL吸取了奔腾 Pro的教训,在1996年底推出了奔腾系列的改进版本,厂家代号P55C,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奔腾 MMX(多能奔腾)。这款处理器并没有集成当时卖力不讨好的二级缓存,而是独辟蹊径,采用MMX技术去增强性能。
MMX技术是INTEL最新发明的一项多媒体增强指令集技术,它的英文全称可以翻译“多媒体扩展指令集”。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为 增强奔腾 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为CPU增加了57条MMX指令,除了指令集中增加MMX指令外,还将CPU芯片内的L1缓存由原来的 16KB增加到32KB(16K指命+16K数据),因此MMX CPU比普通CPU在运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时,处理多媒体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MMX技术不但是一个创新,而且还开创了CPU开发的新纪元,后 来的SSE,3D NOW!等指令集也是从MMX发展演变过来的。
在Intel推出奔腾 MMX的几个月后,AMD也推出了自己研制的新产品K6。K6系列CPU一共有五种频率,分别是:166/200/ 233/266/300,五种型号都采用了66外频,但是后来推出的233/266/300已经可以通过升级主板的BIOS 而支持100外频,所以CPU的性能得到了一个飞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一级缓存都提高到了64KB,比MMX足足多了一倍,因此它的商业性能甚至还 优于奔腾 MMX,但由于缺少了多媒体扩展指令集这道杀手锏,K6在包括游戏在内的多媒体性能要逊于奔腾 MMX。
3、优势的确立——奔腾 Ⅱ:
1997年五月,INTEL又推出了和奔腾 Pro同一个级别的产品,也就是影响力最大的CPU——奔腾 Ⅱ。第一代奔腾 Ⅱ核心称为Klamath。作为奔腾Ⅱ的第一代芯片,它运行在66MHz总线上,主频分233、266、300、333Mhz四种,接着又推出 100Mhz总线的奔腾 Ⅱ,频率有300、350、400、450Mhz。奔腾II采用了与奔腾 Pro相同的核心结构,从而继承了原有奔腾 Pro处理器优秀的32位性能,但它加快了段寄存器写操作的速度,并增加了MMX指令集,以加速16位操作系统的执行速度。由于配备了可重命名的段寄存 器,因此奔腾Ⅱ可以猜测地执行写操作,并允许使用旧段值的指令与使用新段值的指令同时存在。在奔腾Ⅱ里面,Intel一改过去BiCMOS制造工艺的笨拙 且耗电量大的双极硬件,将750万个晶体管压缩到一个203平方毫米的印模上。奔腾Ⅱ只比奔腾 Pro大6平方毫米,但它却比奔腾 Pro多容纳了200万个晶体管。由于使用只有0.28微米的扇出门尺寸,因此加快了这些晶体管的速度,从而达到了X86前所未有的时钟速度。
Intel奔腾Ⅱ处理器
在接口技术方面,为了击跨INTEL的竞争对手,以及获得更加大的内部总线带宽,奔腾Ⅱ首次采用了最新的solt1接口标准,它不再用陶瓷封装, 而是采用了一块带金属外壳的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不但集成了处理器部件,而且还包括32KB的一级缓存。如要将奔腾Ⅱ处理器与单边插接卡(也称SEC 卡)相连,只需将该印刷电路板(PCB)直接卡在SEC卡上。SEC卡的塑料封装外壳称为单边插接卡盒,也称SEC(Single- edgecontactCartridge)卡盒,其上带有奔腾Ⅱ的标志和奔腾Ⅱ印模的彩色图像。在SEC卡盒中,处理器封装与L2高速缓存和 TagRAM均被接在一个底座(即SEC卡)上,而该底座的一边(容纳处理器核心的那一边)安装有一个铝制散热片,另一边则用黑塑料封起来。奔腾ⅡCPU 内部集合了32KB片内L1高速缓存(16K指令/16K数据);57条MMX指令;8个64位的MMX寄存器。750万个晶体管组成的核心部分,是以 203平方毫米的工艺制造出来的。处理器被固定到一个很小的印刷电路板(PCB)上,对双向的SMP有很好的支持。至于L2高速缓存则有,512K,属于 四路级联片外同步突发式SRAM高速缓存。这些高速缓存的运行速度相当于核心处理器速度的一半(对于一个266MHz的CPU来说,即为133MHz)。 奔腾Ⅱ的这种SEC卡设计是插到Slot1(尺寸大约相当于一个ISA插槽那么大)中。所有的Slot1主板都有一个由两个塑料支架组成的固定机构。一个 SEC卡可以从两个塑料支架之间滑入Slot1中。将该SEC卡插入到位后,就可以将一个散热槽附着到其铝制散热片上。266MHz的奔腾Ⅱ运行起来只比 200MHz的奔腾Pro稍热一些(其功率分别为38.2瓦和37.9瓦),但是由于SEC卡的尺寸较大,奔腾Ⅱ的散热槽几乎相当于Socket7或 Socket8处理器所用的散热槽的两倍那么大。
除了用于普通用途的奔腾Ⅱ之外,Intel还推出了用于服务器和高端工作站的Xeon系列处理器采用了Slot 2插口技术,32KB 一级高速缓存,512KB及1MB的二级高速缓存,双重独立总线结构,100MHz系统总线,支持多达8个CPU。
Intel奔腾Ⅱ Xeon处理器
为了对抗不可一世的奔腾 Ⅱ,在1998年中,AMD推出了K6-2处理器,它的核心电压是2.2伏特,所以发热量比较低,一级缓存是64KB,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抗衡Intel 的MMX指令集,AMD也开发了自己的多媒体指令集,命名为3DNow!。3DNow!是一组共21条新指 令,可提高三维图形、多媒体、以及浮点运算密集的个人电脑应用程序的运算能力,使三维图形加速器全面地发挥性能。K6-2的所有型号都内置了3DNow! 指令集, 使AMD公司的产品首次在某些程序应用中,在整数性能以及浮点运算性能都同时超越INTEL,让INTEL感觉到了危机。不过和奔腾 Ⅱ相比,K6-2仍然没有集成二级缓存,因此尽管广受好评,但始终没有能在市场占有率上战胜奔腾Ⅱ。
4、廉价高性能CPU的开端——Celeron:
在以往,个人电脑都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产品,作为电脑核心部件的CPU,价格几乎都以千元来计算,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批用户急需廉价而使用的家庭电脑,连带对廉价CPU的需求也急剧增长了。
在奔腾 Ⅱ又再次获得成功之际,INTEL的头脑开始有点发热,飘飘然了起来,将全部力量都集中在高端市场上,从而给AMD,CYRIX等等公司造成了不少 乘虚而入的机会,眼看着性能价格比不如对手的产品,而且低端市场一再被吞食,INTEL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发家之地就这样落入他人手中,又与1998年全新 推出了面向低端市场,性能价格比相当厉害的CPU——Celeron,赛扬处理器。
Celeron可以说是Intel为抢占低端市场而专门推出的,当时1000美元以下PC的热销,令AMD等中小公司在与Intel的抗争中 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也令Intel如芒刺在背。于是,Intel把奔腾 II的二级缓存和相关电路抽离出来,再把塑料盒子也去掉,再改一个名字,这就是Celeron。中文名称为赛扬处理器。 最初的Celeron采用0.35微米工艺制造,外频为66MHz,主频有266与300两款。接着又出现了0.25微米制造工艺的 Celeron333。
不过在开始阶段,Celeron并不很受欢迎,最为人所诟病的是其抽掉了芯片上的L2 Cache,自从在奔腾 Ⅱ尝到甜头以后,大家都知道了二级缓存的重要性,因而想到赛扬其实是一个被阉割了的产品,性能肯定不怎么样。实际应用中也证实了这种想法, Celeron266装在技嘉BX主板上,性能比PII266下降超过25%!而相差最大的就是经常须要用到二级缓存的程序。
Intel也很快了解到这个情况,于是随机应变,推出了集成128KB二级缓存的Celeron,起始频率为300Mhz,为了和没有集成二 级缓存的同频Celeron区分,它被命名为Celeron 300A。有一定使用电脑历史的朋友可能都会对这款CPU记忆犹新,它集成的二级缓存容量只有128KB,但它和CPU频率同步,而奔腾 Ⅱ只是CPU频率一半,因此Celeron 300A的性能和同频奔腾 Ⅱ非常接近。更诱人的是,这款CPU的超频性能奇好,大部分都可以轻松达到450Mhz的频率,要知道当时频率最高的奔腾 Ⅱ也只是这个频率,而价格是Celeron 300A的好几倍。这个系列的Celeron出了很多款,最高频率一直到566MHz,才被采用奔腾Ⅲ结构的第二代Celeron所代替。
为了降低成本,从Celeron 300A开始,Celeron又重投Socket插座的怀抱,但它不是采用奔腾MMX的Socket7,而是采用了Socket370插座方式,通过 370个针脚与主板相连。从此,Socket370成为Celeron的标准插座结构,直到现在频率1.2Ghz的Celeron CPU也仍然采用这种插座。
5、世纪末的辉煌——奔腾III:
在99年初,Intel发布了第三代的奔腾处理器——奔腾III,第一批的奔腾III 处理器采用了Katmai内核,主频有450和500Mhz两种,这个内核最大的特点是更新了名为SSE的多媒体指令集,这个指令集在MMX的基础上添加 了70条新指令,以增强三维和浮点应用,并且可以兼容以前的所有MMX程序。
不过平心而论,Katmai内核的奔腾III除了上述的SSE指令集以外,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多,它仍然基本保留了奔腾II的架构,采用 0.25微米工艺,100Mhz的外频,Slot1的架构,512KB的二级缓存(以CPU的半速运行)因而性能提高的幅度并不大。不过在奔腾III刚上 市时却掀起了很大的热潮,曾经有人以上万元的高价去买第一批的奔腾III。
可以大幅提升,从500Mhz开始,一直到1.13Ghz,还有就是超频性能大幅提高,幅度可以达到50%以上。此外它的二级缓存也改为和CPU主频同步,但容量缩小为256KB。
除了制程带来的改进以外,部分Coppermine 奔腾III还具备了133Mhz的总线频率和Socket370的插座,为了区分它们,Intel在133Mhz总线的奔腾III型号后面加了个“B”, Socket370插座后面加了个“E”,例如频率为550Mhz,外频为133Mhz的Socket370 奔腾III就被称为550EB。
看到Coppermine核心的奔腾III大受欢迎,Intel开始着手把Celeron处理器也转用了这个核心,在2000年中,推出了 Coppermine128核心的Celeron处理器,俗称Celeron2,由于转用了0.18的工艺,Celeron的超频性能又得到了一次飞跃, 超频幅度可以达到100%。
6、AMD的绝地反击——Athlon
在AMD公司方面,刚开始时为了对抗奔腾III,曾经推出了K6-3处理器。K6-3处理器是三层高速缓存(TriLevel)结构设计,内建有 64K的第一级高速缓存(Level 1)及256K的第二层高速缓存(Level 2),主板上则配置第三级高速缓存(Level 3)。K6-3处理器还支持增强型的3D Now!指令集。由于成本上和成品率方面的问题,K6-3处理器在台式机市场上并不是很成功,因此它逐渐从台式机市场消失,转进笔记本市场。
真正让AMD扬眉吐气的是原来代号K7的Athlon处理器。Athlon具备超标量、超管线、多流水线的Risc核心(3Way SuperScalar Risc core),采用0.25微米工艺,集成2,200万个晶体管,Athlon包含了三个解码器,三个整数执行单元(IEU),三个地址生成单元 (AGU),三个多媒体单元(就是浮点运算单元),Athlon可以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同时执行三条浮点指令,每个浮点单元都是一个完全的管道。K7包含3 个解码器,由解码器将解码后的macroOPS指令(K7把X86指令解码成macroOPS指令,把长短不一的X86指令转换成长短一致的 macroOPS指令,可以充分发挥RISC核心的威力)送给指令控制单元,指令控制单元能同时控制(保存)72条指令。再把指令送给整数单元或多媒体单 元。整数单元可以同时调度18条指令。每个整数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管道,调度单元可以对指令进行分支预测,可以乱序执行。K7的多媒体单元(也叫浮点单 元)有可以重命名的堆栈寄存器,浮点调度单元同时可以调度36条指令,浮点寄存器可以保存88条指令。在三个浮点单元中,有一个加法器,一个乘法器,这两 个单元可以执行MMX指令和3DNow指令。还有一个浮点单元负责数据的装载和保存。由于K7强大的浮点单元,使AMD处理器在浮点上首次超过了 Intel当时的处理器。
