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云:增值服务+私有云际存储云2009-12-31 07:11 出处:中国软件资讯网 作者:佚名 【网友评论0条 发言】
一提到云计算,SaaS, PaaS, IaaS等名词,许多人也许都会说这些都是各种提供和使用IT服务的省钱妙招。的确,服务器虚拟化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IT资源的使用也可以采用象“群租”和“拼车”类似的做法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的目的。
一提到云计算,SaaS, PaaS, IaaS等名词,许多人也许都会说这些都是各种提供和使用IT服务的省钱妙招。的确,服务器虚拟化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IT资源的使用也可以采用象“群租”和“拼车”类似的做法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的目的。云服务上的“群租” 和“拼车”可以比现实生活中的版本做的更精细高质量。首先可以对每一个租客拼客按资源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进行精确收费。其次可以对“客房”的大小做出有弹性可扩大缩小的动态调整。既然云计算的主要任务是在异地执行(off-premises execution)的,计算所需容量就不必受某地具备的计算处理资源量所限制,弹性可扩展也就自然成为云计算的一大特点。这个弹性可扩展特点非常有用。去年奥运会网上购票网站在开通服务的第一时间崩溃,那个不幸事件恰恰是因为当时在后端数据中心支撑购票网站的服务器硬软件架构没有搞成有弹性可扩展的那样一种工作方式,当服务请求数量大大超过服务器所能够提供的工作负荷时,购票网站只好“罢工”。
云计算作为服务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是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value added service)。什么是云上的增值服务?让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云存储的例子。假如存在着这样一个服务提供商,它拥有非常高效的数据压缩算法和重复数据删除算法。只要其算法足够有效,这个服务商就可以向终端用户提供规模云存储服务,却居然无需自己配备相应规模的存储硬件设备。因为它可以自己对用户数据先作一番处理——充分压缩或者重复删除——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再转包给其它云存储服务提供商比如亚马逊的S3。所以这个比较聪明的云存储服务商是自身又作为一个用户来租用其它云存储服务商的服务。相对于后者它的优势是接入大包转发小包,除了这个大小之差,它还省掉了自己配备硬件存储资源所需的成本。这两方面合起来就构成了这个比较聪明的云存储服务商相对于其它第三方云存储服务商的明显优势,可以成为它提供存储服务的盈利空间。这个比较聪明的云存储服务商其实就是在做一种增值存储服务。从这个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为什么云计算/存储又常常被叫做第三方服务。
业界普遍认为企业私有云会在公用云之前得到广泛应用。什么是企业私有云?大致就是对企业内部的IT资源做一番合理化重新组合整理后的结果。历史上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IT系统不仅在资源上存在着巨大的浪费(比如每个员工都配备有一整套既厚重的前端硬件设备又昂贵的软件使用执照,绝大多数应用只不过是为处理office桌面办公事务之用),而且在每一台前端机器上还必须操作属于本地执行(on-premises execution)的管理维护,为此又要搭上日益增高的人力成本。在云安全问题上,企业私有云的实现要比较之公用云的简单容易的多,所以企业私有云会率先于公用云发生。
企业私有云是不是真正的云计算?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企业私有云采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做法配备有自家的存储灾备和冗余备份系统(按照网络存储行业SNIA标准,冗灾备份必须要配备在至少三个不同的地理位置),那么这样的私有云不应该被看作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云计算,因为它在IT资源合理化重组上做的不到位,不彻底,仍然具有本地厚重配置,高成本,缺乏弹性之类典型的非云计算性质。
更合理更彻底的私有云做法应该是让多个私有云共享一个公用的云存储服务。这个共用公用的云存储服务将其资源处置于许多私有云之间,因此可以叫做“私有云际存储云”。它不仅能为企业私有云提供具有冗灾备份功能的专门存储服务,而且还能为云计算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搬家”服务,以防止所谓的“用户被锁入服务商”(vendor lock-in)现象发生。在硬件架构上,这样一个“私有云际存储云”由于云际云不要求实时高速数据处理,无须采用很高端的存储技术如用光纤通道连接的磁盘阵列,用iSCSI通道连接的磁盘阵列绰绰有余。然而在软件架构上“私有云际存储云”需要有高度智能化,以策略为基础的SaaS服务水准和信息管理功能,特别是必须实现很强的安全数据隔离保护技术。以一名纯技术员的视点来看,我认为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云存储方案能够提供“私有云际存储云”所需品质的云存储服务,主要是在软件架构的安全服务上还差一把劲。EMC的Atmos onLine应该在软件架构上具备最早升格到位的潜力。
本文结论:“私有云际存储云”其实也是在为用户提供一种增值存储服务:企业私有云与它一起配置就增值为真正的云计算。

BIOS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实际上它是被固化在计算机ROM(只读存储器)芯片上的一组程序,为计算机提供最低级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与支持。更形象地说,BIOS就是硬件与软件程序之间的一个"桥梁"或者说是接口(虽然它本身也只是一个程序) ,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需求,并按软件对硬件的操作要求具体执行。BIOS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如下:
BIOS中断调用即BIOS中断服务程序。它是微机系统软、硬件之间的一个可编程接口,用于程序软件功能与微机硬件实现的衍接。 DOS/Windows操作系统对软、硬盘、光驱与键盘、显示器等外围设备的管理即建立在系统BIOS的基础上。程序员也可以通过 对INT 5、INT 13等中断的访问直接调用BIOS中断例程。
BIOS系统设置程序微机部件配置情况是放在一块可读写的CMOS RAM芯片中的,它保存着系统CPU、软硬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等部件的信息。 关机后,系统通过一块后备电池向CMOS供电以保持其中的信息。如果CMOS中关于微机的配置信息不正确,会导致系统性能降 低、零部件不能识别,并由此引发一系统的软硬件故障。在BIOS ROM芯片中装有一个程序称为"系统设置程序",就是用来 设置CMOS RAM中的参数的。这个程序一般在开机时按下一个或一组键即可进入,它提供了良好的界面供用户使用。这个设置 CMOS参数的过程,习惯上也称为"BIOS设置"。新购的微机或新增了部件的系统,都需进行BIOS设置。
