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wuhello
教您如何识别山寨,找出精品系统(您还在苦苦寻找系统吗?) 转载:小兵博客
展开Biu

介于论坛现在山寨系统满天飞,请大家擦亮眼睛,找到真正的好系统。下文转自小兵博客,写得很好!大家学习下~!

由于几大论坛不再发布系统,近来假冒作品越来越多,假的比真的多,差的比好的多。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在这么多系统中下载到精品系统呢?

精品还有没有?答案是肯定的:有!本文即将一步步引导你从茫茫网络中淘出这些宝贝。

一.关注IT论坛的光盘资源发布区

先不要直接看下载站,一方面是下载站的收录一般是很随意的,其次,下载站也不一定可靠,我们已经屡屡发现几个下载站有篡改下载资源的现象。

从论坛的光盘发布区,我们能够看到每天仍有很多系统在发布,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点击率比较高的,回复比较多的,看看大家的反馈如何,记住,一定要看回复,如果有人回复说是假的,那么你就不要看了。

二.无视大牌作品

在寻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几类:

1.大牌作品。如“深度GHOSTXP快速装机版V10”,“雨林木风GHOSTXP纯净版V11”等等。骗子还会杜撰出一系列私人珍藏版、泄露版,如“小兵珍藏泄露版”。凡是涉及番茄、雨林、深度、电脑公司特别版(东海)的,我们可以直接无视。即便是真货,也是很久没更新了,你可能要打几十个补丁。一般来说都是假货,冒牌货。

2.伪大牌。什么是伪大牌呢?意思是说,仿冒成大牌,仿冒不是完全冒牌,是擦边球,考察你的眼力的。如“深度II“、“新电脑公司”、“番茄家园”、“新雨林木风”、“电脑疯子”等等。这一类可能有自己的论坛,但属于借助大牌之名混淆视听、浑水摸鱼。

三.验证作者网站及相关作品

名气不大没关系,只要他是个认真负责的作者,一样可以有好的作品。小兵在不经意中就看到了一些这样的作者,可能只有个博客,但是他会持续的发布多个作品,不仿冒、不假冒、不扬名。这样的作品是值得推荐的。

1.您看到的发布帖中有作者信息、网站(没有网站有博客也可以),网站有一定人气。如果是一个小论坛,日发帖量只有几十贴,那你还是最好放弃。

2.该作品有多个版本,比如V2、V3,说明作者在持续更新。版本高不一定就好,有的作者起步就V9,他会有8个版本的经验吗?

注意:不要下载三无产品,这样的作品是很不保险的,最近三无系统比较多。

四.作者(或论坛)有原创及开发能力

随着封装工具的智能化,制作克隆版已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原本用于学习交流或是泄露的代码,使得一些人或一些论坛走上了伪原创的道路。

1.有不断更新的安装版。很多克隆版发布论坛没有能力制作母盘,说明开发能力还欠缺。

2.有一系列相关资源或原创软件,如OFFICE精简版、迅雷去广告版、原创的小工具等。

浏览过作者(或论坛)的详细信息以后,您可以放心下载了,这里推荐您在作者的网站内寻找下载地址,因为外部转载的地址也极有可能被修改过。您安装了这样的作品后,可能遇到些小问题,比如声卡驱动不上,缺少你需要的某功能等等,这时你可以去向作者反馈,你要知道,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品,可能你用的山寨系统能够驱动你的声卡,但是他是个假冒货,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也许存在着更多的BUG和隐患,如果是三无作品,你连反馈的地方都没有!

此文可能对您或很多正在寻找系统下载的朋友有所帮助,欢迎转载!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识别山寨,找到适合自己的精品系统!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微机知识FAQ之---------内存
展开Biu

it你好论坛【微机知识FAQ】之---------内存

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

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 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

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

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

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内存是由内存芯片、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的。

目录【内存简介】

【内存概述】

【内存概念】

【内存频率】

内存发展】

【内存区别】

【内存品牌】

【内存容量】

【内存辨别】

【内存简介】

【内存概述】

【内存概念】

【内存频率】

【内存发展】

【内存区别】

【内存品牌】

【内存容量】


英文名称:Memory

拼音:nèi cún

【内存简介】  在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存储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港台称之为记忆体)。

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操作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们平时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就好比在一个书房里,存放书籍的书架和书柜相当于电脑的外存,而我们工作的办公桌就是内存。通常我们把要永久保存的、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外存上,而把一些临时的或少量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内存上,当然内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

【内存概述】  内存就是存储程序以及数据的地方,比如当我们在使用WPS处理文稿时,当你在键盘上敲入字符时,它就被存入内存中,当你选择存盘时,内存中的数据才会被存入硬(磁)盘。在进一步理解它之前,还应认识一下它的物理概念。

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高速缓存(CACHE)。只不过因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储器。S(synchronous)DRAM 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为168脚,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机型使用的内存。SDRAM将CPU与RAM通过一个相同的时钟锁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够共享一个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便开始传递数据,速度比EDO内存提高50%。DDR(DOUBLE DATA RATE)RAM :SDRAM的更新换代产品,他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传输数据,这样不需要提高时钟的频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只读存储器(ROM)

ROM表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在制造ROM的时候,信息(数据或程序)就被存入并永久保存。这些信息只能读出,一般不能写入,即使机器停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ROM一般用于存放计算机的基本程序和数据,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双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块。

随机存储器(RAM)

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当机器电源关闭时,存于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我们通常购买或升级的内存条就是用作电脑的内存,内存条(SIMM)就是将RAM集成块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块电路板,它插在计算机中的内存插槽上,以减少RAM集成块占用的空间。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内存条有1G/条,2G/条,4G/条等。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Cache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概念,也就是平常看到的一级缓存(L1 Cache)、二级缓存(L2 Cache)、三级缓存(L3 Cache)这些数据,它位于CPU与内存之间,是一个读写速度比内存更快的存储器。当CPU向内存中写入或读出数据时,这个数据也被存储进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当CPU再次需要这些数据时,CPU就从高速缓冲存储器读取数据,而不是访问较慢的内存,当然,如需要的数据在Cache中没有,CPU会再去读取内存中的数据。

物理存储器地址空间

物理存储器和存储地址空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这两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两者都用B、KB、MB、GB来度量其容量大小,因此容易产生认识上的混淆。初学者弄清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内存储器和用好内存储器。

物理存储器是指实际存在的具体存储器芯片。如主板上装插的内存条和装载有系统的BIOS的ROM芯片,显示卡上的显示RAM芯片和装载显示BIOS的ROM芯片,以及各种适配卡上的RAM芯片和ROM芯片都是物理存储器。

存储地址空间是指对存储器编码(编码地址)的范围。所谓编码就是对每一个物理存储单元(一个字节)分配一个号码,通常叫作“编址”。分配一个号码给一个存储单元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找到它,完成数据的读写,这就是所谓的“寻址”(所以,有人也把地址空间称为寻址空间)。

地址空间的大小和物理存储器的大小并不一定相等。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某层楼共有17个房间,其编号为801~817。这17个房间是物理的,而其地址空间采用了三位编码,其范围是800~899共100个地址,可见地址空间是大于实际房间数量的。

对于386以上档次的微机,其地址总线为32位,因此地址空间可达2的32次方,即4GB。(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一般使用的一些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xp、却最多只能识别或者使用3.25G的内存,64位的操作系统能识别并使用4G和4G以上的的内存,

好了,现在可以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诸如:常规内存、保留内存、上位内存、高端内存、扩充内存和扩展内存等不同内存类型

[编辑本段]

【内存概念】  各种内存概念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讨论的不同内存的概念是建立在寻址空间上的。


IBM推出的第一台PC机采用的CPU8088芯片,它只有20根地址线,也就是说,它的地址空间是1MB。

PC机的设计师将1MB中的低端640KB用作RAM,供DOS及应用程序使用,高端的384KB则保留给ROM、视频适配卡等系统使用。从此,这个界限便被确定了下来并且沿用至今。低端的640KB就被称为常规内存即PC机的基本RAM区。保留内存中的低128KB是显示缓冲区,高64KB是系统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空间,其余192KB空间留用。从对应的物理存储器来看,基本内存区只使用了512KB芯片,占用0000至7FFFF这512KB地址。显示内存区虽有128KB空间,但对单色显示器(MDA卡)只需4KB就足够了,因此只安装4KB的物理存储器芯片,占用了B0000至B0FFF这4KB的空间,如果使用彩色显示器(CGA卡)需要安装16KB的物理存储器,占用B8000至BBFFF这16KB的空间,可见实际使用的地址范围都小于允许使用的地址空间。

在当时(1980年末至1981年初)这么“大”容量的内存对PC机使用者来说似乎已经足够了,但是随着程序的不断增大,图象和声音的不断丰富,以及能访问更大内存空间的新型CPU相继出现,最初的PC机和MS-DOS设计的局限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1.什么是扩充内存

1984年,即286被普遍接受不久,人们越来越认识到640KB的限制已成为大型程序的障碍,这时,Intel和Lotus,这两家硬、软件的杰出代表,联手制定了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案,此方法使所有PC机存取640KB以上RAM成为可能。而Microsoft刚推出Windows不久,对内存空间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它也及时加入了该行列。

在1985年初,Lotus、Intel和Microsoft三家共同定义了LIM-EMS,即扩充内存规范,通常称EMS为扩充内存。当时,EMS需要一个安装在I/O槽口的内存扩充卡和一个称为EMS的扩充内存管理程序方可使用。但是I/O插槽的地址线只有24位(ISA总线),这对于386以上档次的32位机是不能适应的。所以,现在已很少使用内存扩充卡。现在微机中的扩充内存通常是用软件如DOS中的EMM386把扩展内存模拟或扩充内存来使用。所以,扩充内存和扩展内存的区别并不在于其物理存储器的位置,而在于使用什么方法来读写它。下面将作进一步介绍。

前面已经说过扩充存储器也可以由扩展存储器模拟转换而成。EMS的原理和XMS不同,它采用了页帧方式。页帧是在1MB空间中指定一块64KB空间(通常在保留内存区内,但其物理存储器来自扩展存储器),分为4页,每页16KB。EMS存储器也按16KB分页,每次可交换4页内容,以此方式可访问全部EMS存储器。符合EMS的驱动程序很多,常用的有EMM386.EXE、QEMM、TurboEMS、386MAX等。DOS和Windows中都提供了EMM386.EXE。

●2.什么是扩展内存?

我们知道,286有24位地址线,它可寻址16MB的地址空间,而386有32位地址线,它可寻址高达4GB的地址空间,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1MB以上的地址空间称为扩展内存XMS(eXtend memory)。

在386以上档次的微机中,有两种存储器工作方式,一种称为实地址方式或实方式,另一种称为保护方式。在实方式下,物理地址仍使用20位,所以最大寻址空间为1MB,以便与8086兼容。保护方式采用32位物理地址,寻址范围可达4GB。DOS系统在实方式下工作,它管理的内存空间仍为1MB,因此它不能直接使用扩展存储器。为此,Lotus、Intel、AST及Microsoft公司建立了MS-DOS下扩展内存的使用标准,即扩展内存规范XMS。我们常在Config.sys文件中看到的Himem.sys就是管理扩展内存的驱动程序。

扩展内存管理规范的出现迟于扩充内存管理规范。

●3.什么是高端内存区

在实方式下,内存单元的地址可记为:

段地址:段内偏移

通常用十六进制写为XXXX:XXXX。实际的物理地址由段地址左移4位再和段内偏移相加而成。若地址各位均为1时,即为FFFF:FFFF。其实际物理地址为:FFF0+FFFF=10FFEF,约为1088KB(少16字节),这已超过1MB范围进入扩展内存了。这个进入扩展内存的区域约为64KB,是1MB以上空间的第一个64KB。我们把它称为高端内存区HMA(High Memory Area)。HMA的物理存储器是由扩展存储器取得的。因此要使用HMA,必须要有物理的扩展存储器存在。此外HMA的建立和使用还需要XMS驱动程序HIMEM.SYS的支持,因此只有装入了HIMEM.SYS之后才能使用HMA。

●4.什么是上位内存?

为了解释上位内存的概念,我们还得回过头看看保留内存区。保留内存区是指640KB~1024KB(共384KB)区域。这部分区域在PC诞生之初就明确是保留给系统使用的,用户程序无法插足。但这部分空间并没有充分使用,因此大家都想对剩余的部分打主意,分一块地址空间(注意:是地址空间,而不是物理存储器)来使用。于是就得到了又一块内存区域UMB。

UMB(Upper Memory Blocks)称为上位内存或上位内存块。它是由挤占保留内存中剩余未用的空间而产生的,它的物理存储器仍然取自物理的扩展存储器,它的管理驱动程序是EMS驱动程序。

●5.什么是SHADOW(影子)内存?

对于细心的读者,可能还会发现一个问题:即是对于装有1MB或1MB以上物理存储器的机器,其640KB~1024KB这部分物理存储器如何使用的问题。由于这部分地址空间已分配为系统使用,所以不能再重复使用。为了利用这部分物理存储器,在某些386系统中,提供了一个重定位功能,即把这部分物理存储器的地址重定位为1024KB~1408KB。这样,这部分物理存储器就变成了扩展存储器,当然可以使用了。但这种重定位功能在当今高档机器中不再使用,而把这部分物理存储器保留作为Shadow存储器。Shadow存储器可以占据的地址空间与对应的ROM是相同的。Shadow由RAM组成,其速度大大高于ROM。当把ROM中的内容(各种BIOS程序)装入相同地址的Shadow RAM中,就可以从RAM中访问BIOS,而不必再访问ROM。这样将大大提高系统性能。因此在设置CMOS参数时,应将相应的Shadow区设为允许使用(Enabled)。

●6、什么是/校验?

奇/偶校验(ECC)是数据传送时采用的一种校正数据错误的一种方式,分为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

如果是采用奇校验,在传送每一个字节的时候另外附加一位作为校验位,当实际数据中“1”的个数为偶数的时候,这个校验位就是“1”,否则这个校验位就是“0”,这样就可以保证传送数据满足奇校验的要求。在接收方收到数据时,将按照奇校验的要求检测数据中“1”的个数,如果是奇数,表示传送正确,否则表示传送错误。

同理偶校验的过程和奇校验的过程一样,只是检测数据中“1”的个数为偶数。

●1.什么是CL延迟

CL反应时间是衡定内存的另一个标志。CL是CAS Latency的缩写,指的是内存存取数据所需的延迟时间,简单的说,就是内存接到CPU的指令后的反应速度。一般的参数值是2和3两种。数字越小,代表反应所需的时间越短。在早期的PC133内存标准中,这个数值规定为3,而在Intel重新制订的新规范中,强制要求CL的反应时间必须为2,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内存厂商的芯片及PCB的组装工艺要求相对较高,同时也保证了更优秀的品质。因此在选购品牌内存时,这是一个不可不察的因素。

还有另的诠释:内存延迟基本上可以解释成是系统进入数据进行存取操作就绪状态前等待内存响应的时间。

打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你在餐馆里用餐的过程一样。你首先要点菜,然后就等待服务员给你上菜。同样的道理,内存延迟时间设置的越短,电脑从内存中读取数据的速度也就越快,进而电脑其他的性能也就越高。这条规则双双适用于基于英特尔以及AMD处理器的系统中。由于没有比2-2-2-5更低的延迟,因此国际内存标准组织认为以现在的动态内存技术还无法实现0或者1的延迟。

通常情况下,我们用4个连着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一个内存延迟,例如2-2-2-5。其中,第一个数字最为重要,它表示的是CAS Latency,也就是内存存取数据所需的延迟时间。第二个数字表示的是RAS-CAS延迟,接下来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RAS预充电时间和Act-to-Precharge延迟。而第四个数字一般而言是它们中间最大的一个。

总结

经过上面分析,内存储器的划分可归纳如下:

●基本内存 占据0~640KB地址空间。

●保留内存 占据640KB~1024KB地址空间。分配给显示缓冲存储器、各适配卡上的ROM和系统ROM BIOS,剩余空间可作上位内存UMB。UMB的物理存储器取自物理扩展存储器。此范围的物理RAM可作为Shadow RAM使用。

●上位内存(UMB) 利用保留内存中未分配使用的地址空间建立,其物理存储器由物理扩展存储器取得。UMB由EMS管理,其大小可由EMS驱动程序设定。

●高端内存(HMA) 扩展内存中的第一个64KB区域(1024KB~1088KB)。由HIMEM.SYS建立和管理。

●XMS内存 符合XMS规范管理的扩展内存区。其驱动程序为HIMEM.SYS。

●EMS内存 符合EMS规范管理的扩充内存区。其驱动程序为EMM386.EXE等。

内存:随机存储器(RAM),主要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要处理的数据。

[编辑本段]

【内存频率】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是800MHz的DDR2内存,以及一些内存频率更高的DDR3内存。

大家知道,计算机系统的时钟速度是以频率来衡量的。晶体振荡器控制着时钟速度,在石英晶片上加上电压,其就以正弦波的形式震动起来,这一震动可以通过晶片的形变和大小记录下来。晶体的震动以正弦调和变化的电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变化的电流就是时钟信号。而内存本身并不具备晶体振荡器,因此内存工作时的时钟信号是由主板芯片组北桥或直接由主板的时钟发生器提供的,也就是说内存无法决定自身的工作频率,其实际工作频率是由主板来决定的。

DDR内存和DDR2内存的频率可以用工作频率和等效频率两种方式表示,工作频率是内存颗粒实际的工作频率,但是由于DDR内存可以在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沿都传输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两倍;而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四倍于工作频率的速度读/写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四倍。例如DDR 200/266/333/4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200/266/333/400MHz;DDR2 400/533/667/800的工作频率分别是100/133/166/200MHz,而等效频率分别是400/533/667/800MHz。

[编辑本段]

【内存发展】  在计算机诞生初期并不存在内存条的概念,最早的内存是以磁芯的形式排列在线路上,每个磁芯与晶体管组成的一个双稳态电路作为一比特(BIT)的存储器,每一比特都要有玉米粒大小,可以想象一间的机房只能装下不超过百k字节左右的容量。后来才出线现了焊接在主板上集成内存芯片,以内存芯片的形式为计算机的运算提供直接支持。那时的内存芯片容量都特别小,最常见的莫过于256K×1bit、1M×4bit,虽然如此,但这相对于那时的运算任务来说却已经绰绰有余了。

内存条的诞生

内存芯片的状态一直沿用到286初期,鉴于它存在着无法拆卸更换的弊病,这对于计算机的发展造成了现实的阻碍。有鉴于此,内存条便应运而生了。将内存芯片焊接到事先设计好的印刷线路板上,而电脑主板上也改用内存插槽。这样就把内存难以安装和更换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80286主板发布之前,内存并没有被世人所重视,这个时候的内存是直接固化在主板上,而且容量只有64 ~256KB,对于当时PC所运行的工作程序来说,这种内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满足当时软件程序的处理需要。不过随着软件程序和新一代80286硬件平台的出现,程序和硬件对内存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速度并扩大容量,内存必须以独立的封装形式出现,因而诞生了“内存条”概念。

在80286主板刚推出的时候,内存条采用了SIMM(Single In-lineMemory Modules,单边接触内存模组)接口,容量为30pin、256kb,必须是由8 片数据位和1 片校验位组成1 个bank,正因如此,我们见到的30pin SIMM一般是四条一起使用。自1982年PC进入民用市场一直到现在,搭配80286处理器的30pin SIMM 内存是内存领域的开山鼻祖。