Athlon内建128KB全速高速缓存(L1 Cache),芯片外部则是1/2时频率、512KB容量的二级高速缓存(L2 Cache),最多可支持到8MB的L2 Cache,大的缓存可进一步提高服务器系统所需要的庞大数据吞吐量。
Athlon的封装和外观跟Pentium Ⅱ相似,但Athlon采用的是Slot A接口规格。Slot A接口源于Alpha EV6总线,时钟频率高达200MHz,使峰值带宽达到1.6GB/S,在内存总线上仍然兼容传统的100MHz总线,现这样就保护了用户的投资,也降低 了成本。后来还采用性能更高的DDR SDRAM,这和Intel力推的800MHz RAMBUS的数据吞吐量差不多。EV6总线最高可以支持到400MHz,可以完善的支持多处理器。所以具有天生的优势,要知道Slot1只支持双处理器 而SlotA可支持4处理器。SlotA外观看起来跟传统的Slot1插槽很像,就像Slot1插槽倒转180度一样,但两者在电气规格、总线协议是完全 不兼容的。Slot 1/Socket370的CPU,是无法安装到Slot A插槽的Athlon主板上,反之亦然。
编者按:任何东西从发展到壮大都会经历一个过程,CPU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和成就,其中的发展史更是耐人寻味。作为电脑之“芯”的CPU 也不例外,本文让我们进入时间不长却风云激荡的CPU发展历程中去。在这个回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叙述了目前两大CPU巨头——Intel和AMD的产品 发展历程,对于其他的CPU公司,例如Cyrix和IDT等,因为其产品我们极少见到,篇幅所限我们就不再累述了。
三、踏入新世纪的CPU
进入新世纪以来,CPU进入了更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1Ghz大关被轻松突破了,在市场分布方面,仍然是Intel跟AMD公司在 两雄争霸,它们分别推出了Pentium4、Tualatin核心Pentium Ⅱ和Celeron、Tunderbird核心Athlon、AthlonXP和Duron等处理器,竞争日益激烈。
1、在Intel方面,在上个世纪末的2000年11月,Intel发布了旗下第四代的Pentium处理器,也就是我们天天都能接触到的 Pentium 4。Pentium 4没有沿用PIII的架构,而是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包括等效于的400MHz前端总线(100 x 4), SSE2指令集,256K-512KB的二级缓存,全新的超管线技术及NetBurst架构,起步频率为1.3GHz。
第一个Pentium4核心为Willamette,全新的Socket 423插座,集成256KB的二级缓存,支持更为强大的SSE2指令集,多达20级的超标量流水线,搭配i850/i845系列芯片组,随后Intel陆 续推出了1.4GHz-2.0GHz的Willamette P4处理器,而后期的P4处理器均转到了针角更多的Socket 478插座。
和奔腾III一样,第一个Pentium4核心并不受到太多的好评,主要原因是新的CPU架构还不能受到程序软件的充分支持,因此 Pentium4经常大幅落后于同频的Athlon,甚至还如Intel自己的奔腾III。但在一年以后,Intel发布了第二个Pentium4核心, 代号为Northwood,改用了更为精细的0.13微米制程,集成了更大的512KB二级缓存,性能有了大幅的提高,加上Intel孜孜不倦的推广和主 板芯片厂家的支持,目前Pentium4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中高端处理器。
在低端CPU方面,Intel发布了第三代的Celeron核心,代号为Tualatin,这个核心也转用了0.13微米的工艺,与此同时二 级缓存的容量提高到256KB,外频也提高到100Mhz,目前Tualatin Celeron的主频有1.0、1.1、1.2、1.3Ghz等型号。Intel也推出了Tualatin核心的奔腾III,集成了更大的512KB二级 缓存,但它们只应用于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市场,在台式机市场很少能看到。
2、在AMD方面,在2000年中发布了第二个Athlon核心——Tunderbird,这个核心的Athlon有以下的改进,首先是制造工 艺改进为0.18微米,其次是安装界面改为了SocketA,这是一种类似于Socket370,但针脚数为462的安装接口。最后是二级缓存改为 256KB,但速度和CPU同步,与Coppermine核心的奔腾III一样。
Tunderbird核心的Athlon不但在性能上要稍微领先于奔腾III,而且其最高的主频也一直比奔腾III高,1Ghz频率的里程碑 就是由这款CPU首先达到的。不过随着Pentium4的发布,Tunderbird开始在频率上落后于对手,为此,AMD又发布了第三个Athlon核 心——Palomino,并且采用了新的频率标称制度,从此Athlon型号上的数字并不代表实际频率,而是根据一个公式换算相当于竞争对手(也就是 Intel)产品性能的频率,名字也改为AthlonXP。例如AthlonXP1500+处理器实际频率并不是1.5Ghz,而是1.33GHz。最 后,AthlonXP还兼容Intel的SSE指令集,在专门为SSE指令集优化的软件中也能充分发挥性能。
在低端CPU方面,AMD推出了Duron CPU,它的基本架构和Athlon一样,只是二级缓存只有64KB。Duron从发布开始,就能远远抛离同样主攻低端市场的Celeron,而且价格更 低廉,一时间Duron成为低价DIY兼容机的第一选择,但Duron也有它致命的弱点,首先是继承了Athlon发热量大的特点,其次是它的核心非常脆弱,在安装CPU散热器时很容易损坏。
[1]各品牌的双核处理器
英特尔
“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
AMD
采用Socket AM2针脚的内核被称为“F”步进,它拥有目前“E”步进核心的全部特性,区别只在于由上代支持双通道DDR 400提升至双通道DDR2 800,并加入AMD虚拟技术。
[查看全文]
Lord封装总结(手工封装教程)
Lord封装总结(手工封装教程) (转自龙帝国论坛)
封装工具:1、龙帝国死性不改 Computer deployment Tools S&R&S V9.8.0102.com_510843_s.exe
2、自由天空驱动包
3、自由天空驱动选择工具
4、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 6.5 绿色版
5、Windows2K/XP/2003 系统安装光盘(推荐使用vol版本)
6、DEPLOY.CAB (在系统安装光盘 :\SUPPORT\TOOLS 目录下提取)
7、DllCacheManager_V2.0 ( DLL 文件备份恢复工具)
8、Ghost_v11.2等等
一、将多余管理员账户删除
方法一、右键我的电脑→管理→用户→删除安装时建立的用户即可使用Administrator用户。或再安装完成设置时直接重新启动就可以直接使用Administrator。
方法二、第一步:以安装XP操作系统时,系统自动创建的管理员账户“Administrator”登录系统,然后单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gpedit.msc”,回车之后打开“组策略”工具。 第二步:在“组策略”窗口中,依次展开左边的目录树“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然后在右边的窗口中双击“账户:重命名系统管理员账户”,打开“账户:重命名系统管理员账户属性”窗口,在这个窗口的文本框中输入其他字符以更改系统管理员账户的名称(图2),最后单击“确定”。 中
第三步:打开“控制面板”,然后双击“控制面板”窗口中的“用户账户”选项,打开“用户账户”窗口,双击窗口中需要删除的管理员账户(本例中是“syhl666”),进入 “用户账户”窗口,但现在这个“用户账户”窗口和以前的窗口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多了一个“删除账户”选项,只要单击此选项,就可以将管理员账户“syhl666”删除了
安装xp 及软件:OFFICE 2003中的POWERPOINT、EXCEL、WORD三组件的最小安装,输入法(极点五笔、搜狗注:由于使用 sysprep 重新封装系统后,在恢复安装时系统将把输入法的相关设置还原到系统默认状态,封装前新安装的输入法将不在语言栏的列表里显示,需手动再次添加。为此 WindowsXP 的系统可在系统封装前作以下设置:打开控制面板,双击 “ 区域和语言选项 ” ,选择 “ 高级 ” ,在 “ 默认用户帐户设置 ” 框下选中 “ 将所有设置应用于当前用户帐户和默认用户配置文件 ” ,然后点 “ 确定 ” ,这样语言栏的输入法相关设置就添加到系统的默认配置文件中了。重新封装系统后,在恢复安装时就可使新安装的输入法自动添加到语言栏的输入法列表里了。),WINRAR、暴风影音、FoxitReader(PDF 阅读器 )、lord制作的Ghost 11.5(系统备份、还原工具)、升级 IE、MediaPlayer、(软件可以不安装,全部用绿色的软件)、安装补丁、
二、系统减肥及优化:
解决封装出现即插即用监视器问题?、、
字体减肥、
关闭系统还原、
右键点击 “ 我的电脑 ” 选择属性 → 选择 “ 系统还原 ” 选项卡 → 选择 “ 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 ” → 点击确定 。WindowsXP 的系统还原功能占用了很大的磁盘空间,所以必须关闭以减少系统体积。关闭系统还原后,系统分区根目录下的 System Volume Information 目录里的内容就会立即被清空,因此你也可以在关闭系统还原后再打开此功能。
关闭自动更新、
转移虚拟内存页面文件
打开控制面板 → 双击 “ 系统 ”→ 在系统属性面板里选择 “ 高级 ” 选项卡 → 点击性能框里的 “ 设置 ”→ 选择 “ 高级 ”→ 点击虚拟内存框里的 “ 更改 ”→ 选中当前系统分区 C→ 再选 “ 自定义大小 ”→ 将初始大小和最大值设为 “0” → 然后选择需存放页面文件的分区(如 D: 等) → 然后点击 “ 设置 ” , “ 确定 ” 。虚拟内存页面文件 Pagefile.sys 一般位于系统分区的根目录下,其默认设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 1.5 倍,麻烦的方法是winpe下删除,因此最好将它转移到系统分区以外的其它分区去,以此减小系统分区的体积。如使用 v8.0 以上版本的 Ghost 进行克隆系统的话,这一项其实可以不做,因为使用 v8.0 以上版本的 Ghost 在制作镜像文件时能够自动删除虚拟内存页面文件 pagefile.sys 。
关闭电源休眠、
右键点击桌面空白处 → 选择 “ 属性 ” ,打开 “ 显示 属性 ” 窗口 → 选择 “ 屏幕保护程序 ” 选项卡 → 点击 “ 电源( O ) …” 按钮 → 选择 “ 休眠 ” 选项卡 → 取消 “ 启用休眠( H ) ” 前面的对勾。WindowsXP 的休眠功能和系统还原一样,都占用了很大的磁盘空间,休眠功能占用系统分区的大小和物理内存的空间相当。
关闭“Windows文件保护功能”SFC
运行gpedit.msc打开组策略。
1)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Windows文件保护找到"设置文件保护"双击并修改为"已禁用"重新启动系统就搞定了
(2)[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新建DWORD"SFCDisable"值ffffff9d