POST上电自检接通微机的电源,系统将执行一个自我检查的例行程序。这是BIOS功能的一部分,通常称为POST--上电自检(Power On Self Test)。完整的POST自检包括对CPU、系统主板、基本的640KB内存、1MB以上的扩展内存、系统ROM BIOS的测试;CMOS中系统配置的校验;初始化视频控制器,测试视频内存、检验视频信号和同步信号,对CRT接口进行测试;对键盘、软驱、硬盘及CD-ROM子系统作检查;对并行口(打印机)和串行口(RS232)进行检查。自检中如发现有错误,将按两种情况处理:对于严重故障(致命性故障)则停机,此时由于各种初始化操作还没完成,不能给出任何提示或信号;对于非严重故障则给出提示或声音报警信号(自检响铃代码的含义见下文),等待用户处理。
BIOS系统启动自举程序在完成POST自检后,ROM BIOS将按照系统CMOS设置中的启动顺序搜寻软硬盘驱动器及CDROM、网络服务器等有效的启动驱动器 ,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然后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引导记录,由引导记录完成系统的启动。
常见BIOS芯片的识别主板上的ROM BIOS芯片是主板上唯一贴有标签的芯片,一般为双排直插式封装(DIP),上面印有"BIOS"字样。虽然有些BIOS 芯片没有明确印出"BIOS",但凭借外贴的标签也能很容易地将它认出。586以前的BIOS多为可重写EPROM芯片,上面的标签起着保护BIOS内容的作用(紫外线照射会使EPROM内容丢失),不能随便撕下。 586以后的ROM BIOS多采用Flash ROM(快闪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通过跳线开关和系统配带的驱动程序盘,可以对Flash ROM进行重写,方便地实现BIOS升级。 常见的BIOS芯片有AMI、Award、Phoenix等,在芯片上都能见到厂商的标记。
目前市面上较流行的主板BIOS主要有 Award BIOS、AMI BIOS、Phoenix BIOS三种类型。Award BIOS是由Award Software公司开发的BIOS产品,在目前的主板中使用最为广泛。Award BIOS功能较为齐全,支持许多新硬件,目前市面上多数586主机板和PⅡ主板都采用了这种BIOS;AMI BIOS是AMI公司出品的BIOS系统软件,开发于80年代中期,早期的286、386大多采用AMI BIOS,它对各种软、硬件的适应性好,能保证系统性能的稳定,到90年代后,绿色节能电脑开始普及,AMI却没能及时推出新版本来适应市场,使得AMI BIOS失去了大半壁江山;Phoenix BIOS是Phoenix公司产品,Phoenix意为凤凰,有完美之物的含义。Phoenix BIOS 多用于高档的586原装品牌机和笔记本电脑上,其画面简洁,便于操作。
▲BIOS是什么?BIOS全名为(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电脑中最基础的而又最重要的程序。我们把这一段程序存放在一个不需要电源的记忆体(芯片)中,这就是平时所说的BIOS。它为计算机提供最低级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计算机的原始操作都是依照固化在BIOS里的内容来完成的。准确地说,BIOS是硬件与软件程序之间的一个“转换器”或者说是接口(虽然它本身也只是一个程序),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需求,并按软件对硬件的操作要求具体执行。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BIOS,它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IOS的功能 BIOS ROM 芯片不但可以在主板上看到,而且BIOS管理功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板性能是否优越。BIOS管理功能包括:
1.BIOS中断服务程序实质上是微机系统中软件与硬件之间的一个可编程接口,主要用于程序软件功能与微机硬件之间 接。例如,WINDOWS98对软驱,光驱,硬盘等管理,中断的设置等服务、程序。
2. BIOS系统设置程序:微机部件配置记录是放在一块可写的CMOS RAM芯片中的,主要保存着系统的基本情况,CPU特性,软硬盘驱动器等部件的信息。在BIOS ROM 芯片中装有“系统设置程序”,主要来设置CMOS RAM中的各项参数。这个程序在开机时按某个键就可进入设置状态,并提供良好的界面。
3.POST上电自检:微机接通电源后,系统首先由(Power On Self Test,上电自检)程序来对内部各个设备进行检查。通常完整的POST自检将包括对CPU,640K基本内存,1M以上的扩展内存,ROM,主板,CMOS存储器,串并口,显示卡,软硬盘子系统及键盘进行测试,一旦在自检中发现问题,系统将给出提示信息或鸣笛警告。
4. BIOS系统启动自举程序:系统完成POST自检后,ROM BIOS就首先按照系统CMOS设置中保存的启动顺序搜索软硬盘驱动器及CD-ROM,网络服务器等有效地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然后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引导记录,并由引导记录来完成系统的顺序启动。
BIOS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1.自检及初始化:开机后BIOS最先被启动,然后它会对电脑的硬件设备进行完全彻底的检验和测试。如果发现问题,分两种情况处理:严重故障停机,不给出任何提示或信号;非严重故障则给出屏幕提示或声音报警信号,等待用户处理。如果未发现问题,则将硬件设置为备用状态,然后启动操作系统,把对电脑的控制权交给用户。
2.程序服务:BIOS直接与计算机的I/O(Input/Output,即输入/输出)设备打交道,通过特定的数据端口发出命令,传送或接收各种外部设备的数据,实现软件程序对硬件的直接操作。
3.设定中断:开机时,BIOS会告诉CPU各硬件设备的中断号,当用户发出使用某个设备的指令后,CPU就根据中断号使用相应的硬件完成工作,再根据中断号跳回原来的工作。
BIOS对整机性能的影响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BIOS可以算是计算机启动和操作的基石,一块主板或者说一台计算机性能优越与否,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进。大家在使用Windows 95/98中常会碰到很多奇怪的问题,诸如安装一半死机或使用中经常死机;Windows 95/98只能工作在安全模式;声卡解压卡显示卡发生冲突;CD-ROM挂不上;不能正常运行一些在DOS、Windows 3.x下运行得很好的程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BIOS设置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你的BIOS根本无法识别某些新硬件或对现行操作系统的支持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重新设置BIOS或者对BIOS进行升级才能解决问题。另外,如果你想提高启动速度,也需要对BIOS进行一些调整才能达到目的,比如调整硬件启动顺序、减少启动时的检测项目等等。
BIOS和CMOS相同吗?
