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wuhello
垂直和水平都不完美? 立体风道详测试

前言:在ZOL之前的大话机箱风道专题中,我们由投票帖统计了网友们的使用习惯及购买倾向。 本文针对票数较多的选项进行了归纳汇总,并依此制订了权威测试方案以便更具参考价值。

调查结果显示CPU侧吹式、显卡抽气式和电源下置的组合最受欢迎

同时,我们编辑部近期发现有一款机箱可以同时实现完整的垂直、水平风道,这将十分有利于将两种风道做直接对比,在完全统一的测试平台上,所得的结果极具权威性。

垂直风道是近期比较流行的元素

水平风道相对传统,但通常电源上置

立体风道将垂直和水平的优秀元素进行了整合

如上图所示,我们也将按照三种不同的风道系统进行本次测试并对比各套方案的优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立体风道外,前两种方案测试时我们并未添加侧板风扇,以免产生乱流。
首先笔者和大家聊聊风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风道,简而言之就是空气流动的轨迹。理论上中间无阻隔,运动轨迹规整且力度强劲的风道对机箱散热有利无弊。
众所周知,机箱的内部需要安装各种计算机元件,而这些元件的位置都相对固定,只有少数的几种组合方式可选。这就意味着,机箱的五金结构内部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空旷无物,里面的布局需要经过优化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一款机箱的风道设计,和散热性能有直接关系

符合Intel规范的38℃机箱示意图

本次参与测试的主角,来自东方城的核心系列,而它也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能够同时满足垂直、水平和立体风道的产品之一。

东方城核心系列W1产品全貌

除了传统的水平风道外,W1还有由底部、顶部构成的垂直风道

机箱的灵魂是散热性能,外表美丽与否是次要的。其实机箱外观见仁见智,但我们挑选时一定要注意内在。一款布局合理,散热优良,结构稳固的机箱才是上品!但市场中鱼龙混杂,我们如何去界定散热性能优劣又或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机箱呢?本文即将为您揭晓。
测试一款产品,我们先要充分了解它。在经过了一番体检后发现其各项指标均非常理想,这也就使得本次对比测试的含金量更胜一筹。
宽大的体态几乎使其能轻松容纳现阶段的任何产品,只是用户需要实际测量一下准备安置机箱的空间能否胜任,下面的图能很直观的看出其高人一等的程度。

与旁边的小尺寸及标准尺寸机箱相比,全塔式W1确实彪悍

东方城W1机箱的三围尺寸十分夸张,肚量可谓惊人

全面的立体送风方式为机箱内注入了更多新鲜气流

机箱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到合理理线对改善风道的贡献

普通台式电子秤已无法准确测量其重量了

由于采用了1mm厚的钢板且体积庞大,空箱重量就让人有该坚持锻炼身体的感觉了。但正是它稳固的五金结构,合理的元件布局和宽裕的内部空间吸引了我们坚定的将其作为风道测试的主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让人满意的评测样品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则是编辑部集体讨论的全套测试方案,以便做到尽量缜密并更具参考价值。
笔者作为资深玩家和中关村在线的评测编辑,十分了解用户的心理和实际需求。这也就使文章的测试不会偏离中心,尽量去做到让投过票的读者们满意。

测试机箱是个体力活,上下搬运和反复拆装最为苦恼

侧吹的双风扇系统可以拆解禁用,以免产生乱流

在垂直风道和水平风道的测试中,为了避免侧置风扇的气流影响,我们选择了将其摘除。毕竟市场中的很多机箱还是侧面封闭或仅对CPU区域开孔导流。

垂直风道的进出风位置

水平风道的进出风位置

之前有玩家不断争论哪种风道更为合理,于是就出现了垂直派和水平派。笔者作为评测工程师,必须保持中立!况且本人对这两种风道都免疫,始终觉得流体力学有些曲高和寡,最好还是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