(3)[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新建DWORD"SFCScan"值0
(4)sfc /quiet
系统封装清除Windows Media Player 图标:
gpedit.msc 计算机配置 管理模板 windows组件 windows media player 防止创建桌面快捷方式
突出显示新安装的程序:去掉 开始菜单 自定义 高级 突出显示新安装的程序对勾
三、系统个性化
桌面背景壁纸( C:\WINDOWS\Web\Wallpaper ) 800*600 以上
安装时的背景图片( C:\WINDOWS\system32 ) 800*600/1024*768
OEM 图片( C:\WINDOWS\system32 ) 169*60
用户头像(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User Account Pictures\Default Pictures ) 48*48
系统主题资源包(根据自己的喜好)
更改 OEM 标识、安全设置等系统配置信息。
转移 “ 我的文档 ” 、收藏夹、桌面、临时文件夹到 D:\DAKUP 目录下,更改软件安装位置到 D:\ Program Files 目录下(可选)。
开启小键盘上的NumLock
方法一、在BIOS中把NumLock项设为Enable,然后在BIOS中将PnP With OS项亦设为Enable即可。不过注销用户时NumLock小键盘锁是关闭的,要手工打开。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USERS\.DEFAULT\Control Panel\Keyboard,将它下面的InitialKeyboardIndicators的键值改为“2”,退出注册表编辑器,重新启动计算机,你就会发现数字小键盘的灯不再熄灭了。
方法二、仅需要对config.sys文件动点小手术即可达到此目的。设置方法如下:
1.单击“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然后在“打开”框中键入“sysedit”,按下回车键,打开“系统配置编辑程序”窗口。
2.单击“Config.sys”标题栏,将它切换为当前编辑窗口,然后在编辑区中键入“NumLock=ON”这一行命令。
3.保存修改并关闭“系统配置编辑程序”窗口。
删除隐藏不活动的图标
我们在Windows XP中使用程序时,大部分程序在使用当中会有一个活动图标显示在任务栏 “时间显示”的右侧(系统托盘区)。而在任务栏属性中的通知区域里,有一个叫 “隐藏不活动的图标”选项,如果勾选了该项,那么系统就会自动记录曾经在系统托盘区 显示过程序活动图标。点击该选项的“自定义”按钮,就会在“过去的项目”一栏中看到很多历史记录。 要删除这些内容也很简单,在“开始→运行”中键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展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 entVersion\Explorer\TrayNotify” 分支,其中“IconStreams”和“PastIconStream”项中分别存储着“当前项目”和“过去的项目”, 将“TrayNotify”项删除,按Ctrl+Alt+Del组合键调出“Windows任务管理器”,单击进程选项卡, 选择explorer.exe,结束进程。之后在“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选“文件”→“新建任务”, 在“创建新任务”中输入explorer.exe即可。
关闭系统的自动共享(个人、家庭用户推荐此操作)
在 “ 开始 ”→“ 运行 ” 中输入 regedit ,点击 “ 确定 ”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lanmanserver\parameters] 分支 如果是 Server 系统,建立 “AutoShareServer” 设置为 “0” ; 如果是工作站系统,建立 DOWRD 值 “AutoShareWks” 设置为 “0” 即可。 这两个键值在默认情况下在主机上是不存在的,需要自己手动添加,修改后重起机器使设置生效。此操作并不能关闭 ipc$ 共享。
清除登陆个人设置框、
卸载本机硬件驱动、更改IDE为标准IDE、电源改为standard PC、在母盘系统中“我的电脑”-“系统属性”-“硬盘”,在驱动程序签名选项中选择“忽略”,在“windows update"项中选择“从不在windows updater驱动程序”,
卸载某些硬件时,计算机提示从新启动计算机,千万要选择“不重新启动计算机”。
1 、卸载硬件驱动(注意顺序)
在控制面板 → 系统 → 硬件 → 设备管理器中: [1]. 卸载 “ 网络适配器 ” [2]. 卸载 “ 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 ” [3]. 卸载 “ 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 ” [4]. 卸载 “ 软盘控制器 ” [5]. 卸载 “ 键盘 ” [6]. 卸载 “ 端口 ” [7]. 卸载 “ 磁盘驱动器 ” [8]. 卸载 “SCSI 和 raid 设备 ” [9]. 卸载 “ 处理器 ” [10]. 卸载 “ 显卡 ” [11]. 卸载 “ 电池 ”
2 、更改计算机电源管理模式
在控制面板 → 系统 → 硬件 → 设备管理器中:右键点击 “ 计算机 ” 下的 “Advanced Configuration Power Interface(ACPI)” → 选择 “ 更改驱动程序 ”→ 在弹出的 “ 硬件更新向导 ” 对话框中选择 “ 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 ” → 点击 ” 一步 ” → 选择 “ 不要搜索,我要自己选择要安装的驱动程序 ” → 再点击下一步 → 选中 “Standard PC” → 再点击下一步 → 硬件管理器会自动安装 Standard PC 的驱动 → 之后电脑会提示重新启动,则选择 “ 否 ” 不启动 → 完成 OK 。
更改说明:若新机与母机不是同类型的 ACPI ,则你新克隆的机器就无法实现电脑的软关机或出现系统崩溃,因此必须更改为兼容的 Standard PC 模式。一般比较老的电脑只有 Standard PC 选项,而现在大多数的电脑都是 Advanced Configuration Power Interface(ACPI) , 2003 年后新出的电脑则为 acpi uniprocessor pc 。
3 、更改 IDE ATA/ATAPI 控制器为 “ 标准双通道 PCI IDE 控制器 ”
在控制面板 → 系统 → 硬件 → 设备管理器中: 右键点击 “IDE ATA/ATAPI 控制器 ” 下的 “Intel(r)82801BA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 (注:不同的主板其显示会不同) → 选择 “ 更改驱动程序 ”→ 在弹出的 “ 硬件更新向导 ” 对话框中选择 “ 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 ” → 点击下一步 → 再选择 “ 不要搜索,我要自己选择要安装的驱动程序 ” → 再点击下一步 → 选中 “ 标准双通道 PCI IDE 控制器 ” → 再点击下一步 → 硬件管理器会自动安装标准双通道 PCI IDE 控制器的驱动 → 之后电脑会提示你重新启动,则选择 “ 否 ” 不启动 → 完成 OK 。
对 “ 主要 IDE 通道 ” 不做处理。
更改说明:这一步为主要关键步骤,若不做,则 Ghost 到别的机器上时就会造成系统无法启动的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主板,必须将 IDE 控制器改成 “ 标准的双通道 PCI IDE 控制器 ” 。
注:多数系统封装工具已内置了 “ 更改计算机电源管理模式 ” 和 “ 更改 IDE ATA/ATAPI 控制器 ” 功能,因此在配合封装工具时可不做这两步工作,但必须在封装完系统后进入设备管理器查看是否更改成功。
关闭木马端口、保存桌面快捷方式、删除共享文件和administrator 文档、
关闭SFC即彻底删除备用的动态链接库(dll文件)用SFC系统命令可以把: c:\Microsoft Windows\system\dellcache目录内的文件予以彻底删除以释放空间.彻底删除全部文件的系统命令是sfc.exe/purgecache(sfc.exe/?查看系统命令参数的意义), 也可以手工彻底删除!、
去掉 开始菜单 分组相似任务栏按钮 的对勾
打开文本文档 选择 自动换行
文件夹选项 显示所有文件及后缀名
其他列表:
Internet Explorer-将 IE 网址访问历史记录天数改为-0 天
Internet Explorer-禁用 '下载完成' 通知
Internet Explorer-禁止记住密码
Internet Explorer-令 Internet Explorer 可同时接受 10 个连接
开始菜单-减小菜单弹出延迟时间
开始菜单-禁用个性化菜单
开始菜单-禁止突出显示新安装的程序
开始菜单-控制面板-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图片收藏-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网络连接-显示 '连接到' 菜单
开始菜单-网上邻居-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我的电脑-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我的文档-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我的音乐-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移除 Windows Catalog 快捷方式
开始菜单-移除 '设定程序访问和默认值'
开始菜单-展开网络连接
开始菜单-注销时清理 '我最近打开的文档'
任务栏-禁用 Windows 漫游弹出的窗口
任务栏-禁用分组相似任务栏按钮
任务栏-禁用气球提示
任务栏-锁定任务栏-允许
视觉效果-菜单样式-标准
视觉效果-窗口标题栏的标题栏颜色呈渐变效果-禁用
视觉效果-动画显示组合框-禁用
视觉效果-滑动任务栏按钮-禁用
视觉效果-键盘快捷方式字母的下划线-禁用
视觉效果-平滑滚动列表框-禁用
视觉效果-平滑屏幕字体边缘-标准
视觉效果-鼠标激活窗口-禁用
视觉效果-鼠标激活窗口速度-快速
视觉效果-提示信息动画效果-禁用
视觉效果-拖拉时显示窗口内容-禁用
视觉效果-为每种文件夹类型使用一种背景图像-禁用
视觉效果-显示半透明的选择长方形-禁用
视觉效果-选择效果淡入淡出-禁用
视觉效果-在菜单下显示阴影-禁用
视觉效果-在单击后淡出菜单-禁用
视觉效果-在鼠标指针下显示阴影-禁用
视觉效果-在桌面上为图标标签使用阴影-启用
视觉效果-在最大化和最小化时动画窗口-禁用
网络-禁止自动搜索网络文件夹和网络打印机
性能-在独立的进程中运行 16 位 Windows 应用程序
隐私-禁用 Internet 驱动更新提示
隐私-禁用错误报告
桌面, 开始菜单和任务栏-'Internet Explorer' 图标-显示
桌面, 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网上邻居' 图标-显示
桌面, 开始菜单和任务栏-'我的电脑' 图标-显示
桌面, 开始菜单和任务栏-'我的文档' 图标-显示
资源管理器-禁用 '快捷方式 到' 前缀
资源管理器-显示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
资源管理器-显示系统文件夹的内容
资源管理器-显示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
资源管理器-显示隐藏文件和文件夹
资源管理器-在所有的窗口上显示状态栏
资源管理器-在文件夹关联菜单上添加 'Command Prompt' 命令
四、清理系统垃圾(可使用优化大师,雨林木风等的清理工具。清理“事件查看器”内信息 、清理“菜单”访问记录 、清理IE缓存信息等等)本人建议手工!!!!!!!