BIOS是一组设置硬件的电脑程序,保存在主板上的一块ROM芯片中。而CMOS通常读作C-mo-se(中文发音“瑟模室”),是电脑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情况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CMOS芯片由主板上的充电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断电,参数也不会丢失。CMOS芯片只有保存数据的功能,而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修改要通过BIOS的设定程序来实现。
关于CMOS放电
常常听到计算机高手或者非高手说“口令忘啦?给CMOS放电吧。”,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在计算机中设置了进入口令,而你又碰巧忘记了这个口令,你将无法进入计算机。不过还好,口令是存储在CMOS中的,而CMOS必须有电才能保持其中的数据。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CMOS 的放电操作使计算机“放弃”对口令的要求。
具体操作如下:
打开机箱,找到主板上的电池,将其与主板的连接断开(就是取下电池喽),此时CMOS将因断电而失去内部储存的一切信息。再将电池接通,合上机箱开机,由于CMOS已是一片空白,它将不再要求你输入密码,此时进入BIOS设置程序,选择主菜单中的“LOAD BIOS DEFAULT”(装入BIOS缺省值)或“LOAD SETUP DEFAULT”(装入设置程序缺省值)即可,前者以最安全的方式启动计算机,后者能使你的计算机发挥出较高的性能。

BIOS英文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以前,我们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到它是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连接的桥梁,负责在电脑开启时检测、初始化系统设备、装入操作系统并调度操作系统向硬件发出的指令,是一个高深莫测的系统模块。 谈到BIOS,不能不先说说Firmeare(固件)和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芯片。Firmeare是软件,但与普通的软件完全不同,它是固化在集成电路内部的程序代码,集成电路的功能就是由这些程序决定的。ROM是一种可在一次性写入Firmware(这就是“固化”过程)后,多次读取的集成电路块。由此可见,ROM仅仅只是Firmware的载体,而我们通常所说的BIOS正是固化了系统主板Firmware的ROM芯片。
现在的主板BIOS几乎都采用Flash ROM(快闪ROM),它其实就是一种可快速读写的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在一定的电压、电流条件下,可对其Firmware进行更新的集成电路块。
常见的BIOS芯片的种类有:
FLASH ROM:直接使用工作电压即可擦除和写入,型号有29、39、49系列。
EEPROM :需要使用一个12V的编程电压才能擦除和写入,常见的型号有28F系列。
EPROM: 需要用紫外线照射后才可清除芯片中的数据,写入时同样需要一个比较高的编程电压(IC上有一个透明孔,型号为27系列)。
PROM: 只可用程序写一次。
MARK PROM:出厂时内容已固定,无法擦除
DIP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也叫双列直插式封装技术,指采用双列直插形式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绝大多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均采用这种封装形式,其引脚数一般不超过100。DIP封装的CPU芯片有两排引脚,需要插入到具有DIP结构的芯片插座上。当然,也可以直接插在有相同焊孔数和几何排列的电路板上进行焊接。DIP封装的芯片在从芯片插座上插拔时应特别小心,以免损坏管脚。DIP封装结构形式有:多层陶瓷双列直插式DIP,单层陶瓷双列直插式DIP,引线框架式DIP(含玻璃陶瓷封接式,塑料包封结构式,陶瓷低熔玻璃封装式)等。
DIP封装具有以下特点:
- 适合在PCB(印刷电路板)上穿孔焊接,操作方便。
- 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之间的比值较大,故体积也较大。
PLCC为正方形四边都有折弯形接脚,笔记本电脑、数据机、较小型界面卡都使用这种芯片。

焊在主板上的PLCC封装的BIOS芯片
在插座中的,可以使用PLCC拔取夹方便拔下
1Mb=1024K=128KByte,2M的文件,大小是256KByte。注意,1Byte=8bit。
所以你将下载的升级程序码文件乘以8才等于IC容量。计算BIOS容量也是同样,检测的容量乘以8才等于

BIOS芯片基础
在微机的发展初期,BIOS都存放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中。ROM内部的资料是在ROM的制造工序中,在工厂里用特殊的方法被烧录进去的,其中的内容只能读不能改,一旦烧录进去,用户只能验证写入的资料是否正确,不能再作任何修改。如果发现资料有任何错误,则只有舍弃不用,重新订做一份。ROM是在生产线上生产的,由于成本高,一般只用在大批量应用的场合,图2是8088主板上的BIOS ROM芯片。
由于ROM制造和升级的不便,后来人们发明了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最初从工厂中制作完成的PROM内部并没有资料,用户可以用专用的编程器将自己的资料写入,但是这种机会只有一次,一旦写入后也无法修改,若是出了错误,已写入的芯片只能报废。PROM的特性和ROM相同,但是其成本比ROM高,而且写入资料的速度比ROM的量产速度要慢,一般只适用于少量需求的场合或是ROM量产前的验证。
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编程ROM)芯片可重复擦除和写入,解决了PROM芯片只能写入一次的弊端。EPROM有两种,一种是不带窗口的,其特性和PROM类似,在专用编程器上只能写入一次,如果写错了,芯片只能报废,这种芯片在各种显卡、声卡和以前的解压卡上都能见到,如图3是S3375显卡上的这种EPROM芯片,由于使用不便,我们平常意义上的EPROM一般是指带窗口的EPROM,这种EPROM芯片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在其正面的陶瓷封装上,开有一个玻璃窗口,透过该窗口,可以看到其内部的集成电路,紫外线透过该孔照射内部芯片就可以擦除其内的数据,完成芯片擦除的操作要用到EPROM擦除器(图4)。EPROM内资料的写入要用专用的编程器,并且往芯片中写内容时必须要加一定的编程电压(VPP=12—24V,随不同的芯片型号而定)。EPROM的型号是以27开头的,如图5所示的27C020(8*256K)是一片2M Bits容量的EPROM芯片。EPROM芯片在写入资料后,还 要以不透光的贴纸或胶布把窗口封住,以免受到周围的紫外线照射而使资料受损。关于EPROM的详细资料下载:27C020.PDF(PDF文件格式,你需要用Acrobat Reader来阅读)。介于EPROM升级不便,INTEL公司推出了EEPROM,即P28F系列芯片,这种芯片是分块的,采用P28F系列芯片作BIOS芯片,芯片在擦写时要加上+12V的编程电压,并且,其中的BOOT BLOCK块在擦除时,也要加上相应的擦除电压关于EEPROM的详细资料下载:28F1000.PDF(PDF文件格式,你需要用Acrobat Reader来阅读)。关于EEPROM的详细资料下载:28F001.PDF(PDF文件格式,你需要用Acrobat Reader来阅读)。
众所周知,为了方便用户自己能更新BIOS版本,以便使主板能支持新的硬件,现在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主板BIOS芯片都采用了FLASH ROM(快擦写存储芯片),只需要一个很小的软件(刷新程序)就可以方便地升级BIOS,而CIH病毒就是利用了BIOS芯片这一特征,来破坏BIOS芯片里的BIOS程序,导致整个主板不能使用。所谓“硬”保护措施,是指我们不能有效地控制BIOS ROM芯片的“写”管脚状态,不能人为防止系统程序(包括病毒在内)对芯片数据的写入。CIH等病毒的出现,打破了病毒不能“破坏”计算机硬件的神话,由于杀毒软件的后滞性,并不能指望杀毒软件能及时有效地防杀各类新出的病毒。关于FLASH ROM的详细资料下载:AT29C020.PDF(PDF文件格式,你需要用Acrobat Reader来阅读)。芯片的封装形式较多,一般有DIP、PLCC、TSOP等。但请注意,仅仅是封装不同而已,对于同一种型号的芯片,不论是什么封装形式,其管脚的功能都是一一对应的。关于特殊的FLASH ROM芯片:28F002.PDF的详细资料下载(PDF文件格式,你需要用Acrobat Reader来阅读)。用于810、815主板上的FLASH ROM芯片:
N82802AB.PDF的详细资料下载(PDF文件格式,你需要用Acrobat Reader来阅读)。

首先是版权声明
没什么好避讳的,网上所有有关N卡A卡软硬改造的方法,都源自newbietech论坛.