随后,在1988 ~1990 年当中,PC 技术迎来另一个发展高峰,也就是386和486时代,此时CPU 已经向16bit 发展,所以30pin SIMM 内存再也无法满足需求,其较低的内存带宽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瓶颈,所以此时72pin SIMM 内存出现了,72pin SIMM支持32bit快速页模式内存,内存带宽得以大幅度提升。72pin SIMM内存单条容量一般为512KB ~2MB,而且仅要求两条同时使用,由于其与30pin SIMM 内存无法兼容,因此这个时候PC业界毅然将30pin SIMM 内存淘汰出局了。

EDO DRAM(Extended Date Out RAM 外扩充数据模式存储器)内存,这是1991 年到1995 年之间盛行的内存条,EDO DRAM同FPM DRAM(Fast Page Mode RAM 快速页面模式存储器)极其相似,它取消了扩展数据输出内存与传输内存两个存储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把数据发送给CPU的同时去访问下一个页面,故而速度要比普通DRAM快15~30%。工作电压为一般为5V,带宽32bit,速度在40ns以上,其主要应用在当时的486及早期的Pentium电脑上。

在1991 年到1995 年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尴尬的情况,那就是这几年内存技术发展比较缓慢,几乎停滞不前,所以我们看到此时EDO DRAM有72 pin和168 pin并存的情况,事实上EDO 内存也属于72pin SIMM 内存的范畴,不过它采用了全新的寻址方式。EDO 在成本和容量上有所突破,凭借着制作工艺的飞速发展,此时单条EDO 内存的容量已经达到4 ~16MB 。由于Pentium及更高级别的CPU数据总线宽度都是64bit甚至更高,所以EDO DRAM与FPM DRAM都必须成对使用。

SDRAM时代

自Intel Celeron系列以及AMD K6处理器以及相关的主板芯片组推出后,EDO DRAM内存性能再也无法满足需要了,内存技术必须彻底得到个革新才能满足新一代CPU架构的需求,此时内存开始进入比较经典的SDRAM时代。

第一代SDRAM 内存为PC66 规范,但很快由于Intel 和AMD的频率之争将CPU外频提升到了100MHz,所以PC66内存很快就被PC100内存取代,接着133MHz 外频的PIII以及K7时代的来临,PC133规范也以相同的方式进一步提升SDRAM 的整体性能,带宽提高到1GB/sec以上。由于SDRAM 的带宽为64bit,正好对应CPU 的64bit 数据总线宽度,因此它只需要一条内存便可工作,便捷性进一步提高。在性能方面,由于其输入输出信号保持与系统外频同步,因此速度明显超越EDO 内存。

不可否认的是,SDRAM 内存由早期的66MHz,发展后来的100MHz、133MHz,尽管没能彻底解决内存带宽的瓶颈问题,但此时CPU超频已经成为DIY用户永恒的话题,所以不少用户将品牌好的PC100品牌内存超频到133MHz使用以获得CPU超频成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一些超频用户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一些PC150、PC166规范的内存。

尽管SDRAM PC133内存的带宽可提高带宽到1064MB/S,加上Intel已经开始着手最新的Pentium 4计划,所以SDRAM PC133内存不能满足日后的发展需求,此时,Intel为了达到独占市场的目的,与Rambus联合在PC市场推广Rambus DRAM内存(称为RDRAM内存)。与SDRAM不同的是,其采用了新一代高速简单内存架构,基于一种类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减少数据的复杂性,使得整个系统性能得到提高。

在AMD与Intel的竞争中,这个时候是属于频率竞备时代,所以这个时候CPU的主频在不断提升,Intel为了盖过AMD,推出高频PentiumⅢ以及Pentium 4 处理器,因此Rambus DRAM内存是被Intel看着是未来自己的竞争杀手锏,Rambus DRAM内存以高时钟频率来简化每个时钟周期的数据量,因此内存带宽相当出色,如PC 1066 1066 MHz 32 bits带宽可达到4.2G Byte/sec,Rambus DRAM曾一度被认为是Pentium 4 的绝配。

尽管如此,Rambus RDRAM 内存生不逢时,后来依然要被更高速度的DDR“掠夺”其宝座地位,在当时,PC600、PC700的Rambus RDRAM 内存因出现Intel820 芯片组“失误事件”、PC800 Rambus RDRAM因成本过高而让Pentium 4平台高高在上,无法获得大众用户拥戴,种种问题让Rambus RDRAM胎死腹中,Rambus曾希望具有更高频率的PC1066 规范RDRAM来力挽狂澜,但最终也是拜倒在DDR 内存面前。

DDR时代

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简称DDR,也就是“双倍速率SDRAM”的意思。DDR可以说是SDRAM的升级版本, DDR在时钟信号上升沿与下降沿各传输一次数据,这使得DDR的数据传输速度为传统SDRAM的两倍。由于仅多采用了下降缘信号,因此并不会造成能耗增加。至于定址与控制信号则与传统SDRAM相同,仅在时钟上升缘传输。

DDR 内存是作为一种在性能与成本之间折中的解决方案,其目的是迅速建立起牢固的市场空间,继而一步步在频率上高歌猛进,最终弥补内存带宽上的不足。第一代DDR200 规范并没有得到普及,第二代PC266 DDR SRAM(133MHz时钟×2倍数据传输=266MHz带宽)是由PC133 SDRAM内存所衍生出的,它将DDR 内存带向第一个高潮,目前还有不少赛扬和AMD K7处理器都在采用DDR266规格的内存,其后来的DDR333内存也属于一种过度,而DDR400内存成为目前的主流平台选配,双通道DDR400内存已经成为800FSB处理器搭配的基本标准,随后的DDR533 规范则成为超频用户的选择对象。

DDR2时代

随着CPU 性能不断提高,我们对内存性能的要求也逐步升级。不可否认,紧紧依高频率提升带宽的DDR迟早会力不从心,因此JEDEC 组织很早就开始酝酿DDR2 标准,加上LGA775接口的915/925以及最新的945等新平台开始对DDR2内存的支持,所以DDR2内存将开始演义内存领域的今天。

DDR2 能够在100MHz 的发信频率基础上提供每插脚最少400MB/s 的带宽,而且其接口将运行于1.8V 电压上,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热量,以便提高频率。此外,DDR2 将融入CAS、OCD、ODT 等新性能指标和中断指令,提升内存带宽的利用率。从JEDEC组织者阐述的DDR2标准来看,针对PC等市场的DDR2内存将拥有400、533、667MHz等不同的时钟频率。高端的DDR2内存将拥有800、1000MHz两种频率。DDR-II内存将采用200-、220-、240-针脚的FBGA封装形式。最初的DDR2内存将采用0.13微米的生产工艺,内存颗粒的电压为1.8V,容量密度为512MB。

内存技术在2005年将会毫无悬念,SDRAM为代表的静态内存在五年内不会普及。QBM与RDRAM内存也难以挽回颓势,因此DDR与DDR2共存时代将是铁定的事实。

PC-100的“接班人”除了PC一133以外,VCM(VirXual Channel Memory)也是很重

要的一员。VCM即“虚拟通道存储器”,这也是目前大多数较新的芯片组支持的一种内存标准,VCM内存主要根据由NEC公司开发的一种“缓存式DRAM”技术制造而成,它集成了“通道缓存”,由高速寄存器进行配置和控制。在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同时,VCM还维持着对传统SDRAM的高度兼容性,所以通常也把VCM内存称为VCM SDRAM。VCM与SDRAM的差别在于不论是否经过CPU处理的数据,都可先交于VCM进行处理,而普通的SDRAM就只能处理经CPU处理以后的数据,所以VCM要比SDRAM处理数据的速度快20%以上。目前可以支持VCM SDRAM的芯片组很多,包括:Intel的815E、VIA的694X等。

3.RDRAM

Intel在推出:PC-100后,由于技术的发展,PC-100内存的800MB/s带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PC-133的带宽提高并不大(1064MB/s),同样不能满足日后的发展需求。Intel为了达到独占市场的目的,与Rambus公司联合在PC市场推广Rambus DRAM(DirectRambus DRAM)。

Rambus DRAM是:Rambus公司最早提出的一种内存规格,采用了新一代高速简单内存架构,基于一种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理论,从而可以减少数据的复杂性,使得整个系统性能得到提高。Rambus使用400MHz的16bit总线,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在上升沿和下降沿的同时传输数据,这样它的实际速度就为400MHz×2=800MHz,理论带宽为(16bit×2×400MHz/8)1.6GB/s,相当于PC-100的两倍。另外,Rambus也可以储存9bit字节,额外的一比特是属于保留比特,可能以后会作为:ECC(ErroI·Checking and Correction,错误检查修正)校验位。Rambus的时钟可以高达400MHz,而且仅使用了30条铜线连接内存控制器和RIMM(Rambus In-line MemoryModules,Rambus内嵌式内存模块),减少铜线的长度和数量就可以降低数据传输中的电磁干扰,从而快速地提高内存的工作频率。不过在高频率下,其发出的热量肯定会增加,因此第一款Rambus内存甚至需要自带散热风扇。

DDR3时代

DDR3相比起DDR2有更低的工作电压, 从DDR2的1.8V降落到1.5V,性能更好更为省电;DDR2的4bit预读升级为8bit预读。DDR3目前最高能够达到2000Mhz的速度,尽管目前最为快速的DDR2内存速度已经提升到800Mhz/1066Mhz的速度,但是DDR3内存模组仍会从1066Mhz起跳。

一、DDR3在DDR2基础上采用的新型设计:

1.8bit预取设计,而DDR2为4bit预取,这样DRAM内核的频率只有接口频率的1/8,DDR3-800的核心工作频率只有100MHz。

2.采用点对点的拓朴架构,以减轻地址/命令与控制总线的负担。

3.采用100nm以下的生产工艺,将工作电压从1.8V降至1.5V,增加异步重置(Reset)与ZQ校准功能。

[编辑本段]

【内存区别】  DDR2与DDR的区别

与DDR相比,DDR2最主要的改进是在内存模块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相当于DDR内存两倍的带宽。这主要是通过在每个设备上高效率使用两个DRAM核心来实现的。作为对比,在每个设备上DDR内存只能够使用一个DRAM核心。技术上讲,DDR2内存上仍然只有一个DRAM核心,但是它可以并行存取,在每次存取中处理4个数据而不是两个数据。

与双倍速运行的数据缓冲相结合,DDR2内存实现了在每个时钟周期处理多达4bit的数据,比传统DDR内存可以处理的2bit数据高了一倍。DDR2内存另一个改进之处在于,它采用FBGA封装方式替代了传统的TSOP方式。

然而,尽管DDR2内存采用的DRAM核心速度和DDR的一样,但是我们仍然要使用新主板才能搭配DDR2内存,因为DDR2的物理规格和DDR是不兼容的。首先是接口不一样,DDR2的针脚数量为240针,而DDR内存为184针;其次,DDR2内存的VDIMM电压为1.8V,也和DDR内存的2.5V不同。

DDR2的定义:

DDR2(Double Data Rate 2) SDRAM是由JEDEC(电子设备工程联合委员会)进行开发的新生代内存技术标准,它与上一代DDR内存技术标准最大的不同就是,虽然同是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内存却拥有两倍于上一代DDR内存预读取能力(即:4bit数据读预取)。换句话说,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4倍外部总线的速度读/写数据,并且能够以内部控制总线4倍的速度运行。

此外,由于DDR2标准规定所有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而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TSOP-II封装形式,FBGA封装可以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回想起DDR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应用到个人电脑的DDR200经过DDR266、DDR333到今天的双通道DDR400技术,第一代DDR的发展也走到了技术的极限,已经很难通过常规办法提高内存的工作速度;随着Intel最新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前端总线对内存带宽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拥有更高更稳定运行频率的DDR2内存将是大势所趋。

DDR2与DDR的区别:

在了解DDR2内存诸多新技术前,先让我们看一组DDR和DDR2技术对比的数据。

1、延迟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同等核心频率下,DDR2的实际工作频率是DDR的两倍。这得益于DDR2内存拥有两倍于标准DDR内存的4BIT预读取能力。换句话说,虽然DDR2和DDR一样,都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延和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拥有两倍于DDR的预读取系统命令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同样100MHz的工作频率下,DDR的实际频率为200MHz,而DDR2则可以达到400MHz。

这样也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在同等工作频率的DDR和DDR2内存中,后者的内存延时要慢于前者。举例来说,DDR 200和DDR2-400具有相同的延迟,而后者具有高一倍的带宽。实际上,DDR2-400和DDR 400具有相同的带宽,它们都是3.2GB/s,但是DDR400的核心工作频率是200MHz,而DDR2-400的核心工作频率是100MHz,也就是说DDR2-400的延迟要高于DDR400。

2、封装和发热量

DDR2内存技术最大的突破点其实不在于用户们所认为的两倍于DDR的传输能力,而是在采用更低发热量、更低功耗的情况下,DDR2可以获得更快的频率提升,突破标准DDR的400MHZ限制。

DDR内存通常采用TSOP芯片封装形式,这种封装形式可以很好的工作在200MHz上,当频率更高时,它过长的管脚就会产生很高的阻抗和寄生电容,这会影响它的稳定性和频率提升的难度。这也就是DDR的核心频率很难突破275MHZ的原因。而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封装形式,FBGA封装提供了更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DDR2内存采用1.8V电压,相对于DDR标准的2.5V,降低了不少,从而提供了明显的更小的功耗与更小的发热量,这一点的变化是意义重大的。

DDR2采用的新技术:

除了以上所说的区别外,DDR2还引入了三项新的技术,它们是OCD、ODT和Post CAS。

OCD(Off-Chip Driver):也就是所谓的离线驱动调整,DDR II通过OCD可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DDR II通过调整上拉(pull-up)/下拉(pull-down)的电阻值使两者电压相等。使用OCD通过减少DQ-DQS的倾斜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通过控制电压来提高信号品质。

ODT:ODT是内建核心的终结电阻器。我们知道使用DDR SDRAM的主板上面为了防止数据线终端反射信号需要大量的终结电阻。它大大增加了主板的制造成本。实际上,不同的内存模组对终结电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终结电阻的大小决定了数据线的信号比和反射率,终结电阻小则数据线信号反射低但是信噪比也较低;终结电阻高,则数据线的信噪比高,但是信号反射也会增加。因此主板上的终结电阻并不能非常好的匹配内存模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号品质。DDR2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内建合适的终结电阻,这样可以保证最佳的信号波形。使用DDR2不但可以降低主板成本,还得到了最佳的信号品质,这是DDR不能比拟的。

Post CAS:它是为了提高DDR II内存的利用效率而设定的。在Post CAS操作中,CAS信号(读写/命令)能够被插到RAS信号后面的一个时钟周期,CAS命令可以在附加延迟(Additive Latency)后面保持有效。原来的tRCD(RAS到CAS和延迟)被AL(Additive Latency)所取代,AL可以在0,1,2,3,4中进行设置。由于CAS信号放在了RAS信号后面一个时钟周期,因此ACT和CAS信号永远也不会产生碰撞冲突。

总的来说,DDR2采用了诸多的新技术,改善了DDR的诸多不足,虽然它目前有成本高、延迟慢能诸多不足,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DDR3与DDR2几个主要的不同之处 :

1.突发长度(Burst Length,BL)

由于DDR3的预取为8bit,所以突发传输周期(Burst Length,BL)也固定为8,而对于DDR2和早期的DDR架构系统,BL=4也是常用的,DDR3为此增加了一个4bit Burst Chop(突发突变)模式,即由一个BL=4的读取操作加上一个BL=4的写入操作来合成一个BL=8的数据突发传输,届时可通过A12地址线来控制这一突发模式。而且需要指出的是,任何突发中断操作都将在DDR3内存中予以禁止,且不予支持,取而代之的是更灵活的突发传输控制(如4bit顺序突发)。

2.寻址时序(Timing)

就像DDR2从DDR转变而来后延迟周期数增加一样,DDR3的CL周期也将比DDR2有所提高。DDR2的CL范围一般在2~5之间,而DDR3则在5~11之间,且附加延迟(AL)的设计也有所变化。DDR2时AL的范围是0~4,而DDR3时AL有三种选项,分别是0、CL-1和CL-2。另外,DDR3还新增加了一个时序参数——写入延迟(CWD),这一参数将根据具体的工作频率而定。

3.DDR3新增的重置(Reset)功能

重置是DDR3新增的一项重要功能,并为此专门准备了一个引脚。DRAM业界很早以前就要求增加这一功能,如今终于在DDR3上实现了。这一引脚将使DDR3的初始化处理变得简单。当Reset命令有效时,DDR3内存将停止所有操作,并切换至最少量活动状态,以节约电力。

在Reset期间,DDR3内存将关闭内在的大部分功能,所有数据接收与发送器都将关闭,所有内部的程序装置将复位,DLL(延迟锁相环路)与时钟电路将停止工作,而且不理睬数据总线上的任何动静。这样一来,将使DDR3达到最节省电力的目的。

4.DDR3新增ZQ校准功能

ZQ也是一个新增的脚,在这个引脚上接有一个240欧姆的低公差参考电阻。这个引脚通过一个命令集,通过片上校准引擎(On-Die Calibration Engine,ODCE)来自动校验数据输出驱动器导通电阻与ODT的终结电阻值。当系统发出这一指令后,将用相应的时钟周期(在加电与初始化之后用512个时钟周期,在退出自刷新操作后用256个时钟周期、在其他情况下用64个时钟周期)对导通电阻和ODT电阻进行重新校准。

5.参考电压分成两个

在DDR3系统中,对于内存系统工作非常重要的参考电压信号VREF将分为两个信号,即为命令与地址信号服务的VREFCA和为数据总线服务的VREFDQ,这将有效地提高系统数据总线的信噪等级。

6.点对点连接(Point-to-Point,P2P)

这是为了提高系统性能而进行的重要改动,也是DDR3与DDR2的一个关键区别。在DDR3系统中,一个内存控制器只与一个内存通道打交道,而且这个内存通道只能有一个插槽,因此,内存控制器与DDR3内存模组之间是点对点(P2P)的关系(单物理Bank的模组),或者是点对双点(Point-to-two-Point,P22P)的关系(双物理Bank的模组),从而大大地减轻了地址/命令/控制与数据总线的负载。而在内存模组方面,与DDR2的类别相类似,也有标准DIMM(台式PC)、SO-DIMM/Micro-DIMM(笔记本电脑)、FB-DIMM2(服务器)之分,其中第二代FB-DIMM将采用规格更高的AMB2(高级内存缓冲器)。

面向64位构架的DDR3显然在频率和速度上拥有更多的优势,此外,由于DDR3所采用的根据温度自动自刷新、局部自刷新等其它一些功能,在功耗方面DDR3也要出色得多,因此,它可能首先受到移动设备的欢迎,就像最先迎接DDR2内存的不是台式机而是服务器一样。在CPU外频提升最迅速的PC台式机领域,DDR3未来也是一片光明。目前Intel预计在明年第二季所推出的新芯片-熊湖(Bear Lake),其将支持DDR3规格,而AMD也预计同时在K9平台上支持DDR2及DDR3两种规格。