手动操作步骤:
[1]. 运行磁盘清理程序删除系统临时文件
开始 → 程序 → 附件 → 系统工具 → 磁盘清理 → 选择驱动器 → 确定 → 磁盘清理 → 选择删除文件 → 确定。
[2]. 删除 IE 临时文件和历史记录
打开 IE→ 工具 →internet 选项 → 常规 → 删除 Cookies(I)→ 确定 → 删除文件 (F) → 确定 → 删除历史记 (H) → 确定 → 确定。
[3]. 删除最近使用的文档记录
开始 → 设置 → 任务栏和 [ 开始 ] 菜单 (T) →[ 开始 ] 菜单 →[ 开始 ] 菜单 (S) → 自定义 (C) → 高级 → 清除列表 (C) → 确定。
[4]. 删除以下目录或文件 ( 不带 * 号的连目录一起删 ) : ( 可选 )
C:\windows\$* ( 以 $ 号开头的所有目录,补丁的反安装,约 70M )
C:\windows\*.log (虽然不大,但太多,看着不爽)
C:\windows\pchealth (注意删除前把 helpctr\binaries\msconfig.exe 复制到 system32 目录 ) 帮助支持中心, 30M
C:\Windows\help 除 Help\Tours\mmTour\tour.exe 和 agt0*.hlp 等数字样式的文件外,文件名全部大写的保留,其它全部删除。 帮助文件, 30M
C:\windows\temp\* 通常没东西
C:\windows\Downloaded Installations\* msi 程序安装后剩下的一些垃圾
C:\windows\resources\themes\* ( 建议保留 Classical 是经典主题, Luna.Theme 是 XP 主题 8M , )
C:\Windows\srchasst (除 mui 目录以外)
C:\Windows\msagent (除 intl 目录以外,其它一律删除)
C:\windows\softwareDistribution\download\* (下载补丁临时存放点) 约 60M
C:\windows\system32\oobe 激活程序(我们用的都是免激活 XP ,不需要) 8M
C:\windows\web\wallpaper\* 墙纸,留下一个好看的 bliss.bmp 即可,全删也行。 2M
C:\windows\debug 下的 *.log
C:\windows\system32\reinstallback
C:\windows\system32\urttemp
C:\program files\windows nt\pinball 弹球,删了。记得删除开始菜单的连接 5M
C:\program files\movie maker 全删, 10M ,垃圾。记得删除开始菜单的连接
C:\program files\messenger MSN
C:\program files\msn gaming zone 微软的游戏,垃圾
C:\Program Files\InstallShield Installation Information\* 安装程序留下的垃圾
C:\Program Files\WindowsUpdate\* XP 升级留下的垃圾
[5]. 删除系统多余字体、多余多国语言、多余鼠标方案、多余用户头像、多余壁纸 ……
[6]. 检查 C:\WINDOWS\Driver Cache\i386 文件夹是否被优化掉,如果被优化掉请再复制一份到此目录。
五、可以选择用7zip压制program files文件夹:以上的文件可以到我封装的系统盘中提取,Lord GHOST XP SP3 0905.iso。上传完我会添加下载地址!以前的版本叫:地主GHOST XP SP3.iso
六、运行死性不改系统封装工具
安装死性不改工具,拷贝sysprep.inf 到sysprep目录,并修改sysprep.inf 和msprep.ini
创建 SYSPREP.INF 自动应答文件(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步骤:
在解压开的 DeployTools.cab 目录中运行 setupmgr.exe 文件 , 下一步
===> “ 创建新文件 ”→ 下一步
===>“sysprep 安装 ”→ 下一步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 下一步
===>“ 是,完全自动安装 ” → 下一步
===>“ 名称 ” 和 “ 单位 ” 随意添 → 下一步 → 下一步
===>“ 时区 ” 选择北京 → 下一步
===>“ 产品密钥 ”→ 下一步
===>“ 自动产生计算机名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完成 ”===>“ 确定 ”
===> 等一会点击 “ 取消 ” 。 SYSPREP.INF 制作完成,如要集成第三方驱动还需修改如下:
;SetupMgrTag
[Unattended]
OEMPnPDriversPath="%systemdrive%\inf"
DriverSigningPolicy = Ignore
NonDriverSigningPolicy = Ignore
OemSkipEula=Yes
OemPreinstall=Yes
UpdateInstalledDrivers = Yes
[GuiUnattended]
AdminPassword=*
EncryptedAdminPassword=NO
OEMSkipRegional=1
TimeZone=210
OemSkipWelcome=1
[UserData]
ProductKey=MRX3F-47B9T-2487J-KWKMF-RPWBY
FullName="微软用户"
OrgName="微软中国"
ComputerName=*
[Display]
BitsPerPel = 32
Vrefresh = 60
Xresolution = 800
Yresolution = 600
[RegionalSettings]
LanguageGroup=10
[Identification]
JoinWorkgroup=WORKGROUP
[Networking]
InstallDefaultComponents=Yes
修改恢复安装时的背景图 在sysprep文件夹下放置一张自己的setup.bmp背景图,修改sysprep.ini文件,增加: [OEM_Ads] Background=setup.bmp 即可。 此方法并没有把autohal生成的setup.bmp替换掉,恢复安装时在注册画面过后,最小化安装之前还是会出现一下默认logo,但是时间很短,在最小化安装过程中显示的就是自己的setup.bmp背景图了。
集成驱动方法:
[extend]
用时间命名=sysprep\pcname.exe
减压集成驱动=drivers\drvs.exe
安装此工具后在c:\sysprep\msprep.ini中提供了定义外部接口,可用于提前解压驱动或其它预执行命令,程序执行紧接在SRS启动设置页面结束后,在执行恢复检测系统设备开始之前。接口项为: ext= 使用时注意两点(9.6.0529,0601版,9.6.0602版本) a:定义外部接口,可用于提前解压驱动,注意不要包含盘符,例如ext=Windows\drivers.cmd b:命令格式不能带参数(仅9.6.0529,0601,0602),例如不能写成ext=windows\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autodelete /timeout0 或ext="windows\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autodelete /timeout0 之类的格式 那么正确的调用方法(要使用外加参数)是: 编写CMD批处理,将要执行的命令都放在CMD批处理中,例如编写dllcache_restore.cmd,其中内容是:c:\windows\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autodelete /timeout0 ,将此倒令放到c:\windows下 所以在msprep.ini中加为设置外部接口格式如下: ext=windows\dllcache_restore.cmd ;即通过执行dllcache_restore.cmd来执行带参数的命令(命令内容为c:\windows\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autodelete /timeout0) ,从而实现对SRS9.6提供的预执行自定义外部接口的利用。(注:9.6.0603版本对此已经作了改进,参考msprep中的说明,可以带命令行参数了,在此感谢SRS的快速改进)一个小技巧:如果你要调用多个命令,而ext=只有一行提供了一个接口,怎么办呢,你可以将多个命令加入到cmd中,例如:ext=windows\prepexe.cmd
而prepexe.cmd的内容可以是(记事本编辑就行) c:\带路径的命令1 c:\带路经的命令2 c:\带路经的命令3 .... 这样就实现了多个提前预执行命令。
实现在封装恢复中的驱动自动安装,最好在封装时选择“检测非即插即用”打勾,另外如果集成了自已的驱动的话,最好在母盘系统中“我的电脑”-“系统属性”-“硬盘”,在驱动程序签名选项中选择“忽略”,在“windows update"项中选择“从不在windows updater驱动程序”,在c:\windows\sysprep.ini(注:应是sysprep.inf,在此修正)中保证有这一项:DriverSigningPolicy=Ignore 驱动自动安装其它需要关注的两个:(别忽略这些小细节)
A:关于驱动的自动安装中的搜索路经设置(在sysprep.inf中): 9.6版本中与*和其它封装工具不同的是: 9.6版智能封装工具正确的格式是 OemPnPDriversPath=\windows\system32\bird;windows\system32\bird\other;\Windows\System32;\Windows\System32\Drivers;\Drv;\Sysprep\Drv;\Windows\inf *其它封装工具也即一般的路径表达格式是(直接写在sysprep.inf中就是错误的格式): OemPnPDriversPath=c:\windows\system32\bird;c:\windows\system32\bird\other;C:\Windows\System32;C:\Windows\System32\Drivers;C:\Drv;C:\Sysprep\Drv;C:\Windows\inf 如果格式不对,那么由于路经指定错误,就无法在预安装中实现自动安装指定的驱动。相应地在注册表的DevicePath键值的数据经执行封装后才会改成如下对应的正解的格式 %SystemRoot%\inf;%SystemDrive%\windows\system32\bird;%SystemDrive%\windows\system32\bird\other;%SystemDrive%\Windows\System32;%SystemDrive%\Windows\System32\Drivers;%SystemDrive%\Drv;%SystemDrive%\Sysprep\Drv;%SystemDrive%\Windows\inf 这里的变量%systemdrive%可以通过set命令查看,得知: systemDrive=c: 用工具封装后(封装时选择封装完毕退出,不要关机或重启)建议再立即可以打开注册表查看,对此进行验证一下就清楚了。(比如你在C盘中建立了一个C:\DRV,并将要装的驱动放在此目录下,这时你要在sysprep.inf中加入此驱动搜索路经如:OemPnPDriversPath=\drv,则经封装工具封装后的注册表中DevicePath键值的数据添加了一个%SystemDrive%\drv,你再在DOS窗口命令中键入SET,你会找到变量%SystemDrive%\的真实值为:systemDrive=c: (I你的系统盘符是C ,所以系统自动安装驱动的搜索路经中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c:\drv的绝对路经。
但是如果你在sysprep.inf中加入的驱动路经的格式是这样的话:OemPnPDriversPath=c:\drv,那么经封装后的注册表里的相对搜索路经就变为:%SystemDrive%\c:\drv , 如果你在DOS窗口下键入SET后看到的%SystemDrive%是:SystemDrive=c: ,那么系统驱动搜索的实际路经将变为:c:c:\drv ,所以在这种错误格式下,你的系统就不会找到你在c:\drv中的驱动,更不会去安装它了
B:关于驱动的自动安装中的其它问题:恢复目标机上的新设备,会在指定路经中找到设备并在几个版本中自动使用最新版本的设备驱动,而不是以第一个搜索到的驱动不准而安装的。恢复到目标机上相同的设备,如果母机驱动封装前已卸载驱动,则会在恢复中按指定路经中找到设备驱动并在几个版本中自动使用最新版本的设备驱动恢复到目标机上相同的设备,如果母机驱动封装前没有卸载驱动,则在恢复中程序因无新硬件触发,将不会更新驱动程序,仍用原有老版的驱动。
关于c:\sysprep目录的删除和sysprep.inf中[GuiRunOnce]段落中的命令(注:与注册表中的RUNONCE其实是同一个东西)执行的时机问题 c:\sysprep此目录的删除应是在恢复安装结束的最后一步“安装程序正在执行最后的任务->删除用过的临时文件”时被删除,此步执行完毕后就自动重启而并不会直接进入桌面。也即在恢复安装后的第一次重启前C:\SYSPREP目录就已经被删除了。所以如果在C:\SYSPREP中的程序必须在恢复安装之中也即第一次自动启动前就应得到执行,否则恢复安装后第一次自动重启后未进入桌面或已经进入桌面时再执行时,因目录已经在恢复安装结束时就被删除而不能正解执行了。所以凡是在注册表的RUNONCE中执行(调用)的命令文件,不要放在C:\SYSPREP中,因为这些RUNONCE命令在恢复封装安装之中不会执行,只能恢复安装完成后自动重启后登录系统后快要进入桌面时才能执行。例如对于驱动程序,如果C:\SYSPREP下有驱动文件夹,则在恢复封装镜像的安装之中,就会检测设备并按照指定的驱动路经搜索而自动安装驱动(特别是选择了检测非即插即用方式),在删除C:\SYSPREP目录之前,就完成了检测设备并安装了驱动。所以就不会有问题。
七、运行WINPE整理磁盘(defrag)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一定要进行磁盘碎片整理,保证系统分区上没有文件碎片,其好处就不用多说了。当然这一步也可放在系统封装完后再做或在系统封装完成后再做一次。
八、加双核补丁(备注:双核补丁已被微软的系统补丁取代,不用安装了)
九、运行死性不改封装,为了让克隆系统硬件驱动安装更准确、运行更稳定,我们需要用微软的企业部署工具包 DEPLOY.CAB 里面的 Sysprep.exe 对系统进行重新封装,这样在恢复 GHO 文件后的第一次启动时,系统会重新安装所有新硬件的驱动,有效避免了万能克隆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十、lord的autoexec.bat文件
可以编写批处理复合vbs运行分装各个时段的调用,然后在注册表中加入调用vbs。
Lord调用的有:驱动自运行解压工具使用、智能分辨率设置、释放PF、常用绿软.exe、DirectX9更新包.exe 、BOOT菜单停留时间设为1秒.exe、NumLock.exe、让WMP10初次使用时不弹出向导.reg、我的电脑右键增加菜单.reg、SRSFinisher.exe、后期修补.reg、srs控制器(电源管理工具)
注册组件时的批处理:
注册组件时的vbs:
注册组件时的vbs让注册表调用的注册文件:
进入桌面后的批处理:
进入桌面后的批处理的vbs:
进入桌面后的批处理的vbs注册表地址:(注:手工写入,本人未成功自动导入)
以上的文件可以到我封装的系统盘中提取,Lord GHOST XP SP3 0905.iso。上传完我会添加下载地址!以前的版本叫:地主GHOST XP SP3.iso
十一、dallcache备份
1将DllcacheManager.exe拷贝到windows下 SRS自动会在进入桌面后调用恢复他
2 DllCacheManager 2.01软件是chenhui同志编写的备份DllCache目录文件的软件,使用这个软件后可减少磁盘占用空间约300M左右,当未来恢复系统时自动恢复回去,非常方便。
DllCacheManager 2.01由DllCacheManager.exe和ZProgBar.ocx两个文件构成,使用方法是把这两个文件拷贝到C盘根目录而不是某些文章说的C:\Windows目录,然后运行DllCacheManager.exe,在打开的界面上勾选恢复时使用自动删除,然后按下备份按钮。这个时候DllCache目录下的文件遭到备份。
提示多少多少个文件备份后,运行注册表编辑器,查看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中的是不是有个dllcache的键值等于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autodelete,如果有没有(没有的情况罕见,除非你的版本低),再备份一遍并查看有没有,如果没有就给它手工添加进去,或者将下面的文字复制到记事本: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Sysrep"="C:\\windows\\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保存为DllCacheManager.reg,双击之,导入注册表。
十二、关闭系统,进入WIN PE 删除 虚拟内存:pagefile.sys 电源休眠文件:hiberfil.sys 以及: program files
十三、制作GHOST
Ghost 就已经可以进行了
先用带有 DOS 的启动光盘进入 DOS ,输入以下命令,按回车即可
ghost.exe –clone,mode=pdump,src=1:1,dst=D:\winxp.gho –z9
注:建议使用 Ghost_v8.3 & v11.0 版本,一方面 v8.0 以上版本能够支持 NTFS 分区,另一方面, v8.0 以上版本能够在制作镜像文件时自动删除虚拟内存页面文件 “pagefile.sys” ,减少镜像文件体积。(v11.5部分硬件不兼容)
十四、制作启动光盘
14.1 WIN PE 用chenall 或者pseudo的winpe零体积全能可扩展PE,可以自由扩展,修改方便。当然老毛桃的最经典!我有空会做视频的pe修改教程
14.2easyboot制作dos启动目录(利用bcdw命令运行img中的程序可以减少光盘体积):
选项 配置中设定dos背景图的大小及是否支持从dos返回easyboot菜单,图片先用PHOTO保存成GIF(web)格式再用画图工具转成BMP就不会失真
制作ISO不选选项的优化文件、dos8.3、joliet.、允许小写、设置日期,否则会使windows下的光盘启动菜单出错!