我也不例外...否则没有强人能自己研究出这玩意儿...
据我所知,X1000,HD2000,HD3000系列,都能软改成功.这里有两个前提:
1.能在网上找到高人做的脚本库
2.如果你想对别人吹牛:"老子显卡5000块的绘图卡呢!",就必须能找到同芯片的绘图卡版
这个什么意思呢?比如我自己的X1600,他的核心(好像是RV530?)所对应的专业卡,是V5200
但是不是所有的卡都有对应.比如X1950,就没有对应的同核心的专业卡
对于这种情况,你照样能成功软改,但是没人知道你改出来的卡型号是什么...
不过,你可以跟你的同伴说,这是AMD为你独家定制的绘图卡...^_^
我以HD3850为例,部分转载的方式,来说明软改的具体步骤.其他型号,多看看网上的教程吧,我最后会发些链接的~
3850对应的专业卡,是V7700,和FireStream9170,根据网上观点,改成后者比较方便~
1.先到AMD的官网上下FireGL 8650驱动
下载地址:http://ati.amd.com/support/drivers/xp/fireglv-xp.html
下载完毕把他释放出来,然后停止安装~
2.再去http://downloads.guru3d.com/download.php?det=163,
下载个RivaTuner2.08下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RT,显卡修改全靠它~
3.可以开始来改了,先改INF的文件.
到你刚才释放的显卡驱动目录那里去找,例如你把他驱动释放到C盘,就到 C:AMDDriverXP_INF去找一个文件名叫CX_55627.inf的文件,
用记事本打开它~
4.用
{
"ATI FireGL V3600" = ati2mtag_RV630GL, PCIVEN_1002&DEV_9589
"ATI FireGL V5600" = ati2mtag_RV630GL, PCIVEN_1002&DEV_9588
"ATI FireGL V7600" = ati2mtag_R600GL, PCIVEN_1002&DEV_9405
"ATI FireGL V8600" = ati2mtag_R600GL, PCIVEN_1002&DEV_9400
"ATI FireGL V8650" = ati2mtag_R600GL, PCIVEN_1002&DEV_9400
"AMD FireStream 9170" = ati2mtag_RV630GL, PCIVEN_1002&DEV_9501
"AMD FireStream 9170" = ati2mtag_RV630GL, PCIVEN_1002&DEV_9505
}
替换掉那个inf里面"[ATI.Mfg.NTx86]"后面的内容~
{
"ATI FireGL V3100" = ati2mtag_RV370GL, PCIVEN_1002&DEV_5B64
"ATI FireGL V3100 Secondary" = ati2mtag_RV370GL, PCIVEN_1002&DEV_5B74
"ATI FireGL V3200" = ati2mtag_RV380GL, PCIVEN_1002&DEV_3E54
"ATI FireGL V3200 Secondary" = ati2mtag_RV380GL, PCIVEN_1002&DEV_3E74
"ATI FireGL V3300" = ati2mtag_RV515GL, PCIVEN_1002&DEV_7152
"ATI FireGL V3300 Secondary" = ati2mtag_RV515GL, PCIVEN_1002&DEV_7172
"ATI FireGL V3350" = ati2mtag_RV515GL, PCIVEN_1002&DEV_7153
"ATI FireGL V3350 Secondary" = ati2mtag_RV515GL, PCIVEN_1002&DEV_7173
"ATI FireGL V3400" = ati2mtag_RV530GL, PCIVEN_1002&DEV_71D2
"ATI FireGL V3400 Secondary" = ati2mtag_RV530GL, PCIVEN_1002&DEV_71F2
"ATI FireGL V3600" = ati2mtag_RV630GL, PCIVEN_1002&DEV_958D
"ATI FireGL V5000" = ati2mtag_RV410GL, PCIVEN_1002&DEV_5E48
"ATI FireGL V5000 Secondary" = ati2mtag_RV410GL, PCIVEN_1002&DEV_5E68
"ATI FireGL V5100" = ati2mtag_R423GL, PCIVEN_1002&DEV_5551
"ATI FireGL V5100 Secondary" = ati2mtag_R423GL, PCIVEN_1002&DEV_5571
"ATI FireGL V5200" = ati2mtag_RV530GL, PCIVEN_1002&DEV_71DA
"ATI FireGL V5200 Secondary" = ati2mtag_RV530GL, PCIVEN_1002&DEV_71FA
"ATI FireGL V5600" = ati2mtag_RV630GL, PCIVEN_1002&DEV_958C
"ATI FireGL V7100" = ati2mtag_R423GL, PCIVEN_1002&DEV_5550
"ATI FireGL V7100 Secondary" = ati2mtag_R423GL, PCIVEN_1002&DEV_5570
"ATI FireGL V7200" = ati2mtag_R520GL, PCIVEN_1002&DEV_7104
"ATI FireGL V7200 Secondary" = ati2mtag_R520GL, PCIVEN_1002&DEV_7124
"ATI FireGL V7300" = ati2mtag_R520GL, PCIVEN_1002&DEV_710E
"ATI FireGL V7300 Secondary" = ati2mtag_R520GL, PCIVEN_1002&DEV_712E
"ATI FireGL V7350" = ati2mtag_R520GL, PCIVEN_1002&DEV_710F
"ATI FireGL V7350 Secondary" = ati2mtag_R520GL, PCIVEN_1002&DEV_712F
"ATI FireGL V7600" = ati2mtag_R600GL, PCIVEN_1002&DEV_940F
"ATI FireGL V8600" = ati2mtag_R600GL, PCIVEN_1002&DEV_940B
"ATI FireGL V8650" = ati2mtag_R600GL, PCIVEN_1002&DEV_940A
}
然后保存退出文件~
5.再到C:AMDDriverXP_INFB_56046找ati2mtag.sy_这文件把它拷贝到桌面上来.