内存异步工作模式包含多种意义,在广义上凡是内存工作频率与CPU的外频不一致时都可以称为内存异步工作模式。首先,最早的内存异步工作模式出现在早期的主板芯片组中,可以使内存工作在比CPU外频高33MHz或者低33MHz的模式下(注意只是简单相差33MHz),从而可以提高系统内存性能或者使老内存继续发挥余热。其次,在正常的工作模式(CPU不超频)下,目前不少主板芯片组也支持内存异步工作模式,例如Intel 910GL芯片组,仅仅只支持533MHz FSB即133MHz的CPU外频,但却可以搭配工作频率为133MHz的DDR 266、工作频率为166MHz的DDR 333和工作频率为200MHz的DDR 400正常工作(注意此时其CPU外频133MHz与DDR 400的工作频率200MHz已经相差66MHz了),只不过搭配不同的内存其性能有差异罢了。再次,在CPU超频的情况下,为了不使内存拖CPU超频能力的后腿,此时可以调低内存的工作频率以便于超频,例如AMD的Socket 939接口的Opteron 144非常容易超频,不少产品的外频都可以轻松超上300MHz,而此如果在内存同步的工作模式下,此时内存的等效频率将高达DDR 600,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顺利超上300MHz外频,我们可以在超频前在主板BIOS中把内存设置为DDR 333或DDR 266,在超上300MHz外频之后,前者也不过才DDR 500(某些极品内存可以达到),而后者更是只有DDR 400(完全是正常的标准频率),由此可见,正确设置内存异步模式有助于超频成功。

目前的主板芯片组几乎都支持内存异步,英特尔公司从810系列到目前较新的875系列都支持,而威盛公司则从693芯片组以后全部都提供了此功能。


三代内存的区别

[编辑本段]

【内存品牌】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市场上有哪些发烧内存条可供选用,下面我们以厂商为列做个概括介绍。

现代(HY)

个人认为,原厂现代和三星内存是目前兼容性和稳定性最好的内存条,其比许多广告吹得生猛的内存条要来得实在得多,此外,现代"Hynix(更专业的称呼是海力士半导体Hynix Semiconductor Inc.)"的D43等颗粒也是目前很多高频内存所普遍采用的内存芯片。目前,市场上超值的现代高频条有现代原厂DDR500内存,采用了TSOP封装的HY5DU56822CT-D5内存芯片,其性价比很不错。

金士顿(Kingston)

作为世界第一大内存生产厂商的Kingston,其金士顿内存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和一流的售后服务,赢得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心。

不过Kingston虽然作为世界第一大内存生产厂商,然而Kingston品牌的内存产品,其使用的内存颗粒确是五花八门,既有Kingston自己颗粒的产品,更多的则是现代(Hynix)、三星(Samsung)、南亚(Nanya)、华邦(Winbond)、英飞凌(Infinoen)、美光(Micron)等等众多厂商的内存颗粒。

Kingston的高频内存有采用"Hynix"D43颗粒和Winbond的内存颗粒的金士顿DDR400、DDR433-DDR500内存等,其分属ValueRam系列(经济型)和HyperX系列。

Kingston的ValueRam系列,价格与普通的DDR400一样,但其可以超频到DDR500使用。而Kingston的HyperX系列其超频性也不错,Kingston 500MHz的HyperX超频内存(HyperX PC4000)有容量256MB、512MB单片包装与容量512MB与1GB双片的包装上市,其电压为2.6伏特,采用铝制散热片加强散热,使用三星K4H560838E-TCCC芯片,在DDR400下的CAS值为2.5,DDR500下的CAS值为3,所以性能也一般。

利屏

利屏是进来新近崛起的一个内存新秀。利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西部风景如画的世界高科技重镇旧金山。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利屏LPT极限高端内存条产品。公司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产品研发团队和足迹遍及中、外的专业销售队伍。产品深受广大游戏玩家和超频爱好者的喜爱。同时被冠以“超频之神”的美誉。

“利屏”眼镜蛇DDR400系列内存也是专门为追求性能的玩家所设计,它采用的也是D43的颗粒,但是时序更高,为了加强散热更是加上了金属散热片,其超频能力相当强劲,在加0.1V左右的电压下可以超频到DDR520。而利屏的DDR466内存,它采用的是编号为K4H560838E-TCCC的三星颗粒,运行在DDR466的时候内存时序为3-4-4-8,但其256MB容量接近500元的报价就显得太高了。

而利屏的高端极限内存DDR560,提供单片256MB和512MB包装,同时双片装的512MB和1024MB支持双通道架构,每条内存的表面均有铜质散热片进行散热及确保运行的稳定性,其CAS值均为3,只能说刚好能用而已。

勤茂(TwinMOS)

勤茂(TwinMOS)CAS为2的DDR433内存,采用CSP技术封装—这款,勤茂DDR433内存的CAS Latency控制在2,Burst Length控制在2、4、8,性能指数不错。此外,内存外面包裹着金黄色内存罩,能起到散热和屏蔽的作用,内存颗粒与散热片之间则填充了导热的垫片。价格在350元左右,其可超性也不含糊,性价比不错。

胜创(Kingmax)

成立于1989年的胜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名列中国台湾省前200强的生产企业(Commonwealth Magazine,May 2000),同时也是内存模组的引领生产厂商。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完善的研发实力,胜创科技获得了ISO-9001证书,同时和IT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以不断创新的设计工艺和追求完美的信念生产出了高性能的尖端科技产品,不断向移动计算领域提供价廉物美的最出色的内存模组。

在SDRAM时期,Kingmax就曾成功的建造了PC150帝国,开启了内存产品的高速时代,也奠定了Kingmax在内存领域领先的地位。而今DDR来了,从266到300,再到现在的500,Kingmax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位置,继续引领着内存发展的方向。说到KingMax内存,就不能不说到它独特的 “TinyBGA”封装技术专利——作为全球领先的DRAM生产厂商,胜创科技在1997年宣布了第一款基于TinyBGA封装技术的内存模组,这项屡获殊荣的封装技术能以同样的体积大小封装3倍于普通技术所达到的内存容量。同时,胜创科技还研制了为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应用设计的1GB StackBGA模组、为DDR应用设计的FBGA模组以及为Rambus RIMM应用设计的速度高达1.6GB/秒的flip-chip BGA/DCA模组。

Kingmax胜创推出的低价版的DDR433内存产品,该产品采用传统的TSOP封装内存芯片,工作频率433MHz。Kingmax推出的这个SuperRam PC3500系列的售价和PC3200处于同一档次,这为那些热衷超频又手头不宽裕的用户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Kingmax也推出了CL-3的DDR500内存产品,其性能和其它厂家的同类产品大同小异。

海盗船(Corsair)

Corsair(海盗船)是一家较有特点的内存品牌,其内存条都包裹着一层黑色金属外壳,这层金属壳紧贴在内存颗粒上,一方面可以屏蔽其他的电磁干扰。其代表产品如Corsair TwinX PC3200(CMX512-3200XL)内存,其在DDR400下,可以稳定运行在CL2-2-2-5-T1下,将潜伏期和寻址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这款内存并不比一些DDR500产品差,而且Corsair为这种内存提供终身保修。

而Corsair DDR500内存采用Hynix芯片,这款XMS4000能稳定运行在DDR500,并且可以超频到DDR530,在DDR500下其CAS值为2.5,性能还算不错。

宇瞻(Apacer)

在内存市场,Apacer一直以来都有着较好的声誉,其SDRAM时代的WBGA封装也响彻一时,在DDR内存上也树立了良好形象。宇瞻科技隶属宏基集团,实力非常雄厚。初期专注于内存模组行销,并已经成为全球前四大内存模组供应商之一。据权威人士透露,在国际上,宇瞻的品牌知名度以及产品销量与目在前国内排名第一的品牌持平甚至超过,之所以在国内目前没有坐到龙头位置,是因为宇瞻对于品牌宣传一直比较低调,精力更多投入到产品研发生产而不是品牌推广当中。

最近,宇瞻相应推出的"宇瞻金牌内存"系列。宇瞻金牌内存产品线特别为追求高稳定性、高兼容性的内存用户而设计。宇瞻金牌内存坚持使用100%原厂测试颗粒(决不使用OEM颗粒)是基于现有最新的DDR内存技术标准设计而成,经过ISO 9002认证之工厂完整流程生产制造。采用20微米金手指高品质6层PCB板,每条内存都覆盖有美观精质的黄金色金属铭牌,而且通过了最高端的Advantest测试系统检测后,采用高速SMT机台打造,经过高低压、高低温、长时间的密封式空间严苛测试,并经过全球知名系统及主板大厂完全兼容性测试,品质与兼容性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

宇瞻的DDR500内存(PC4000内存)采用金黄色的散热片和绿色的PCB板搭配。金属散热片的材质相当不错,在手中有种沉甸甸的感觉,为了防止氧化,其表面被镀成了金色。内存颗粒方面,这款内存采用了三星的内存颗粒,具体型号为:K4H560838E-TCC5,为32Mx8规格DDR466@CL=3的TSOPII封装颗粒,标准工作电压2.6V+-0.1V,标准运行时序CL-tRCD-tRP为3-4-4。在DDR500下其CL值为3,性能将就。

金邦(Geil)

金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专业的内存模块制造商之一。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家以汉字注册的内存品牌,并以中文命名的产品"金邦金条"、"千禧条GL2000"迅速进入国内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行业销量遥遥领先。第一支"量身订做,终身保固"记忆体模组的内存品牌,首推"量身订做"系列产品,使计算机进入最优化状态。在联合电子设备工程委员会JEDEC尚未通过DDR400标准的情况下,率先推出第一支"DDR400"并成功于美国上市。

金邦高性能、高品质和高可靠性的内存产品,引起业界和传媒的广泛关注。在过去几年中,金邦内存多次荣获国内权威杂志评为读者首选品牌和编辑选择奖,稳夺国内存储器市场占有率三强。

金邦的Geil Platinum系列的DDR500内存(PC4000),采用TSOPII封装,使用了纯铜内存散热片,可较妥善的解决内存的散热问题。采用六层低电磁干扰PCB板设计;单条容量256MB,在内存芯片上做了整体打磨并上打上了Geil的印记,"号称"使用了4ns的内存芯片,但仍可以看出其是采用Hynix的内存颗粒。额定工作频率可达500MHz,在内存参数方面这是默认为CL3,可达CL2.5。除此而外,其还有金条PC4200(DDR533)等款产品。

威刚(ADATA)

威刚的高频内存有DDR450、460、500等。Adata DDR500是一款价格适宜的DDR500产品,CAS值为3,其没有使用散热片,在芯片上的标签显示了Adata ID号,但是,建议不用,因为毕竟没用散热片,所以使用寿命较短。

[编辑本段]

【内存容量】  内存容量同硬盘、软盘等存储器容量单位都是相同的,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字节(B),并且:

1024B=1KB=1024字节=2^10字节(^代表次方)

1024KB=1MB=1048576字节=2^20字节

1024MB=1GB=1073741824字节=2^30字节

1024GB=1TB=1099511627776字节=2^40字节

1024TB=1PB=1125899906842624字节=2^50字节

1024PB=1EB=1152921504606846976字节=2^60字节

1024EB=1ZB=1180591620717411303424字节=2^70字节

1024ZB=1YB=1208925819614629174706176字节=2^80字节

[编辑本段]

【内存辨别】  金士顿:在新的“数码凹版”防伪标中,采用了人民币防伪技术的其中两种,即“凹版防伪”和“纹理防伪”,以提高对产品防伪能力,把最先进的防伪技术用于内存上,通过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就可识别真假。凹凸版防伪技术是人民币纸币上采用的特有印刷技术,使用者通过触摸印刷图案有明显的凹凸手感。全新的“纳米折光”防伪标的最大好处就是无需任何第三方鉴别工具,不用电话不用短信,仅仅通过用户目测,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立刻准确的辨别金士顿产品真伪。“纳米折光”防伪标采用了业界独一无二的纳米玻璃微晶折射光线的技术,在不同的光线角度下展现不同的文字及图案,有些类似传统的激光全息防伪标。但与传统激光标不同的是,“纳米折光”标绝无伪造的可能。

三星:1. 产品标签:三星金条的型号标签位于内存产品的左起第一、二颗粒位置,为白色特殊纸张的贴纸,无法轻易完整揭下,印有产品的型号、容量、工作频率。

2. 防伪标签:三星金条的防伪标签位于内存产品的右起第二颗粒位置上,金色的雷射标签上印有“三星金条”的LOGO。

3. 芯片光泽:原装原厂的三星内存---三星金条芯片表面一般都很有质感,要么有光泽或荧光感,要么经过了哑光。

4. 看PCB板:三星金条的PCB表面应光洁、色泽发灰、元件焊接整齐、焊点均匀而有光泽,边缘整齐而无毛边,同时还印有“Samsung”LOGO。

5.光亮的金手指:三星金条的金手指要光亮,不能有发白或发黑的现象,发白是镀层质量差的表现,发黑是磨损和氧化的结果。

6.原厂三星金条采用透明大盒包装,包装内附有三星金条说明书和全国首家推出的电子保修卡!而劣质的三星内存则没有!

当然,还有一样少不了的就是800电话了,还是老话,不要嫌麻烦,一般卖假货的奸商会用各种理由不让你在他那里打800电话,一些粗心的用户贪图方便就中了他们的圈套了。

现代:首先真的现代内存条上贴的是原厂标签,而假的是普通贴纸;真的现代内存芯片在整条电路上的排列是无间隙排列,假的则有明显间隔;真的现代内存芯片从背面可以看到圆形凹槽,假的现代内存芯片背面则是三个呈直线排列的圆形标记。真的现代内存芯片真芯片左下角有一个圆形凹槽,右下角也有一排稍暗的印字,这些特征假芯片都没有。真的现代内存芯片上的字迹清楚,而假内存芯片上的字迹边缘不清晰,有的有毛刺。购卖时只要仔细观察,应该可以辨别出来的。

[1][2]

内存故障判断过程

1. 读不到内存

Ø 槽坏

a) 弹片接触不好:氧化、弹力失控、开路

b) 槽短路烧坏:两针短路、损坏

Ø 内存相关线路:其中一个槽短路;供电;时钟;行列选 通;线路有开路;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北桥坏(多数与北桥线路有关)

2. 数码跳不完整

C0—C1—C3—C5(没有C3和C5,则相关线路有问题)

3. 内存容量报错

Ø 内存条坏

Ø 接触不好

Ø 插槽与北桥之间线路有问题

4. 进98后缺少字符:内存条坏

5. 进98后死机:内存条坏

6. AGP槽短路—影响北桥、内存

7. BIOS错或资料丢失

Ø 病毒感染

Ø 升级失败

Ø 供电不对

注:时钟IC有时也会引起不读内存

不同主板的诊断卡走数会有不同,常见的有下面3种:

1:00—C0—C1—C3—0b—0d—3d—42—6F—7F—FF

2:FF—C1—1d—2b—3d—42—6F—7F—FF

3:FF—d3—d4—0b—2A—31—3d—4E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转自it姐妹论坛】系统光盘DIY制作详细图解教程
展开Biu

系统光盘DIY制作详细图解教程 原文在it姐妹论坛http://bbs.itjmz.com/read.php?tid=21748

网络广为流传的各种光盘(雨林、深度、番茄、东海、龙帝国、龙卷风、JUJUMAO,等等等等,多种“品牌” *_*)是怎样作出来的,怎样达到它的功用,怎样让它更“漂亮”,要用些什么工具来作这些?

光盘制作方面的教案目前已经非常之多,许多常用的规程,都有人在撰文,然而缺少系统的介绍,使得很多刚涉足的新手,在不清楚全局、不懂原理的情况下,跟着某些片面的“精品文章”开始尝试,制作过程中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增了很多的疑问,却难以找到答案,于是只好不了了之,造成兴趣锐减。——因此大家都显得兴致很高,结果大家兴致很不高*_%

所以我认为,一方面,制作精美的光盘需要我们坐下来多作功课,另一方面,“入门”很重要(——说穿了,光盘制作“业内”,所谓高手也高不过两米,所谓新手完全因为被网上五花八门的文章眩花了眼),怎样找教程,怎样系统地学习并确定自己制作目标,要掌握些什么东西,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避免出现问题,怎样构建更完美的设计。。。等等这些,也许才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将强调一个全局的概念,与一般文章反其道而行之,多讲理论(希望能多深入一些),把操作细节的内容压缩压缩,免人头晕。

糟糕,废话太多了。。。

——冲淡本文的“技术性”是我心中的设想,因为无论怎么说,看一篇杂文比看论文总要轻松一些,这也是我首先要提供给新手们的经验:光盘制作没什么太难的,轻松进入就好~~~

――――――――――――――――――――――――――――

进入正题,先让我们看看我们要关心的光盘有些怎样的种类:(图1)

上图所示是五种不同的光盘,实际上我们现在制作的光盘很少是“单功能”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制作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张盘上实现多项的功能。

为便于讲述,我们假设现在要作的是一张全功能系统光盘,它的结构如图:(图2)

――――――――――――――――――

图中把光盘划分成了不同内容的一些功能模块,基本上这些模块在制作过程中是完全相互独立的,下面的章节内容即按这些功能模块来分开讲述。

——你可以把这张图看作是一幅旅游地图,选择“遍游全国”,或是“重点浏览”,在乎你的兴趣。你将来作的光盘,可能是其中一个部分,也可能包含几个部分,甚至集成比图示还要更多的模块,所有设想都是可行的。

你可以侧重关注你需要的那一部分,希望我在每个部分选择的不同颜色文字能帮助你进入或跳过某些章节。

——作为新手,不可能一下子掌握全部技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你深入部分的增多,你身上的菜鸟色彩将越来越淡化,待到你掌握到全部课程,呦嗬,相信我,没人会怀疑你不是光盘DIY高手~~~

注释一下,咱这只说用于M$(微软)Windows系统的盘,其它的系统Linux也好Unix也好Mac也好,请看其它人的其它文章介绍,反正我还没写~~~

另外,本文所述光盘制作没有CD与DVD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DVD装的东西多而CD比较“节俭”,而已)。

―――――――――――――――――――――――――――――――

一. 光盘启动模块

光盘启动的最大特质就是“与系统无关”,无论你平时用的什么系统(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或是其它),无论你硬盘上有些什么东东,甚至无论你机箱内有无硬盘,光盘仍旧可以启动,并“开展工作”。

——所以我们可以用光盘检测机器,用光盘安装系统,用光盘排除故障。。。

光驱启动需要计算机主板BIOS的支持,以及设置启动第一顺序为光驱,然后,需要光驱中放的是一张“可启动光盘”。

经常有人问,什么是“可启动光盘”?它和“不可启动光盘”有什么区别?

这牵涉到BIOS设计标准和光盘结构方面的知识,简单一点说,“可启动光盘”就是包含引导文件,并在盘面某个特殊位置放置了某些特殊信息的光盘。

计算机从光驱启动时,首先会到光盘这个特殊位置查找启动信息,如果存在,它就会按引导文件的提示,找到光盘上的启动映像(比如用于维护的虚拟软盘)或启动文件(比如象WindowsXP安装盘的设计),执行相应的动作。

让人欣慰的是,你不需要为怎样写入启动信息而焦虑,下面将介绍的任一种制作工具都能帮你完成它,根本不需要你懂得太多。

因此我们要记住启动光盘制作之两大要素:专门工具,及引导文件。

(光盘为何启不动这种问题,不要再问了!!!)