14.3驱动备份工具用绿色破解版
[查看全文]
公开的router server
route server
有助于大家对bgp的学习和理解!!!
telnet://route-server.savvis.net/
telnet://tpr-route-server.saix.net/
telnet://route-server.skyinet.net/]telnet://route-server.skyinet.net/]telnet://route-server.skyinet.net/
route-server.skyinet.net
telnet://route-views.bmcag.net/]telnet://route-views.bmcag.net/]telnet://route-views.bmcag.net/
telnet://lg.ptt.ansp.br/]telnet://lg.ptt.ansp.br/]telnet://lg.ptt.ansp.br/
telnet://route-server.rhein-main-saar.net/
telnet://route-server.eastlink.ca/
telnet://route-server.videotron.net/
telnet://route-server.belwue.de/
telnet://route-views.on.bb.telus.com/
telnet://route-views.ab.bb.telus.com/
telnet://route-server.cerf.net/
telnet://route-server.ip.tiscali.net/
telnet://route-server.gblx.net/
telnet://public-route-server.is.co.za/
telnet://route-server.exodus.net/
telnet://route-server.as5388.net/
telnet://route-server.opentransit.net/
telnet://route-server.ip.att.net/"
telnet://route-server.wcg.net/
telnet://route-server.colt.net/"
telnet://route-views.oregon-ix.net/"
telnet://route-server.central.allstream.com/"
telnet://route-server.east.allstream.com/"
telnet://route-server.west.allstream.com/"
telnet://route-server.twtelecom.net/"
telnet://route-server.eu.gblx.net/"
telnet://route-server.as6667.net/"
telnet://routeserver.sunrise.ch/"
telnet://route-server.host.net/"
telnet://route-views.optus.net.au/
telnet://route-views3.routeviews.org/"
[查看全文]
0级入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你可以学到什么东西---新手必看
[前言] |
IT你好论坛,专业的it技术研究论坛。希望有您的参与,论坛会更加精彩! |
对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我们希望你好好在本板块学习,不要发一些无助的求助。通过学习,你会得到解决的思路的,有了思路,只需别人指点一下。好了,下面是一个新人需要学习的内容
[基本概念] |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http://itpc.5d6d.com/thread-79-1-5.html
3、CPU http://itpc.5d6d.com/thread-173-1-4.html
http://itpc.5d6d.com/thread-248-1-4.html
http://itpc.5d6d.com/thread-399-1-2.html
4、内存 http://itpc.5d6d.com/viewthread.php?tid=668&page=1&extra=
5、硬盘 1.http://itpc.5d6d.com/thread-10-1-5.html
2.http://itpc.5d6d.com/thread-11-1-5.html
3.http://itpc.5d6d.com/thread-12-1-5.html
4.http://itpc.5d6d.com/thread-13-1-5.html
6、主板 1.http://itpc.5d6d.com/thread-464-1-3.html
2.http://itpc.5d6d.com/thread-75-1-5.html
3.http://itpc.5d6d.com/thread-76-1-5.html
4.http://itpc.5d6d.com/thread-77-1-5.html
7、显卡 1.http://itpc.5d6d.com/thread-465-1-3.html
8、电源 1.http://itpc.5d6d.com/thread-463-1-3.html
9、DIY其他必读知识
10、笔记本相关知识
11、 09年CPU/主板/显卡终极盘点
13、各大品牌卖点解读
[查看全文]现在买电脑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有的买组装电脑,而有的人喜欢买品牌电脑,有的电脑配置高,而有的电脑配置比较低,不管配置如何,电脑的价格如何,我们使用电脑都中都应该好好的维护电脑,下面就告诉您电脑硬件最怕是什么:怎么才能提高电脑硬件和使用寿命.就应该知道他们最忌什么,这样你才能避免你的机器的配件过早的损坏.
CPU--最忌高温和高电压
虽然CPU有小风扇保护,但随着耗用电流的增加所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从而使CPU的温度将随之上升。高温容易使内部线路发生电子迁移,导致电脑经常死机,缩短CPU的寿命,高电压更是危险,很容易烧毁你的CPU。
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方法有加装辅助散热风扇,散热风扇要保持干净,定期做预防保养;打雷下雨天,不打开电脑,且将电脑的电源插头拨下;配用稳压器;超频时应尽可能不要用提高内核电压来帮助超频,因为这是得不偿失的。
内存--最忌超频
因为内存与CPU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内存是CPU提速最难解决的瓶颈。外频越高,工作的速度也就越快,同时,内存由于需要工作在CPU的相同外频下,所以当CPU超频时,内存是否同外频保持一致,是超频成功的关键,最重要是超频一旦使内存达不到所需频率,极易出现黑屏,甚至发热损坏。
主板--最忌静电和形变
静电可能会蚀化主板上BIOS芯片和数据,损坏各种基于mos晶体管的接口门电路,它们一坏,所有的“用户”(插在它上面的板卡或设备)都互相找不到了,因为它们的联系是靠总线、控制芯片组、控制电路来协调和实现的。
所以,我们要尽量用柔软、防静电的物品包裹主板,注意用手触摸它时,要先触摸一下导体,使手上的静电放出,再轻拿轻放。
另外,主板的变形可能会使线路板断裂、元件脱焊,主板上的线路可是密得很,断裂了你根本就找不到。以致于,我携带主板时尽量不要让其它物品放在主板上面,最好将其放入主板包装盒中携带;在安装主板时,一定要仔细将其平稳的安装在机箱上,不要一边高一边低;在插显卡、声卡或其它卡时,注意一定要压力适中,平衡施力。
硬盘--最忌震动
运送带硬盘的电脑不能简单把它们搬运到某个地方,要注意防止一些大的震动的产生。因为硬盘是复杂的机械装置,装在电脑内部,容忍度有限。大的震动会让磁头组件碰到盘片上,引起硬盘读写头划破盘表面,这样可能损坏磁盘面,潜在地破坏存在的硬盘上数据(你的心血哟!),更严重的还可能损坏读写头,永久的使硬盘无法使用。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读写头安置在盘的安全区,然后才能搬动;在搬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如果打算用车来运输它,最好把它放在车厢的后面位置上;如果是通过邮寄,请将它很好地包裹起来。
光驱--最忌灰尘、震动和粗劣的光盘
光驱出现读盘速度变慢或不读盘的故障,主要是激光头出现问题所致。除了激光头自身寿命有限的原因外,无孔不入的灰尘也是影响激光头寿命的主要因素。灰尘不仅影响激光头的读盘质量和寿命,还会影响光驱内部各机械部件的精度。所以保持光驱的清洁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光驱的机械部件一般使用棉签酒精擦拭即可,但激光头不能使用酒精和其他清洁剂,可以使用气囊对准激光头吹掉灰尘。
由上可知,灰尘是激光头的“杀手”,但震动同样会使光头“打碟”,损坏光头。所以,我们在先择光驱时,震动大小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要素,同时,在安装光驱时,尽量将光驱两旁的螺丝扭紧,让其固定在机箱上,也可以减小其震动。
键盘--最忌潮气、灰尘、拉拽
现在大部分的键盘都采用塑料薄膜开关,即开关由三线塑料薄膜构成,中间一张是带孔的绝缘薄膜,两边的薄膜上镀上金属线路和触点,受潮腐蚀、沾染灰尘都会使键盘触点接触不良,操作不灵。发现这种情况后应很仔细地打开键盘的后盖用棕刷或吸尘器将赃物清除出来。拖拽易使键盘线断裂,使键盘出现故障。
所以,我们要尽量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特别是键盘边上要干净;不要在电脑附近吸烟;不要在键盘附近吃东西;不要把喝水的杯子放在键盘附近;不要带电地插拔键盘;定期地用纯酒精擦洗键盘;使用键盘时,尽量不拖拽键盘;键盘不用时,要盖上保护罩。
鼠标--最忌灰尘、强光、拉拽
现在大多数人使用的都还是基于轨迹球的鼠标,这类鼠标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脏,小球和滚轴上沾上灰尘会使鼠标机械部件运作不灵。另外,强光会干扰光电管接受信号,拉拽同样会使“鼠尾”断裂,使鼠标失灵。
所以,我们要定期清洗鼠标的小球和滚轴;尽量使用专用鼠标垫,定期清洁鼠标垫,鼠标垫要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清洁剂,能用清水解决问题最好;避免在阳光下打开、使用鼠标。
显示器--最忌高温、高压等
显示器是与人进行交流的界面,也是整个电脑系统中的耗电大户,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件。它最忌的是冲击、高温、高压、灰尘、很高的亮度和对比度等,由于显像管很精密,瞬间冲击会损伤它,容易发生诸如断灯丝,裂管颈、漏气等问题;高温易使电源开关管损坏,温度越高开关管越容易击穿损坏,所以它的散热片很大;灰尘易使高压电路打火。很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会降低荧光粉的寿命,使显示器用不了几年就会“面目无光”,色彩黯淡。
所以我们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不要频繁地开机、关机,因为显像管的灯丝冷阻很小,刚开机时冲击电流很大,频繁开机不利于保护灯丝,另外对显像管阴极度也有影响;要避免太阳光、高强度电光直接照射显示器,因为它们会提升显示器的温度,加速显示器显像管老化,显示器不用时请用罩布罩好;如长期不用,应定期加电驱潮,防止突然开机产生高压打火,造成烧坏元器件故障;显示器应放置在通风散热良好的地方,顶部的散热孔不要放置其他物品
[查看全文]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被固化在计算机CMOS RAM芯片中的一组程序,为计算机提供最初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BIOS主要有两类∶AWARD BIOS和AMI BIOS。正确设置BIOS可大大提高系统性能。
第一部分、AWARD BIOS设置
一、进入 BIOS 设置
电脑刚启动,出现如下图1画面时。
图1
当出现图1画面时,按下Delete(或者Del)键不放手直到进入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如下图2
图2(主菜单)
上图是AWARD BIOS设置的主菜单。最顶一行标出了Setup程序的类型是Award Software 。项目前面有三角形箭头的表示该项包含子菜单。主菜单上共有13个项目,分别为∶
Standard CMOS Features(标准CMOS功能设定)
设定日期、时间、软硬盘规格及显示器种类。
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功能设定)
对系统的高级特性进行设定。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级芯片组功能设定)
设定主板所用芯片组的相关参数。
Integrated Peripherals(外部设备设定)
使设定菜单包括所有外围设备的设定。如声卡、Modem、USB键盘是否打开...