安装好RivaTuner2.08(双击一下解压出来的主程序就行了)
再用http://up1.zol.com.cn/bbs_upload ... 1/1208767664902.rts,
这个来脚本来修改ati2mtag.sy_ 打开这个脚本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在最下面有一个下拉列表,
从里面选择"AMD FS 9170 capabilities",再点continue
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你刚才复制到桌面上了的"ati2mtag.sy_",Open it!
这时候,如果出现一个提示框,说"Pat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exected",则说明你成功了.
否则,从新进行修改操作~
6.修改成功以后会在你的桌面上生成ati2mtag.sys和ati2mtag.old这2个文件,
再到开始菜单那里,运行cmd
在cmd上面键入cd desktop回车,再键入makecab ati2mtag.sys
关掉CMD
再把改好的ati2mtag.sy_拷回 C:AMDDriverXP_INF
7.卸载掉所有的显卡驱动!一定要卸干净!!
重启计算机~发现新硬件选择"自己安装"~
8.然后找到C:AMDDriverXP_INF那个地方,自己装一下就行咯~这里不要立刻重启
然后再从网上下一个AMD控制面板,缩写是CCC,安装一下~重启~
到这里就软改完成了.说明几点,想到哪里说哪里...
1.原来的驱动一定要卸载干净,有必要的话,重装系统
2.以上方法仅限于XP系统,vista的迟早会有,但现在还没有.
3.软改之前,下载一个SPEF 8.1的软件,跑一下,这是一个测显卡绘图性能的软件,最后的成绩是一个文本框,另存为一下,里面是8项分数,数值越高越好.这个作为有没有改成功的参照,保存起来.改完以后,再跑一圈,看看成绩有没有提升.以我的估计,跑之前的3850,应该平均是15fps左右,改造完成之后,能40fps!!
4.也欢迎大家把改造之前之后的成绩,跟贴过来,给大家分享~
5.软改制后,游戏性能会下降,降一点点,3D Mark 06少500分左右~

在日常操作和维护计算机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听到有关BIOS设置和CMOS设置的一些说法,许多人对BIOS和CMOS经常混为一谈。本文主要阐述对BIOS设置和CMOS设置在基本概念上的区分与联系。
BIOS是什么?
所谓BIOS,实际上就是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其内容集成在微机主板上的一个ROM芯片上,主要保存着有关微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信息设置、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等。
BIOS的功用
BIOS ROM芯片不但可以在主板上看到,而且BIOS管理功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板性能是否优越。BIOS管理功能主要包括:
1. BIOS中断服务程序
BIOS中断服务程序实质上是微机系统中软件与硬件之间的一个可编程接口,主要用来在程序软件与微机硬件之间实现衔接。例如,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中对软盘、硬盘、光驱、键盘、显示器等外围设备的管理,都是直接建立在BIOS系统中断服务程序的基础上,而且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访问INT 5、INT 13等中断点而直接调用BIOS中断服务程序。
2.BIOS系统设置程序
微机部件配置记录是放在一块可读写的 CMOS RAM 芯片中的,主要保存着系统基本情况、CPU特性、软硬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等部件的信息。在 BIOS ROM芯片中装有"系统设置程序",主要用来设置CMOS RAM中的各项参数。这个程序在开机时按下某个特定键即可进入设置状态,并提供了良好的界面供操作人员使用。事实上,这个设置CMOS参数的过程,习惯上也称为" BIOS设置"。一旦CMOS RAM芯片中关于微机的配置信息不正确时,轻者会使得系统整体运行性能降低、软硬盘驱动器等部件不能识别,严重时就会由此引发一系统的软硬件故障。
3. POST上电自检
微机按通电源后,系统首先由POST(Power On Self Test,上电自检)程序来对内部各个设备进行检查。通常完整的POST自检将包括对 CPU、640K基本内存、 1M以上的扩展内存、ROM、主板、CMOS存贮器、串并口、显示卡、软硬盘子系统及键盘进行测试,一旦在自检中发现问题,系统将给出提示信息或鸣笛警告。
4. BIOS系统启动自举程序
系统在完成 POST自检后, ROM BIOS 就首先按照系统 CMOS设置中保存的启动顺序搜寻软硬盘驱动器及CD-ROM、网络服务器等有效地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然后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引导记录,并由引导记录来完成系统的顺利启动。
CMOS是什么?
CMOS(本意是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嚣,是一种大规模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料)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主要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操作人员对某些参数的设定。CMOS RAM芯片由系统通过一块后备电池供电,因此无论是在关机状态中,还是遇到系统掉电情况,CMOS信息都不会丢失。
由于CMOS RAM芯片本身只是一块存储器,只具有保存数据的功能,所以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要通过专门的程序。早期的CMOS设置程序驻留在软盘上的(如IBM的PC/AT机型),使用很不方便。现在多数厂家将CMOS设置程序做到了 BIOS芯片中,在开机时通过按下某个特定键就可进入CMOS设置程序而非常方便地对系统进行设置,因此这种CMOS设置又通常被叫做BIOS设置。
BIOS设置和CMOS设置的区别与联系
BIOS是主板上的一块EPROM或EEPROM芯片,里面装有系统的重要信息和设置系统参数的设置程序(BIOS Setup程序);CMOS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 芯片,里面装的是关于系统配置的具体参数,其内容可通过设置程序进行读写。CMOS RAM 芯片靠后备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后信息也不会丢失。BIOS与CMOS既相关又不同:BIOS中的系统设置程序是完成CMOS参数设置的手段;CMOS RAM既是BIOS设定系统参数的存放场所,又是 BIOS设定系统参数的结果。因此,完整的说法应该是"通过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由于 BIOS和CMOS都跟系统设置密初相关,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造成了BIOS设置和CMOS设置的说法,其实指的都是同一回事,但BIOS与CMOS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千万不可搞混淆。
何时要对BIOS或CMOS进行设置?