启动光盘最原始的作法是从源盘提取引导文件,然后用CDImage、mkisofs、UltraISO...之类工具打包成ISO镜像,制作成盘。这种光盘被启动时,将自动执行系统安装进程,或自动开始某项维护任务。我们现在仍在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比如制作看上去完全与正版相同的Windows系统安装光盘。下图是这种光盘的示意:(图3)

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这种单一启动的光盘显然已无法满足需求,但是BIOS不支持多重启动(现行BIOS标准规定的多重启动功能基本只限于理论),所以以前想要在光启后进行更多的表演是一件相当麻烦、难于实现的事情,这让广大光盘制作爱好者饱受困扰。

幸亏Diskemu的出现,幸亏有Gary Tong,和Bart Lagerweij(荷兰鬼子Bart,自由软件的多产者及电脑技术高人,推动了Diskemu的发展,而Gary是Diskemu的原创者)。

[建议懂一点E文的朋友到Bart的网站上访一访,http://www.nu2.nu/,这是光盘启动技术研究的大本营,可以说,国内论坛上的光盘启动技术基本都脱壳于这个网站,站上的文章如果你全都能够看懂,那你在国内就算高手了。]

作为专门制作启动光盘的工具,Diskemu开创了多重启动的先河,它采用的方法叫作“‘非模拟’(软盘、硬盘)式BIOS模拟法”,基本原理就是使自己的引导文件能够被BIOS确定为一个合格的“中继”,而后我们通过这个引导文件所能作到的功能(无需直接与机器“对话”),实现我们亟需的多重启动。

从单启动到实现多重启动,无疑是光盘启动技术的一个质的飞跃,它让我们现在能够轻易作出多种多样的启动光盘。

下图是采用多重启动光盘的一个示例:(图4)

――――――――――――――――――――――――――

现在介绍怎样制作多重启动光盘,如前所述,首先选择制作工具。

现在这类工具已经品种很多,比如ISOLINUX、Boot Script 、CD Shell、W2kall(它也是Bart的作品)、BCDW,以及下面我们马上要专门介绍的EasyBoot,等等(所有这些产品,几乎全部是Diskemu这个里程碑工具的衍生品)。

它们全部都包含以下两个功能:

1. 让光盘具备启动功能,并自备专有引导文件。

2. 能制作光盘菜单,让您选择任务并执行。

采用哪种工具制作光盘,在乎大家各自的喜好,可以说每种工具都有自己的粉丝,即使2001年即停止继续开发的Diskemu,今天照样被爱好者大量应用。

——所有工具中,目前只有EZB等少数几个还在继续开发,说明优胜劣汰十分严重

这类工具中,最幸运的是EasyBoot(易启动,下面简称EZB),这个国人开发的小软件,以自己的易用性、好的中文支持以及还不错的稳定性,牢牢占据了国内光盘制作市场,它的出现,让其它那些工具来不及在国内流行,就被完全淹没了(同样被淹没的还有同为国人制作的Mkcmenu、VBoot等)。

EZB使用很简单,装好它(用绿色版本也可以),然后把你的所有文件按它的要求放入指定目录,设定好背景图片等参数,编制一个或若干个菜单(其中一个叫主菜单,是光盘启动时出现的,其它的菜单可以通过主菜单内任一个条目调用),设置每个条目的功能,然后点制作,就可以得到你光盘的ISO镜像了。

——EZB最新版本又增加了对memdisk及Vista引导文件的支持,真是好消息!

EZB的教程比比皆是,在此推荐“EZB 刻录家园 ”的一篇文章:“EasyBoot制作启动光盘之过程篇”

我不懂为什么到处有非常多的人在写EZB的教程,菜鸟们为什么不到Ezboot自己的大本营(“EZB 刻录家园 ”)去学习学习?那里有众多高手坐阵,得到的总会是权威的回答,比学些零碎招数好多了~

提示新手,作为入门,“拆开”你收集的光盘进行分析,是加快你掌握EZB用法的一个捷径:

——将光盘用UltroISO解压到硬盘,找到其中后缀名为.ezb的文件(它们多半在称作“Ezboot”或“Boot”之类的光盘隐藏目录内),这就是光盘的菜单文件,可用EZB直接打开。

贴张EasyBoot菜单的效果图在这里,这是我早两年作的一张四合一系统安装盘(图5):

如果说使用EZB有难度的话,主要在于它的菜单条目的执行命令,你要知道该用怎样的命令执行一个程序(实际并不能说是程序,除了PE外,多半是启动一个虚拟软/硬盘),用怎样的命令重启、关机或从硬盘启动……

EZB另有一个让不少人头疼过的地方,就是它的背景设置,它对支持的图片有一定讲究,而且更换时要注意删除原有图片产生的附属文件。

EZB之外,在此特意提提俄国佬的免费软件——BCDW(Bootable CD Wizard),它是首个支持从“非标准格式映像文件”(“非标准格式映像文件”见系统维护部分的介绍)中启动的工具,这是一项大的改进,只可惜BCDW至今不支持中文(无忧论坛有高手在改善其中文支持,但不算很成功),让国内爱好者只好敬而远之。

正因为BCDW的功能十分强大,所以目前的EZB内嵌了它的一些功能,可以直接调用“BCDW”命令。EZB 的高级用户一定要了解BCDW的使用方法,在此向大家推荐一份“BCDW使用介绍”,内容比较详细,建议抽空看看。

用EZB制作光盘时,很多场合下,如果用“run”命令出错,可以考虑试试“BCDW”,注意:BCDW命令必须写出执行文件全路径。

另外,BCDW可直接启动ISO光盘映像(但只有基于 DOS/Int 13接口的系统才能从ISO文件加载,Windows 2000/XP/2003和Windows PE/Live Linux等可启动ISO无法正常运行),如果你想偷懒直接将下载的ISO放入你的光盘的话,用“BCDW XXX.iso”就可以了。

――――――――――――――――――――――――

EZB相似的工具就不作介绍了,大同小异,现在说Grub。

EZB一统天下的同时,作为进一步的研究,Grub这个名词你不可不熟,很多爱好者玩腻了EZB,或者不满足于现有功能,转情于Grub。

(Grub与EZB并不能说是同一个层面的东西,新手们只需理解,这是新一种启动光盘制作方法。)

Grub是一个自由软件,功能非常强大,不仅用于启动光盘,它还可以配置到硬盘、U盘这些存储设备,实现多种多样的功能(比如独特的Windows/Linux多系统启动菜单等,另外某些“一键恢复程序”还有“矮人DOS系统”之类都是依赖它而开发的)。

制作光盘我们实际用到的是Grub4DOS,Grub4DOS改善了Grub的实用性,是一个开源的、正在不断开发中的项目,目前主要由“不点”和另外几位国内同胞在维护(它也许是我们IT领域将来能够在国际上占领的一个阵地,听说“不点”大侠已提出“将GRUB4DOS发展成为一个操作系统”!),Grub4DOS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参加作一些贡献。

Grub4DOS目前主要功能如下:

1. 支持中文显示,背景图片;

2. 支持软盘虚拟功能,可以用以引导系统;

3. 支持硬盘虚拟,磁盘的映射(当然,还能激活/隐藏/创建分区);

4. 支持网络启动(包括网络虚拟软盘);

5. 支持光驱启动(拥有一个独立与BIOS的ATAPI设备的驱动程序);

6. 跨平台的支持;

7. 对多引导文件的支持;

Grub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限于本人水平,关于它的扫盲工作,国内开发、研究及使用Grub的高手,大多聚集在那里~~~(参观一下Gandalf作的“GRUB中文主页”)

Grub4Dos工作在命令行模式,一些功能尚在继续探索中,所以对新手是一个考验,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都可以更轻易地使用它来作更多的事情……

(如果说高手恼恨图形启动你可能不相信,不过事实看上去就是如此,除了功能上的要求,高手们不希望受到其它的影响,到“时空”呆两天你就知道,那些哗众取宠的内容将如何的不受欢迎)

(这也是学得越多,越能感觉到自己的不足的原因……)

——感慨有点多了,打住~~~

附一份网上收集的“Grub4dos初级教程”在这里,虽然不尽完美,而且很大篇幅用于介绍Grub的硬盘应用,但大家一定还是能从中受益,教程附录里更集成了很多其它高手写的Grub相关文章,都很不错!

国内Grub研究已经达到一定水准,因此菜鸟们也可以得到的一个好消息就是,即使不懂太多Grub,不懂命令行,我们也可以试试“Grub”一下——用甘大侠(Gandalf)制作的“时空淘气包”。(官方网站

“淘气包”与EZB功能相似,操作原理也差不多,也算是一个傻瓜软件,但显著不同的是,它完全正宗支持图形化启动!!!

——想要作出更漂亮光盘的朋友应该是有福了~

不过……不过,就兼容性/稳定性等方面而言,“淘气包”仍旧有一些缺陷,内部透明度也不够高,更糟糕的是,不知是它的主人遇到了技术瓶颈还是需要更强支撑的原因,很久以来一直没再对程序进行过更新,所以至今为止并不是有很多人看好它(如果甘老大再这样“沉默”下去,保不定“时空淘气包”将成为历史文物了~~~)

“时空论坛”有“淘气包”制作启动光盘的详细教程,大家直接学吧,非常容易的,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看看它的启动界面——(图6)

怎么样?看上去是不是象Windows界面下的操作?帅呆了~~~

――――――――――――――――――――――――

光盘启动模块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至于启动之后如何进入系统安装、克隆或维护模块,请看各模块的介绍。

再提供一个小技巧,如果你希望在光盘启动时出现 "按任意键从光盘启动(Press any key to boot from CD...)"的提示,只要将Windows安装光盘中的 bootfix.bin 文件放到你的光盘即可。(注意,最好将EZB的引导文件loader.bin改用msldr.bin,这是微软的光盘引导程序,已包含在EZB新版目录内,它的兼容性较好,完全支持bootfix.bin)

本节关键:

弄懂可启动光盘原理,掌握一种以上启动光盘制作工具使用方法。

以上由作者(Tim )原创、我转来大家分享! 特感谢:Tim

二. 系统安装模块

直接把M$(微软)的安装光盘复制为你的光盘,这不是下面要说的内容,我们要说的,是包含一种或多种Windows系统的、优化的及带有定制风格的、无需人工干预的“全自动安装光盘”(以下简称安装模块)。

简单说,我们作成的光盘多半是这样工作:

用光盘启动电脑,在光盘菜单中选择要安装的Windows版本,进入安装程序,在你确定Windows系统安装的位置(C盘、D盘...)后,开始自动安装(不需要你输入用户信息、安装序列号、时间地域设置、组件选项。。。,以及无聊的点“下一步”。。。),安装过程中自动装入M$发布的各种补丁、升级组件,及必要的驱动程序、应用软件/插件。

这样的光盘安装完毕后提供给你的是经过初步优化的、可带有制作者信息及独特风格设置的系统。

因为本文介绍的是多系统盘的制作,所以下面我们将制作出来的每一个“系统盘”称作一个“模块”,显然,光盘上放几个系统,我们就需要制作几个模块。

以下介绍基于Windows XP版本,其它版本大同小异(Windows 2000以前版本不支持自动安装,不列入本文讨论范围)。

下面逐一介绍从安装模块内容制作直至将模块组织到光盘的具体步骤:

―――――――――――――――――――――――――

1. 准备源文件

制作模块首先得准备好源盘,找M$(微软)的正版光盘或从网上下载都可以,我们要用到的主要是源盘I386文件夹,以及根目录下的几个辅助文件。

这一步唯一需注意的是要找“可用”的版本,否则搞半天弄出来的东东是“您是盗版软件受害者”,惨了~~~

――――――――――――――――――――――――――――

2. 模块制作概略

目前nLite相当流行(用于Vista系统的叫作vLite),它是专用于制作安装模块的工具,一个“傻瓜型”免费软件,你只需准备好所需资源,按提示一步步操作,就可以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安装模块,如图是nLite的主界面:(图7)

nLite使用简单,但对Windows 2000及Windows 2003等的支持仍不够好,另外它存在一些弊病(清楚安装模块制作原理后你就会知道,后文中也会提到一些),甚至某些部分仍需手工进行修改。

nLite的爱好者非常多,从软件操作、整合包的研究发布到安装模块的后期调整,各类文章随处可见,刚入门者可先看看我收集的这篇“nLite入门教程”。

本节重点不是讲nLite,我们将主要介绍安装模块制作原理,以及非nLite方式操作(如果你只打算使用nLite制作安装模块,也不想捉摸太多,那么——觉得烦就忽略以下一段吧~~~)

如前所述,安装模块必须达到两个功用:1)能实现全自动安装;2)能使安装好的系统达到我们的期望功能。

实现Windows的全自动安装很简单,M$自己提供了可靠的办法,只需我们创建一个“自动应答文件”,将它命名为“Winnt.sif”,放入光盘指定位置,Windows安装程序就可以找到它并按应答文件的指示自动进行安装。

M$的“XP SP2 Deployment Tools”工具包里(下载链接)包含了一个“安装管理器(setupmgr.exe)”,我们可以用它来创建应答文件,这是一个向导模式的简单工具,使用非常方便。(工具包内名叫“ref.chm”的帮助文件,附有很详细的说明)

事实上,现在我们通常会直接编写或通过修改他人现成文件来创建应答文件,以加入更多我们需要的命令,所以一般不需要使用这个安装管理器。

Winnt.sif文件的编写可参看他人现成的文件,相关各参数使用说明及其详情可参考这里

仅仅让光盘实现自动安装是不够的,下面我们详细介绍怎样来“整合”我们的光盘,以实现个性化的功能。

先来了解一下标准的Windows安装全过程,如下图:(图8)

Windows的安装过程是很透明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Windows安装分为若干不同的阶段,而且在部分阶段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接口”(图中“*”处),通过在“接口”处插入任务,就能使Windows安装执行“额外”的工作,帮助我们达到定制Windows系统的目的。

我们一般采用插入批处理文件的方法安排任务,批处理文件可以在cmdlines.txt、svcpack.inf、RunOnceEx、[GuiRunOnce]字段下……任一个接口执行。

系统接口(包括命令调用及文件位置)及批处理文件是整合光盘要用到的最基本知识,因为篇幅所限,本文无法包括这方面内容,强烈推荐新手学习刘晖网站上的这篇文章:“无人值守Windows XP安装光盘”(以下简称中文手册)

大家有谁知道MSFN?——知道MSFN的都是安装光盘制作高手 *_*

其实MSFN只是洋鬼子的一个论坛,说得如此夸张的原因,是因为我想提示一下,MSFN是相当专业的一个著名技术论坛,藏龙卧虎,当今活跃于安装光盘制作技术顶端的国内高手几乎全部都是在那里蹲点蹲出来的。(天天泡MSFN的,想不成为高手都难 *_^ )

MSFN作了一个专版来安排一份“Windows自动安装手册”(“Unattended Windows ”),这份手册分为初级、普通、高级用户三个阶段的内容,作得非常漂亮,迄今为止我还很少见到任何的帮助文件作得这么体贴、简要而又全面,详细而通俗易懂,上面推荐的文章就是这份手册的不完全翻译版。

现在网上相关教程很多,就文章系统性及完整性而言,建议大家还是看原始的这一份。

中文手册中都是最基础的东西,如果连这些内容都不明白,你注定只能是一只菜鸟,面对可能出现的许多问题均将束手无策(即使你懂得一些Winnt.sif,懂得nLite操作、懂得DPS,懂得AU3,……也无法真正达到高手的层次)。

(刘晖翻译的那篇“创建多重引导DVD ”也可以读一读,这是多系统安装的最初方法。)

以下文章将基于你已经初步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凡手册中已有详细说明的内容不再重复,新手请对照手册了解下面的介绍。

不同的接口、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插入方法,掌握了接口使用技巧,我们就可以如下图来安排Windows的安装过程——(图9)

下面介绍的各种补丁、驱动及应用软件集成方法,乃至系统修改,都将牵涉到接口操作的具体方式。

――――――――――――――――――――――――

3. 集成系统补丁

M$每月都定期发布Windows补丁,有时一两个有时一大串,这是M$平日作的唯一重要事情。

我们要作的就是将截止光盘制作时M$发布的这些补丁集成到系统之中,避免每次新装系统都需要花很长时间下载及安装它们。

系统补丁主要分三类,集成方法不一:

A.Serveics Pack

指M$称作“Serveics Pack”(服务包,简称SP)的动辄上百兆的大东东,它的集成比较简单,用M$自己提供的方法就行了,下载SP包,解压,然后执行个简单命令,稍作调整,OK。

M$每逢补丁(见后面的Hotfix说明)发了很大一串后,会觉得有点对不起观众,于是把前面发过的这些集中到一起,再加上其它一些修改,作一个专门的大包,免费赠送;再过一阵子,大包后面又有很多小包了,又再整一次,连前面那个包(就叫包1吧)一起再作个大大包,取名叫包2……如此积宝下来,就有了我们现在在用的Windows 2k的SP4、Windows XP的SP2(这两天发SP3啰~),等等。

这种集成可以称作“紧密集成”,因为它直接修改源文件,在以后的安装过程中不要再添加任何操作。

你也可以用nLite来完成这个工作,与所能完成的其它功能相比,nLite在SP的集成过程中基本不会写入额外的信息,或增加未知文件到你的源盘。

一般新SP会涵盖旧SP的内容(比如Windows 2000可直接集成SP4而无需使用SP1~SP3),所以集成新SP补丁后,最好设法清除原有SP相关文件。

M$若出版新光盘必然会预先集成SP(所以有“Windows XP SP2版”这样的称号出现),如果你用的是这种“带包版本”,而且制作时没有更大数字的包出现,这一步就可以省略了。

B. Hotfix

Hotfix专指M$的“日常更新”,M$基本在每个月会发布一次,或多或少。

集成Hotfix的方法有很多种,从最粗糙的RunOnceEX到较复杂的Svpack,哪一种都可以(包括借用nLite帮你自动集成),区别在于调试和检查的方便程度、扩展性、以及制作的复杂性,当然还有界面的美观与否、整合目录的整洁性、以及对光盘尺寸大小的影响,等等。

集成操作的“可扩充性“是制作一张好光盘的首要考虑,我们必须知道集成后改了些什么,尽量让制作出来的东西在下一次需要修改时仍旧可用,只需就补充部分作局部修改——这也是我不太推荐使用nLite、DPS这些工具的一个原因:它们是“一次性”的,下次作同样的光盘,你一般都不知道是否需要重新复制新的源文件及重新制作。

如果你这辈子只打算试着作一次安装光盘,可以忽视这个考虑。

Hotfix补丁一般无法象SP那样紧密集成,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安排一个步骤为整合它。注意,集成后我们必须得到系统的认可,这一点同样重要。(比如有人通过某些方式简单地将补丁文件置入到系统,以为万事大吉,实际上,但你联上网络,M$仍将高呼“你的系统尚待更新。。。”)

集成Hotfix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最简单的,Hotfix补丁程序直接安装方式,将它作为系统安装过程中的一个安装子过程。

直接安装可以通过Cmdlines.txt调用,也可以在应答文件Winnt.sif中的[GuiRunOnce]段加入批处理来完成,另外,通过XPlode之类的外挂进行安装,也是可以的。

直接安装方式比较粗糙,缺点是:a. 需要最多安装时间;b. 安装时将出现Dos窗口(黑乎乎的窗口,在Windows安装过程中显得比较突兀,XPlode除外);c. 占用光盘体积较大。

下面是直接安装方式的截图:(图10)

第二类方式是Svcpack方式,它接近于SP集成方法,是一种没有安装界面的静默安装。

这是M$自己提供的方法,通过分解Hotfix程序文件(手工或借用工具),保留必要的部分,而后在系统安装过程中把它们整合进去。

这种方式肯定优于前一种,因为它与Windows安装过程结合更紧密,更隐蔽,而且可以减小补丁体积。

手工作这件事比较麻烦,所以我们一般借用下列工具来完成这个工作:

I. nLite,功能强大,缺点是操作不透明(你将不会知道它到底在你的源文件里面改了些什么东东),整合后光盘会多出一些“辅助文件”。

II. HFSLIP,同上,它还包括一些非常有用的附加的插件,操作比nLite复杂一点,但相对而言,我个人觉得它的集成度及可修改性比较高。

III. XRCreat,这是活跃在MSFN的高手写的一个批处理程序,我原来一直用它,但现在已经停止开发了。

IV. RVM Integrator,作者同样来自MSFN,集成方式类似nLite,Ryan长期提供最新的补丁包UpdatePack,我们只需下载补丁包然后一两个简单步骤就搞定了。

这个工具支持中文界面,你还可以用它来进行一些应用软件的安装(请下载它的AddonPacks) 。

除了nLite以外,其它工具我没见到国内有翻译的教程,大家直接上MSFN啃啃E文吧~~~

通过我自己的试用发现,nLite方式有一些Bug,集成某些Hotfix时需要手动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种方式,对于个别的Hotfix必须采用某些特别的方法才行(这也是M$害人的地方!)。

工具选定了,那么,对于每一种要安装的系统,哪些Hotfix是我们需要的呢?