Power Management Setup(电源管理设定)
设定CPU、硬盘、显示器等设备的节电功能运行方式。
PNP/PCI Configurations(即插即用/PCI参数设定)
设定ISA的PnP即插即用介面及PCI介面的参数,此项仅在您系统支持PnP/PCI时才有效。
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频率/电压控制)
设定CPU的倍频,设定是否自动侦测CPU频率等。
Load Fail-Safe Defaults(载入最安全的缺省值)
使用此菜单载入工厂默认值作为稳定的系统使用。
Load Optimized Defaults(载入高性能缺省值)
使用此菜单载入最好的性能但有可能影响稳定的默认值。
Set Supervisor Password(设置超级用户密码)
使用此菜单可以设置超级用户的密码。
Set User Password(设置用户密码)
使用此菜单可以设置用户密码。
Save & Exit Setup(保存后退出)
保存对CMOS的修改,然后退出Setup程序。
Exit Without Saving(不保存退出)
放弃对CMOS的修改,然后退出Setup程序。
二、AWARD BIOS设置的操作方法
按方向键“↑、↓、←、→” 移动到需要操作的项目上
按“Enter”键 选定此选项
按“Esc”键 从子菜单回到上一级菜单或者跳到退出菜单
按“+”或“PU”键 增加数值或改变选择项
按“-”或“PD”键 减少数值或改变选择项
按“F1”键 主题帮助,仅在状态显示菜单和选择设定菜单有效
按“F5”键 从CMOS中恢复前次的CMOS设定值,仅在选择设定菜单有效
按“F6”键 从故障保护缺省值表加载CMOS 值,仅在选择设定菜单有效
按“F7”键 加载优化缺省值
按“10”键 保存改变后的CMOS 设定值并退出
操作方法∶在主菜单上用方向键选择要操作的项目,然后按“Enter”回车键进入该项子菜单,在子菜单中用方向键选择要操作的项目,然后按“Enter”回车键进入该子项,后用方向键选择,完成后按回车键确认,最后按“F10”键保存改变后的CMOS 设定值并退出(或按“Esc”键退回上一级菜单,退回主菜单后选“Save & Exit Setup”后回车,在弹出的确认窗口中输入“Y”然后回车,即保存对BIOS的修改并退出Setup程序。
三、Standard CMOS Features(标准CMOS功能设定)项子菜单
在主菜单中用方向键选择“Standard CMOS Features”项然后回车,即进入了“Standard CMOS Features”项子菜单如下图3
图3
“Standard CMOS Features”项子菜单中共有13子项∶
Date(mm:dd:yy) (日期设定)
设定电脑中的日期,格式为“星期,月/日/年”。 星期由BIOS定义,只读。
Time(hh:mm:ss)(时间设定)
设定电脑中的时间,格式为“时/分/秒”。
IDE Primary Master (第一主IDE控制器)
设定主硬盘型号。 按PgUp或PgDn键选择硬盘类型:Press Enter、 Auto或None。如果光标移动到“Press Enter”项回车后会出现一个子菜单,显示当前硬盘信息;Auto是自动设定;None是设定为没有连接设备。
IDE Primary Slave (第一从IDE控制器)
设定从硬盘型号。设置方法参考上一设备。
IDE Secondary Master (第二主IDE控制器)
设定主光驱型号。设置方法参考上一设备。
IDE Secondary Slave (第二从IDE控制器)
设定从光驱型号。设置方法参考上一设备。
Drive A (软盘驱动器 A)
设定主软盘驱动器类型。可选项有:None,360K,5.25in,1.2M,5.25 in,720K, 3.5 in,1.44M,3.5 in,2.88M,3.5 in 。None是设定为没有连接设备。1.44M,3.5 in是容量为1.44M的3.5英寸软盘(多为这规格)
Drive B (软盘驱动器 B)
设定从软盘驱动器类型。(极少人有连接两个软驱)
Video(设定电脑的显示模式)
设定系统主显示器的视频转接卡类型。可选项:EGA/VGA、CGA40/80和MONO。
EGA/VGA是加强型显示模式,EGA/VGA/SVGA/PGA彩色显示器均选此项;
CGA40/80是行显示模式;
MONO是黑白单色模式。
Halt On (停止引导设定)
设定系统引导过程中遇到错误时,系统是否停止引导。可选项有:
All Errors 侦测到任何错误,系统停止运行,等候处理,此项为缺省值;
No Errors 侦测到任何错误,系统不会停止运行;
All, But Keyboard 除键盘错误以外侦测到任何错误,系统停止运行;
All, But Diskette 除磁盘错误以外侦测到任何错误,系统停止运行;
All, But Disk/Key 除磁盘和键盘错误以外侦测到任何错误,系统停止运行。
Base Memory (基本内存容量)
此项是用来显示基本内存容量(只读)。PC一般会保留640KB容量作为MS-DOS操作系统的内存使用容量。
Extended Memory(扩展内存)
此项是用来显示扩展内存容量(只读)。
Total Memory(总内存)
此项是用来显示总内存容量(只读)。
四、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功能设定)项子菜单
在主菜单中用方向键选择“Advanced BIOS Features”项然后回车,即进入了“Advanced BIOS Features”项子菜单如下图4
图4
“Advanced BIOS Features”项子菜单中共有20子项∶
Virus Warning (病毒报警)
在系统启动时或启动后,如果有程序企图修改系统引导扇区或硬盘分区表,BIOS会在屏幕上显示警告信息,并发出蜂鸣报警声,使系统暂停。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CPU Internal Cache (CPU内置高速缓存设定)
设置是否打开CPU内置高速缓存。默认设为打开。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External Cache (外部高速缓存设定)
设置是否打开外部高速缓存。默认设为打开。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CPU L2 Cache ECC Checking (CPU二级高速缓存奇偶校验)
设置是否打开CPU二级高速缓存奇偶校验。默认设为打开。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Quick Power On Self Test (快速检测)
设定BIOS是否采用快速 POST 方式,也就是简化测试的方式与次数,让POST过程所需时间缩短。无论设成Enabled或Disabled,当POST进行时,仍可按Esc键跳过测试,直接进入引导程序。默认设为禁用。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First Boot Device (设置第一启动盘)
设定BIOS第一个搜索载入操作系统的引导设备。默认设为Floppy(软盘驱动器),安装系统正常使用后建议设为(HDD-0)。设定值有:
Floppy 系统首先尝试从软盘驱动器引导
LS120 系统首先尝试从LS120引导
HDD-0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一硬盘引导
SCSI 系统首先尝试从SCSI引导
CDROM 系统首先尝试从CD-ROM驱动器引导
HDD-1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二硬盘引导
HDD-2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三硬盘引导
HDD-3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四硬盘引导
ZIP 系统首先尝试从ATAPI ZIP引导
LAN 系统首先尝试从网络引导
Disabled 禁用此次序
Second Boot Device (设置第二启动盘)
设定BIOS在第一启动盘引导失败后,第二个搜索载入操作系统的引导设备。设置方法参考上一项。
Third Boot Device (设置第二启动盘)
设定BIOS在第二启动盘引导失败后,第三个搜索载入操作系统的引导设备。设置方法参考上一项。
Boot Other Device(其他设备引导)
将此项设置为Enabled,允许系统在从第一/第二/第三设备引导失败后,尝试从其他设备引导。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Swap Floppy Drive(交换软驱盘符)
将此项设置为Enabled时,可交换软驱A:和B:的盘符。
Boot Up Floppy Seek(开机时检测软驱)
将此项设置为Enabled时,在系统引导前,BIOS会检测软驱A:。根据所安装的启动装置的不同,在“First/Second/Third Boot Device” 选项中所出现的可选设备有相应的不同。例如:如果您的系统没有安装软驱,在启动顺序菜单中就不会出现软驱的设置。 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Boot Up NumLock Status(初始数字小键盘的锁定状态)
此项是用来设定系统启动后,键盘右边小键盘是数字还是方向状态。当设定为On时,系统启动后将打开Num Lock,小键盘数字键有效。当设定为Off 时,系统启动后Num Lock关闭,小键盘方向键有效。设定值为:On,Off。
Gate A20 Option(Gate A20的选择)
此项用来设定系统存取1MB以上内存(扩展内存)的方式。A20是指扩展内存的前部 64KB。当选择缺省值 Fast 时,GateA20是由端口92或芯片组的特定程序控制的,它可以使系统速度更快。当设置为Normal ,A20是由键盘控制器或芯片组硬件控制的。
Typematic Rate Setting(键入速率设定)
此项是用来控制字元输入速率的。设置包括Typematic Rate(字元输入速率)和Typematic Delay(字元输入延迟)。默认值为Disabled (禁用)。
Typematic Rate (Chars/Sec)(字元输入速率,字元/秒)
上面的Typematic Rate Setting选项禁用后,该项无效;Typematic Rate Setting选项启用后,您可以设置键盘加速度的速率(字元/秒)。设定值为: 6, 8, 10, 12, 15, 20, 24, 30。
Typematic Delay (Msec)(字元输入延迟,毫秒)
上面的Typematic Rate Setting选项禁用后,该项无效;此项允许您选择键盘第一次按下去和加速开始间的延迟。设定值为:250,500,750和1000。
Security Option(安全选项)
此项指定了使用的BIOS 密码的保护类型。设置值为 System 时无论是开机还是进入CMOS SETUP都要输入密码;设置值为 Setup 时无论只有在进入CMOS SETUP时才要求输入密码。
OS Select For DRAM > 64MB (设定OS2使用的内存容量)缺省值为Non-OS2
Report No FDD For WIN 95 (设定在WIN 95中报告有无FDD)缺省值为No
Video BIOS Shadow (将BIOS复制到影像内存)
将BIOS复制到影像内存,可维持系统性能在最良好的状态。缺省值为Enabled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五、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级芯片组功能设定)项子菜单
在主菜单中用方向键选择“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项然后回车,即进入了“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项子菜单如下图5
图5
“Advanced BIOS Features”项子菜单中共有9子项∶
SDRAM CAS Latency Time (CAS延时周期)
SDRAM Cycle Time Tras/trc ( )
SDRAM RAS-to-CAS Delay (从CAS脉冲信号到RAS脉冲信号之间延迟的时钟周期数设置)
此项允许您设定在向DRAM写入,读出或刷新时,从CAS脉冲信号到RAS脉冲信号之间延迟的时钟周期数。更快的速度可以增进系统的性能表现,而相对较慢的速度可以提供更稳定的系统表现。此项仅在系统中安装有同步DRAM才有效。设定值有:3和2 (clocks)。
SDRAM RAS Precharge Time ( RAS 预充电)
此项用来控制RAS(Row Address Strobe)预充电过程的时钟周期数。如果在DRAM刷新前没有足够的时间给RAS积累电量,刷新过程可能无法完成而且DRAM将不能保持数据。此项仅在系统中安装了同步DRAM才有效。
System BIOS Cacheable (系统缓存BIOS的容量)
Vido BIOS Cacheable (显卡BIOS的缓存容量)
CPU Lateny Time (CPU延时时间设定)
此项此项控制了CPU在接受了命令后是否延时执行。
Delayed Transaction ( 延迟传输)
芯片组内置了一个32-bit写缓存,可支持延迟处理时钟周期,所以在ISA总线的数据交换可以被缓存,而PCI总线可以在ISA总线数据处理的同时进行其他的数据处理。若设置为Enabled可兼容PCI 2.1规格。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On-Chip Vido Windows Size ( 显存容量)
显卡缓存增大可改善画面质量,但同时以减少可用物理内存为化价。
六、Integrated Peripherals(外部设备设定)子菜单
在主菜单中用方向键选择“Integrated Peripherals”项然后回车,即进入了“Integrated Peripherals”项子菜单如下图6
图6
“Integrated Peripherals”项子菜单中共有27子项∶
On-Chip Primary PCI IDE(板载第一条PCI插槽设定)
整合周边控制器包含了一个IDE接口,可支持两个IDE通道。选择Enabled可以独立地激活每个通道。缺省值为Enabled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On-Chip Primary/Secondary PCI IDE(板载第二条PCI插槽设定)
缺省值为Enabled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IDE Primary Master PIO(IDE 第一主PIO模式设置)