众所周知,进行BIOS或CMOS设置是由操作人员根据微机实际情况而人工完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初始化工作。在以下情况下,必须进行BIOS或CMOS进行设置:
1、新购微机
即使带PnP功能的系统也只能识别一部分微机外围设备,而对软硬盘参数、当前日期、时钟等基本资料等必须由操作人员进行设置,因此新购买的微机必须通过进行CMOS参数设置来告诉系统整个微机的基本配置情况。
2.新增设备
由于系统不一定能认识新增的设备,所以必须通过CMOS设置来告诉它。另外,一旦新增设备与原有设备之间发生了IRQ、DMA冲突,也往往需要通过BIOS设置来进行排除。
3.CMOS数据意外丢失
在系统后备电池失效、病毒破坏了 CMOS数据程序、意外清除了C

主板BIOS中英文对照表
Time/System Time 时间/系统时间
Date/System Date 日期/系统日期
Level 2 Cache 二级缓存
System Memory 系统内存
Video Controller 视频控制器
Panel Type 液晶屏型号
Audio Controller 音频控制器
Modem Controller 调制解调器(Modem)
Primary Hard Drive 主硬盘
Modular Bay 模块托架
Service Tag 服务标签
Asset Tag 资产标签
BIOS Version BIOS版本
Boot Order/Boot Sequence 启动顺序(系统搜索操作系统文件的顺序)
Diskette Drive 软盘驱动器
Internal HDD 内置硬盘驱动器
Floppy device 软驱设备
Hard-Disk Drive 硬盘驱动器
USB Storage Device USB存储设备
CD/DVD/CD-RW Drive 光驱
CD-ROM device 光驱
Modular Bay HDD 模块化硬盘驱动器
Cardbus NIC Cardbus总线网卡
Onboard NIC 板载网卡
Boot POST 进行开机自检时(POST)硬件检查的水平:设置为“MINIMAL”(默认设置
)则开机自检仅在BIOS升级,内存模块更改或前一次开机自检未完成的情况下才进行检
查。设置为“THOROUGH”则开机自检时执行全套硬件检查。
Config Warnings 警告设置:该选项用来设置在系统使用较低电压的电源适配器或其他
不支持的配置时是否报警,设置为“DISABLED”禁用报警,设置为“ENABLED”启用报
警
Internal Modem 内置调制解调器: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内置Modem。禁用(
disabled)后Modem在操作系统中不可见。
LAN Controller 网络控制器: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PCI以太网控制器。禁用后该设
备在操作系统中不可见。
PXE BIS Policy/PXE BIS Default Policy
PXE BIS策略:该选项控制系统在没有认证时如何处理(启动整体服务Boot Integrity
Services(BIS))授权请求。系统可以接受或拒绝BIS请求。设置为“Reset”时,在下次
启动计算机时BIS将重新初始化并设置为“Deny”。
Onboard Bluetooth
板载蓝牙设备
MiniPCI Device
Mini PCI设备
MiniPCI Status
Mini PCI设备状态:在安装Mini PCI设备时可以使用该选项启用或禁用板载PCI设备
Wireless Control
无线控制:使用该选项可以设置MiniPCI和蓝牙无线设备的控制方式。设置为“
Application”时无线设备可以通过“Quickset”等应用程序启用或禁用,热键不可
用。设置为“/Application”时无线设备可以通过“Quickset”等应用程序或热键启用
或禁用。设置为“Always Off”时无线设备被禁用,并且不能在操作系统中启用。
Wireless
无线设备:使用该选项启用或禁用无线设备。该设置可以在操作系统中通过“Quickset
”或“”热键更改。该设置是否可用取决于“Wireless Control”的设置。
Serial Port
串口:该选项可以通过重新分配端口地址或禁用端口来避免设备资源冲突。
Infrared Data Port
红外数据端口。使用该设置可以通过重新分配端口地址或禁用端口来避免设备资源冲
突。
Parallel Mode
并口模式。控制计算机并口工作方式为“NORMAL”(AT兼容)(普通标准并行口)、“
BI-DIRECTIONAL”(PS/2兼容)(双向模式,允许主机和外设双向通讯)还是“ECP”
(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s,扩展功能端口)(默认)。
Num Lock
数码锁定。设置在系统启动时数码灯(NumLock LED)是否点亮。设为“DISABLE”则数
码灯保持灭,设为“ENABLE”则在系统启动时点亮数码灯。
Keyboard NumLock
键盘数码锁:该选项用来设置在系统启动时是否提示键盘相关的错误信息。
Enable Keypad
启用小键盘:设置为“BY NUMLOCK”在NumLock灯亮并且没有接外接键盘时启用数字小
键盘。设置为“Only By Key”在NumLock灯亮时保持embedded键区为禁用状态。
External Hot Key
外部热键:该设置可以在外接PS/2键盘上按照与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的键的相同的方式使
用键。如果您使用ACPI操作系统,如Win2000或WinXP,则USB键盘不能使用键。仅在纯
DOS模式下USB键盘才可以使用键。设置为“SCROLL LOCK”(默认选项)启用该功能,
设置为“NOT INSTALLED”禁用该功能。
USB Emulation
USB仿真:使用该选项可以在不直接支持USB的操作系统中使用USB键盘、USB鼠标及USB
软驱。该设置在BIOS启动过程中自动启用。启用该功能后,控制转移到操作系统时仿真
继续有效。禁用该功能后在控制转移到操作系统时仿真关闭。
Pointing Device
指针设备:设置为“SERIAL MOUSE”时外接串口鼠标启用并集成触摸板被禁用。设置为
“PS/2 MOUSE”时,若外接PS/2鼠标,则禁用集成触摸板。设置为“TOUCH PAD-PS/2
MOUSE”(默认设置)时,若外接PS/2鼠标,可以在鼠标与触摸板间切换。更改在计算
机重新启动后生效。
Video Expansion
视频扩展:使用该选项可以启用或禁用视频扩展,将较低的分辨率调整为较高的、正常
的LCD分辨

最新 Award Bios 设置全程图解
我们来介绍一下Award Bios的设置,其实Award Bios和AMI Bios里面有很多东西是相同的,可以说基本上是一样的,虽然有些名字叫法不同,但是实际作用是一样的。在前文中已经了解了一些Bios的基本知识,和设置,那么在这篇文章里面我就会更详细的介绍一下Bios的超频设置,希望对那些想超频但是又没有接错过超频的玩家能有一些帮助。
和AMI Bios一样,再开机画面时按下“Del”键进入Bios设置菜单(有些是按F1键):
进入后大家会看到以下菜单,也有可能会有一些差别,但是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及算名字不同,但是基本上作用是一样的!
大家可以用方向键移动光标,回车键确认,ESC键返回,用PageUp,PageDown和数字键键调整设置,在任何设置菜单中可以按下F10键退出并保存设置,这些都和AMI Bios设置差不多!那么就正是进入设置!