自己到网上收集不是件很容易的事,M$自己都从不发表“补丁一览”,所以建议大家到MSFN论坛去看看,国外那些高手们很勤劳,根据每种系统版本完完整整列得好好的,附带下载链接,而且更新及时(唯个别本地化(中文)补丁未列出,虽无伤大雅,但有心者应自己补齐)。

MSFN上还推介有一个小工具,叫作Windows Updates Downloader(WUD),可帮助你下载Hotfix。

nLite及RyanVM’s当然是直接找它们的整合包就行了。

使用E文版Windows系统的用户还是比较有福气,MSFN经常发布一些自己作的Win2K SP5、WinXP SP3之类SP包,省免了到处找Hotfix的麻烦。

顺便说一下,Windows 2000以前的系统不支持部署,M$自己也没有系统整理过其相关的各类补丁,更没有什么SP包提供(网络流行过一个Windows98 SP1,那是MSFN高手自己收集认为必须要补的补丁自己作出来的,而且不支持中文版Windows98),所以Win2K以前的系统无法集成Hotfix,也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全自动安装。

C. 其它

这一类其实不能算作补丁的,它们是Windows内含应用的升级。

重要的大概有如下一些:

I. Internet Exproler 6.0/7.0

II. DrictX9.0c(XP SP2以上源系统已包含)

III. Microsoft Media Player10/11

IV. .net Framework升级及其补丁

V.MS Java虚拟机

VI. FlashPlayer(这是IE的Flash插件,因为我们一般将它与上面程序一起处理,所以放在这里)

这类补丁每一种的集成方法都不同,但同样可以利用Hotfix集成提到的那些工具完成,一般我们只需清楚其原理就行了。

用HFSLIP方式整合完后的Svpack目录大致这样:(图11)

――――――――――――――――――――――――――――

4. 集成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集成分两方面的概念:

第一种是普通(所谓即插即用PNP)的,就是放更多的驱动源程序到光盘,供安装过程中自动选用,以支持更多硬件设备,减少你系统安装完毕后得另外为“未知设备”找驱动程序安装的辛苦。

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添加相应条目到Winnt.sif文件,然后把驱动程序放到$OEM$下面目录中即可,这里不多说。

喜欢nLite的朋友当然可以选择nLite来进行整合。

另一种概念叫作“文本方式驱动”,目前主要针对硬盘驱动程序。

大家不知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系统安装开始时,出现“……请插入软盘,按F6继续……”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安装系统到SCSI硬盘、某些串口硬盘以及磁盘阵列上时(这几种磁盘统称MassStorage),现在国内一般家用PC还是比较少出现这种情况(与洋鬼子在家用机上动辄挂个SCSI硬盘,动辄作个RAID相比,咱们还是有差距啊~),意思就是你的硬盘未被识别,需要附加硬盘驱动程序,才能继续下去。

完整的解释是:如果你需要将操作系统安装在RAID或SCSI硬盘上,那么它们的驱动程序必须在安装系统之前就正确加载。

由于这些驱动必须在系统安装的文本方式阶段准备完毕,因此,它与前述即插即用硬件驱动安装方式大不相同,相对而言,操作比较麻烦。

根据M$发布的技术文档说明,我们需要在收集到那些必要的驱动程序后,分解它,留下必要的文件,然后修改系统安装的一些“指导文件”。(除了Winnt.sif文件外,我们还要修改txtsetup.sif、Dosnet.inf等文件,使驱动文件在系统安装开始时就被拷贝到硬盘上,并指定硬件ID数据等内容,让其自动安装完成。)

这里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前面提到的补丁工具。

另外MSFN介绍了一种方法,利用Bâshrat the Sneaky's DriverPacks来对驱动程序整合。

这种方式采用的工具也就是目前已在国内流行的DPS(DriverPacks BASE),它是图形界面的(含中文界面),使用简单,而且官方提供的现成的驱动程序包将大大减轻你驱动收集工作的负担。

DPS对源文件的修改还算是透明的,内行高手可以DPS后自己手动完善一下,记得在它的“驱动包整合方式”中勾上方式2,如下图:(图12)

――――――――――――――――――――

5.系统功能修改

原版的系统文件为什么要修改???原因集中在以下几点:

I. 去除系统文件保护——如果不去除Windows自带的系统文件保护,那么你对系统作的任何修改都会被Windows自动恢复。

II. 使Windows可以使用第三方主题(仅限于XP以上系统),修改网络并发连接数,等等。

III. 自定义安装界面,启动屏幕、登录屏幕、OEM信息(系统属性对话框),使用自定义桌面,设置用户名工作组机器属性,等等。

IV优化系统,包括禁用一些不必要的服务进程。

系统功能的修改大致有修改源文件、修改注册表、注入注册文件等方法,由于修改方法各异,此处无法一一罗列出来,请参照中文手册中的最简单示例进行操作。

――――――――――――――――――――――――

6. 系统精简

有些朋友喜好用精简的系统,尤其早些年硬盘/内存吃紧时。

精简系统另外的目的是缩小光盘体积。

这里必须又提到nLite,它原本就是因精简系统而生,所以……精简系统就用nLite好了。

精简的某些步骤也是很烦琐的,另外某些部分的精简需要手工操作,大家到网上学学高手的经验吧~~~

PS:我个人基本不用精简版。

――――――――――――――――――――――

7. 应用软件集成

安装过程另外的部分就是必备软件的安装。即使制作纯净版的呼声越来越高,仍有很多用户希望作出的系统安装盘能够同时完成更多应用软件的安装。

应用软件安装我们一般安排在RunOnceEx中,让它在系统第一次登录后进行,我们可以直接写一个批处理文件执行,也可以用到下面列出的一些工具:

1)Windows Post-Installer! (WPI),有中文版本,作出来的界面非常漂亮,而且还可到官方站点下载更多主题(themes)。

2)Windows Installer Helper Utility(WIHU),完全实现与Windows安装的无缝连接,并包含建立/修改用户、修改计算机名称、工作组、注册用户、和组织等功能,你只需编辑好它的“install.ini”文件就可以在安装过程中调用。WIHU含中文版本,使用方便,另外它还可以非静默方式安装(让你选择需要安装的软件)。

3)Xplode,原来叫作XP install,它可以通过编写XML文件安排你安装的进程,简单明了,容易编辑及修改,也是非常漂亮。(Xplode现只允许个人免费使用,需要发邮件申请下载免费版本)

意外发现有雨林老大转的一篇“XPlode使用详解”,很详细,大家学习学习~~

4)AU3,可编写自动安装脚本,AU3特性见后面的介绍。

处理应用软件集成时,除了调用安装过程外,另外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实现应用软件的全自动安装,不能让它使你的“全自动无人值守光盘”变成“请你点击继续”的光盘。

非常好的消息是,大部分软件都支持静默安装,也就是说,它本身可以作到安装时不跳出安装界面,一切过程在后台进行——这对我们实现“自动安装”已经足够了。

实现静默安装很容易,我们只需找到软件的“静默安装参数”,带参数执行它的安装即可,比如“run XXX.exe /p”,注意后面这个“p”,它就是软件的“静默安装参数”。

不同方式编译的软件有不同的静默安装参数,请大家自行查找(MSFN及刘晖站点上就列有相当多的软件静默参数)。注意,某些下载回来的软件程序需要先用Winrar之类工具进行解包,才可以实现静默安装。

另外有些软件不支持静默安装,比如安装过程中需要我们确定一些选项或输入相关信息,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某些工具,让它达到我们的要求。

AU3(AutoIt v3)是这类工具中的佼佼者,用它将“非自动安装程序”转成“自动安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可以通过自己记录下的通常安装过程,指挥软件程序下一次进行自动安装。AU3的脚本功能非常强,你甚至可以完全手工编写脚本来安排软件的安装过程(坏也坏在必须要使用脚本,让菜鸟怯步~),在此提供一个“AutoIt帮助”的链接给大家,有兴者看看。

AU3的一个缺憾就是执行脚本时不能有其它操作,如果你在安装过程中误动键盘鼠标,将引起安装错误。

应用软件另外的特例是M$ Office,请参看前述中文手册中“Office 2003无人值守安装 - 高级模式”中的安装方法。

-----------------------

8. 安装善后

根据你的制作方式及集成内容,也许需要在系统安装完毕时,增加这个步骤。

它的内容大致包括删除安装时产生的临时文件、用户调整、注入注册表文件、硬盘格式转换及其它不便在先前的步骤中安排的工作,一般在RunOnceEx中调用。

―――――――――――――――――――――――

9. 组织安装模块到光盘

这是制作安装模块的最后一步。

如果你准备制作的光盘只含有一个系统,那么简单,直接将你制作的模块原样放到光盘目录即可,即使你光盘上还有维护或克隆模块等等,也没问题。

如果你的光盘包含两个及以上系统安装模块,鉴于Windows安装光盘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引入“虚拟软盘启动”机制。

简单说,就是提取每种系统的“启动软盘”出来,在光盘启动时,通过每一个“启动软盘”,启动相应的Windows系统安装。

这种方式,会牵涉到I386、$OEM$等目录的放置,以及txtsetup.sif、setupldr.bin等文件的修改,稍显复杂,但近年来国内已有非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

提供一个“[分享]用EasyBoot 3.55制作 Windows 2000三合一光盘(较简易方法) ”的链接在这里,网上几乎所有N合一安装光盘制作的“著作”都是这篇文章的发挥稿~~~

目前有高手用Grub方式制作安装光盘,省掉了启动软盘提取等工作,所采用方法貌似简单及可靠,我没实际尝试过,建议爱好者到时空论坛跟踪一下~

近日看到某高手作的“Windows N in 1 Maker”工具,应该费了不少心思,它把以上说到的模块组织工作集合成为一个“批处理”,方便了想偷偷懒的人,值得一试。

光盘菜单的调用不用再说了吧?直接指向那些软盘引导文件就好,就像这样:

Copy code

run xp01.bin (xp01.bin指改好的txtsetup.bin文件)

――――――――――――――――――――――

系统安装模块的介绍看起来比较乱,实际操作起来也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说,安心作一只菜鸟也没什么不好~~~)

在此想再次提示几点:

1)安装模块的设计要设法尽量保持源盘的原汁原味,尽量保持与源盘的无缝结合,尽量保持光盘目录的简洁,在光盘中少放一些“辅助程序”或“辅助文件”(——最后并不用于Windows的那些东东);

2.)如果你要向大家发布自己作的安装光盘,你必须交代一下:改了些什么地方,怎么作的,别让人家拿了你的盘不啻于拿只定时炸弹,总担心以后会不会出问题,怎么解决(那种草草的交待我认为是不够严肃的);

3)作为一个精进的制作者,请多参考一些光盘制作的技术文章,了解更多安装光盘制作技巧,比如怎样利用安装过程中的更多接口(象hivesft.inf这些),比如怎样不知不觉把文件掺入你的系统(修改txtsetup.sif、Dosnet.inf等)……另外,安装光盘制作技术日新月异,M$补丁日新月异,一定要时刻关注。

安装模块的内容就写到这里,也许有人要指责我,你写的这些非但枯燥无味,而且让我越看越糊涂,Mmmm.....没办法,我也想写得更清楚一点,绘声绘色一点,如果可以在这里把那些写过看过的文章都粘上来,在这里额外堆砌上十万字及贴个几千行代码的话~~~

给新手的建议是,你先知道这些八卦就好,待到有心有时间的时候,再按图索骥钻钻看~~~

以上由作者(Tim )原创、我转来大家分享! 特感谢:Tim

三.系统克隆模块

克隆光盘的原始定义就是在电脑上装好一个系统,记录下来,供以后必要时予以恢复。

我们这里说的克隆光盘,应该叫“通用克隆光盘”,也就是说不仅仅能将它用于本机,而且要使得其它任何机器、不管怎样的硬件配置都能使用(至少绝大多数机器可用)。

为实现“通用”目的,克隆系统必须进行封装:将样本系统“提纯”(达到非硬件相关性),及让它在目的机上恢复系统时,能根据机器配置的不同而自动补充被“提纯”掉的部分。

早期高手们使用M$自己的工具进行封装,然后手动调整,自“死性不改”这类封装工具推出后,克隆光盘的制作更趋于简单(现在有很多的封装工具供你选择)。

现在制作克隆模块的大致步骤是:

1. 作一个干净的系统

2. 装上必备软件(注意,需保证可以完全还原)

3. 作必要调整及精简

4. 用工具封装,构建恢复进程(包括类似系统安装模块的应答文件),制作克隆(生成Ghost文件)

这方面的教程、实例非常多,在本论坛这种专业地盘上不需我鹦鹉学舌了~~~

克隆模块在启动光盘内怎样调用呢?以EasyBoot制作为例:

I. 老的方法是这样的:

A. 如果你的克隆源来自下载的ISO文件,那么:

1)用UltraISO打开克隆源盘,提取下列文件到你的硬盘:

a)GHOSTXP.IMG 启动映像,多半位于光盘Boot(或Easyboot)之类目录下面

b)winxpsp2.gho 克隆源,也许叫其它名字,但后缀名一定是.gho

c)ghost.exe Ghost程序(可以用另外你自己已经下载有的程序)

如果你要集成多个克隆源到同一张光盘,需要将a、b项文件修改为不同的名字(c项共用),比如GHOST1.IMG、winxp1.gho和GHOST2.IMG、winxp2.gho等,每个IMG文件分别对应于每个.gho文件。

2)将IMG映像文件放到你光盘菜单文件(.ezb)所在的文件夹(比如Boot文件夹),将提取的其它两个文件放到源光盘上它本来的位置(一般在根目录)。

3)用WinImage(或UltraISO)打开IMG映像文件,找到里面的Autoexec.bat,用记事本打开:(图13)

Autoexec.bat文件可能是如下内容:

Copy code

@ECHO OFF

LH MSCDEX.EXE /D:mscd000>nul

findcd /s>nul

call findcdr "ghost.exe"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DROM%:

ghost -clone,mode=pload,src=winxpsp2.gho:1,dst=1:1 -sure -rb

修改最后一行“winxpsp2.gho”为你修改后的文件名,保存Autoexec.bat,保存IMG映像文件。

现在就可以在EZB菜单中调用克隆模块了,制作一个菜单项,将它的命令定义为:

Copy code

run GHOSTXP.IMG

OK,制作完毕。

B. 如果你是自己制作的克隆母盘,制作方法与上相同,注意:

1)GHOSTXP.IMG这个启动映像可自己制作(限高手),也可以套用下载的现成映像。

2)ghost.exe一定要选择稳定好用的版本。

另外,如果你非要将Ghost程序及.gho克隆源放入其它目录,可以通过修改Autoexec.bat的方法做到,并不难,只需注意“findcdr”对象及修改执行位置到“ghost.exe”及“winxpsp2.gho”目录就好,懂一点DOS命令的应该没问题。

II. BCDW方法

这又要归根于BCDW这个软件的优势了,EZB一直在扩展对BCDW的支持,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简单用下列方法调用多系统克隆:

1)建立G1.ini文件(可随意命名),在其中写入如下语句:

Copy code

ghost -clone,mode=pload,src=winxpsp2.gho:1,dst=1:1 -sure –rb

同理,我们建立G2.ini,……Gn.ini文件,有几个克隆就建立几个。

2)在EZB中直接用“bcdw /G1.ini”命令,调用克隆安装。

——大家看看,BCDW方式是不是简单多了~~~

――――――――――――――――――――――――――――――

四.系统维护模块(光启模式)

这里说的系统维护指不进入系统,而用光盘启动机器以开展维护工作,多用于不能正常进入Windows系统,或不能及不便在Windows系统中操作时的场合。

现在流行的大部分克隆或安装光盘都集成了光启系统维护的一定功能。

光启维护主要功能应包括:硬件检测、磁盘低格、分区、格式化、系统启动故障查找及修复、BIOS或系统密码找回、病毒查杀、用户数据恢复或迁移、BIOS更新、硬盘备份及恢复等等。

光启维护需要用到各种工具,当前流行的这些工具简单可分为两类:PE,及“非PE”。

―――――――――――――――――――――――――

A. PE

提到光启维护,不能不提Windows PE,这种可在“光盘上运行的系统”,功能强大,对于目前大都患有Windows及鼠标依赖症的新新电脑族群来讲,不可或缺。(原来有个ERD,蛮普及的,现在被PE整得没什么市场了)

下面是老毛桃PE版本的桌面截图:(图14)

国内流行的PE实际并非原味Windows PE(它是有限制的),而是Bart's Preinstalled Environment (BartPE) 的后继产品(又是Bart!),感谢国内高手们,我们不需要从Windows PE或Bart's PE开始研究,直接选用老九老毛桃或深山红叶(——国内的两大系列)的版本就可以了,顶多再在其基础上小小的DIY一下。

PE的理论及结构介绍不作了,光是描述现在流行几个版本的内在区别可能都要占去大片的篇幅,介绍几篇文章给爱好者吧:

1)“Windows 预安装环境 用户指南”,M$写的指导性文件——理论准备

2)老毛桃写的“WinPE 之 FAQ 不完整版”(玩PE一定知道老毛桃的啦),通过此文可大致了解一下国内PE方面的状况

3)“制作WinPE的基础知识”(PE高手的收藏)——修改PE必看!

PS:修改PE是个很体力的活儿——修改目录、启动方式、修改内核或外置程序……等等这些,都需要对PE有一定了解,并需进行反复检测调试,懒人们就到网上下载现成的来用吧~~~

国内PE高手的聚集地是无忧论坛,有志钻研者一定去登个记(而且那里有很多的PE版本下载——当然你也可以在那里推出自己的YY版本)。

PE集成到光盘时,建议新手直接将源PE光盘全部文件提取到光盘上,并保留源PE光盘的目录结构(该放在根目录的文件放在根目录,该放在WXPE目录的文件放到WXPE目录。。。),以免发生错误。

要更改以上这些,请参考前面介绍的资料。

PE在光盘菜单中的调用,大致有两种方法(以EZB制作为例):

1. 用UltraISO提取源盘启动文件(如pe,bif),放到EZB菜单目录,然后用命令“run pe.bif”调用。

2. 不提取启动文件,直接用命令“BCDW /WXPE/SETUPLDR.BIN”,注意:“SETUPLDR.BIN”是PE的启动文件,它的位置或名称可能与所述不同。

PE强大,但也有它的弱点:它终究是个Windows系统(就象我们天天要抱怨的WindowsXP那样),所以消耗内存比较大,且需要花时间启动。

另外,它无法进行本该在Dos环境下进行的操作(也不是完全无法,但如果启动这Windows PE却让它工作在Dos界面,那启动它干嘛?)