四个IDE PIO(可编程输入/ 输出)项允许您为板载IDE支持地每一个IDE设备设定PIO模式(0-4)。模式0到4提供了递增的性能表现。在Auto模式中,系统自动决定每个设备工作的最佳模式。设定值有:Auto,Mode 0,Mode 1,Mode 2,Mode 3,Mode 4。
IDE Primary Slave PIO(IDE 第一从PIO模式设置)
设置方法同上。
IDE Secondary Master PIO(IDE 第二主PIO模式设置)
设置方法同上。
IDE Secondary Slave PIO(IDE 第二从PIO模式设置)
设置方法同上。
IDE Primary Master UDMA(IDE 第一主UDMA模式设置)
Ultra DMA/33/66/100只能在您的IDE硬盘支持此功能时使用,而且操作环境包括一个DMA驱动程序(Windows 95 OSR2 或第三方IDE总线控制驱动程序)。如果您硬盘和您的系统软件都支持Ultra DMA/33,Ultra DMA/66或Ultra DMA/100,选择Auto使BIOS支持有效。设定值有:Auto(自动),Disabled(禁用)。
IDE Primary Slave UDMA(IDE 第一从UDMA模式设置)
设置方法同上。
IDE Secondary Master UDMA(IDE 第二主UDMA模式设置)
设置方法同上。
IDE Secondary Slave UDMA(IDE 第二从UDMA模式设置)
设置方法同上。
USB Controller(USB控制器设置)
此项用来控制板载USB控制器。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USB Keyboard Support(USB键盘控制支持)
如果您在不支持USB或没有USB驱动的操作系统下使用USB键盘,如DOS和SCO Unix,需要将此项设定为Enabled。
Init Display First( 开机时的第一显示设置)
AC97 Audio( 设置是否使用芯片组内置AC97音效)
此项设置值适用于您使用的是自带的AC97音效。如果你需要使用其他声卡,您需要将此项值设为“Disabled”。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IDE HDD Block Mode(IDE硬盘块模式)
块模式也被称为块交换,度命令或多扇区读/写。如果您的IDE硬盘支持块模式(多数新硬盘支持),选择Enabled,自动检测到最佳的且硬盘支持的每个扇区的块读/写数。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POWER ON Function(设置开机方式)
当这项设为“Keyboard(键盘)”时,下一项“KB Power ON Password”会被激活,当这项设为“Hodkey(热键)”时,下一项“Hot Key Power ON”会被激活。你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开机∶
BUTTON Only(仅使用开机按钮)
Mouse Left (鼠标左键)
Mouse Right(鼠标右键)
PassWord (密码)
Hodkey (热键)
Keyboard (键盘)
KB Power ON Password( 设置键盘开机)
当上项“POWER ON Function”设为“Keyboard(键盘)”时,这项才会被激活。缺省值为∶Enter(直接输入密码即可)。
Hot Key Power ON(设置热键启动)
当上项“POWER ON Function”设为“Hodkey(热键)”时,这项才会被激活。缺省值为∶Ctrl-F1(使用Ctrl加F1键)。
Onboard FDC Controller(内置软驱控制器)
设置是否使用内置软驱控制器,缺省值为∶Enabled (使用)。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Onboard Serial Port 1/2 (内置串行口设置)
此项规定了主板串行端口1(COM 1)和串行端口2(COM 2)的基本I/O端口地址和中断请求号。选择Auto允许AWARD自动决定恰当的基本I/O端口地址。设定值有:Auto(自动),3F8/IRQ4,2F8/IRQ3,3E8/COM4,2E8/COM3,Disabled(禁用)。
UART Mode Select( UART模式选择)
Onboard Parallel Port(并行端口设置)
此项规定了板载并行接口的基本I/O端口地址。选择Auto,允许BIOS自动决定恰当的基本I/O端口地址。设定值有:Auto(自动),378/IRQ7,278/IRQ5,3BC/IRQ7,Disabled(禁用)。
Parallel Port Mode(并行端口模式设置)
此项可以选择并行端口的工作模式。设定值有:SPP,EPP,ECP,ECP+EPP,Normal。
SPP:标准并行端口
EPP:增强并行端口
ECP:扩展性能端口
ECP + EPP:扩展性能端口+ 增强并行端口
Normal :正常
Game Port Address (板载游戏端口)
此项用来设置板载游戏端口的基本I/O端口地址。设定值有:Disabled(禁用),201,209。
Midi Port Address(板载Midi端口)
此项用来设置板载Midi端口的基本I/O端口地址。设定值有:Disabled(禁用),330,300,290。
Midi Port IRQ(Midi端口IRQ选择)
此项规定了板载Midi端口的中断请求号。设定值有:5,10。
七、Power Management Setup(电源管理设定)项子菜单
在主菜单中用方向键选择“Power Management Setup”项然后回车,即进入了“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项子菜单如下图7
图7
“Power Management Setup”项子菜单中共有16子项∶
IPCA Function(设置是否使用ACPI功能)
此项是用来激活ACPI(高级配置和电源管理接口)功能。如果您的操作系统支持ACPI-aware,例如Windows 98SE/2000/ME,选择Enabled。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ACPI Suspend Type(ACPI 挂起类型)
此选项设定ACPI功能的节电模式。可选项有:S1(POS)休眠模式是一种低能耗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没有系统上下文丢失,(CPU或芯片组) 硬件维持着所有的系统上下文。S3(STR)休眠模式是一种低能耗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仅对主要部件供电,比如主内存和可唤醒系统设备,并且系统上下文将被保存在主内存。一旦有“唤醒”事件发生。存储在内存中的这些信息被用来将系统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Power Management (电源管理方式)
此项用来选择节电的类型。缺省值为∶User Define(用户自定义),设定值有∶
User Define (用户自定义);
Min Saving (停用1小时进入省电功能模式);
Max Saving (停用10秒进入省电功能模式)。
Video off Method(视频关闭方式)
设置视频关闭的方式。缺省值为∶DPMS(显示器电源管理)。设定值有∶
V/HSYNC+Blank (将屏幕变为空白,并停止垂直和水平扫描);
Blank Screen (将屏幕变为空白);
DPMS (取用显示器电源管理,用于BIOS控制支持DPMS节电功能的显卡)。
Video off In Suspend (在挂起中关闭视频)缺省值为Yes
Suspend Type (挂起类型)缺省值为Yes
MODEM Use IRQ (调制解调器的中断值)缺省值为3
Suspend Mode(挂起方式)缺省值为∶Disabled (禁用)。
设定PC多久没有使用时,便进入Suspend省电状态,将CPU工作频率降到0MHz,并通知有关省由设备以便一并进入省电状态。
HDD Power Down (硬盘电源关闭模式)缺省值为Disabled (禁用);
设置硬盘电源关闭模式计时器,当系统停止读或写硬盘时,计时器开始计算,过时后系统将切断硬盘电源。一旦又有读写硬盘命令执行时,系统将重新开始运行。
Soft-off by PWR-BTTN (软关机方式)缺省值∶Instant-off(立即关闭)
当在系统中点击“关闭计算机”或运行关机命令后,关闭计算机的方式。设定值有∶
Instant-off (立即关闭);
Delay 4 Sec (延迟4秒后关机)。
Wake-Up by PCI Card (设置是否采用PCI片唤醒)缺省值为Disabled (禁用)。
Power Onby Ring (设置是否采用MODEM唤醒)缺省值为Enabled (采用)。
Resune by Alarm (设置是否采用定时开机)缺省值为Disabled (禁用)。
Primary IDE 0(设置当主IDE 0有存取要求时,是否取消目前PC及该IDE的省电状态)缺省值为Disabled (禁用)。
Primary IDE 1(设置当主IDE 1有存取要求时,是否取消目前PC及该IDE的省电状态)缺省值为Disabled (禁用)。
Secondary IDE 0(设置当从IDE 0有存取要求时,是否取消目前PC及该IDE的省电状态)缺省值为Disabled (禁用)。
Secondary IDE 1(设置当从IDE 1有存取要求时,是否取消目前PC及该IDE的省电状态)缺省值为Disabled (禁用)。
FDD,COM,LPT Port(设置当软驱,串行口,并行口有存取要求时,是否取消目前PC及该IDE的省电状态)缺省值为Disabled (禁用)。
八、PNP/PCI Configurations(即插即用/PCI参数设定)项子菜单
在主菜单中用方向键选择“PNP/PCI Configurations”项然后回车,即进入了“PNP/PCI Configurations”项子菜单如下图8
图8
“PNP/PCI Configurations”项子菜单中共有4子项∶
Reset Configuration Data(重置配置数据)
通常您应将此项设置为Disabled。如果你安装了一个新的外接卡,系统在重新配置后产生严重的冲突,导致无法进入操作系统,此时将此项设置为Enabled,可以在退出Setup后,重置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ESCD,扩展系统配置数据)。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Resource Controlled By(资源控制)
Award的Plug and Play BIOS(即插即用BIOS)可以自动配置所有的引导设备和即插即用兼容设备。但是,此功能仅在您使用即插即用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95/98时才有效。如果您将此项设置为Manual(手动),可进入此项的各项子菜单(每个子菜单以“ ”开头),手动选择特定资源。设定值有:Auto(ESCD),Manual。
IRQ Resources(IRQ资源)
此项仅在Resources Controlled By设置为Manual时有效。按 *本站禁止HTML标签噢* 键,您将进入子菜单。IRQ Resources列出了IRQ 3/4/5/7/9/10/11/12/14/15,让用户根据使用IRQ的设备类型来设置每个IRQ。设定值有:
PCI Device (为PCI总线结构的Plug & Play兼容设备)
Reserved IRQ(将给保留为以后的请求)
PCI/VGA Palette Snoop(PCI/VGA调色板配置)
当设置为Enabled,工作于不同总线的多种VGA设备可在不同视频设备的不同调色板上处理来自CPU的数据。在PCI设备中命令缓存器中的第五位是VGA调色板侦测位(0是禁用的)。例如,如果计算机中有两个VGA设备(一个是PCI,一个是ISA),设定方式如下:如果系统中安装的任何ISA适配卡要求VGA调色板侦测,此项必须设置为Enabled。
九、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频率/电压控制)项子菜单
在主菜单中用方向键选择“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项然后回车,即进入了“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项子菜单如下图9
图9
“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项子菜单中共有4子项∶
Auto Detect DIMM/PCI Clk(自动侦测DIMM/PCI时钟频率)
当设置为Enabled,系统会自动侦测安装的DIMM内存条或PCI卡,然后提供时钟给它,系统将屏蔽掉空闲的DIMM槽和PCI插槽的时钟信号,以减少电磁干扰(EMI)。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Spread Spectrum(频展)
当主板上的时钟震荡发生器工作时,脉冲的极值(尖峰)会产生EMI(电磁干扰)。频率范围设定功能可以降低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所以脉冲波的尖峰会衰减为较为平滑的曲线。如果您没有遇到电磁干扰问题,将此项设定为Disabled ,这样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但是如果您被电磁干扰问题困扰,请将此项设定为Enabled,这样可以减少电磁干扰。注意,如果您超频使用,必须将此项禁用。因为即使是很微小的峰值漂移(抖动)也会引入时钟速度的短暂突发,这样会导致您超频的处理器锁死。可选项为:Enabled,+/-0.25%,-0.5%,+/-0.5%,+/-0.38%。
Host CPU/DIMM/PCI Clock(CPU 主频DIMM内存/PCI时钟频率)
此选项指定了CPU的前端系统总线频率、内存条时钟频率和PCI总线频率的组合。它提供给用户一个处理器超频的方法。如果此项设置为Default,CPU主频总线,内存条和PCI总线的时钟频率都将设置为默认值。设定值有∶
Disabled (禁用);
Enabled (开启)。
CPU Clock Ratio (CPU 倍频设定)
对于未锁频的CPU,你可能要在本项设置你的CPU倍频才会正常显示,但是如果你手头上的CPU是锁频的CPU,那么你不需要作CPU倍频设置,该项即可正常显示。
注:先就这样以后会常更新的!