一.SoftMenu Setup(软超频设置)
其实这个Soft Menu Setup,是升技主板独有的技术,这里提供了丰富的CPU外频、倍频调节(需要CPU支持)、AGP/PCI总线频率以及CPU/内存/AGP的电压调节频率等等。这个项目相当于一些主板中的“Frequency/Voltage Control”
前面是CPU的一些基本信息显示,下面的选项就是CPU超频的主要选项了!
1. CPU Operating Speed(CPU外频设置):
这个项目根据你所使用的处理器型式以及速度来显示该处理器的运作速度,您可以选择[User Define](使用者设定)的选项来手动输入其运作速度。 如图:
好了,到了这里我就先放下Bios的设置引导了,在教大家超频之前先向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超频以及超频的原理吧,这样才能让你能更好的进入下一步Bios设置超频!
CPU超频,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CPU的工作频率,也就是CPU的主频。而CPU的主频又是外频(FSB)和倍频(Multiplier Factor) 的乘积。例如一块CPU的外频为200MHz,倍频为10,可以计算得到它的主频=外频×倍频=200MHz×10 = 2000MHz,即2.0GHz。
提升CPU的主频可以通过改变CPU的倍频或者外频来实现。但如果使用的是Intel CPU,你尽可以忽略倍频,因为IntelCPU使用了特殊的制造工艺来阻止修改倍频。但是有一部分Intel的工程样品是没有锁定倍频额,AMD的CPU可以修改倍频。虽然提升CPU的外频或者倍频都可以使CPU达到同样的频率,比如一颗2.0GHz的CPU,它用200*10=2.0,我们可以把倍频提升到20,而把FSB降到100MHz,或者可以把FSB提升到250,而把倍频降低到8。这两个方法都可以使主频达到2.0G,但是他们所得到的性能是不一样的。因为外频(FSB)是系统用来与处理器通信的通道,应该让它尽可能的提高。所以如果把FSB降到100MHz而把倍频提高到20的话,依然会有2.0GHz的时钟频率,但是系统的其余部分与处理器通信将会比以前慢得多,导致系统性能的损失,因此,如果用户的CPU可以降低倍频,不妨试一试!
外频的速度通常与前端总线、内存的速度紧密关联。因此当你提升了CPU外频之后,CPU、系统和内存的性能也同时提升,这就是为什么DIYer喜欢超频的原因了。
好了,言归正传,继续Bios设置,在你选择“CPU Operating Speed”中的“Use Defined”选项后,你会看到以前不可以选的CPU选项现在已经可以进行设置了!
1.Ext.Clock(CPU/AGP/PCI)
这就是外频调节设置选项,手动输入想设置成的CPU外频数值,在此允许输入数值范围在100-412之间,可以以每1MHz的频率提高进行线性超频,最大限度的挖掘CPU的潜能。一般上CPU的外频在100至250左右较为正常,一般不会超过300MHz,所以用户千万不要一次性把外频调到最高,原则上来讲,第一次超频CPU因为不清楚CPU究竟可以在多高的外频下工作,因此设置外频的数值可以以三至五兆赫兹为台阶提高来慢慢试验,在此为了示范,直接将外频设置成了133MHz这个标准外频,设置了正确的外频数字以后再按回车键确定。
如果CPU的倍频没有被锁定的话,拉么在Ext.Clock(CPU/AGP/PCI)菜单下会显示有一个Multiplier Factor(倍频设置)选项这个项目选择CPU的倍频数。
2.Estimated New CPU clock:
这个项目显示前两项 [Ext. Clock] 与 [Multiplier Factor] 的频率总和。
3. N/B Strap CPU As:
这个部份可以设定指定给MCH (内存控制器)的前端总线。选项有:[PSB400]、[PSB533]、[PSB800]、以及 [By CPU]。默认值是 [By CPU].
若要手动设定这个部份:
若CPU的频率为100MHz FSB,则可选择 [PSB400]。
若CPU的频率为133MHz FSB,则可选择 [PSB533]。
若CPU的频率为200MHz FSB,则可选择 [PSB800]。
[查看全文]
五.wer Management Features(电源管理模式设定)
呵呵,这里也不用多说了!一看就懂!大家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爱来设置这些电源管理的选项!只随便介绍一下“CPI Suspend Type”
六. PnP/PCI Configurations(PNP/PCI组态设定)
1.Resources Controlled By:
这个项目可对所有的开机以及即插即用之兼容装置进行组态的动作。
[Auto]: 系统将会自动地侦测所有的设定。
[Manual]: 在「IRQ Resources」选单中选择特定的IRQ资源。
2.IRQ Resources:
这个项目可设定各别系统的中断为[PCI Device]或是[Reserved]中之任一者。
3.PCI/VGA Palette Snoop:
这个项目可决定哪种MPEG ISA/VESA VGA卡可以(或是不能)与PCI/VGA一起运作。
[Enabled]: MPEG ISA/VESA VGA卡可以与PCI/VGA一起运作。
[Disabled]: MPEG ISA/VESA VGA卡不能与PCI/VGA一起运作。
七。PC Health Status(计算机健康状态设定)
这里的具体设置也不多讲了!前面的AMI Bios设置的文章里面已经详细的说明了!还有一些其他的COMS设置这里也就不再赘叙了,都是一些很简单的设置,大家只要看我的中文解释就能理解。
[查看全文]
芯片组设定也是Bios设置里面的一个重点设置,这里就详细说明一下!
1.DRAM Timing Selectable(内存参数设置选项):
这个项目会视内存模块的不同,为接下来四个项目设定最佳的计时方式。默认值为「By SPD」。这个默认值会读取SPD (Serial Presence Detect) 装置的内容,并且依据SPD内容设定这四个项目。内存模块上的EEPROM (只读存储器) 储存有关模块的重要参数信息,例如内存类型、大小、速度、电压接口及模块储存区域。
2.CAS Latency Time:
这个项目可控制DRAM读取指令与数据成为真正可用的时间之间的延迟时间。较低的CAS周期能减少内存的潜伏周期以提高内存的工作效率。因此只要能够稳定运行操作系统,我们应当尽量把CAS参数调低,从而提高内存的运行速度。反过来,如果内存运行不稳定,可以将此参数设大,以提高内存稳定性。
3. Act to Precharge Delay:
这个项目控制了给DRAM参数使用之DRAM频率的数值。同理,数值小性能高,但是对内存的质量也要求严格!
4.DRAM RAS# to CAS# Delay:
这个项目可控制DRAM作用指令与读取/写入指令之间的延迟时间,有2,3,4几种选择。数值越小,性能越好。
5. DRAM RAS# Precharge:
这个项目是用来控制当预充电(precharge)指令送到DRAM之后,频率等待启动的等待时间。预充电参数越小则内存读写速度就越快。
以上的内存参数设置一般可以不动!让默认的就可以了,但是超频玩者是肯定不会放过任何可以提高性能的东西的,所以如果你想在这里让你的电脑提升一点性能的话,就必须慢慢试验,选择一个适当的参数才能让你的计算机达到性能和稳定的最佳状态!