所以不管高手低手,真正用PE解决问题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恐怕很多人用了带PE的光盘却从未用过它~~~),因此,系统维护要用到非常多的“非PE”工具。

――――――――――――――――――――――――――――

B. “非PE”

网上可以下载到很多的维护工具,专业、快捷、方便、好用,功能多样,体积小巧,它的调用非常简单,使用命令“run xxx.img”或“bcdw xxx.img”即可。

我们要用到的这些工具实际上是一个个包含工具的虚拟软/硬盘映像(.img或.ima文件)。

从前集成到光盘的可用映像是有很大限制的,体积不能超过1.44M/2.88M(一张软盘的容量),在BCDW可用之后,这一限制被彻底打破,现在我们甚至可以制作“虚拟硬盘”来使用(容量基本无限),这也就是我们说的“非标准格式映像文件”。

这些磁盘映像可以自己制作及修改,原来玩过Dos/Windows 95的朋友对它的结构应该会比较熟悉,推荐一个帖子给大家——“运行在easyboot下的IMG文件的制作方法”(——注意看下相关讨论),想作更多研究的,看这篇“从 DOS 命令到制作IMG映像的详细解说实战教程”。

——不过还是建议一般尽量采用现成的工具,现在这些工具很“泛滥”,实在没必要费力气自己制作,顶多稍作修改即可。

提醒EZB制作者请记住Easyboot新引进的Easyboot.com(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了),这是个很不错的改进,能使Dos工具执行后返回到主菜单(请参看“EasyBoot 5.09 中 ezboot.com 使用说明”),要实现它的功能需要修改老的映像(加进“ezboot.com”,及修改“Autoexec.bat”文件),并在EZB制作的“选项”-“配置”中选中“启用从DOS返回主菜单”选项,如图:(图15)

我常用的维护工具大致有如下一些:

深山红叶Dos工具箱

系统备份及恢复工具(包括一键还原精灵等)

EasyRecovery 数据恢复程序

双系统引导菜单恢复

Disk Genius(DiskMan)

HWINFO 系统检测/PC-check 整机测试工具

金海硕硬盘检测修复程序/效率源磁盘坏道修复

电源模式修改工具

Windows 系统密码破解

……

其它还有如下一些,因为觉得功能重复或用途不广等原因,现在比较少用了,顺便贴出来让大家参考一下:

A. 启动工具

1. 实创中文启动盘

2. Bart's 全能网络启动盘

3. Windows ME 启动盘

4. WINdows 98 启动盘

5. PowerQuest BootMagic

6. Paragon BootManager

7. Acronis Partition Expert

8. WIN32 迷你系统

9. NTFS DOS PRO

B. 分区工具

1. PartitionMagic

2. DM

3. Ontrack DiskManager

4. Ontrack Disk Manager

5. Special FDisk

6. Smart FDisk

7. PowerQuest ServerMagic

8. Paragon HardDisk Manager

9. VCOM Partition Commander

C. 数据备份及恢复

1. PowerQuest DRIVER IMAGE

2. PowerQuest DRIVER COPY

3. Acronis Tureimage Server

4. Acronis Migrate Easy

5. Ontrack EasyRecovery

6. Lost&Found 分区/数据恢复

7. Norton UnErase

8. 三茗网络对拷

D. 硬件测试工具

1. Troubleshooter 系统检测

2. PC Doctor 整机测试

3. Data Advisor 故障检测

4. MemoryTest 内存测试

5. DocMemTest 内存测试

6. RAM Diagnostic

7. System Speed Test

8. Norton Diagnostics

E. 磁盘维护工具

1. 磁盘检测修复工具箱

2. Ontrack 磁盘工具包

3. Acronis Drive Cleaner

4. Acronis Disk Editor

5. HDD Regenerator

6. THDD Pro

7. 硬盘官方工具,包括:

1)Maxtor Power Diagnostic

2)Maxtor MaxBlast Plus

3)Seagate's Disc Diagnostic

4)Seagate DiscWizard

5)Hitachi/IBM DFT

6)WD Data Lifeguard

7)WD DLGDIAG

8)Samsung HUTIL

9)Quantum HDDUT/DPS

10)Fujitsu IDE FJDT

8. PC3K 磁盘维护工具,包括:

1)Seagate 希捷

2)IBM/Hitachi 日立

3)Quantum 昆腾

4)Maxtor 迈拓

5)Samsung 三星

6)Western Digital 西数

7)Fujitsu 富士通

8)其他品牌及工具

F. 系统及CMOS相关

1. 引导硬盘上的系统(GRUB+ntldr)

2. WindowsXP紧急引导盘

3. VCOM System Suit Pro

4. 江民逻辑炸弹解锁

5. 一键清除CMOS密码

6. 万能 BIOS 工具

7. COMS 修改工具

以上工具可以到那些Dos研究站点去找。

另外关于杀毒工具,光盘集成一到两种就可以了,看你的喜好。网上可以下载到的供光盘使用版本有如下一些:

1. 江民杀毒

2. 瑞星杀毒

3. 卡巴斯基 Kaspersky

4. 诺顿杀毒 Norton

5. 卖咖啡 McAfee

6. 冰岛 F-Prot

7. 金山毒霸 KAV

8. 熊猫卫士 Panda

9. 趋势科技 PC-Cillin

10. 冠群金辰 KILL

杀毒工具一定记得更新为最新病毒库。原来有个“丁香鱼工作室”还不错,工具齐全,而且长年更新,可惜现在广告多了点~

总的来说,光盘采用的维护工具应尽量作到少而精,重复堆砌并不表示你比人家水平更高~~~

――――――――――――――――――――――――――――

五.Windows菜单模块

插入光盘后,桌面自动跳出程序窗口,提示及让你安装驱动、软件。。。,这就是Windows菜单模块的功能。不管你光盘有些什么内容,给它一个菜单总是必要的,如果需要用户打开你的光盘目录,手动去寻找这张光盘包含哪些内容、功能,肯定是不被赞赏的。

光盘菜单看上去是这样的:(图16)

菜单制作工具很多,比如下面这些:(编程高手也许会自己编代码而蔑视它们*_*)

AutoPlay Media Studio——以下简称AMS

Multimedia Builder ——以下简称MMB

AutoRun Pro

Multi Install

Matchware Mediator Pro

Adobe Authorware

……

这些软件各具特色,一般我自己使用MMB来制作光盘菜单,与最流行的AMS相比,MMB具有非常好的独立性,而且制作出来的是单个独立文件,在光盘结构比较复杂的场合,它具有较大的优势。

MMB特点及制作办法可参看我写的一篇“光盘菜单制作MMB详细教程

Adobe Authorware功能最强,但庞大而操作复杂,Adobe公司已经宣布停止其继续开发(最终版本为2003年推出的Authorware7)。

AMS目前已经很普及,喜欢用AMS的朋友,可到网上找相应教程,很多。

AutoRun Pro功能不错,与AMS非常相似

Matchware Mediator Pro是国内用户新接触的一个工具,功能也比较强大,现在有不少人开始尝试用它,只是目前还没有中文版本。

Multi Install可以作出非常华丽的界面,多级菜单设计算是它的一大特色,唯一遗憾是没有汉化补丁,E文差者可能比较费力一点,看我收集的一篇“Multi Install 使用教程”。

贴张MI制作出的菜单截图到这里,大家看看是否漂亮~~~(图17)

有了一个合适的菜单,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选择所需要的操作。

怎样让这个菜单在光盘插入时自动运行呢?——很简单,我们只需在光盘根目录放一个Autorun.inf文件就可以了(MMB及AMS等直接可以制作出这个文件,不需另写),这个文件可以简单为如下内容:

Copy code

[autorun]

OPEN=CD.EXE

ICON=CD.EXE,0

Autorun.inf文件用记事本就可以编辑,以上代码中,OPEN选项指定你要执行的程序(写上我们的光盘菜单程序),ICON指定光盘图标(上面指定的是CD.EXE的图标,你也可以直接选用图标文件(.ico),只要它在你的光盘上)。

上例中所提到文件都放在光盘根目录,这并不是必需的,比如你可以改为如下这样:

Copy code

OPEN=Boot\Soft.exe

关键是,指定的这些程序(图标)在它应有的位置上可以找到。

当前Autorun病毒泛滥,所以你制作出来的菜单最好不要取名为Autorun.exe,否则很可能会被杀毒程序禁止执行。

目前大多用户都已取消了光盘自动运行功能,即使这样,光盘菜单仍可通过双击光驱盘符(或右键点击“播放”)得到执行。

――――――――――――――――――――――――――――――――――

六. 软件安装模块

随着网络的普及,光盘集成软件安装模块的意义越来越小,因为几乎所有的软件我们都可以随时自网上下载,而且可以保证是较新的版本。

所以我觉得光盘准备的软件大致应是以下几种情况:

1. 系统必备工具:比如杀毒软件、输入法、网络连接程序、下载工具等新装系统后连接网络前不得不先准备好的软件

2. 罕见的软件:好不容易收集到的、网上难以搜寻的东东

3. 大型的软件:省去每次花很多时间下载的烦恼

4. 经过DIY的、自创的特色软件

具体集成哪些软件到光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需多说,我们要作的是,为这些软件制作一个菜单(可以是光盘主菜单,也可以是由光盘菜单调用的二级菜单,下同)

“软件安装管理器”是一种制作软件安装菜单的“傻瓜工具”,自从杨海军创出这个东东后,类似的程序现在到处都是。

它的界面大致是这样的:(图18)

“软件安装管理器”简单易用,而且有个显著的特点是可以简单实现成批安装,直接按它的帮助文件配置一下就可以了。

但“软件安装管理器”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1)无法DIY;2)不能“固封”(无法保护不被人家随意改动);3)菜单留有作者信息(不是不支持作者,但自己制作的光盘总不希望挂别人的大名*_*).

想制作具有要自己特色菜单的话,当然还是要用上节所提到的专用制作工具,下面是分别用AMS及MMB制作的两个样例:

AMS样例:(图19)

MMB样例:(图20)

软件安装模块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尽量把相关的汉化、注册以及去除插件的工作集成到安装工作一起。

2)很多人追求软件的“自动安装”,我倒认为没必要避免人工的干预,我觉得让用户选择安装参数、选项,及看到安装全过程,似乎更为合理,无非多点两下鼠标罢了,如果因为看不到安装过程,无法自定义软件功能和安装目录,及获悉软件冲突或其它原因出错的一些信息,岂非因小失大?

―――――――――――――――――――――――――――――

七.系统维护模块(for Windows)

很奇怪极少看到现有光盘包含这个模块,难道Windows桌面下的系统维护功能是画蛇添足?

保留这个疑问,我还是继续往下写吧,拍砖的,请你轻点,俺身材单薄着哩~

不管怎么说,只要条件允许的话,进入熟悉的Windows界面进行操作,会让人觉得更加体贴,所以,即使如前所述较少看到专门的维护光盘,但专用于系统维护的工具还是不少,比如各大论坛的系统DIY工具、OEM工具、系统故障检测工具、优化工具、垃圾清理工具等。

总的来说,可在系统桌面进行的维护内容大致包括:

1)系统调整、修改、配置、优化、个性化

2)系统故障查找及修复

3)系统清理及磁盘、文件管理

4)硬件检测及驱动程序查找、安装、备份

5)系统数据查询(密码、IP。。。)及恢复(误删除文件)

6)常用维护资料查询及帮助

…………

要进行系统维护,我们必须借用那些可以在光盘运行的绿色软件。

所谓绿色软件,就是那种不要安装就可以用的软件。

最讨厌那种仅仅口头标榜为绿色的垃圾软件,说是绿色,TNND死命往你注册表里面灌东西,只需用过一次,下次你开机时它自个儿就蹦出来了,你的浏览器默认主页被改它家了,桌面给你放上个广告,硬盘里四旮旯堆一些分泌物,右键再用的时候,一大串的新“功能”,最后想删除这“绿软”,系统却告诉你“无法删除。。。”,CAO!

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很多未给自己带绿帽子的好软件,却极富绿*****结,通过我们一些高手轻易捣鼓一下,设法也把它染成了绿色,好用,省得装,还省得破解 *_*

——实在是被那些“泛绿”害惨过,趁机“抒发”一下

查找绿色软件最好的办法就是收集几个绿软下载站点,目前国内这类站点不少,其中一些作得不错,内容丰富,更新快。

各位自己也可以改编某些软件为绿色,并不难,只要有时间有兴趣,提供一份“绿色软件制作教程”给大家。

工具配齐后,我们要作的仍然是象前面所说的那样,给它们一个菜单,让我们调用。

附一张我曾经作过的系统维护光盘菜单样例(图21):

最后提示一下,维护工具的选择尽量少而精,目前流传的工具功能重复(或交错)的很多;另外,请谨慎选用系统级的优化工具,从根本上来讲,它们都是不完善及不可逆的,出现问题(或造成隐患)很难查询及恢复。

――――――――――――――――――――――――――――――

八.驱动程序模块

本模块适用于希望把光盘作成“全功能”的完美主义者。

只要光盘放得下的话,简单地收集一些必要的驱动程序,然后弄个菜单(如果不是setup类型的驱动,甚至菜单都没有作用),就完了。

不得不再次感叹现在网络的普及,几乎任何的硬件驱动程序乃至其介绍、升级补丁,现在我们都可以轻易找到。

与早几年风行一时的“52度驱动光盘”相似的“驱动大全”,现在已经没有了,最近我只看到过一张“夏雨驱动盘”,硬件种类可少多喽~~~

看看曾经的“52度驱动光盘”菜单:(图22)

某些爱好者喜欢自己收集驱动,自己解包整理,我觉得有个别同学干这活就够了,大家尽量捡现成的,有兴趣的只需了解一下驱动解包的方法足矣。

――――――――――――――――――――――――――――――

九.帮助模块

贴在文首的“地图”上找不到这个“景点”,不过事实上,让人感兴趣的光盘其实免不了要写个指南,内容包括光盘使用帮助、制作技术说明等等,这样,才能够让人家看得舒心,用得放心~~

光盘指南直接放一个文本文件就可以了,追求完美者可找个工具(这类工具很多,请自行查找),将编写的文本转换成.chm帮助文件。

帮助文件写完后记得在光盘菜单里加上一个“帮助链接”。

――――――――――――――――――――――――――――――――

十.光盘调试

到现在,我们的光盘基本完成,它的目录结构大致如下图所示:(图23)

我们现在用EZB或其它工具将制作目录打包ISO映像(详见光启模块的说明),就可以进行调试了。

纵是最高高手(如果有这个称呼的话),也不能保证作出来的光盘没有缺失,所以,我们在光盘编制完成后,必须进行调试。

把光盘刻出来,然后反复启动机器进行调试,那是笨人的办法,除非你到手的光盘不花钱,而且你有无数的无聊时间。

光盘调试的“正确方法”是使用虚拟机,将制作出来的ISO文件设定为虚拟机的光驱,检测其功能及正确性。

虚拟机是什么?

——虚拟机就是在你的机器中再模拟出一台“新机器“,让你在现有桌面系统里面再‘跑“一个系统,比如你现在在用Windows XP,你可以在虚拟机里也装一个Windows,并且运行它。

为什么要用虚拟机?

其一,便于操作和管理,我们可以监控、虚拟系统,而且即使虚拟系统出什么问题,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实际系统。

其二,便于使用虚拟光盘,虚拟机支持将我们制作的ISO文件虚拟成它的光盘。

虚拟机目前最普及的有两种:Vmware及Virtual PC,各有所长,不过貌似前者更权威一些,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

虚拟机的话题不是本文讨论内容,不多说,不过请大家记得,即使虚拟机测试没有问题,刻出样盘之后,我们最后还应该要作实际测试(有条件的话在多台机器多种环境下进行测试),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有试验证明虚拟机测试通过的光盘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反之,某些虚拟机通不过的光盘反而能正常使用)

以上由作者(Tim )原创、我转来大家分享! 特感谢:Tim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Excel修复视频----北京天问数据恢复--令狐冲大哥的分享
展开Biu

Excel修复视频----北京天问数据恢复--令狐冲大哥的分享

大家可以看看 挺深奥的东东

下载地址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转帖it姐妹论坛】Lord封装总结(手工封装教程)
展开Biu

Lord封装总结(手工封装教程)

Lord封装总结(手工封装教程) (转自龙帝国论坛)

封装工具:1、龙帝国死性不改 Computer deployment Tools S&R&S V9.8.0102.com_510843_s.exe

2、自由天空驱动包

3、自由天空驱动选择工具

4、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 6.5 绿色版

5、Windows2K/XP/2003 系统安装光盘(推荐使用vol版本)

6、DEPLOY.CAB (在系统安装光盘 :\SUPPORT\TOOLS 目录下提取)

7、DllCacheManager_V2.0 ( DLL 文件备份恢复工具)

8、Ghost_v11.2等等

一、将多余管理员账户删除

方法一、右键我的电脑→管理→用户→删除安装时建立的用户即可使用Administrator用户。或再安装完成设置时直接重新启动就可以直接使用Administrator。

方法二、第一步:以安装XP操作系统时,系统自动创建的管理员账户“Administrator”登录系统,然后单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gpedit.msc”,回车之后打开“组策略”工具。 第二步:在“组策略”窗口中,依次展开左边的目录树“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然后在右边的窗口中双击“账户:重命名系统管理员账户”,打开“账户:重命名系统管理员账户属性”窗口,在这个窗口的文本框中输入其他字符以更改系统管理员账户的名称(图2),最后单击“确定”。 中

第三步:打开“控制面板”,然后双击“控制面板”窗口中的“用户账户”选项,打开“用户账户”窗口,双击窗口中需要删除的管理员账户(本例中是“syhl666”),进入 “用户账户”窗口,但现在这个“用户账户”窗口和以前的窗口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多了一个“删除账户”选项,只要单击此选项,就可以将管理员账户“syhl666”删除了

安装xp 及软件:OFFICE 2003中的POWERPOINT、EXCEL、WORD三组件的最小安装,输入法(极点五笔、搜狗注:由于使用 sysprep 重新封装系统后,在恢复安装时系统将把输入法的相关设置还原到系统默认状态,封装前新安装的输入法将不在语言栏的列表里显示,需手动再次添加。为此 WindowsXP 的系统可在系统封装前作以下设置:打开控制面板,双击 “ 区域和语言选项 ” ,选择 “ 高级 ” ,在 “ 默认用户帐户设置 ” 框下选中 “ 将所有设置应用于当前用户帐户和默认用户配置文件 ” ,然后点 “ 确定 ” ,这样语言栏的输入法相关设置就添加到系统的默认配置文件中了。重新封装系统后,在恢复安装时就可使新安装的输入法自动添加到语言栏的输入法列表里了。),WINRAR、暴风影音、FoxitReader(PDF 阅读器 )、lord制作的Ghost 11.5(系统备份、还原工具)、升级 IE、MediaPlayer、(软件可以不安装,全部用绿色的软件)、安装补丁、

二、系统减肥及优化:

解决封装出现即插即用监视器问题?、、

字体减肥、

关闭系统还原、

右键点击 “ 我的电脑 ” 选择属性 → 选择 “ 系统还原 ” 选项卡 → 选择 “ 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 ” → 点击确定 。WindowsXP 的系统还原功能占用了很大的磁盘空间,所以必须关闭以减少系统体积。关闭系统还原后,系统分区根目录下的 System Volume Information 目录里的内容就会立即被清空,因此你也可以在关闭系统还原后再打开此功能。

关闭自动更新、

转移虚拟内存页面文件

打开控制面板 → 双击 “ 系统 ”→ 在系统属性面板里选择 “ 高级 ” 选项卡 → 点击性能框里的 “ 设置 ”→ 选择 “ 高级 ”→ 点击虚拟内存框里的 “ 更改 ”→ 选中当前系统分区 C→ 再选 “ 自定义大小 ”→ 将初始大小和最大值设为 “0” → 然后选择需存放页面文件的分区(如 D: 等) → 然后点击 “ 设置 ” , “ 确定 ” 。虚拟内存页面文件 Pagefile.sys 一般位于系统分区的根目录下,其默认设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 1.5 倍,麻烦的方法是winpe下删除,因此最好将它转移到系统分区以外的其它分区去,以此减小系统分区的体积。如使用 v8.0 以上版本的 Ghost 进行克隆系统的话,这一项其实可以不做,因为使用 v8.0 以上版本的 Ghost 在制作镜像文件时能够自动删除虚拟内存页面文件 pagefile.sys 。

关闭电源休眠、

右键点击桌面空白处 → 选择 “ 属性 ” ,打开 “ 显示 属性 ” 窗口 → 选择 “ 屏幕保护程序 ” 选项卡 → 点击 “ 电源( O ) …” 按钮 → 选择 “ 休眠 ” 选项卡 → 取消 “ 启用休眠( H ) ” 前面的对勾。WindowsXP 的休眠功能和系统还原一样,都占用了很大的磁盘空间,休眠功能占用系统分区的大小和物理内存的空间相当。

关闭“Windows文件保护功能”SFC

运行gpedit.msc打开组策略。

1)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Windows文件保护找到"设置文件保护"双击并修改为"已禁用"重新启动系统就搞定了

(2)[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新建DWORD"SFCDisable"值ffffff9d

(3)[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新建DWORD"SFCScan"值0

(4)sfc /quiet

系统封装清除Windows Media Player 图标:

gpedit.msc 计算机配置 管理模板 windows组件 windows media player 防止创建桌面快捷方式

突出显示新安装的程序:去掉 开始菜单 自定义 高级 突出显示新安装的程序对勾

三、系统个性化

桌面背景壁纸( C:\WINDOWS\Web\Wallpaper ) 800*600 以上

安装时的背景图片( C:\WINDOWS\system32 ) 800*600/1024*768

OEM 图片( C:\WINDOWS\system32 ) 169*60

用户头像(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User Account Pictures\Default Pictures ) 48*48

系统主题资源包(根据自己的喜好)

更改 OEM 标识、安全设置等系统配置信息。

转移 “ 我的文档 ” 、收藏夹、桌面、临时文件夹到 D:\DAKUP 目录下,更改软件安装位置到 D:\ Program Files 目录下(可选)。

开启小键盘上的NumLock

方法一、在BIOS中把NumLock项设为Enable,然后在BIOS中将PnP With OS项亦设为Enable即可。不过注销用户时NumLock小键盘锁是关闭的,要手工打开。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USERS\.DEFAULT\Control Panel\Keyboard,将它下面的InitialKeyboardIndicators的键值改为“2”,退出注册表编辑器,重新启动计算机,你就会发现数字小键盘的灯不再熄灭了。

方法二、仅需要对config.sys文件动点小手术即可达到此目的。设置方法如下:

1.单击“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然后在“打开”框中键入“sysedit”,按下回车键,打开“系统配置编辑程序”窗口。

2.单击“Config.sys”标题栏,将它切换为当前编辑窗口,然后在编辑区中键入“NumLock=ON”这一行命令。

3.保存修改并关闭“系统配置编辑程序”窗口。

删除隐藏不活动的图标

我们在Windows XP中使用程序时,大部分程序在使用当中会有一个活动图标显示在任务栏 “时间显示”的右侧(系统托盘区)。而在任务栏属性中的通知区域里,有一个叫 “隐藏不活动的图标”选项,如果勾选了该项,那么系统就会自动记录曾经在系统托盘区 显示过程序活动图标。点击该选项的“自定义”按钮,就会在“过去的项目”一栏中看到很多历史记录。 要删除这些内容也很简单,在“开始→运行”中键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展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 entVersion\Explorer\TrayNotify” 分支,其中“IconStreams”和“PastIconStream”项中分别存储着“当前项目”和“过去的项目”, 将“TrayNotify”项删除,按Ctrl+Alt+Del组合键调出“Windows任务管理器”,单击进程选项卡, 选择explorer.exe,结束进程。之后在“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选“文件”→“新建任务”, 在“创建新任务”中输入explorer.exe即可。

关闭系统的自动共享(个人、家庭用户推荐此操作)

在 “ 开始 ”→“ 运行 ” 中输入 regedit ,点击 “ 确定 ”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lanmanserver\parameters] 分支 如果是 Server 系统,建立 “AutoShareServer” 设置为 “0” ; 如果是工作站系统,建立 DOWRD 值 “AutoShareWks” 设置为 “0” 即可。 这两个键值在默认情况下在主机上是不存在的,需要自己手动添加,修改后重起机器使设置生效。此操作并不能关闭 ipc$ 共享。

清除登陆个人设置框、

卸载本机硬件驱动、更改IDE为标准IDE、电源改为standard PC、在母盘系统中“我的电脑”-“系统属性”-“硬盘”,在驱动程序签名选项中选择“忽略”,在“windows update"项中选择“从不在windows updater驱动程序”,

卸载某些硬件时,计算机提示从新启动计算机,千万要选择“不重新启动计算机”。

1 、卸载硬件驱动(注意顺序)

在控制面板 → 系统 → 硬件 → 设备管理器中: [1]. 卸载 “ 网络适配器 ” [2]. 卸载 “ 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 ” [3]. 卸载 “ 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 ” [4]. 卸载 “ 软盘控制器 ” [5]. 卸载 “ 键盘 ” [6]. 卸载 “ 端口 ” [7]. 卸载 “ 磁盘驱动器 ” [8]. 卸载 “SCSI 和 raid 设备 ” [9]. 卸载 “ 处理器 ” [10]. 卸载 “ 显卡 ” [11]. 卸载 “ 电池 ”

2 、更改计算机电源管理模式

在控制面板 → 系统 → 硬件 → 设备管理器中:右键点击 “ 计算机 ” 下的 “Advanced Configuration Power Interface(ACPI)” → 选择 “ 更改驱动程序 ”→ 在弹出的 “ 硬件更新向导 ” 对话框中选择 “ 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 ” → 点击 ” 一步 ” → 选择 “ 不要搜索,我要自己选择要安装的驱动程序 ” → 再点击下一步 → 选中 “Standard PC” → 再点击下一步 → 硬件管理器会自动安装 Standard PC 的驱动 → 之后电脑会提示重新启动,则选择 “ 否 ” 不启动 → 完成 OK 。

更改说明:若新机与母机不是同类型的 ACPI ,则你新克隆的机器就无法实现电脑的软关机或出现系统崩溃,因此必须更改为兼容的 Standard PC 模式。一般比较老的电脑只有 Standard PC 选项,而现在大多数的电脑都是 Advanced Configuration Power Interface(ACPI) , 2003 年后新出的电脑则为 acpi uniprocessor pc 。

3 、更改 IDE ATA/ATAPI 控制器为 “ 标准双通道 PCI IDE 控制器 ”

在控制面板 → 系统 → 硬件 → 设备管理器中: 右键点击 “IDE ATA/ATAPI 控制器 ” 下的 “Intel(r)82801BA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 (注:不同的主板其显示会不同) → 选择 “ 更改驱动程序 ”→ 在弹出的 “ 硬件更新向导 ” 对话框中选择 “ 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 ” → 点击下一步 → 再选择 “ 不要搜索,我要自己选择要安装的驱动程序 ” → 再点击下一步 → 选中 “ 标准双通道 PCI IDE 控制器 ” → 再点击下一步 → 硬件管理器会自动安装标准双通道 PCI IDE 控制器的驱动 → 之后电脑会提示你重新启动,则选择 “ 否 ” 不启动 → 完成 OK 。

对 “ 主要 IDE 通道 ” 不做处理。

更改说明:这一步为主要关键步骤,若不做,则 Ghost 到别的机器上时就会造成系统无法启动的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主板,必须将 IDE 控制器改成 “ 标准的双通道 PCI IDE 控制器 ” 。

注:多数系统封装工具已内置了 “ 更改计算机电源管理模式 ” 和 “ 更改 IDE ATA/ATAPI 控制器 ” 功能,因此在配合封装工具时可不做这两步工作,但必须在封装完系统后进入设备管理器查看是否更改成功。

关闭木马端口、保存桌面快捷方式、删除共享文件和administrator 文档、

关闭SFC即彻底删除备用的动态链接库(dll文件)用SFC系统命令可以把: c:\Microsoft Windows\system\dellcache目录内的文件予以彻底删除以释放空间.彻底删除全部文件的系统命令是sfc.exe/purgecache(sfc.exe/?查看系统命令参数的意义), 也可以手工彻底删除!、

去掉 开始菜单 分组相似任务栏按钮 的对勾

打开文本文档 选择 自动换行

文件夹选项 显示所有文件及后缀名

其他列表:

Internet Explorer-将 IE 网址访问历史记录天数改为-0 天

Internet Explorer-禁用 '下载完成' 通知

Internet Explorer-禁止记住密码

Internet Explorer-令 Internet Explorer 可同时接受 10 个连接

开始菜单-减小菜单弹出延迟时间

开始菜单-禁用个性化菜单

开始菜单-禁止突出显示新安装的程序

开始菜单-控制面板-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图片收藏-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网络连接-显示 '连接到' 菜单

开始菜单-网上邻居-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我的电脑-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我的文档-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我的音乐-显示为链接

开始菜单-移除 Windows Catalog 快捷方式

开始菜单-移除 '设定程序访问和默认值'

开始菜单-展开网络连接

开始菜单-注销时清理 '我最近打开的文档'

任务栏-禁用 Windows 漫游弹出的窗口

任务栏-禁用分组相似任务栏按钮

任务栏-禁用气球提示

任务栏-锁定任务栏-允许

视觉效果-菜单样式-标准

视觉效果-窗口标题栏的标题栏颜色呈渐变效果-禁用

视觉效果-动画显示组合框-禁用

视觉效果-滑动任务栏按钮-禁用

视觉效果-键盘快捷方式字母的下划线-禁用

视觉效果-平滑滚动列表框-禁用

视觉效果-平滑屏幕字体边缘-标准

视觉效果-鼠标激活窗口-禁用

视觉效果-鼠标激活窗口速度-快速

视觉效果-提示信息动画效果-禁用

视觉效果-拖拉时显示窗口内容-禁用

视觉效果-为每种文件夹类型使用一种背景图像-禁用

视觉效果-显示半透明的选择长方形-禁用

视觉效果-选择效果淡入淡出-禁用

视觉效果-在菜单下显示阴影-禁用

视觉效果-在单击后淡出菜单-禁用

视觉效果-在鼠标指针下显示阴影-禁用

视觉效果-在桌面上为图标标签使用阴影-启用

视觉效果-在最大化和最小化时动画窗口-禁用

网络-禁止自动搜索网络文件夹和网络打印机

性能-在独立的进程中运行 16 位 Windows 应用程序

隐私-禁用 Internet 驱动更新提示

隐私-禁用错误报告

桌面, 开始菜单和任务栏-'Internet Explorer' 图标-显示

桌面, 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网上邻居' 图标-显示

桌面, 开始菜单和任务栏-'我的电脑' 图标-显示

桌面, 开始菜单和任务栏-'我的文档' 图标-显示

资源管理器-禁用 '快捷方式 到' 前缀

资源管理器-显示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

资源管理器-显示系统文件夹的内容

资源管理器-显示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

资源管理器-显示隐藏文件和文件夹

资源管理器-在所有的窗口上显示状态栏

资源管理器-在文件夹关联菜单上添加 'Command Prompt' 命令

四、清理系统垃圾(可使用优化大师,雨林木风等的清理工具。清理“事件查看器”内信息 、清理“菜单”访问记录 、清理IE缓存信息等等)本人建议手工!!!!!!!

手动操作步骤:

[1]. 运行磁盘清理程序删除系统临时文件

开始 → 程序 → 附件 → 系统工具 → 磁盘清理 → 选择驱动器 → 确定 → 磁盘清理 → 选择删除文件 → 确定。

[2]. 删除 IE 临时文件和历史记录

打开 IE→ 工具 →internet 选项 → 常规 → 删除 Cookies(I)→ 确定 → 删除文件 (F) → 确定 → 删除历史记 (H) → 确定 → 确定。

[3]. 删除最近使用的文档记录

开始 → 设置 → 任务栏和 [ 开始 ] 菜单 (T) →[ 开始 ] 菜单 →[ 开始 ] 菜单 (S) → 自定义 (C) → 高级 → 清除列表 (C) → 确定。

[4]. 删除以下目录或文件 ( 不带 * 号的连目录一起删 ) : ( 可选 )

C:\windows\$* ( 以 $ 号开头的所有目录,补丁的反安装,约 70M )

C:\windows\*.log (虽然不大,但太多,看着不爽)

C:\windows\pchealth (注意删除前把 helpctr\binaries\msconfig.exe 复制到 system32 目录 ) 帮助支持中心, 30M

C:\Windows\help 除 Help\Tours\mmTour\tour.exe 和 agt0*.hlp 等数字样式的文件外,文件名全部大写的保留,其它全部删除。 帮助文件, 30M

C:\windows\temp\* 通常没东西

C:\windows\Downloaded Installations\* msi 程序安装后剩下的一些垃圾

C:\windows\resources\themes\* ( 建议保留 Classical 是经典主题, Luna.Theme 是 XP 主题 8M , )

C:\Windows\srchasst (除 mui 目录以外)

C:\Windows\msagent (除 intl 目录以外,其它一律删除)

C:\windows\softwareDistribution\download\* (下载补丁临时存放点) 约 60M

C:\windows\system32\oobe 激活程序(我们用的都是免激活 XP ,不需要) 8M

C:\windows\web\wallpaper\* 墙纸,留下一个好看的 bliss.bmp 即可,全删也行。 2M

C:\windows\debug 下的 *.log

C:\windows\system32\reinstallback

C:\windows\system32\urttemp

C:\program files\windows nt\pinball 弹球,删了。记得删除开始菜单的连接 5M

C:\program files\movie maker 全删, 10M ,垃圾。记得删除开始菜单的连接

C:\program files\messenger MSN

C:\program files\msn gaming zone 微软的游戏,垃圾

C:\Program Files\InstallShield Installation Information\* 安装程序留下的垃圾

C:\Program Files\WindowsUpdate\* XP 升级留下的垃圾

[5]. 删除系统多余字体、多余多国语言、多余鼠标方案、多余用户头像、多余壁纸 ……

[6]. 检查 C:\WINDOWS\Driver Cache\i386 文件夹是否被优化掉,如果被优化掉请再复制一份到此目录。

五、可以选择用7zip压制program files文件夹:以上的文件可以到我封装的系统盘中提取,Lord GHOST XP SP3 0905.iso。上传完我会添加下载地址!以前的版本叫:地主GHOST XP SP3.iso

六、运行死性不改系统封装工具

安装死性不改工具,拷贝sysprep.inf 到sysprep目录,并修改sysprep.inf 和msprep.ini

创建 SYSPREP.INF 自动应答文件(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步骤:

在解压开的 DeployTools.cab 目录中运行 setupmgr.exe 文件 , 下一步

===> “ 创建新文件 ”→ 下一步

===>“sysprep 安装 ”→ 下一步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 下一步

===>“ 是,完全自动安装 ” → 下一步

===>“ 名称 ” 和 “ 单位 ” 随意添 → 下一步 → 下一步

===>“ 时区 ” 选择北京 → 下一步

===>“ 产品密钥 ”→ 下一步

===>“ 自动产生计算机名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下一步 ===>“ 完成 ”===>“ 确定 ”

===> 等一会点击 “ 取消 ” 。 SYSPREP.INF 制作完成,如要集成第三方驱动还需修改如下:

;SetupMgrTag

[Unattended]

OEMPnPDriversPath="%systemdrive%\inf"

DriverSigningPolicy = Ignore

NonDriverSigningPolicy = Ignore

OemSkipEula=Yes

OemPreinstall=Yes

UpdateInstalledDrivers = Yes

[GuiUnattended]

AdminPassword=*

EncryptedAdminPassword=NO

OEMSkipRegional=1

TimeZone=210

OemSkipWelcome=1

[UserData]

ProductKey=MRX3F-47B9T-2487J-KWKMF-RPWBY

FullName="微软用户"

OrgName="微软中国"

ComputerName=*

[Display]

BitsPerPel = 32

Vrefresh = 60

Xresolution = 800

Yresolution = 600

[RegionalSettings]

LanguageGroup=10

[Identification]

JoinWorkgroup=WORKGROUP

[Networking]

InstallDefaultComponents=Yes

修改恢复安装时的背景图 在sysprep文件夹下放置一张自己的setup.bmp背景图,修改sysprep.ini文件,增加: [OEM_Ads] Background=setup.bmp 即可。 此方法并没有把autohal生成的setup.bmp替换掉,恢复安装时在注册画面过后,最小化安装之前还是会出现一下默认logo,但是时间很短,在最小化安装过程中显示的就是自己的setup.bmp背景图了。

集成驱动方法:

[extend]

用时间命名=sysprep\pcname.exe

减压集成驱动=drivers\drvs.exe

安装此工具后在c:\sysprep\msprep.ini中提供了定义外部接口,可用于提前解压驱动或其它预执行命令,程序执行紧接在SRS启动设置页面结束后,在执行恢复检测系统设备开始之前。接口项为: ext= 使用时注意两点(9.6.0529,0601版,9.6.0602版本) a:定义外部接口,可用于提前解压驱动,注意不要包含盘符,例如ext=Windows\drivers.cmd b:命令格式不能带参数(仅9.6.0529,0601,0602),例如不能写成ext=windows\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autodelete /timeout0 或ext="windows\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autodelete /timeout0 之类的格式 那么正确的调用方法(要使用外加参数)是: 编写CMD批处理,将要执行的命令都放在CMD批处理中,例如编写dllcache_restore.cmd,其中内容是:c:\windows\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autodelete /timeout0 ,将此倒令放到c:\windows下 所以在msprep.ini中加为设置外部接口格式如下: ext=windows\dllcache_restore.cmd ;即通过执行dllcache_restore.cmd来执行带参数的命令(命令内容为c:\windows\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autodelete /timeout0) ,从而实现对SRS9.6提供的预执行自定义外部接口的利用。(注:9.6.0603版本对此已经作了改进,参考msprep中的说明,可以带命令行参数了,在此感谢SRS的快速改进)一个小技巧:如果你要调用多个命令,而ext=只有一行提供了一个接口,怎么办呢,你可以将多个命令加入到cmd中,例如:ext=windows\prepexe.cmd