[查看全文]
FAT32实际上是文件分区表采取的一种形式,它是相对于FAT16而言的。众所周知,Dos和Windows95采用的都是FAT16格式。至于FAT32,准确地说是在Windows95OSR2中第一次出现的,之所以没有宣传是因为当时该文件系统还不够成熟,尚处于试探阶段。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推出FAT32呢?这主要是由其自身的优越性决定的。
首先,它可以大大地节约磁盘空间。文件在磁盘上是以簇的方式存放的,簇里存放了一个文件就不能再存放另外的文件。假如一个磁盘的分区大小为512MB,基于FAT16的系统的簇的大小为8KB,而FAT32系统的簇的大小仅是4KB,那么,现在我们存放一个3KB的文件,FAT16系统就会有5KB的空间被浪费,而FAT32的浪费则会少一些。如果分区达到1GB,FAT16的簇为16KB,而FAT32还是4KB,节省的也就更多了。
在推出FAT32文件系统之前,通常PC机使用的文件系统是FAT16。像基于MS-DOS,Win 95等系统都采用了FAT16文件系统。在Win 9X下,FAT16支持的分区最大为2GB。我们知道计算机将信息保存在硬盘上称为“簇”的区域内。使用的簇越小,保存信息的效率就越高。在FAT16的情况下,分区越大簇就相应的要增大,存储效率就越低,势必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并且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应用的不断提高,FAT16文件系统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系统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推出了增强的文件系统FAT32。同FAT16相比,FAT32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 同FAT16相比FAT32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支持的磁盘大小达到2TB(2048GB),但是不能支持小于512MB的分区。基于FAT32的Win 2000可以支持分区最大为32GB;而基于 FAT16的Win 2000支持的分区最大为4GB。
2. 由于采用了更小的簇,FAT32文件系统可以更有效率地保存信息。如两个分区大小都为2GB,一个分区采用了FAT16文件系统,另一个分区采用了FAT32文件系统。采用FAT16的分区的簇大小为32KB,而FAT32分区的簇只有4KB的大小。这样FAT32就比FAT16的存储效率要高很多,通常情况下可以提高15%。
3. FAT32文件系统可以重新定位根目录和使用FAT的备份副本。另外FAT32分区的启动记录被包含在一个含有关键数据的结构中,减少了计算机系统崩溃的可能性。
稍作补充:
FAT32 功能
与以前的 FAT 文件系统实现相比,FAT32 提供了以下增强功能: • FAT32 支持最大为 2 TB 的驱动器。
注意:Microsoft Windows 2000 仅能支持最大为 32 GB 的 FAT32 分区。
• FAT32 可以更高效地使用空间。FAT32 使用较小的簇(即,对于大小在 8 GB 以内的驱动器,使用 4 KB 的簇),这与大的 FAT 或 FAT16 驱动器相比,可将磁盘空间的使用率提高 10% 到 15%。
• FAT32 更稳定可靠。FAT32 可以重新定位根文件夹,而且它使用文件分配表的备份副本,而不是使用默认副本。此外,FAT32 驱动器上的引导记录也得到扩展,包括了关键数据结构的备份副本。因此,与现有的 FAT16 驱动器相比,FAT32 驱动器不容易受单点故障的影响。
• FAT32 更灵活。FAT32 驱动器上的根文件夹是普通的簇链,因此它可以位于驱动器上的任何位置。以前对根文件夹数量的限制不复存在。此外,可以禁用文件分配表镜像,这样就可以让文件分配表的副本而不是让第一个文件分配表处于活动状态。这些功能允许您动态重调 FAT32 分区的大小。不过要注意,虽然 FAT32 的设计允许这一功能,但 Microsoft 将不在初始版本中实现此功能。
FAT32 兼容性注意事项
为了与现有程序、网络和设备驱动程序保持最大程度的兼容性,FAT32 尽可能不改动现有的 Windows 体系结构、内部数据结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和磁盘上的格式。然而,因为现在需要 4 字节来存储簇值,所以许多内部的和磁盘上的数据结构以及发布的 API 都作了修改或扩展。某些情况下,现有的 API 无法在 FAT32 驱动器上运行。大多数程序不会受这些更改的影响。现有工具和驱动程序在 FAT32 驱动器上应能够继续正常运行。不过,MS-DOS 块设备驱动程序(例如 Aspidisk.sys)和磁盘工具需要经过修改才能支持 FAT32 驱动器。
所有 Microsoft 捆绑磁盘工具(格式化、Fdisk、碎片整理、基于 MS-DOS 和 Windows 的磁盘扫描)已经过修改,可以在 FAT32 中正常运行。此外,Microsoft 正在与一些主要设备驱动程序和磁盘工具厂商协作,帮助他们修改其产品以支持 FAT32。
注意:不能使用 Microsoft DriveSpace 或 DriveSpace 3 压缩 FAT32 卷。
FAT32 性能
转换到 FAT32 文件系统是您可以在基于 Windows 98 的计算机上实现的最大的一种性能增强。
双启动计算机
目前,在 Microsoft 操作系统中,只有 Windows 95 OSR2、Windows 98、Windows 2000 和 Windows Me 可以访问 FAT32 卷。MS-DOS、Windows 95 原始版和 Windows NT 4.0 不识别 FAT32 分区,它们无法从 FAT32 卷启动。此外,如果使用其他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95 或 MS-DOS 启动盘)启动计算机,也无法正确访问 FAT32 卷。
Windows 95 OSR2 和 Windows 98 可以在实模式下启动(例如为了运行游戏)并可以使用 FAT32 卷。
创建 FAT32 驱动器
在 Windows 95 OSR2、Windows 98 和 Windows Me 中,如果在大小超过 512 兆字节 (MB) 的硬盘上运行 Fdisk 工具,Fdisk 将提示您是否启用大磁盘支持。如果回答“是”(启用大磁盘支持),您创建的任何大于 512 MB 的分区都将被标记为 FAT32 分区。
Windows 98 和 Windows Me 中还带有一种 FAT32 转换工具,您可以使用该工具将现有驱动器转换为 FAT32 文件系统。要使用该转换工具,请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1. 单击开始,依次指向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然后单击驱动器转换器 (FAT32)。
2. 单击下一步。
3. 单击希望转换为 FAT32 文件系统的驱动器,然后单击下一步。
4. 按照屏幕上的说明操作。
支持范围
Microsoft 将支持 FAT32 文件系统的功能,以实现无错读取和在实模式或保护模式下保存文件。Microsoft 支持 Windows 95 中所带的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工具。
对于旧式(较早的)程序,如果它们无法在 FAT32 卷上安装,或者无法正确保存文件或读取文件,则您必须与软件包的生产厂商联系。
注意:虽然 FAT32 文件系统所支持的硬盘容量最高可以达到 2 TB,但有些硬盘可能会因为计算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IOS) INT13 接口的限制而无法包含大于 7.8 GB 的可启动分区。请与硬件制造商联系,以确定您计算机的 BIOS 是否支持更新后的 INT13 扩展。
http://support.microsoft.com/default.aspx?scid=kb;zh-cn;184006
Windows 操作系统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时存在以下限制: • 簇不能是 64 千字节 (KB) 或更大。如果簇为 64 KB 或更大,有些程序(例如安装程序)在计算磁盘空间时可能会出错。
• 卷必须包含至少 65,527 个簇,才能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您不能增加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的卷上的簇大小,以致于该卷的最终簇数小于 65,527。
• 在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的卷上,簇最多是 268,435,445 个。对于文件分配表 (FAT) 的空间,每簇最大为 32 KB,据此计算出的最大磁盘大小大约为 8 太字节 (TB)。
• Microsoft Windows 95 和 Microsoft Windows 98 附带的“磁盘扫描”工具是 16 位程序。这样的程序有一个内存块,该内存块的最大分配大小等于 16 MB 减去 64 KB。因此,Windows 95 或 Windows 98 的“磁盘扫描”工具无法处理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其 FAT 大小大于 16 MB 和 64 KB 之差)的卷。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的卷上的 FAT 项使用 4 字节,因此 ScanDisk 无法处理使用定义的簇数大于 4,177,920(包括两个保留的簇)的 FAT32 文件系统的卷上的 FAT。将 FAT 本身包括在内,按每簇最大 32 KB 计算,卷大小为 127.53 吉字节 (GB)。
• 您不能减少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的卷上的簇大小,以致于 FAT 的最终大小大于 16 MB 与 64 KB 之差。
• 在 Windows 2000 中您无法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格式化大于 32 GB 的卷。Windows 2000 FastFAT 驱动程序可以安装和支持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且大于 32 GB的卷(受到其他限制),但是您不能使用格式化工具创建一个这样的卷。这种现象是设计使然。如果需要创建大于 32 GB 的卷,请改用 NTFS 文件系统。
备注:在尝试格式化大于 32 GB 的 FAT32 分区时,在进程快结束时格式化会失败,并出现以下错误:
Logical Disk Manager:Volume size too big.
http://support.microsoft.com/default.aspx?scid=kb;zh-cn;314463
Windows XP 中 FAT32 文件系统的限制
当您在 Windows XP 中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时,请注意下列限制: • 簇不能等于或大于 64 KB。如果簇大小为 64 KB 或更大,则有些程序(例如安装程序)可能会不正确地计算磁盘空间。
• FAT32 卷必须至少包含 65,527 个簇。您不能增加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的卷上的簇大小,这样会导致卷上的簇数少于 65,527 个。
• 如果考虑到以下可变因素,则最大磁盘大小大约为 8 TB:一个 FAT32 卷上允许的最大簇数为 268,435,445,每个簇最大为 32 KB,另外还有文件分配表 (FAT) 所需的空间。
• 您不能减少 FAT32 卷上的簇大小,这样会导致 FAT 的大小大于 16 MB 减去 64 KB。
• 在 Windows XP 安装过程中,您不能使用 FAT32 文件系统格式化大于 32 GB 的卷。Windows XP 可以装入和支持大于 32 GB 的 FAT32 卷(受到其他限制),但是您不能在安装期间使用 Format 工具创建大于 32 GB 的 FAT32 卷。如果您需要格式化大于 32 GB 的卷,请使用 NTFS 文件系统来格式化。另一种方法是从 Microsoft Windows 98 或 Microsoft 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 (Me) 启动盘启动,然后使用该磁盘上包含的 Format 工具。
有关如何使用 Microsoft Windows 98 或 Microsoft 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 (Me) 启动盘格式化硬盘的其他信息,请单击下面的文章编号,以查看 Microsoft 知识库中相应的文章:
255867 如何使用 Fdisk 和 Format 工具对硬盘进行分区或重新分区
注意:当您在 Windows XP 安装过程中试图格式化大于 32GB 的 FAT32 分区时,在格式化过程快结束时操作将会失败,并且您可能会收到以下错误信息:
Logical Disk Manager:Volume size too big.
• MS-DOS(Microsoft Windows 95 的原始版本)和 Microsoft Windows NT 4.0 及更低版本都不能识别 FAT32 分区,因此无法从 FAT32 卷启动。
• 您不能在 FAT32 分区上创建大于 (2^32)-1 字节(即 4 GB 减去 1 个字节)的文件。
FAT32格式理论上可以支持128TB的磁盘,即簇的大小乘簇的数量32K*(2^32),但由于受到软硬件的限制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可能达到理论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