6.Video BIOS Cacheable(影像快取):
如同系统BIOS的快取功能,启用影像BIOS的快取功能将允许存取影像BIOS自C0000H到C7FFFH具有快取功能,如果快取控制器也被启用。高速缓存的大小愈大,影像效能将会更快速。
7.Memory Hole At 15M-16M(扩展卡内存分配):
当设定为[Enabled](启动)时,将会有15M-16M的内存空间预留给特别需要此设定的ISA扩充卡。这会使得内存有15 MB以上的空间无法让系统使用,这个项目请使用系统的默认值。
8.Delay Prior to Thermal(激活延时设置):
此项目可用来选在择温探(Thermal)装置动作之前的延迟时间。
9.AGP Aperture Size(AGP卡槽内存分配设置):
这个项目可指定让AGP装置来使用的系统内存大小,这取用大小是PCI内存地址范围的一部份,可分配给图形内存的空间。
10.Init Display First:
这个项目可选择当系统开机时先行对AGP或是PCI插槽来做初始化的动作。
[AGP]:当系统开机时,它将会先对AGP插槽来做初始化的动作。
[PCI Slot]:当系统开机时,它将会先对PCI插槽来做初始化的动作。
11.AGP Data Transfer Rate(AGP速度设置):
这个项目允许你选择AGP装置的数据传输速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可对您的系统提供更快以及更佳的图形处理能力。请确认您的显示卡可以支持您所选择的模式。现在买的显卡绝大多数都是8X,一般用默认的就可以。
四.Integrated Peripherals(集成设备设定)
这个是管理计算机的主板集成设备和端口的选项,具体项目因为主板不同,所以其中的设置会有所不同,这里就不详细解释,只是翻译给读者了解一下,各个用户在有必要的时候请按照主板说明书进行设置,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设置是不必调节的!
1.OnChip IDE Device:
2.OnChip PCI Device
1.OnChip USB Controller:
这个选项开启或关闭USB端口。
2. USB 2.0 Controller:
这个选项开启或关闭USB 2.端口传输模式。
3.USB Keyboard Support Via:
此项目允许您去选择 [BIOS],以让您在DOS环境下可以使用USB键盘,或是选择 [OS] 以在OS环境下使用。
4.USB Mouse Support Via:
此项目允许您去选择 [BIOS],以让您在DOS环境下可以使用USB鼠标,或是选择 [OS] 以在OS环境下使用。
5.OnChip Audio Controller:
这个选项开启或关闭集成声卡设备。
3.SuperIO Device:
4.Onboard Parallel Port:
[查看全文]
4.DRAM Ratio (CPU:DRAM):
这个部份可以决定CPU和DRAM之间的频率比。
说到这里,又得跟大家解释一下CPU与内存的关系了,内存的工作频率是由外频(FSB)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对CPU超频的同时就给内存也增加了运行频率,设置外频与内存总线频率的比值。如果你使用的是DDR333内存,它的标准运行频率可以达到166MHz,由于刚才我们已经把外频设置成了133MHz,因此在此可以选择“4:5”,让内存也运行在最高的频率。
5. Fixed AGP/PCI Frequency:
此项目可用来决定AGP/PCI总线的频率,此选项允许你维持您的AGP/PCI频率在一些固定的频率上,以增进系统的稳定性。
6. CPU Power Supply:
此选项允许用户在处理器预设电压数值和使用者定义电压数值之间做切换,请不要随意去变动此预设电压数值,除非你有一定的调节经验,选择「User Define」选项后“CPU Core Voltage ”就可以选择CPU核心所使用的电压可让您以手动的方式来选择处理器的核心电压数值。 如图:
这里介绍一下CPU核心电压,P4 CPU的额定核心工作电压为1.5V,通常不超过1.65V的电压都是安全的,当然超频提高电压是要在保证稳定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少加电压,这是从散热方面考虑为了将CPU的温度尽可能的控制在低水平下。电压也可以一点一点儿的逐渐尝试提高,不必急于一步到位,在此我们先选择1.55V尝试一下。请注意超过1.70V的电压对于北木核心的P4来说都是危险的,有可能会烧坏CPU,因此电压不宜加的过高!
7.DDR SDRAM Voltage:
这个部份可以选择DRAM插槽工作电压。
就是来提高给DDR内存供电的电压,DIMM模组的默认电压为2.5V,如果内存品质不好,或是超频了内存,那么可以适当提高一点内存电压,加压幅度尽量不要超过0.5V,不然则有可能会损坏内存!
最后,在这里面还可以看到给AGP显示卡提高工作电压的选项,如果你超频是为标准外频,也让显示卡超频工作了的话,那么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一些AGP的电压,AGP默认电压为1.5V。如图:
好了,说了这么多的超频的Bios设置后,继续说明其他选项的Bios设置,当然,一下内容中同样也有关于优化超频的说明!
[查看全文]
二.Standard CMOS Features(标准CMOS参数设定)
这里就不用多讲了!想必大家都能看懂!下面是“IDE设备设置”里面的选项解释,一般不用用户设置,保持默认的就可以了!
三.Advanced BIOS Features(BIOS进阶功能设定)
1.Quick Power On Self Test(快速启动选择):
当设定为[Enabled](启动)时,这个项目在系统电源开启之后,可加速POST(Power On Self Test)的程序。BIOS会在POST过程当中缩短或是跳过一些检查项目,从而加速启动等待的时间!
2.Hard Disk Boot Priority(硬盘引导顺序):
此项目可选择硬盘开机的优先级,按下的按键,你可以进入它的子选单,它会显示出已侦测到可以让您选择开机顺序的硬盘,以用来启动系统。当然,这个选项要在你安装了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的系统才能选择!
3. HDD Change Message:
当设定为[Enabled](启动)时,如果你的系统中所安装的硬盘有更动,在POST的开机过程中,屏幕会出现一道提示讯息。
4. First Boot Device / Second Boot Device / Third Boot Device / Boot Other Device:
在[First Boot Device]、[Second Boot Device]以及[Third Boot Device]的项目当中选择要做为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顺序开机的装置。BIOS将会依据你所选择的开机装置,依照顺序来启动操作系统!其中可以选择的设备根据你安装的设备而定!如图:
三.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芯片组设定)
[查看全文]