而prepexe.cmd的内容可以是(记事本编辑就行) c:\带路径的命令1 c:\带路经的命令2 c:\带路经的命令3 .... 这样就实现了多个提前预执行命令。

实现在封装恢复中的驱动自动安装,最好在封装时选择“检测非即插即用”打勾,另外如果集成了自已的驱动的话,最好在母盘系统中“我的电脑”-“系统属性”-“硬盘”,在驱动程序签名选项中选择“忽略”,在“windows update"项中选择“从不在windows updater驱动程序”,在c:\windows\sysprep.ini(注:应是sysprep.inf,在此修正)中保证有这一项:DriverSigningPolicy=Ignore 驱动自动安装其它需要关注的两个:(别忽略这些小细节)

A:关于驱动的自动安装中的搜索路经设置(在sysprep.inf中): 9.6版本中与*和其它封装工具不同的是: 9.6版智能封装工具正确的格式是 OemPnPDriversPath=\windows\system32\bird;windows\system32\bird\other;\Windows\System32;\Windows\System32\Drivers;\Drv;\Sysprep\Drv;\Windows\inf *其它封装工具也即一般的路径表达格式是(直接写在sysprep.inf中就是错误的格式): OemPnPDriversPath=c:\windows\system32\bird;c:\windows\system32\bird\other;C:\Windows\System32;C:\Windows\System32\Drivers;C:\Drv;C:\Sysprep\Drv;C:\Windows\inf 如果格式不对,那么由于路经指定错误,就无法在预安装中实现自动安装指定的驱动。相应地在注册表的DevicePath键值的数据经执行封装后才会改成如下对应的正解的格式 %SystemRoot%\inf;%SystemDrive%\windows\system32\bird;%SystemDrive%\windows\system32\bird\other;%SystemDrive%\Windows\System32;%SystemDrive%\Windows\System32\Drivers;%SystemDrive%\Drv;%SystemDrive%\Sysprep\Drv;%SystemDrive%\Windows\inf 这里的变量%systemdrive%可以通过set命令查看,得知: systemDrive=c: 用工具封装后(封装时选择封装完毕退出,不要关机或重启)建议再立即可以打开注册表查看,对此进行验证一下就清楚了。(比如你在C盘中建立了一个C:\DRV,并将要装的驱动放在此目录下,这时你要在sysprep.inf中加入此驱动搜索路经如:OemPnPDriversPath=\drv,则经封装工具封装后的注册表中DevicePath键值的数据添加了一个%SystemDrive%\drv,你再在DOS窗口命令中键入SET,你会找到变量%SystemDrive%\的真实值为:systemDrive=c: (I你的系统盘符是C ,所以系统自动安装驱动的搜索路经中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c:\drv的绝对路经。

但是如果你在sysprep.inf中加入的驱动路经的格式是这样的话:OemPnPDriversPath=c:\drv,那么经封装后的注册表里的相对搜索路经就变为:%SystemDrive%\c:\drv , 如果你在DOS窗口下键入SET后看到的%SystemDrive%是:SystemDrive=c: ,那么系统驱动搜索的实际路经将变为:c:c:\drv ,所以在这种错误格式下,你的系统就不会找到你在c:\drv中的驱动,更不会去安装它了

B:关于驱动的自动安装中的其它问题:恢复目标机上的新设备,会在指定路经中找到设备并在几个版本中自动使用最新版本的设备驱动,而不是以第一个搜索到的驱动不准而安装的。恢复到目标机上相同的设备,如果母机驱动封装前已卸载驱动,则会在恢复中按指定路经中找到设备驱动并在几个版本中自动使用最新版本的设备驱动恢复到目标机上相同的设备,如果母机驱动封装前没有卸载驱动,则在恢复中程序因无新硬件触发,将不会更新驱动程序,仍用原有老版的驱动。

关于c:\sysprep目录的删除和sysprep.inf中[GuiRunOnce]段落中的命令(注:与注册表中的RUNONCE其实是同一个东西)执行的时机问题 c:\sysprep此目录的删除应是在恢复安装结束的最后一步“安装程序正在执行最后的任务->删除用过的临时文件”时被删除,此步执行完毕后就自动重启而并不会直接进入桌面。也即在恢复安装后的第一次重启前C:\SYSPREP目录就已经被删除了。所以如果在C:\SYSPREP中的程序必须在恢复安装之中也即第一次自动启动前就应得到执行,否则恢复安装后第一次自动重启后未进入桌面或已经进入桌面时再执行时,因目录已经在恢复安装结束时就被删除而不能正解执行了。所以凡是在注册表的RUNONCE中执行(调用)的命令文件,不要放在C:\SYSPREP中,因为这些RUNONCE命令在恢复封装安装之中不会执行,只能恢复安装完成后自动重启后登录系统后快要进入桌面时才能执行。例如对于驱动程序,如果C:\SYSPREP下有驱动文件夹,则在恢复封装镜像的安装之中,就会检测设备并按照指定的驱动路经搜索而自动安装驱动(特别是选择了检测非即插即用方式),在删除C:\SYSPREP目录之前,就完成了检测设备并安装了驱动。所以就不会有问题。

七、运行WINPE整理磁盘(defrag)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一定要进行磁盘碎片整理,保证系统分区上没有文件碎片,其好处就不用多说了。当然这一步也可放在系统封装完后再做或在系统封装完成后再做一次。

八、加双核补丁(备注:双核补丁已被微软的系统补丁取代,不用安装了)

九、运行死性不改封装,为了让克隆系统硬件驱动安装更准确、运行更稳定,我们需要用微软的企业部署工具包 DEPLOY.CAB 里面的 Sysprep.exe 对系统进行重新封装,这样在恢复 GHO 文件后的第一次启动时,系统会重新安装所有新硬件的驱动,有效避免了万能克隆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十、lord的autoexec.bat文件

可以编写批处理复合vbs运行分装各个时段的调用,然后在注册表中加入调用vbs。

Lord调用的有:驱动自运行解压工具使用、智能分辨率设置、释放PF、常用绿软.exe、DirectX9更新包.exe 、BOOT菜单停留时间设为1秒.exe、NumLock.exe、让WMP10初次使用时不弹出向导.reg、我的电脑右键增加菜单.reg、SRSFinisher.exe、后期修补.reg、srs控制器(电源管理工具)

注册组件时的批处理:

注册组件时的vbs:

注册组件时的vbs让注册表调用的注册文件:

进入桌面后的批处理:

进入桌面后的批处理的vbs:

进入桌面后的批处理的vbs注册表地址:(注:手工写入,本人未成功自动导入)

以上的文件可以到我封装的系统盘中提取,Lord GHOST XP SP3 0905.iso。上传完我会添加下载地址!以前的版本叫:地主GHOST XP SP3.iso

十一、dallcache备份

1将DllcacheManager.exe拷贝到windows下 SRS自动会在进入桌面后调用恢复他

2 DllCacheManager 2.01软件是chenhui同志编写的备份DllCache目录文件的软件,使用这个软件后可减少磁盘占用空间约300M左右,当未来恢复系统时自动恢复回去,非常方便。

DllCacheManager 2.01由DllCacheManager.exe和ZProgBar.ocx两个文件构成,使用方法是把这两个文件拷贝到C盘根目录而不是某些文章说的C:\Windows目录,然后运行DllCacheManager.exe,在打开的界面上勾选恢复时使用自动删除,然后按下备份按钮。这个时候DllCache目录下的文件遭到备份。

提示多少多少个文件备份后,运行注册表编辑器,查看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中的是不是有个dllcache的键值等于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autodelete,如果有没有(没有的情况罕见,除非你的版本低),再备份一遍并查看有没有,如果没有就给它手工添加进去,或者将下面的文字复制到记事本: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Sysrep"="C:\\windows\\DllCacheManager.exe /restore"

保存为DllCacheManager.reg,双击之,导入注册表。

十二、关闭系统,进入WIN PE 删除 虚拟内存:pagefile.sys 电源休眠文件:hiberfil.sys 以及: program files

十三、制作GHOST

Ghost 就已经可以进行了

先用带有 DOS 的启动光盘进入 DOS ,输入以下命令,按回车即可

ghost.exe –clone,mode=pdump,src=1:1,dst=D:\winxp.gho –z9

注:建议使用 Ghost_v8.3 & v11.0 版本,一方面 v8.0 以上版本能够支持 NTFS 分区,另一方面, v8.0 以上版本能够在制作镜像文件时自动删除虚拟内存页面文件 “pagefile.sys” ,减少镜像文件体积。(v11.5部分硬件不兼容)

十四、制作启动光盘

14.1 WIN PE 用chenall 或者pseudo的winpe零体积全能可扩展PE,可以自由扩展,修改方便。当然老毛桃的最经典!我有空会做视频的pe修改教程

14.2easyboot制作dos启动目录(利用bcdw命令运行img中的程序可以减少光盘体积):

选项 配置中设定dos背景图的大小及是否支持从dos返回easyboot菜单,图片先用PHOTO保存成GIF(web)格式再用画图工具转成BMP就不会失真

制作ISO不选选项的优化文件、dos8.3、joliet.、允许小写、设置日期,否则会使windows下的光盘启动菜单出错!

14.3驱动备份工具用绿色破解版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新手必看]0级入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展开Biu

0级入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你可以学到什么东西---新手必看
[前言]
IT你好论坛,专业的it技术研究论坛。希望有您的参与,论坛会更加精彩!
对于it新手,面对这么多的it术语,他们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此时,他们的心情是很急切的,往往会通过加QQ群求助,但是,他们的问题太【你好,请文明用语-自动过滤】,太可笑,基本的常识问题,也要在群里接二连三的问,对这样的人,我们会不予理睬的,这种人,也是最烦的,他们的问题实在是太多,而我们的时间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们无法给他一一的解答,所以,每每看到这种人,我会避而远之,不是我不帮他,是我实在帮不了他,好了,废话少说,进入正题,it你好论坛,是it技术研究的论坛,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把我们的论坛做好。我们欢迎新朋友在论坛学习,而不是在群里刷屏,乱说,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的,况且,it知识更新特别的快,稍不留神,就不懂了,很正常的,但是基础的知识掌握扎实了,你就都懂了。

对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我们希望你好好在本板块学习,不要发一些无助的求助。通过学习,你会得到解决的思路的,有了思路,只需别人指点一下。好了,下面是一个新人需要学习的内容

[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概述 帖子地址 http://itpc.5d6d.com/thread-14-1-2.html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http://itpc.5d6d.com/thread-79-1-5.html

3、CPU http://itpc.5d6d.com/thread-173-1-4.html

http://itpc.5d6d.com/thread-248-1-4.html

http://itpc.5d6d.com/thread-399-1-2.html

4、内存 http://itpc.5d6d.com/viewthread.php?tid=668&page=1&extra=

5、硬盘 1.http://itpc.5d6d.com/thread-10-1-5.html

2.http://itpc.5d6d.com/thread-11-1-5.html

3.http://itpc.5d6d.com/thread-12-1-5.html

4.http://itpc.5d6d.com/thread-13-1-5.html

6、主板 1.http://itpc.5d6d.com/thread-464-1-3.html

2.http://itpc.5d6d.com/thread-75-1-5.html

3.http://itpc.5d6d.com/thread-76-1-5.html

4.http://itpc.5d6d.com/thread-77-1-5.html

7、显卡 1.http://itpc.5d6d.com/thread-465-1-3.html

8、电源 1.http://itpc.5d6d.com/thread-463-1-3.html

2.电源,PC机重要的东西

3.手把手传授秘籍:百元之内买到优质机箱

9、DIY其他必读知识

DIY必读--【转载67pc】

中关村装机菜鸟入门必看-对付不良商家,恶补攒机知识

别被奸商忽悠 CPU/主板/显卡散热答疑

电脑硬件故障率数据统计,看看谁的故障率高

垂直和水平都不完美? 立体风道详测试1

垂直和水平都不完美? 立体风道详测试2

10、笔记本相关知识

笔记本电脑相关知识大全

11、 09年CPU/主板/显卡终极盘点

显卡北桥全干掉 H55/H57主板全面解析

与P45/X58同台竞技 首个P55芯片级横评

12、 谨言慎行 给修理电脑的朋友提16点忠告

13、各大品牌卖点解读

1.技嘉2倍铜引领行业趋势 6大优势诠释皇家品质

2.绝对一线做工 映泰T系H55超频王多图赏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榕榕GHOST系统光盘制作视频教程》(GHOST)榕榕[ISO]
展开Biu

《榕榕GHOST系统光盘制作视频教程》(GHOST)榕榕[ISO]

电驴资源 用右键迅雷下载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电驴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榕榕GHOST视频教程.iso[/url] 详情 486.2MB
榕榕GHOST视频语音教程之问题集锦篇.exe 详情 223.1MB
全选 709.3MB
----------------------------------------------------------

或偶得,或渐悟,或体会,未免偏颇,难免错误。

又加近来俗事渐多,闲情愈少,压力巨大,心浮气燥,一蹴而就。

义理悖逆,敬请斧正;措辞不当,尚请莫怪!

---------------

学东西怎么学最快?看教材?看帖子? 当然是看视频教程手把手一步步的教的。虽然

不一定一看就会,但是通过演示,通过关键地方的讲解,相信你会茅塞顿开少走很多弯路的。

榕榕视频光盘一向传承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传统,不但一步步手把手演示,还搜集

整理相关软件和教程,一举多得!

本次视频教程的亮点在于几大隐秘的从来不为公开的技术吐血大解密!这些都是做ghost

光盘的的技术封锁的绝不轻易外传的机密。今天榕榕不遗余力毫无保留的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次技术解密有以下:

一。时下流行的驱动包提前自解压技术

二。利用xpload实现软件批量解压技术

三。ghost封装克隆技术

四。gho减肥编译技术

五。启动光盘背景图片制作技术以及DOS启动技术作品还包括了驱动,教程,软件以及上次的视频教程

,我的一些原创作品等等。具体看截图。

引用说明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大家的鼓励和期待中,在榕榕生日来临之际(今年润七两次生日,特此纪念下!)

榕榕新一轮的GHOST视频语音教程又发布了!这次唯恐是最终版了。

这次的主题是问题集锦篇,是搜集网友在制作ghost过程中具体的问题予以讲解,有点像答疑的样子。我想进步是源于解决了心头

的疑惑。当你明白了一些问题 当你踢除了面前的拦路虎,相信你会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榕榕的初衷也是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次录制了十一个的视频,视频内容如下:

十大视频:

1.系统进一步减肥

2.木鸟驱动集成和提前解压,

3.NSIS压缩软件的使用

4.ASRCLEAN清理残余ASR驱动

5.DLL恢复时间的把握

6.去除批处理黑框框的三种方法

7.修改已封装系统注册表

8.自动添加输入法

9.木鸟ASR1.3工具包的使用方法

10.GHOST大总结

其他问题汇总回答:独立一个视频

1.如何使自己封装的系统能够从支持32位的处理器扩展到64位的处理器,如何使它能够支持SATA

2.有的系统利用XPlode来实现软件和驱动的解压技术,而有的却不使用XPlode,这中间使用的工具和思路区别在那里?

3.如何解决卡巴与SRS的冲突

4.如何利用XPlode来实现软件和驱动的解压技术,以及解压后怎么删除?

5.能找到删除cpu的注册表资料吗

6.手动删除驱动顺序

7.xpload图片替换

8.同步参数 ext=windows\mscode -y -o\,0

9.有时候封装进入系统提留在正在个人设置的提示框 怎么解决?

---------------

注:

1.本教程所有文件通过kv2006最新正版杀毒软件扫描没有丝毫病毒请放心。

2.本教程采用1024*768的分辩率,低分辩率显示器教程字体会模糊。

3.本教程是榕榕呕心沥血实践总结而成,极大部分通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并获得成功。

4.本教程难免有错误,甚至有严重错误,请原谅。

5.本教程是榕榕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作品请予以尊重,转载请注明作者。

6.请已参考学习心态借鉴本教程,切勿进入一味模仿,一味依赖讲解束缚思维的境地。

------

在此特别感谢风之客,叶的指导!

2006.08.09 生日纪念作品 by 榕榕

[查看全文]
xiaowuhello
笔记本购机进程检视表(购买本本金科玉律)
展开Biu

笔记本购机进程检视表(购买本本金科玉律)

=出发前的准备=

1、确定所要购买笔记本电脑的品牌、型号,并准备一到两款备选机型。

2、到官方主页上去了解所要购买的笔记本电脑及备选机型的详细配置与近期市场售价(注意相关信息的发布时间)。

3、通过厂商800免费电话咨询要购买机型及备选机型的供货情况,是否有促销活动,产品是否实现全国联保,并取得本地代理商的联系方式。

4、准备一张拷贝了Nokia Monitor Test、Everest、Battery Eater、HD-Tune、KeyBoard Test、CPU-Z等测试软件的U盘和一张空白光盘。

=购机前的准备=

5、到至少三家以上有该机销售的店面询问价格及具体配置(所购机型品牌的专营店不能错过)。

6、对比多方报价及附赠礼品,是否能开具正规发票,同时与自己之前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对比。

7、选定价格较低、且信誉较好的商家(建议选购专营店购买)。

=购机合同=

8、与商家商定所购产品出现坏点时的解决办法(降价或更换新机)。

9、仔细了解商家所提供的购机协议(或类似销售合同),并将前面销售人员关于坏点、新机等承诺及赠品添加其上。

=开机前检查=

10、在商家主动拆箱前(永远不要自己拆箱),仔细检查外包装箱的封口处是否有打开过的痕迹(包括包装箱底部)。

11、确认没有开启痕迹,打开箱子,通过箱内的装箱单仔细清点所有配件(注意配件箱封口处是否有打开的痕迹)。

12、检查出场编号和箱子上及主机背面的编号是否相同。

13、检查机身部分是否有划痕。

14、检查风扇散热口是否有灰尘等污垢。

15、检查、机身底部脚垫是否有污垢,是否新涩(样机脚垫光滑缺乏新涩感)。

16、检查锁孔处是否有划痕磨损。

17、检查机身底部螺丝是否有拧过的痕迹。

18、检查键盘缝隙是否有污垢灰尘.

=开机检查=

19、确认机器预装的系统处于未解包装态(仅对预装系统的机型)。

20、进入系统后首先运行Nokia Monitor Test软件检测屏幕是否有坏点,如有意外按照事前协议方法解决。

21、同过CPU-Z软件检测处理器、主板、和内存的详细信息。

22、通过HD-Tune检查硬盘通电时间。

23、运行Battery Eater检测电池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也运行部分品牌自带的电池相应软件检测)。

24、利用KeyBoard Test键盘测试软件检测所有按键是否正常。

25、运行Everest软件检视整机配置情况。

26、有条件的可运行一到两款系统测试软件,测试整机稳定性(如SuperPI)。

27、检测产品的接口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包括读卡器)。

28、运行视频文件或3D游戏,检查风扇噪音是否正常。

29、检查光驱的读盘能力及刻盘性能,可利用Nero CD-DVD Speed软件(读刻测试呈现的曲线越平稳越好),同时注意光驱有无异常噪音情况。

=收尾工作=

31、就近安装常用工具软件(自便)。

32、索要厂商促销赠品。

33、索要商家承诺赠品。

34、交钱开票,注意开具发票是否注明了购机时间,机器型号,产品编码。

35、保修卡要加盖商家的公章,并将附联交由商家邮寄给厂商。

36、清点所有配件物品(质保卡、驱动光盘、用户手册等)及赠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